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断肠道健康
酒肉穿肠而过,是潇洒,更是隐患。决定肠道是否健康的因素,就是我们摄入的食物和水。肠道健康,会随着饮食、营养、饮用水质的不同而改变。
怎么吃最健康?
分享一个营养学大师提出的观点:我们人类有10对臼齿,4对门齿,2对犬齿,按比例就是5:2:1,臼齿用来吃粮食和豆类,门齿用来吃水果和蔬菜,犬齿用来吃肉类,各司其职。饮食上,对应划分成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即7:1,是最好的保持饮食平衡的方案。
【不药博士】简介
生命科学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2. 怎么知道自己的肠道健康状况
可以通过观察排便次数、时间、气味、排便量、难易程度(是否需要用力)来判断。肠道健康的人排便次数和时间相对固定,气味略带酸味,排便量适中,无需用力,粪便呈淡黄褐色,类似软香蕉状。过干或过稀都不是健康便便的状态。肠道不健康的人容易便秘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口臭,长痘痘等等。建议补充一点晶球益生菌。另外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或者通过机构进行基因测序来检测肠道菌群的组成。
3. 如何判断肠道是否健康
肠道包括了大肠和小肠,小肠比较长,有4至6米这么长,包括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被吸收的,例如糖,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等,都是在小肠里面被吸收。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形成大便,排出粪便的场所,是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关于如何判断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以上几点就是简单的判断肠道有无疾病存在的依据,而除了自身的判断之外,对于肠道健康,定期的进行肠镜的检查,也是预防肠道疾病和治疗肠道疾病一个最为主要的手段。
一般对于长期有肠道症状(腹泻,血便,黑便)的患者应该进行肠镜检查,而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定期的进行肠镜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
4. 怎样检测肠道是否健康
肠道是否健康,自测的6大标准,希望大家看过之后可以自己检测一下。
【1】排便次数
正常健康的肠道每天会有1~2次的排便,两天以上再排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有的人甚至45天才排便一次,更有甚者半个多月才排一次,每次排便以后全家人就和过年似的奔走相告,这样的症状肯定是不健康的,因为粪便堆积身体过多会造成身体的二次吸收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还会造成各种毒素的,二次污染体内会造成各种疾病的产生,如果有排便异常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的就医诊治,进行相关的调理。
【2】排便重量
现在的健康人士,男士每天平均排片300克,女士每天平均200克,而有人统计古人每天排便500~800克,不是因为古人能吃,而是因为他们吃的不好,都是些五谷杂粮,青菜,麦麸,这些*无法消化吸收的食物纤维,会排除肠道内停留的粪便,所以便量会大增。但是现在人很聪明,大米去胚芽,苹果去果皮,越吃越“科学”。饮食的精细决定了我们的排便量,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粗粮,五谷杂粮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多吃蔬菜水果一定要把水果清洗干净,不要再去皮,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3】排便形状
排便形状也是检测我们肠道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由粪便堆积的这座金灿灿的“珠峰”应该是不硬不稀,形如盘蛇。大便中所含的水分比率,决定粪便的硬度和形状,健康状态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状的,粪便中含有70~80%的水分。粪便中的水分超过80%是软便,水分高达90%以上就是腹泻,腹泻时排出的大便是半膏状、泥状或水状的,水分含量低于70%是便秘,低于60%则是肠道老化加剧。便秘时排出的大便是圆滚状、坚硬状。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需要补充功能性低聚果糖,增加肠运动,促进身体的代谢。现代人多坐办公室或不运动,导致于身体僵硬,而肠道也得不到相应的运动,经常会有便秘的情况出现,这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可以多吃一些粗粮蔬菜水果之外,也要适当的进行运动才能改善这一现象。
