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师 怎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洞察学生,为学生心灵把脉
对学生,教师不应该是“雾里看花”而应该是“明察秋毫”,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情况应该全盘了解,以便教育时能对症下药。通常的方法有观察法,即对学生日常行为包括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苗头,应及时采取对策。其次是谈话法。谈话法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得到教师一般观察所未能发觉的信息,更好地对症下药。三是调查法。对一些学生认识模糊,教师不能妄下结论,草率行事,要通过深入调查(含问卷调查)的方法多方了解实际情况,再作出正确判断。总之,只有全面洞察学生,才能为学生心灵把脉,为学生正确导向。
二、关爱学生,为学生成长铺路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复杂的情况可能会给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在洞察学生心灵的基础上,应主动地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爱的滋润,不断优化他们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开锦绣前程。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基础的较为系统的心理知识,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立足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实用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如培养注意力、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及激发兴趣、磨练意志力的基本方法;同时,要抓好典型引路,弘扬传统美德;此外,建立“心理信箱”。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解除学生烦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学生对老师不敢或不便当面说的,在信中可以写。教师收信后要分类整理登记。对一般问题,可在课堂上集中解答,对特殊问题可找特定学生特别解决。还有一种方法,是“诗教法”。在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中,诗教在心理课上有独特的功效。笔者曾结合八年级心理课程教材分别为学生写上解决心理问题的几首小诗,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学生喜闻乐见,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做受欢迎的人”一课时,写下了“人要受欢迎,真心对待人,友情宜珍惜,融入开心群”。言简意明的小诗点缀着学生的成功之路。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日记、周记、书信或者电话与家长联系,打开心灵窗户,传递真纯情感,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搭桥,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锻炼学生,为学生成才把关
学生的成长,外因是条件,内在是关键。教师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有效活动,让学生将教师的外部激励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的每个环节体验中。提高优化心理品质的效率。开展社会调查,激发上进心。如调查当地历史和现代名人;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群众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演讲名人故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名人之所以成功,除了其他条件外,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关键。如张海迪的故事,洪战辉的故事,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自信、自尊和自强。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知识情境问答活动。让学生点亮盏盏明灯,培植自己兴趣的幼苗,坚守快乐的阵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人格的良师,知识的导师,而且应该是心理的医师。有了这样的教师,学生才会在健康的人生道路上迅速成长。
❷ 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 重视孩子的感情。
3 有一颗公正之心。
4 培养好习惯不能改变孩子天性。
5 引导孩子相互欣赏。
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7架起沟通的桥梁。
8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9 在反思中培养好习惯。
❸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学生各种心理问题。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深入探究,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充当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承当起维护、和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学校,不能把心理教育视为一种附加的教育,而应该把它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是学科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而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
❹ 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学生,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关注他们的行,与他们经常沟通。这样学生就能把自己的心理情况能够告诉老师,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疏导。
❺ 如何在教育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日常多多观察留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❻ 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精神生活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消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要有一定的幽默感,可以使用趣味的语言。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会产生压抑感,这时,如果教师能讲一个小笑话,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会变苦学为乐学;变教师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热爱学生,也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在课堂上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热爱尊重学生,并非一味地宠惯学生;严格要求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并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溺爱,严格也不是刻薄,苛求。爱严适度,爱严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教育。 二、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营造祟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平和氛围,努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新颖、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团结协作,努力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一旦发现学生有了厌学绪,立即要变换方式方法。
❼ 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的机构。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以及健全的人格成长都很重要。如果有需要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们对各学科的兴趣爱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参加兴趣班,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现在学校的领导应该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把其提到日常工作上来。我们教师要多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交流,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互相了解,让他们走向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创造机会让孩子走到自然中去,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学生的抗诱惑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都不强,当他们遇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时很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因此,我们的各级组织如:少先队、妇联、关工委等,要积极配合起来,共同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社区的儿童乐园等,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智慧,愉悦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完善个性。让他们远离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
❽ 浅谈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里,我悉心观察和调查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个情况,我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更加注重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悟到了一点门路,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
在学校,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一些规章制度通常带有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和做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在没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空间里,进而形成学生过分依赖与服从等不良心理状况,更有甚者造成了师生敌视、自我孤立等不良行为。为此,班主任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精神生活,特别是要用宽容的态度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过错,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愉悦的心情去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只有这样做,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得以形成。
二、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因此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适应社会生存、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教育,使他们保持清晰的思考认知,正确面对生活学习面临的挑战。
三、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善于交际,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是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班主任一要时刻照顾、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创设环境,创造条件,促进交流。个别学生由于家庭因素,自身缺陷,学习成绩较差等原因,内心往往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害怕交往,甚至拒绝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帮助,班主任就要加强与此类学生的交往,多关注、多接近、多鼓励,唤起他们内心的进取意识。对优秀学生要引导他们在交往中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我。三要指导学生学会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悦纳自己。在促进学生自我概念和人格发展的同时,也感染了班级整体内部关系的健康和谐。
四、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当今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如果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很可能使自己陷于被动,一时不能自拔。长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结果会导致心理障碍,中小学生争强好胜心特别强,处处不服输,因此,竞争的倾向非常强烈,总有事事比个高低的心理。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常胜将军”,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学生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真诚的合作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合作往往会消除隔膜,使个体处于一种心情愉快的情境之中,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心理健康。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各项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避免盲目竞争。
五、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个良好的感受,这是良好情绪状态的表现,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意志、情绪等心理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影响比智力因素更为深远,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喜怒哀乐无常,情绪状态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这样势必会导致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心理疾病。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引导者,当在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心理异常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中小学生对情绪自控认知不足的特点,采取正面引导和疏通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暂时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很快转到正确积极的思想轨道上来,这样不但培育了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环节。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做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者,做学生心理发展的培育者和维护者,是班主任开展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秘诀。
❾ 怎样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了解孩子身边状况,多与孩子沟通,经常带他出去玩!
❿ 怎么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和老师保持时时沟通。孩子一旦上学,孩子在校的时间甚至比在家时间还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比家长更了解孩子。但是老师要负责40几个孩子,不可能事无巨细与家长交流,这就要求家长时时主动和孩子老师保持亲密交流,时时畅通。并把家里发现的优缺点和心理状态和老师"对表",增进双方对孩子评估的准确程度。这样老师也会格外关注和关照孩子,从老师因材施教方面去引导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