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眼睛健康的谣言有哪些

眼睛健康的谣言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27 05:58:34

‘壹’ 吃胡萝卜提高视力戴眼镜会依赖这些传闻到底是真是假

对于眼睛健康、近视、眼睛等问题,周围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这些传闻到底是真是假?

用电脑对眼睛不好?

看电脑显示屏的行为并不会直接导致视力下降。不过,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时间看书或者进行其它近距离用眼活动时,我们眨眼的次数会减少,这会导致眼睛干涩、酸胀和视疲劳。使用电脑时,试着规律休息、向上看或扫视四周(转动眼球,在角膜表面涂抹泪液)。往远处看也可以缓解眼睛的酸胀。调整电脑显示屏的距离,离面部45-60厘米,角度略向上。可以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睛干涩。如果经常出现视物模糊或者眼睛疲劳,也要去看看眼科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干眼症。

专家解读:我们的角膜并不直接接触空气,它的表面覆盖着泪膜。泪膜给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持视物清晰,可惜它并不持久,正常人睁大眼睛10秒钟泪膜就会破裂,而重新涂匀泪膜就要依靠眨眼。正常人无意识的眨眼率,在安静时约为17次/分,看电脑时为14.9次/分,阅读时也会降到1.4~14.4次/分。泪膜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它的厚度就会变薄,容易挥发和破裂,角膜干燥、缺氧,进而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这种视物模糊是一过性的,滴一滴人工泪液就可以得到缓解。

眼镜度数不当会伤害眼睛?

佩戴正确度数的眼睛能帮人清晰视物,不过对成年人而言,戴上屈光度不当的眼睛或者不戴眼镜会导致眼睛酸胀疲劳,看不清东西也会增加安全风险。另外必须注意,8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视力需要矫正,必须要配戴适合自己的眼镜,以预防弱视发生。

专家解读:近视无法治愈,不过可以通过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方法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近视以后,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眼睛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无法逆转,因此每年需要散瞳检查眼底。别被那些《民间食疗偏方防治近视眼》、《XX天摘掉眼镜》、《恢复视力法(500度以下)》、《飞行员提高视力的办法》虚假信息误导了。

戴眼镜会造成“依赖”?

不会。我们用眼镜来矫正模糊的视力。相比不矫正的视力,戴眼镜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感受,在戴眼镜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离不开眼镜,但这其实只是因为清晰的视觉让人感到舒适而已。

专家解读:近视人群应该深有体会,摘下眼镜后,看着模糊的世界很不习惯,影响表现力,可能会有不自信和不安全感。这是大脑的警惕表现,而不是“成瘾”现象。近视的眼睛本来就需要矫正,看远处模糊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驾驶时不戴眼镜存在隐患,也容易视疲劳。白天可以全天都戴眼镜,也可以间歇地戴眼镜,这取决于大家的用眼习惯。

孩子们看电视离得近伤害眼睛?

不会。孩子们常常有把书拿眼前看,或者坐在电视机正前面的习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行为伤害了孩子们的眼睛,而且这些习惯通常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但是,近视眼的孩子有时坐得离电视机也会很近,这样他们看得更清楚,所以家长应该带孩子做眼睛检查。

专家解读:儿童视觉发育是由远视眼到正视眼的过程,当幼儿是远视眼时,近视力就像老花眼的老年人,看小字吃力,而此时的远视力尚未发育到1.0,所以坐远了看电视也不清楚。因此孩子们更喜欢贴近电视,看大号的视觉刺激。如果6岁以后的孩子还是常常凑电视机前面,一定要带孩子验光。

吃胡萝卜提高视力?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健康的视觉确实是必要的。不过,胡箩卜素和维生素A通过其他很多食物也可以补充,并不是非靠胡萝卜不可。

胡萝卜是种不错的蔬菜,但维持眼睛健康还需要补充其它维生素A。

近视人群不会得老花眼?