【4】排便色泽
健康的粪便应该是黄褐色的,黄褐色是胆汁的颜色,说明*的消化良好,如果呈现的是红褐色,暗褐色,说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进食高,脂肪类的食物过多,如果发现粪便呈紫色黑色,则有10~12支肠或是小肠出血的可能性。总之像婴儿般的黄色粪便是最理想的。
【5】排便气味
健康的粪便没有明显的臭味,微微发酸,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婴儿的粪便,不仅不臭,还会带有微微的甜酸气味,粪便之所以会散发恶臭的气味,是由于粪便中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增多所导致的这是蛋白质被肠内细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质,因此就需要调整你的饮食结构,注意补充功能性的低聚果糖了,对于腹泻便,大家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气味。
第一,如果腹泻便发出刺鼻的酸味,说明肠内可能有异常发酵的情况。
第二,如果腹泻便发出烧焦味,说明小肠机能降低,已经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如果水状泥状的腹泻便中带有鱼、肉的腐臭味或腥味,则说明消化系统有出血的情况。
【6】粪便浮力
健康的粪便排出后能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的沉入水中那么粪便起落,谁主沉浮呢?健康的粪便吸收了大量的植物纤维,落水后产生气体有一定的浮力作用,等细胞挥发后才下沉,如果大量吃肉的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一进入水中便会下沉。
5. 我怎么样判断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
从大便量、颜色、气味或形状等窥视肠道健康
排便量以香蕉的大小为基准来计算
肠道是健康的书信。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或许告诉大家说,从大便可以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相信朋友们会觉得有些。。。。。。。恶心:“噢,天啊,研究大便。”但,确实如此。大便的颜色、量、气味、形状等都与人体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中国有 “便便博士”蔡英杰,亚洲有世界微生态医学会主席光冈知足,他们都致力服务于肠道健康,对大便给出的健康信息做出了很多的分析,下面为你道来:
就像气象专家根据降雪,判断当时的气象状况,先观察“降雪量”一样,我们观察大便时,也是从“排泄量”开始。
一般来说,食物纤维摄取量越多,排便量就越多。
以饮食正常的亚洲人来说,一天的排便量大约是125至1 8 0克。如果食物纤维摄取特别多,则大约增加至200至300克。
或许读者会说:“100克的粪便是多少?上厕所是坐在马桶上,这样要怎样量大便的重量呢?”的确,就算舍弃了“大便是脏东西”这种传统观念,也无法将一块块大便放在秤子上来称。
因此,我们就告诉各位大致的标准:长约15厘米,像香蕉一样粗的大便,大约有1 0 0克。以亚洲人的情况来讲,一天所排泄的大便是一根半到二根,多的人则是三根左右。
在日常的饮食中,如果摄取的食物纤维较少,大便就会减少。所以,欧美人的排便量,当然比亚洲人少。据说欧美人一天仅拉6 0到9 0克的大便,分量是亚洲人的l/2到1/3。
一天排便一公斤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
与欧美人相反,也有排便量远比亚洲人还多的民族,比方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地的高地民族。根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小石秀夫教授的调查,他们一天的排便量,竟然将近一公斤。
究竟吃什么东西,会让他们排出那么多的大便呢?他们的排便量是否和饮食无关,而是因为体质的缘故?小石教授所率领的调查队,也曾经针对这一点进行过研究。
从研究的结果得知,他们的主食是地瓜、芋头、山芋等地下根茎类,一天吃二餐,加起来有一公斤以上,可以说是大量地摄取了食物纤维;除了地下根茎类,还吃了不少小黄瓜或洋葱等蔬菜。各家庭也饲养视为是贵重财产的猪,但只在特别的祭典时才吃猪肉。
他们几乎都没有吃蛋或牛奶,蛋白质的摄取量在亚洲人的一半以下,虽说如此,他们的体格并不差。身高比亚洲人矮了一点,但体重差不多,胸围比较宽厚,完全没有皮下脂肪,身体非常健壮。
