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发布时间:2022-09-13 00:36:00

① 什么叫健康行为它包括哪些方面

健康行为:
指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上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健康。
包括:
(1)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即属此类健康行为。
(3)保健行为:指正确、合理的利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如定期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咨询、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
(4)避开环境危害: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主动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避开这些环境危害也属于健康行为,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都属此类行为。
(5)戒除不良嗜好:这里的不良嗜好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对健康有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不酗酒与不滥用药品就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这类健康的行为。

② 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定义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照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既包括促进健康行为,也包括危害健康行为。前者指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后者指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健康期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

扫码了解更多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

③ 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分几类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如下: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促进健康的行为注意事项

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

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4、避开环境危害行为:这里的环境危害是广义的,包括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因素。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④ 危害健康的行为一般分为哪几类

分类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持续的定势化的行为称为习惯。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习惯及其特征称为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

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好吃零食、嗜好长时间高温加热或烟熏火烤食品、进食过快、过热、过硬、过酸等)、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A型行为又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行为表现为做事动作快,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具有时间紧迫感),大声和爆发性的讲话,喜欢竞争,对人怀有潜在的敌意和戒心。

其核心行为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比非A型行为者高出2—4倍。

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C是癌症(cancer)的第一个字母。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克制,表面上处处依顺、谦和善忍、回避矛盾,内心却是强压怒火,爱生闷气。

研究表明C型行为可促进癌前病变恶化。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者高3倍左右,并易发生癌的转移。

(3)不良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可能发生在上述过程的任何阶段,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恐病、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

(4)违规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非婚性行为等。违规行为既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

如吸毒可直接产生成瘾行为,导致吸毒者身体的极度衰竭,静脉注射毒品,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和艾滋病;而混乱的性行为可能导致意外怀孕、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4)健康相关行为分为哪些主要类型扩展阅读

英国一家网站列举了五个看上去并无大碍,实则危害人体健康的五个日常习惯。并对如何避免这五个习惯提出了建议。

1、下班后躺下放松

没有什么比下班后躺在沙发或者床上,一边休息,一边看电视更轻松的了。或许同时你也会选择一些美味的食物,例如薯条或者爆米花。

但是德国的一些研究人员却发现,这个习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工作时积累的心理压力并不能够得以放松,反倒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反,工作后最好的放松方式是和亲友一起在公园里跑步、快走,亦或是打网球、乒乓球或高尔夫。这些活动能够带动血液循环,消耗热量并且带来身心的愉悦。

2、每天吃肉

少吃肉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有研究表明很多肉类,特别是红肉,会增加人体患肠癌的风险。德国营养协会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周的肉类摄入量应该控制在300g至600g之间,最好不要超过这个限量,应该用豆制品来代替更多肉类的摄入。

3、长期坐在马桶上

坐马桶时间太长会阻碍血液循环,同时给肌肉带来持续的压力。并且也会增加患痔疮的可能性。因此,应该避免长时间坐在马桶上,可以使用闹钟来提醒我们坐马桶的时间长短。

4、滥用镇痛药

很多人会通过服用镇痛药来治疗头痛、背痛等疾病,但是这很可能会伤害到肝脏,增加患胃溃疡的可能性。同时也可能导致肾脏损伤,增加腹部出血的可能性。

因此,一个月内服用镇痛药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天。镇痛药的作用等同于麻醉药,人们应该寻找病因,而不是依赖于镇痛药。头痛往往是由于心理紧张,承受较大压力,或者缺乏运动而引起的。

因此,人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最近一次休假是什么时候?我坚持锻炼了吗?在生病时,明智的做法是去看医生,而不是自己盲目服用镇痛药。

5、忘记喝水

我们都知道喝水对于人体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摄取的水分往往是不够的,尤其是当我们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时经常会忘记喝水。长时间不喝水会导致便秘、皮肤干燥、嘴唇干裂,甚至也可能会导致眩晕,紧张感加剧。

因此,一个人每天至少应该喝两升水。同时可以通过设置闹钟或者通过智能手机上的一些应用软件来提醒自己喝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危害健康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媒盘点危害健康的五大习惯“每天吃肉”上榜

⑤ 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

1.在PRECEDE-PROCEED模式中,将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

(1)倾向因素:先于行为,又被称为动因因素或前置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行为动机与意向等。