这种说法并没有道理。我们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依靠的是晶状体的变形来配合焦距的变化。而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下降,“变胖”变得很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老花眼。这种“老花”的变化,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

专家解读:近视人群得了老花眼以后,远视力没变化,如果不戴眼镜,看远还是模糊。抵消的是近视力的下降,如果之前戴100-200度的近视,看书可能就不需要戴老花镜了。如果是600度以上近视,看书时,书需要拿得更近。近视人群老年后会需要一副双光镜。

‘贰’ 关灯玩手机会得白内障,这是谣言还是真的,有什么科学依据

关灯玩手机会得白内障,这是谣言还是真的,有什么科学依据?这谣言是假的,下面详细说一下,很多人习惯在睡前关灯,然后拿出手机看小说、玩游戏等,专家提醒,在昏暗的灯光下用眼,会造成瞳孔长时间扩散,阻断眼内液体循环,很容易导致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压间歇性或持续性升高的眼科疾病。眼压升高根据其原因可能有不同的症状。

除了白天玩,晚上躺在床上还拿着手机玩个不停,很多人都担心灯下玩手机的习惯,这对人的眼睛健康不利,有以下危害。现在很多成年人或学生睡觉前喜欢躺在床上玩手机,有的人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躺在床上玩缩短了眼睛与手机屏幕的距离,这样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刺痛、流泪、畏光等干眼症症状。左右侧卧对左右眼的压力最大,而关灯玩手机通常对泪膜的稳定性和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影响最大。很多患者到门诊部主诉是 "眼干、眼胀、异物感"。当问及病史时,通常有大量使用手机和电脑,包括关灯后玩手机。

‘叁’ 那些网络盛行的健康谣言,你都听说过哪些呢

1. 隔夜烧开的水、“千滚水”只要干净都可以喝。即使是烧开多次的水,亚硝酸盐含量也远比不上泡菜,不会中毒,更不会致癌。

2. 隔夜茶也可以喝。隔夜茶变色是因为茶多酚氧化了,口感差一些,并不会致癌。

3. 隔夜菜也可以吃,前提是放冰箱。室温下的肉菜隔夜没事,下一顿热透就行,但叶菜的亚硝酸盐会大量增加,最好6小时内吃完。

4. 隔夜泡发木耳、银耳、蘑菇才是真危险,常温下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会让人昏迷甚至死亡,煮熟了也灭不掉。所以泡发干货最好别超4小时!

5. 热饭菜别急着马上放冰箱,可能影响制冷效果,但也不用完全放凉。可以先盖紧凉一会,产生负压减少细菌进入,再放进冰箱。

‘肆’ 关于健康的常见谣言都有哪些

‍‍健康谣言,是微信或微博及其他途径中流传的以与健康为主题的谣言。信朋友圈里的各种“生活提示”层出不穷,有的说吃木耳能防雾霾,有的说植物油能致癌,此外,网上还流传着一些“清肺偏方”,通过食疗来清肺,最常见的食物是木耳和猪血。但是专家介绍,这两种食物“清肺”没有科学依据。微信公众号就利用了读者这一心理推广一系列不辨真假的健康养生知识,为的是增加点击量,出售广告,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些伪科学的谣言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不信任和朋友圈的乌烟瘴气。‍‍

‘伍’ 你知道哪些关于近视的谣言

1、近视度数不深不用配眼镜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近视度数不深,就不需要配戴眼镜。只要平时多注意用眼卫生,近视自然而然就会没的。一旦开始配戴眼镜,近视度数只会越来越深。

辩正:

错误!如果真正近视了,是没有办法恢复到正眼视力的,只能是控制度数不再增长。配镜不会加深度数,而是能控制近视度数的更快增长。

真相:

一旦确定为真性近视,无论度数多少,都应该遵医嘱,配制一副合适自己度数的眼镜,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视力。不良的用眼习惯才会造成视力减退,错不在眼镜本身。

2、配近视眼镜要配比本身度数低一点的

很多家长以为,甚至一些不正规的眼镜店店员会建议,孩子配戴眼镜时,配的度数最好比本身度数低点,这样可以保证孩子近视度数不增长或者降低。

辩正:

错误!确定为真性近视,一定要配戴适合孩子眼睛度数的眼镜,配戴眼镜度数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近视度数的加深。