尽管如此,一公斤的排便量还是相当惊人。因此,亚洲调查队的队员也试着吃和他们相同的食物。果然,第二天起到第三天,亚洲人也“成功”地排出一公斤的大便。
换句话说,这么多的排便量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民族特有的产物,只要改变饮食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读者不相信,不妨试试看。将一公斤的地瓜蒸一蒸,分成二次吃吃看;另外,再吃一点点小黄瓜、番茄等蔬菜类。
这样两天后的早上,你也可以排出约一公斤的大便。如果排便量仍然不多,可能是肠子有问题。
肠内停滞的大便会产生有害物质
相信各位都听过“肠内停滞的大便”这句话,但明确知道意思的人大概不多。事实上,这也是产生便秘的一个原因。
人在便秘时,大便会卡在肛门,跟在后面的大便有时就受到妨碍而无法通过。这样一来,像黑色、未燃尽木炭的大便,就会牢牢地黏在肠的肉褶之间。这种肠内停滞的大便,就成为妨害肠机能的累赘。
就算停滞于肠内的大便排出,此时肠也并未吸收水分,所以经常会拉出软便;由于大便呈半膏状或泥状,我们往往会误以为是腹泻。可是,以医学的观点来看,这也算是一种便秘。
此时因大便停滞的缘故,肠内也开始腐烂,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肠吸收后,将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正如前章所述,便秘会带给我们身体各式各样不良的影响。虽然我们说过“便秘不会使人致命”,但事实上,有时便秘却是令人丧命的间接原因。
我们在排便时因为用力,所以血压会比平常还高。以血压正常的人来讲,大便时的血压,比平时上升1 0至2 0。尤其是冬天,常发生高血压的人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迅速窜高,因此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
大便的粗细以二至三厘米为标准
在大便的六种类型之中,基本上便秘时排出的大便是圆滚状、坚硬状;腹泻时排出的大便是半膏状、泥状或水状;健康状态最佳时,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状。
香蕉状是排出时的形状,如果一次排出很多,有时在马桶中会盘卷成一团。
如果大便是软的,会呈现半膏状黏答答的圆锥型;但若是保持某程度的硬度,形状就会像盘绕的蛇一样,这样就根本看不出香蕉的形状。
大便的粗细会因食量而有所不同,以亚洲人来讲,标准是2至3厘米,长度约为1 5厘米,正像一根香蕉一样,重量大概是1 0 0克。所以一天排出二根半左右的大便,是最为理想的排便量。
不过,也不一定非要每天都排出等量的大便。
人不是机械,事实上很少能这么有规律地排出固定量的大便。所以,不妨可以这么想:今天只拉二根香蕉分量的大便,明天就拉三根吧!
如果注意饮食的内容,比方增加食物纤维含量多的食品,或摄取水苏糖等,就很有可能达到目的。
像婴儿般的黄色大便最理想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有关大便的颜色。
以前在亚洲,一般的说法是:“婴儿时大便是黄色,长大成人后,就成为黑色或褐色了。”大部分的书似乎都这么写,这也不能算错。但在表现方式上还需要商榷。
正如前述,婴儿的大便是黄色。而大多数的人一到了成年,大便变成黑色或褐色,这也是事实。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便也不一定会变成黑色。
过去,我曾检查过许多人的大便。关于大便的颜色,最令我觉得惊讶的是,某禅寺和尚的大便就像婴儿黄色的大便,呈现非常漂亮的乳褐色。
不论修行多么严格,信仰多么坚定,总不会连大便的颜色都和凡人不一样吧!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大便颜色和一般人不同呢?
因为他们每天主要都吃豆腐、青菜,完全不吃肉类,所以排出来的大便是黄色。
换句话说,排出来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于肉类、多脂肪食物,亦即欧美式的饮食所导致。
反之,如果食用的食物与和尚相同,即使是成人排出来的大便也不会是黑色的,而可能是理想的乳褐色。
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严重的疾病
姑且不论禅寺的和尚,以成人的情况来讲,不管多么讲究饮食,酸碱度(PH值)都不会低于5.5;即使如此,若能尽量减少欧美式饮食,肠内也会呈现酸性,达到与婴儿同等的程度。
虽然黑色或褐色的大便是一种警讯,但也不必慌慌张张地上医院,只要尽可能摄取偏酸性的食物,使大便呈现黄色即可。
可是,如果排出来的大便比平常还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须特别注意,这不仅是PH值呈酸性而已,有可能是胃或肠出血。这种情况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来之前,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必须立即看医生才行。
