1. 心理不健康分哪几种
不健康心理类型: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怯懦心理
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排他心理
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作戏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贪财心理
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冷漠心理
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2. 什么是心理不健康
心理失衡和心理亚健康都称为“心理不健康”。
1、心理失衡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2、心理亚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四位一体(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道德健康四位一体)的全新定义,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2)什么是不健康的心理扩展阅读:
出现心理问题时的调治原则:
1、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能正确的认识现实、分析现实,并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2、调整心态、控制情绪。
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保持开朗、乐观。
3、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并切合实际的制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4、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从实际出发去认识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做到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
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学习。
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和学习中尽自己努力发挥自己的个性及聪明才智,并从成果中获得满足和喜悦,把工作学习当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心理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心理亚健康
3.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说话总爱说一些消极的话,做事情可能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等等。
4. 什么是心理不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相对的一对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主观反应的内容和现实刺激一致、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在常规条件下,是通过自身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然而,无论是自身状态,还是生存环境都处在变化之中。当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动也就有可能会发生偏离,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相对失衡的状态。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负面影响的时候,心理活动便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也是一个动态失衡的过程,只要及时进行调整,平衡又可以得到恢复。通过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功能都没有遭到破坏,没有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下载领68元
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网络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立即下载
什么叫心理不健康?
我来答
5条回答
沧海浩波
LV.20 2013-02-13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是相对的一对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主观反应的内容和现实刺激一致、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在常规条件下,是通过自身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然而,无论是自身状态,还是生存环境都处在变化之中。当自身或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心理活动也就有可能会发生偏离,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相对失衡的状态。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负面影响的时候,心理活动便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也是一个动态失衡的过程,只要及时进行调整,平衡又可以得到恢复。通过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功能都没有遭到破坏,没有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因此都属于“正常心理”的范畴,只是“正常心理”水平的高低和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即使是心理不健康,也不是心理不正常,只是心理健康的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5.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
1、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的祖先对抗天敌、自然灾害、敌人侵略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特质,他为物种的延续增加了优势,有安全感是一种强大的象征,这种心理需要已经印刻到了我们的基因中了,因为他与生存有关。
2、不能合理的评价自己
一个人能否合理的自我评价尤为重要,合理评价是一个人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不能合理地自我评价的人,要么他就会陷入自卑而不能自拔,要么他就会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和敬畏,而这些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3、抗挫能力低
抗挫能力有个流行的叫法叫“逆商”,被称为继情商、智商之后的第三大商数。社会是一个无情的原始森林,荆棘丛生是一个常态,失败之事十之八九。
这时候考验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就是他的抗挫能力,一个没有抗挫能力的人,就会是一个纸老虎,经受不住任何考验,在变化的潮流中,这样的人就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人。
4、与现实没有良好的接触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现实就是社会的场地,一个与现实有良好接触的人,不会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于是他能够更好的投身于社会生产,用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做法。
6、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关系世界
没有关系的世界,会只剩下干瘪人性。对我们个人来说,关系大体分为两方面: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亲密关系指向一个人的内部,让我们挑战孤独,丰富人性,获得繁衍,人际关系指向外部,让我们获得协作,产生价值。
6.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表现代表了心里不健康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吧。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性格缺陷
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偏执性格: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
2、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情感缺陷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必要的焦虑、紧张,经常忧心忡忡,疑虑不快。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抑郁状态: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
3、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智力落后
智力水平与思维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现出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人格障碍:人格明显偏离正常轨道,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例如酒瘾、反社会行为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已失去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或对外界的接触能力。
4、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心理不健康的生物学原因
1.1、遗传
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表明,在心理疾病中,遗传因素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精神分裂症、狂躁性抑郁症等疾病中,遗传因素的致病作用较为明显。
1.2、生化
近代神经化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物质代谢失常,可以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3、机体损伤
机体损伤或患病可以引致心理变态。例如脑外伤可引起变态行为;癌症、糖尿病等可以引起适应不良的人格变态等。
2、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学原因
指那些因环境条件的变化,通过心理的影响而引起人的心理与行为异常的因素。学术界在阐述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的问题上,形成了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
看过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的人还会看:
1. 心理健康有哪些表现
2. 关于健康心理的名言都有哪些
3. 心理不健康的危害
4. 怎样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
5. 积极心理健康的表现
7.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性格缺陷 在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之下,容易发生不良行为;偏执性格:性格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 2、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情感缺陷 对客观事物和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必要的焦虑、紧张,经常忧心忡忡,疑虑不快。虽然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但对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忧虑;抑郁状态:情绪经常处于忧郁、沮丧、悲哀、苦闷状态。常有长吁短叹和哭泣表现。 3、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智力落后 智力水平与思维活动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现出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人格障碍:人格明显偏离正常轨道,并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例如酒瘾、反社会行为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变态,已失去对客观现实的理解或对外界的接触能力。 4、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体现于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
8.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哪些
1、缺乏安全感。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安全感是我们祖先对抗天敌自然灾害以及敌人侵略的时候一种独有的心理特质,只有我们又有了安全感才是一种强大的象征,这是我们身体里拥有的基因。但如果一个人经常会感到紧张焦虑,感觉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好人总感觉没有一点安全感,那么这种人有可能心理有一定的问题,时间长了也容易得抑郁症。
2、就是不能合理的评价自己。但对自己合理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合理评价是一个人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的第1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的自卑,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不如别人,要么就是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他人。
3、抗挫能力低。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很多的坎坷,有些人的抗挫能力非常的强就算是倒下了,他也会从原地爬起,但有些人靠色能力非常的差,一旦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想着逃避和退缩,没有一个抗挫能力的人就像是一个纸老虎,经受不住任何的考验和挫折,那这样的人也是一个容易被社会所淘汰的人。第4个就是不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需求,小编觉得只要是坦然的接受,只要是合理的就是合适的,当然对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是完全被欲望所吞噬了像这种人的话,早晚都会被社会所淘汰,也会让所有的人离他越来越远,他们已经是变态的非正常之人了。
4、与现实没有良好的接触。都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人接触就会模仿什么样的人,一个与现实有良好接触的人,不会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充满着幻想,而对自己现实生活却非常的厌恶小编觉得像这样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是环境的产物,我们也要学会与现实接轨,如果感觉现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可以去努力的接近自己所想象的,但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那肯定是不可以的。
5、不能很好的建立自己的关系时间。人际关系现在来说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没有关系的世界只会剩下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一定要学会经常的与别人交流,多建立自己的关系世界,经常说的一句话,朋友多了路好走,它会丰富人性,让人获得更多的合作,产生一定的价值。
9. 不健康心理有怎样的表现
不健康心理与健康心理大相径庭,是指人们不能用积极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对某些事物不能正确地分析、认识和对待,当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或挫折困难时,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和消极情绪,表现为苦闷、忧伤、怨恨,或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等不良反应。
10. 四种不健康心理
四种不健康心理
四种不健康心理一:
一、求败和自恋
有些人在经受了人生的低潮后就一蹶不振了,情绪陷入到低迷当中,就算有大好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都会害怕,因为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求败的心里,不敢再去想象成功了。而自恋的人则往往相反,他们已经到了自负和狂傲的地步了,几乎无视自己眼前的人,自己的感受都是最重要的,这种人到头来只会让更多的人讨厌他,远离他,最后还是会失败的。
二、幼稚的思想
由于社会历练太少了,往往会做出和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决定和预期的目标,结果自然会以失败告终,在失败过后可能会陷入到一种负面的思维当中,失去和身边人的沟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的幼稚和封闭。还有一种同样的心理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自愿扮演丑角,就算是毁掉了自己的形象也在所不惜,这种心态的后果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且还会打击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三、自卑产生的报复
很多人由于出身或者是暂时的能力不足常常会陷入到自卑的情绪当中,长时间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话,还会让他变得不敢和别人一起竞争,接连的失败会对对手产生敌意,甚至做吃很多出格的事情来报复自己的对手。如果陷入到这样的境地后,只会让自己的怒火变得更强,最后无法消散,自己活活被烧死。
四、多疑和欺骗
你有时候会发现你身边的那个朋友改变了,变得你不认识了,不是你变了,而是他变了。有时候在你面前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在背后往往会说你的坏话,甚至是怀疑你所做的一起是否是针对他的,时间久了或许还会涉及陷害你。不过他同样也没有好日子可以过,因为同事和朋友都会远离他。欺骗的东西就是谎言,如果让你欺骗过了一次,或许就不会有第二次了,时间久了,你身边的朋友就会开始厌烦你了。
以上就是四种不健康的心理,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巨大的潜能,通过心理调节把你心理的能量积聚起来,让你从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你就能够超水平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改造外在环境,获得更多的外在资源,成就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四种不健康心理二:
放纵型心理
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陈国泰是去年高中毕业的学生,目前正在天河区某高校就读。据他回忆,在去年高考考完最后一科后,他先是与同学狂欢了一夜,接着下来的几个星期,他不断放纵自己:喝酒、上网、睡懒觉、外出旅游等。他当时认为,终于等到了解放的时候,应把压抑了多年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他已经无暇顾及自己到底考得怎么样,生活规律全被打破。
有些家长面对这些行为,虽心感不妥,但都会纵容,使此类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些考生还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陈国泰提到自己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一度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特别在军训的那段时间,因生物钟没调整过来,他吃了不少苦头。
抑郁型心理
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前年毕业的叶志宁就是典型的抑郁型心理学生。他在考完试之后情绪非常低落,整天都关在家里哪里都不去。父母去上班,家里只剩他一个的时候,他便一遍又一遍地想着考试时的`情景,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高考题目,想着那道做错的题,失落之情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事实上证明叶志宁确实是发挥不好,家里人为他东奔西跑,最后自费到香港城市大学上学。而就算去到好的学校,叶志宁还老是不开心,他总担心香港同学会看不起他。
茫然型心理
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现在在天河五山一家高校就读的阮丹丹去年在高考结束后,美美地睡了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了一下。但过了几天,丹丹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无所适从,时常茫然不知所措。脱离了考题的日子,丹丹觉得自己的智商降到最低点,思维也变得迟钝起来。往日充实的学习生活云消雾散,现在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而丹丹的几个同学,都有这种感觉。
阮丹丹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一开始她是每个社团都有兴趣参加,但一两天后发现没有动力支持,于是她整天猫在宿舍上网,将茫然进行到底。
焦虑型心理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前年高考的阮妙玉现在进入了中山大学,她回想起高考后的那段时间,大谈“难熬”!首先她对自己的成绩充满期待,总体感觉自己发挥正常,会考个不错的学校,但她又很担心自己万一失利怎么办。离成绩公布还有一段时间,她实在心中没底,加上家长和亲戚不断过问考得怎么样,让她越发焦虑、烦躁,严重的时候晚上还会失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