真相:

部分不正规的眼镜店店员建议孩子配镜眼镜度数不要高于本身近视度数,很有可能是因为使用的普通验光,没有经过散瞳(散瞳验光能够排除部分假性近视度数,查出真正的近视度数),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眼镜度数配戴过高,容易造成视疲劳;眼镜度数配戴过低,孩子看东西不清晰,也容易过度用眼。而这,都容易导致近视度数的加深。

3、眯眼看东西会使近视度数增加

小孩子在看不清东西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眯眼睛。家长总会说:“就是因为你经常眯眼睛,才会近视得那么厉害”。

辩正:

错误!家长督促孩子不能眯眼睛是正确的行为,不过,不是会使近视度数增加,而是容易造成散光。

真相:

眯着眼睛会造成视力的进一步下降,使散光增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眯着眼时眼睛的状态,上下眼皮跟眼球接触,眼睛露出部分变窄,角膜受压迫,散光就是在这种压力下增加的。散光的症状一般是看东西有重影,上下分不清,影响方向性,视觉质量下降。

4、做眼珠转动或远眺等眼部动作就能治疗近视

如果你经常望绿(远眺树木等),眼珠子经常多转动,那么你的近视度数就会降低。

辩正:

错误!做眼保健操、望绿、经常转动眼球,主要是为了缓解视疲劳。做这类动作可以预防近视,但降低近视度数不太可能。

真相:

真性近视本身是不可逆的。因此,任何所谓能治疗近视的无论是做眼部动作,还是吃药,用护眼仪之类的,都不会降低近视度数,顶多能起到缓解眼疲劳的作用。真性近视一定要配戴合适的眼镜,搭配做眼保健操等,注意生活用眼,能更好的控制近视度数。

5、近视眼的人老了以后就不会得老花

近视眼看不清远的物体,老花眼看不清近的物体。有些人就理所当然,认为年轻的时候如果近视,老的时候就不会得老花了。

辩正:

错误!近视是屈光问题,老花是生理(眼球)结构自然退化出现的问题,二者并不同等,不会“中和”。

真相:

老花眼是一种老年病,近视眼同样也会有老花眼,只不过如果以前就有近视,老花和近视的矫正镜片度数一正一负,老花眼的症状就给抵消到难以察觉的程度,这也就给人以近视眼不会老花的误解。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抵消作用顶多让你看近处更清晰一点罢了,看远处的时候,还是得戴近视眼镜。

‘陆’ 关灯玩手机会失明,到底是谣言还是真相

人的眼睛如同精密的仪器屏幕越小,可能对眼睛的伤害越大,一般来说,处在黑暗环境中看手机屏幕,瞳孔会放大,进入眼底的亮光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显示屏与背景的光线,明暗反差过大,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对眼睛产生一定刺激。

长期错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甚至泪液成分有所改变,从而破坏泪膜稳定性,出现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等反应。

眼睛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虽然黑暗中看手机致盲的说法,但是,为了眼睛健康,我们也要尽量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哦!