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样的类型。比方排出焦油状的大便,可能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癌等疾病。
也有人排泄的大便,几乎不含有一般大便的成分,而是血液和黏液的混合,称之为黏血便。
这种类型的大便有时会伴随着剧烈的腹痛或呕吐的症状,此时可能是患肠套叠、肠扭转、肠梗塞等疾病;如果黏血便中混有脓,而且连续好几天,就非常有可能是患大肠癌。
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这是大肠某处出血,长时间积存在肠内而变成黑色所致。
有时会以为是腹泻,不久就拉出黏血便,而频频上厕所的情况,这有可能是患痢疾;有时还会伴随下腹部疼痛,或发烧的症状。
高蛋白质食物是大便发出恶臭的原因
谁都不想去闻大便的气味,但我们希望各位平常应该检查一下大便的气味。
如果捏着鼻子以为“大便臭是很自然的事”,就会漏掉来自肠内的重要信息。
就像大人的大便并非黑色或褐色的一样,大便臭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比方婴儿的大便就有甜酸的气味,绝对不是臭的。
大便气味的主要成分,是吲哚(indole)、粪臭素、硫化氢、胺、乙酸、丁酸等。其中会产生类似粪便恶臭的是吲哚、粪臭素。
这是蛋白质被肠内细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质。换句话说,如果在饮食方面偏向欧美式,而摄取大量的高蛋白质时,大便就会变得很臭。
总之,大便臭是肠内环境恶化的最佳证据。希望读者要牢记这一点。
威尔斯菌或大肠菌等坏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形成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
用大便的气味来诊断肠内的毛病
我们必须考虑到一点,既然连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大便臭得难以忍受,必然会对我们的健康有所影响。
如果排出来的大便气味不太好,就有必要对自己的饮食重新一评估。读者不妨回想一下这几天的饮食内容,或许你会想到,“啊!说的也是,最近我只吃肉类”等情况。若能好好管理自己的饮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就可以让自己的大便不再那么臭。
大便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气味,尤其需要注意由腹泻便所产生的特殊气味。
比方大便发出一股刺鼻的酸味,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时,拉出的腹泻便呈黄色。所以,颜色和气味都必须仔细地观察。
此外,如果拉出的腹泻便有一股烧焦味,有可能是小肠机能减低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的情况,而且出血量相当多。
如果从水状、泥状的腹泻便中,产生肉或鱼的腐臭味,可能是大量的血液或黏液被分解而排出肠外的缘故。
就像这样,虽然只是单纯的一句话“大便很臭”,却有很多微妙的差异。
6. 怎么样才算肠道正常健康呢
从大便量、颜色、气味或形状等窥视肠道健康
排便量以香蕉的大小为基准来计算
肠道是健康的书信。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或许告诉大家说,从大便可以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相信朋友们会觉得有些。。。。。。。恶心:“噢,天啊,研究大便。”但,确实如此。大便的颜色、量、气味、形状等都与人体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
中国有 “便便博士”蔡英杰,亚洲有世界微生态医学会主席光冈知足,他们都致力服务于肠道健康,对大便给出的健康信息做出了很多的分析,下面为你道来:
就像气象专家根据降雪,判断当时的气象状况,先观察“降雪量”一样,我们观察大便时,也是从“排泄量”开始。
一般来说,食物纤维摄取量越多,排便量就越多。
以饮食正常的亚洲人来说,一天的排便量大约是125至1 8 0克。如果食物纤维摄取特别多,则大约增加至200至300克。
或许读者会说:“100克的粪便是多少?上厕所是坐在马桶上,这样要怎样量大便的重量呢?”的确,就算舍弃了“大便是脏东西”这种传统观念,也无法将一块块大便放在秤子上来称。
因此,我们就告诉各位大致的标准:长约15厘米,像香蕉一样粗的大便,大约有1 0 0克。以亚洲人的情况来讲,一天所排泄的大便是一根半到二根,多的人则是三根左右。
在日常的饮食中,如果摄取的食物纤维较少,大便就会减少。所以,欧美人的排便量,当然比亚洲人少。据说欧美人一天仅拉6 0到9 0克的大便,分量是亚洲人的l/2到1/3。
