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发现孩子在看不健康的视频,应该怎样教育
孩子因为年龄小,自己还没有明确的意识,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家长的关注。很多孩子都有上网的习惯,一个是社会形势就这样,再一个就是家长有上网的习惯导致。但是孩子因为没有是非分辨能力,常常会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这个时候家长该怎么办呢?
发现孩子浏览不健康网站怎么办
1、不要慌:如果你发现孩子在看一些不雅动漫、不雅动画片。首先不要大惊小怪,因为你知道一半以上的同龄人,都在做类似的事情。
2、给他一些信息:我们知道他现在需要去了解一些信息。但是你可以不用和他谈,找一些适合的视频放在电脑里比较显眼的位置,买一两本正规的书随手放在书桌旁。我们需要让他接受到正确的信息,而不是为此感到局促和紧张。
3、信任他、尊重他:一个始终被尊重的孩子,绝不可能出现自轻自贱的行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得体、坦荡的人。
怎么禁止孩子浏览不健康网站
浏览器“隐私”保护法:
要想维护孩子的正常上网环境,除了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之外,我们还需要对电脑进行相关设置,以屏蔽不健康的网站对孩子的影响。在此以“搜狗浏览器”为例,其它浏览器设置方法与此类似。打开浏览器,点击“工具”-“选项”项。
㈡ 我儿子才12岁他有那种不健康想法,偶然还会对住在他家的表妹有非分之想,我该怎么开导他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25
㈢ 怎么可以抑制不去想不健康的东西
2方法种:
1逃避。转移注意力,找出另一种乐趣例如,运动。。。
2直接面对。“不健康的东西”说开了就是对异性的好奇,想不去想就去真正的了解。有些东西看的多了,就会了解甚至产生免疫。都说好奇心害死人...(加油,兄弟,多上下生理课对你有好处)
㈣ 您好我现在15岁,放假在家,可一个人在总是想看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我该怎么办
你好:
正在成长的时候会有类似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自己要控制,要知道自己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是把学习弄好,平时多看看健康的书籍、可以组织和同学出去郊游。
年龄还小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路往那个方向走,祝愿你天天开心、儿童节快乐!
㈤ 脑子里老是想些不健康的东西怎么办
这些东西并非不健康,每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应,把注意力适当转移到学业兴趣方面,会相对少想起这些事。也不需要太自责,心里压力太大。放下包袱,想这些东西是人之常情
㈥ 八岁孩子一到无聊的时间就胡思乱想、想那些不好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才八岁吗?八岁的小孩是最懵懂又最好奇的年纪,同时也是刚刚要开始懂事的年纪,这时候他们已经初步能够接收理解到成人的一些语言和举止。所以,一,平时一定要注意别让他们看太过成熟或悲观的电视电影,他们会模仿,特别是那些爱情偶像剧什么的,这个年纪太早了;二,不要太早接触网络,网上的炸弹防不胜防,现在很多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的QQ微博上悲春伤秋的留言连我们这些大人都不一定能理解;三,也是最重要的,大人的言传身教,周围大人的一些不经意的粗话荤话,孩子就有可能记住,他们会学大人说话学大人的处事风格,如果这个年纪不注意养好性格,到了十四五岁的叛逆期会更难矫正,往往一些难以挽回的事情就是在这段时间发生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其实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㈦ 最近发现十六岁儿子看不健康的视频,我该怎么引导他,和他谈这件事
最近发现十六岁儿子看不健康的视频,我该怎么引导他,和他谈这件事
方法/步骤
既不要放任,也不要大惊小怪: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看不良视频后,不能置之不理,放任不管,也不能大惊小怪,觉得孩子是个坏孩子,好像做错了多大事情一样,批评指责。
根据孩子年龄进行相应教育: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好好了解情况后再进行指导引导。
鼓励孩子学习为主,不要盲目沉迷:
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主要是帮助孩子分清对错是非,不要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盲目信任不良视频的夸张效果,还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第一的思想。
赠送孩子相关图书:
告诉孩子观看不良视频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只要不伤害到其它人就行,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相关方面的图书,让孩子阅读了解,不要藏着掖着,正规渠道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好奇,还有成人的秘密。
观察孩子有无其它不良情况:
发现孩子观看不良视频,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还有精神状态,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发展。
㈧ 我今年才十七岁,女,可脑子里却老是想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少儿不宜),我该怎么办心里很有罪恶感,怎么
这是青春期正常现象,你完全可以多去看书,学习,多去跑步,消耗自身多余的体力,尽量不要看少儿不宜的书,慢慢就会好的
㈨ 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未来人生很重要,家长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孩子应该生活在一个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里,也就是说,要善于经营自己的家庭,包括我们的小家和整个家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性格、言行包括社会交往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纯真无邪的,慢慢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们被烙上社会的印迹,发展成不同的人格,走向迥异的人生道路。因此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兄弟姐妹、父子母女之间也要互敬互爱,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上行下效,你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拥有良好的家族关系,也是孩子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要素。
㈩ 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行为
真正的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长大后还可能成为问题少年,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个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供儿童快乐成长
少年儿童到了适龄年龄,除在家外,一天中的一半时间都在幼儿园或小学中度过,那么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就对少年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尤为重要了。
教师作为校园内孩子们的第一影响者,应该如何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及孩子们,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对于少儿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少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因此,教师对待孩子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不懂事而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和承受力。少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2.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从进校开始即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主动向孩子们问好,用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接待他们。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活动情绪。
(2)充分发挥少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少儿的自信心。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少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少儿经常会碰到一些冲突和矛盾,这时教师不要轻易介入,要让少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稳定,积极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3.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少儿心理健康发展
为培养少儿的良好品质,教师和少儿家长应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少儿在校的日常状况,从而不断调整方式,锻炼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并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1.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素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家长要有耐心、决心和教育机智,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寻求较好的教育策略。
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是身教胜于言教,要言行一致。
(2)教育子女要以德为先。在家庭中,作为家长应花大力气做好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要培养子女的鉴别能力,要让子女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信心。
(3)家长要有教育机智和创造性的教育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会受用终生,因为这些习惯关乎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以下6个好习惯,家长应从小就培养孩子。
(1)做事有计划。即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
(2)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些适合孩子的运动,长期坚持,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和经验,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完全属于自己必须面对的事情,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4)微笑待人。微笑待人的人,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最受欢迎的人。
(5)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这关系到一个人的诚信,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6)在挫折中反思自己。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在挫折和失败中反思自己,能对自己没能达成的事情进行及时总结并调整,这样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后的孩子才能够真正地重新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