‘柒’ 只因玩手机导致眼部黄斑病变

近日,一则“血泪教训”在朋友圈疯传:小孩沉迷手机游戏、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黄斑病变,终致失明。从附图上看,这个小孩眼周发红、目光涣散,让广大网友乍见之下震惊又痛惜。出于对家人视力健康的考虑,大家纷纷将该图文转发至朋友圈。很多人看过之后表示:“再也不敢刷手机了。”但事实究竟是怎样呢?看手机真的会导致眼睛黄斑病变,进而失明吗?黄斑病变原因有很多,仅因环境因素造成的很少见其实,这条朋友圈看似言之凿凿,却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关于黄斑病变,大家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误解。大多数人对黄斑病变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此病若不及时医治会有失明之虞”,而对其病理机制等并没有足够的了解。“黄斑病变引发失明”的严重性、“玩手机”的普遍性、“关心则乱”的从众性,以及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共同作用,才使得该谣言在短时间内甚嚣尘上,引发公众恐慌。辟谣需要科学依据,只有从黄斑病变这一疾病的病理学机制入手,真正了解此则朋友圈的谬误之处,才能避免再一次“上当受骗”。黄斑病变是一种发生在视网膜黄斑区的眼底病变,其临床表现常见有眼前出现黑影、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这是由于黄斑区是眼部视网膜区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和色觉等重要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发生了病变,即会导致上述症状,若不及时就医并长期治疗,就会有失明的危险。由于黄斑区位于眼球底部而非显露在外,因此黄斑病变并不会表现为朋友圈配图中的眼部红肿。导致黄斑区出现病变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遗传性黄斑病变,此种病变常发生于青少年时期,患者通常有家族史。其二是老年性改变,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斑区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包含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其三是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也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而在其中,仅仅依靠环境因素(如长期玩手机)导致的黄斑病变是较少的。可是,谣言也并非凭空而来,大多都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经过夸张、扭曲而形成的。那么,这一“事实基础”是什么呢?手机蓝光对眼睛有一定危害,但远未达到照射剂量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筛选,我们发现了一些线索,“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便是这一谣言的理论依据。因为黄斑区发生病变,与长时间受到蓝光和日光的刺激也有关系,而许多手机都有蓝光辐射。这也是商家出售“防蓝光辐射”手机贴膜的出发点。但是,脱离剂量谈危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市面上出售的手机蓝光指数(数值越低对眼睛危害越小)多是经过检验的,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范围内,并不会如传言的那样“极易致盲”。并且许多手机都有护眼模式,可以在相对较暗的环境里使用。统计数据表明,常见手机在原亮度模式下,其蓝光指数范围在0.0204~0.024,而在护眼模式下,其蓝光指数范围可降至0.00483~0.0149。由此来看,手机蓝光辐射对眼睛虽有一定程度的伤害,却并不至于在较短时间内对黄斑区造成严重影响。据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报告,蓝光若要对机体产生伤害,其照射剂量相当于在20cm外直视100瓦的白炽灯光源(所含蓝光波长范围与手机屏幕光源相当且亮度更高)连续12小时。而手机的蓝光强度远不能达到这个数值。因此,“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失明”这种“因果关系”不太可能存在,若患者真的是在频繁或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出现黄斑病变,其他因素(如遗传性)可能才是主因。对于蓝光剂量的解释分析,也使得“蓝光论”不攻自破。但是过度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确实会对视力产生负面影响,频繁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视疲劳、干眼症等不良症状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虽不致“谈机色变”,但也要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注意休息。爱护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或学习工作中,要尽量形成“劳逸结合”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紧盯电子设备屏幕或是长时间低头看书,建议每隔四十分钟适当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是做一遍眼保健操,使眼睛得以充分的休息;定期进行视力检测;可以适当服用决明子、菊花茶等具有明目功效的中药茶饮;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糖分的摄入等。参考文献[1] 赵家良. 我国眼科学近五年发展概况[J]. 中华眼科杂志, 2005, 41(8):688-691.[2] 天津市眼科医院. 蓝光的危害与防蓝光镜片[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3(11):76-77.[3] 邹蕾蕾, 戴锦晖. 蓝光与眼健康[J]. 中华眼科杂志, 2015, 51(1):65-69.[4] 范毅超. 光毒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于光毒性作用光谱的探讨[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3).[5] 泡泡网. 蓝光你在哪?实测各种屏幕光谱(二)[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12):160-163.作者 |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徐明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吴一波审稿 | 鸡西爱尔眼科医院 史永利主任编辑 | 高佩雯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捌’ 有哪些雷区,是想保护视力的我们千万不能踩的

眼睛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人们只有通过眼睛才能看见外界的花花世界。一旦眼睛遭到损害,导致眼睛近视,基本是无法自然恢复的,所以保护眼睛视力是人们刻不容缓的事情。

近视要吃些什么

得了近视眼要少吃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一定量的酸,酸与机体内的盐类,特别是与钙中和,造成血钙减少,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伸长,助长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眼睛近视多补蛋白质,鱼、肉、奶、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多看绿色,能使眼睛产生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眼睛健康极为有益。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