一天排便一公斤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
与欧美人相反,也有排便量远比亚洲人还多的民族,比方生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地的高地民族。根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小石秀夫教授的调查,他们一天的排便量,竟然将近一公斤。
究竟吃什么东西,会让他们排出那么多的大便呢?他们的排便量是否和饮食无关,而是因为体质的缘故?小石教授所率领的调查队,也曾经针对这一点进行过研究。
从研究的结果得知,他们的主食是地瓜、芋头、山芋等地下根茎类,一天吃二餐,加起来有一公斤以上,可以说是大量地摄取了食物纤维;除了地下根茎类,还吃了不少小黄瓜或洋葱等蔬菜。各家庭也饲养视为是贵重财产的猪,但只在特别的祭典时才吃猪肉。
他们几乎都没有吃蛋或牛奶,蛋白质的摄取量在亚洲人的一半以下,虽说如此,他们的体格并不差。身高比亚洲人矮了一点,但体重差不多,胸围比较宽厚,完全没有皮下脂肪,身体非常健壮。
尽管如此,一公斤的排便量还是相当惊人。因此,亚洲调查队的队员也试着吃和他们相同的食物。果然,第二天起到第三天,亚洲人也“成功”地排出一公斤的大便。
换句话说,这么多的排便量不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民族特有的产物,只要改变饮食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如果读者不相信,不妨试试看。将一公斤的地瓜蒸一蒸,分成二次吃吃看;另外,再吃一点点小黄瓜、番茄等蔬菜类。
这样两天后的早上,你也可以排出约一公斤的大便。如果排便量仍然不多,可能是肠子有问题。
肠内停滞的大便会产生有害物质
相信各位都听过“肠内停滞的大便”这句话,但明确知道意思的人大概不多。事实上,这也是产生便秘的一个原因。
人在便秘时,大便会卡在肛门,跟在后面的大便有时就受到妨碍而无法通过。这样一来,像黑色、未燃尽木炭的大便,就会牢牢地黏在肠的肉褶之间。这种肠内停滞的大便,就成为妨害肠机能的累赘。
就算停滞于肠内的大便排出,此时肠也并未吸收水分,所以经常会拉出软便;由于大便呈半膏状或泥状,我们往往会误以为是腹泻。可是,以医学的观点来看,这也算是一种便秘。
此时因大便停滞的缘故,肠内也开始腐烂,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被肠吸收后,将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正如前章所述,便秘会带给我们身体各式各样不良的影响。虽然我们说过“便秘不会使人致命”,但事实上,有时便秘却是令人丧命的间接原因。
我们在排便时因为用力,所以血压会比平常还高。以血压正常的人来讲,大便时的血压,比平时上升1 0至2 0。尤其是冬天,常发生高血压的人昏倒在厕所的情况,排便时用力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由于气温降低,血管收缩,血压就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用力排便,血压往往就迅速窜高,因此造成脑血管破裂而昏倒。
大便的粗细以二至三厘米为标准
在大便的六种类型之中,基本上便秘时排出的大便是圆滚状、坚硬状;腹泻时排出的大便是半膏状、泥状或水状;健康状态最佳时,排出的大便是香蕉状。
香蕉状是排出时的形状,如果一次排出很多,有时在马桶中会盘卷成一团。
如果大便是软的,会呈现半膏状黏答答的圆锥型;但若是保持某程度的硬度,形状就会像盘绕的蛇一样,这样就根本看不出香蕉的形状。
大便的粗细会因食量而有所不同,以亚洲人来讲,标准是2至3厘米,长度约为1 5厘米,正像一根香蕉一样,重量大概是1 0 0克。所以一天排出二根半左右的大便,是最为理想的排便量。
不过,也不一定非要每天都排出等量的大便。
人不是机械,事实上很少能这么有规律地排出固定量的大便。所以,不妨可以这么想:今天只拉二根香蕉分量的大便,明天就拉三根吧!
如果注意饮食的内容,比方增加食物纤维含量多的食品,或摄取水苏糖等,就很有可能达到目的。
像婴儿般的黄色大便最理想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有关大便的颜色。
以前在亚洲,一般的说法是:“婴儿时大便是黄色,长大成人后,就成为黑色或褐色了。”大部分的书似乎都这么写,这也不能算错。但在表现方式上还需要商榷。
正如前述,婴儿的大便是黄色。而大多数的人一到了成年,大便变成黑色或褐色,这也是事实。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便也不一定会变成黑色。
过去,我曾检查过许多人的大便。关于大便的颜色,最令我觉得惊讶的是,某禅寺和尚的大便就像婴儿黄色的大便,呈现非常漂亮的乳褐色。
不论修行多么严格,信仰多么坚定,总不会连大便的颜色都和凡人不一样吧!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大便颜色和一般人不同呢?