(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健康信息和技术、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赞扬或批评,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心理和躯体感受等。

2.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是评估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包括组织资源、外部力量,以及政策环境。

【进阶攻略】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是行为干预最为核心的内容。

【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任何特定的行为问题都是

A.受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共同作用的

B.互相独立、互不相干

C.互相矛盾的

D.互相制约的

E.主要由倾向因素决定

2.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属于哪种影响行为的因素

A.危险因素

B.强化因素

C.促成因素

D.促进因素

E.倾向因素

⑥ 促进健康行为有哪些类型

1.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

2.避开有害环境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环境、积极应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医学教育网 。

4.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事故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等。

5.保健行为——指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医、遵医嘱等行为医学教

⑦ 什么是健康相关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团体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有:①有利性。行为表现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②规律性。行为表现有规律性,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③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出个性,如选择运动项目,但又能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环境和谐。④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⑤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的控制。
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日常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等。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的环境、不接触疫水、积极适应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
指戒烟、戒酒、戒除药物滥用等。
(4)预警行为
指对可能发生危害健康的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并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火灾、溺水、车祸等的预防,以及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他救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积极康复等。

⑧ 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类型

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主要特点有:①危害性。行为对己、对人、对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例如吸烟行为,不仅危害本人健康,而且对他人和社会健康带来不利影响。②明显性和稳定性。行为非偶然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③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故又称自我制造的危险因素。
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四大类:
(1)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好吃零食、嗜好长时间高温加热或烟熏火烤食品、进食过快、过热、过硬、过酸等)、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早衰、癌症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广泛存在等特点。
(2)致病行为模式
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TABP)是一种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其行为表现为做事动作快,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具有时间紧迫感),大声和暴发性的讲话,喜欢竞争,对人怀有潜在的敌意和戒心。其核心行为表现为不耐烦和敌意。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比非A型行为者高2~4倍。
C型行为模式(TCBP)是一种与肿瘤有关的行为模式。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型行为”。C是英文“癌症”(cancer)的第一个字母。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克制,表面上处处依顺、谦和忍让,回避矛盾,内心却是强压怒火,爱生闷气。研究表明C型行为可促进癌前病变恶化。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者高3倍左右,并易发生癌的转移。
(3)不良疾病行为
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健康的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常见表现为:疑病、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准从医嘱、求神拜佛、自暴自弃等。
(4)违规行为
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等。违规行为既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

⑨ 促进健康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各分为哪几类、有何特征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如下: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的发生,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分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健康相关的行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健康行为,指有助于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保持良好状态的行为,包括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吸烟、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

第二类是疾病行为,指寻求医疗机构治疗的行为。

第三类是疾病角色行为,指按医嘱服药和休息等康复行为。

⑩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常分为哪两类

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1、促进健康行为

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是朝向健康的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了的。促进健康行为具有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等特征,体现了促进健康行为强调对自身与他人健康的益处以及行为内在与外在表现和谐。

2、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为:危害性:行为对个体、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稳定性:行为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的行为维持需保持相当的时间;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在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



(10)健康相关行为分为哪些主要类型扩展阅读

健康行为不仅在于能不断增强体质,维持良好的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行为、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也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

因为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生多与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而且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都可找到行为、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改变人的不良行为、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可见,健康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阅读全文

与健康相关行为分为哪些主要类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定会幸福的俄语怎么说 浏览:435
生多少孩子比较幸福 浏览:523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什么 浏览:414
幸福指数论是什么意思 浏览:264
健康码lgG是什么意思 浏览:103
事业编打印准考证在哪里 浏览:926
对外经济政策包括哪些 浏览:150
爱情这东西真的很奇妙是什么歌 浏览:233
成都婚姻关系哪里查 浏览:721
省编和事业编有什么区别 浏览:381
妹妹和哥哥谈爱情是什么电视剧 浏览:602
女的兔男的龙婚姻怎么样 浏览:689
熬过去是故事熬不过去是什么 浏览:728
政策经济属于哪个分支 浏览:230
怎么判断幸福树伤口是否腐烂 浏览:718
故事中有哪些经典名句 浏览:363
事业单位补发总额怎么求 浏览:582
大连幸福社区包括哪些小区 浏览:415
阿里健康付款了怎么找不到了 浏览:967
为什么护士大部分都是美女 浏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