每天饮用绿茶。茶可改善机体造血功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辐射影响。

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夜盲症等眼病。

如果出现眼睛不适,经过长时间休息都不能解除症状者,则需及时到医院检查。

‘玖’ 细数那些关于近视眼的谣言

前不久,蝌蚪君成立粉丝后援会,短短一天时间,微信群就爆满了,小伙伴们还是很给力的嘛。本来蝌蚪君还担心大家会不会害羞、沉默,没想到,群里的气氛相当活跃,果然蝌蚪君的粉丝还是不一样的。

这不,这几天大家在群里聊起了关于“近视眼”的话题,并向蝌蚪群提出了不少问题,这里咱们就集中解答一下,如果有没说到的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哈~

关于近视,相信大多数人都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们就跳过近视的原理,直接进入主题了。

01.裸眼视力和近视度数是一回事?

其实同一近视度数的人,其裸眼视力也可能并不相同。

在近视发生后,远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的成像就不再是一个焦点,而会变成一个模糊的光斑。然而每个人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对这个模糊光斑的解析能力有所不同,就会出现不同人的近视度数一样,但他们的裸眼视力却不同,比如有的人近视200度,裸眼视力0.6,而有的人同样近视200度,但裸眼视力只有0.3。

但家长需要注意,如果近视患儿在看电视或看向远方时,经常眯着眼睛或是喜欢侧方注视,就必须进行验光配镜,否则不但会增加孩子视疲劳的程度,还有可能进一步加深近视的度数。

还有一种情况,近视患儿在佩戴一段时间近视眼镜后,其裸眼视力可能会出现下降,此时家长往往会非常紧张,认为孩子戴眼镜只会越戴越糟糕。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其实是因为在佩戴框架眼镜前,孩子的大脑会被迫处理近视所带来的模糊图像,而当孩子佩戴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后,大脑就“不愿意”再去辨认摘下眼镜后的模糊图像了,这就是裸眼视力“变差”的原因。

视力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心理物理学指标,受到屈光度、视网膜解析能力、大脑辨识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近视后也不会因为戴眼镜导致裸眼视力越来越糟糕,孩子一旦出现近视,就要在正规医院进行配镜,帮助矫正视力。

02.高度近视会遗传吗?

会,准确来说,近视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

LASIK示意图

事关患者福祉,LASIK自出现之日起,就广受关注。国内与国外相关研究者,均对其进行了大样本的远期疗效研究。R. Doyle Stulting等对1995年5月到1996年12月间接受LASIK手术的1062只眼睛进行了研究,认为LASIK效果明确、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治疗手段。【6】

杨亚波等收集了716例患者(1285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眼科检查。结果显示,LASIK的远期疗效令人满意,而且由于术后眼睛存在适应期,所以,远期疗效明显好于早期;手术并发症较少,主要有角膜瓣形成不全致手术终止(均发生在手术中)、眩光(随术后时间推移,逐渐缓解)、黄斑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均为超高度近视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等,且均未危及患者视力。【7】

曾有屈光手术导致视神经受损的报道,但较为罕见,并且都发生在术后极短的时期内。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术中角膜瓣制作时眼压突然升高,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层及巩膜筛板造成机械性压迫,引起视神经急性损伤;另一种是LASIK术后常运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如0.1%氟米龙,持续1个月,每天4次,隔周递减1次【5】,频繁使用激素性药物,有一定概率(尽管极小)导致患者眼压隐蔽性升高,引起视神经急性损伤。【8】

从研究结果来看,如果在做完手术之后短期内没有发生眼睛的急性病变,那么日后眼睛因为手术再次出现视神经萎缩等严重病变的可能性极低。

07.眼药水真的可以缓解视疲劳?