因为他们每天主要都吃豆腐、青菜,完全不吃肉类,所以排出来的大便是黄色。
换句话说,排出来的大便是黑色或褐色,最大的原因在于肉类、多脂肪食物,亦即欧美式的饮食所导致。
反之,如果食用的食物与和尚相同,即使是成人排出来的大便也不会是黑色的,而可能是理想的乳褐色。
排出漆黑的大便,有可能是患有严重的疾病
姑且不论禅寺的和尚,以成人的情况来讲,不管多么讲究饮食,酸碱度(PH值)都不会低于5.5;即使如此,若能尽量减少欧美式饮食,肠内也会呈现酸性,达到与婴儿同等的程度。
虽然黑色或褐色的大便是一种警讯,但也不必慌慌张张地上医院,只要尽可能摄取偏酸性的食物,使大便呈现黄色即可。
可是,如果排出来的大便比平常还要黑,或呈紫色,就必须特别注意,这不仅是PH值呈酸性而已,有可能是胃或肠出血。这种情况是血液混入大便之中,在排泄出来之前,颜色由红色变成黑色,必须立即看医生才行。
漆黑的大便有各式各样的类型。比方排出焦油状的大便,可能是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癌等疾病。
也有人排泄的大便,几乎不含有一般大便的成分,而是血液和黏液的混合,称之为黏血便。
这种类型的大便有时会伴随着剧烈的腹痛或呕吐的症状,此时可能是患肠套叠、肠扭转、肠梗塞等疾病;如果黏血便中混有脓,而且连续好几天,就非常有可能是患大肠癌。
便秘的人如果拉出漆黑的硬大便,也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这是大肠某处出血,长时间积存在肠内而变成黑色所致。
有时会以为是腹泻,不久就拉出黏血便,而频频上厕所的情况,这有可能是患痢疾;有时还会伴随下腹部疼痛,或发烧的症状。
高蛋白质食物是大便发出恶臭的原因
谁都不想去闻大便的气味,但我们希望各位平常应该检查一下大便的气味。
如果捏着鼻子以为“大便臭是很自然的事”,就会漏掉来自肠内的重要信息。
就像大人的大便并非黑色或褐色的一样,大便臭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比方婴儿的大便就有甜酸的气味,绝对不是臭的。
大便气味的主要成分,是吲哚(indole)、粪臭素、硫化氢、胺、乙酸、丁酸等。其中会产生类似粪便恶臭的是吲哚、粪臭素。
这是蛋白质被肠内细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质。换句话说,如果在饮食方面偏向欧美式,而摄取大量的高蛋白质时,大便就会变得很臭。
总之,大便臭是肠内环境恶化的最佳证据。希望读者要牢记这一点。
威尔斯菌或大肠菌等坏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形成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
用大便的气味来诊断肠内的毛病
我们必须考虑到一点,既然连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大便臭得难以忍受,必然会对我们的健康有所影响。
如果排出来的大便气味不太好,就有必要对自己的饮食重新一评估。读者不妨回想一下这几天的饮食内容,或许你会想到,“啊!说的也是,最近我只吃肉类”等情况。若能好好管理自己的饮食,注意营养的均衡,就可以让自己的大便不再那么臭。
大便有时还会发出奇怪的气味,尤其需要注意由腹泻便所产生的特殊气味。
比方大便发出一股刺鼻的酸味,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时,拉出的腹泻便呈黄色。所以,颜色和气味都必须仔细地观察。
此外,如果拉出的腹泻便有一股烧焦味,有可能是小肠机能减低所引起的消化不良;带有腥味的焦油状大便,表示消化系统有出血的情况,而且出血量相当多。
如果从水状、泥状的腹泻便中,产生肉或鱼的腐臭味,可能是大量的血液或黏液被分解而排出肠外的缘故。
就像这样,虽然只是单纯的一句话“大便很臭”,却有很多微妙的差异。
7. 猪大肠怎样的才算健康
挑选新鲜的猪肠的方法:
在合适的时间段挑。杀猪的时间一般在凌晨,早上一般6点到9点左右的这段时间是买到新鲜猪肠的最好时间。如果去晚了,要么卖完了,要么是人家挑剩下的啦。
8. 我们到底该怎么判断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呢
肠道是身体关键的消化系统,肠道可以促进食材迅速消化吸收,而且还可以形成大便,促进排便排出身体之外,做到给身体排毒的作用。
4.排便味道针对身心健康群体而言,排便的异味并没有非常显着。但倘若在排便时,排便释放着腐臭味,一般是因为肠道内的有危害菌太多造成。此外,假如摄取太多高蛋白食物、高植物油脂食材得话,肠道内的菌群群就会遭受有危害菌的毁坏,促使肠道作用产生问题,进而造成这类现象的发生。
对于今天所说的内容,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都可以留言一起讨论,期待你的回复哦!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帮忙点赞 、评论、转发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