可以,但要慎用。

视疲劳也称眼疲劳综合症,常常表现为眼部的疼痛、酸胀,甚至畏光、流泪,出现明显的烧灼感和异物感,进而引起视物模糊等等。

视疲劳最常见的原因是屈光不正,也就是上面说的近视、远视、散光。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才是最佳方案。

其他可能的因素就太多了,比如光照不合适,精神紧张焦虑,眼部肌肉运动异常,眼调节能力下降等。【9】如果反复出现视疲劳,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如果是偶然出现的,那么,可能跟长时间近处视物有关,可以闭目养神、也可以远眺窗外、还可以参加些室外活动,都能有效缓解视疲劳。

而眼药水的作用呢,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滴眼药水的时候,得闭一会眼睛,是吧?这本身就是个休息过程;

第二,眼药水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分可以润滑眼球、缓解眼球干燥症状;

第三,以常见的珍视明眼药水为例,里面含有冰片,而冰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效果,可以减少组织肿胀、抑制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所以,理论上讲,对于治疗视疲劳,有一定的效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眼药水毕竟是一种药物。没有必要,切不要乱用;确有必要,应谨遵医嘱,尽量选用那些成分清晰的、副作用较少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当休息就足够了;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试试人工泪液,人工泪液是模拟天然泪液而言的,主要成分是水分与盐分,总体来说,比较安全。

08.蒸汽眼膜可以缓解视疲劳?

蒸汽眼膜与眼药水类似。

首先,使用蒸汽眼膜的过程,就是一个休息过程,对缓解视疲劳当然有好处。

其次,对于其他症状,以黑眼圈为例,黑眼圈可以是因为色素沉着,也可能是因为眼周结构改变,还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用眼、血液淤积。对前两种来说,蒸汽眼膜的意义不大,对于最后一种,不光蒸汽眼膜可以,热毛巾、熟鸡蛋都可以……

09.眼球操真的能治好近视?

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0】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11】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12】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13】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14】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15】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10.穴道按摩对眼睛有没有用?

这个跟眼球操类似。

传统上认为,近视是由于长期近处视物引起的,跟视疲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好比一个弹簧,老是紧绷着,慢慢地弹性就会下降。晶状体的调节,需要肌肉的参与看近处物品,肌肉紧绷;看远处,肌肉舒张。长期看近处物体,时间长了,肌肉的“弹性”也会下降,便引起近视。

上一条提到过,国内曾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变化,结果显示,眼保健操(穴位按摩的一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16】也就是说,穴位按摩可能有助于缓解视疲劳。倘若视疲劳假说是对的,那么,穴位按摩确有可能改善视力。

但是,第一,这种影响是由穴位按摩引起的呢,还是由闭目养神导致的?第二,相关研究并不算多,孤证不立。第三,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近视主要跟光照条件有关。换句话说,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多接触自然光源,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2012年,有学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在北京市各城区和乡镇,选取了一万六千学生,设置了父母收入、蛋白质摄入、光

‘拾’ 5条与孩子有关的谣言,你都能识破吗

近日,有一大波有关孩子健康的谣言侵入我们的朋友圈,孩子多转眼球可以治疗近视、多吃核桃补脑、使用手机会辐射致癌……面对这些谣言,家长们还能保持淡定吗?一起来听听专家是如何粉粹这些谣言的。

谣言5 学生多吃核桃就能补脑?

专家解答:核桃富含的“Ω-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这正是形成脑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磷脂”所必须的构成成分(脑细胞膜是一个“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此外,核桃富含维生素E,在常见坚果中除了葵花子仁就当属核桃了,维生素E可防止脑细胞的脂质过氧化,让大脑细胞保持健康的活力状态。因此,可以说核桃所含的营养元素对脑部健康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不过,大脑细胞膜中磷脂的更新换代可没有想象得那么快,它有自己的代谢节奏,脑细胞膜上磷脂的更新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完全更新则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所以,类似“快速补脑”等说法无非是家长们的某种心理安慰。

(作者:李娟娟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阅读全文

与眼睛健康的谣言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样去介绍一个美女 浏览:723
幸福出行共享电动车如何收费 浏览:511
423爱情暗语什么意思 浏览:119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指数怎么算 浏览:547
树和风筝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浏览:290
68在爱情中代表什么 浏览:275
苏州健康证在哪个区办理 浏览:493
健康管理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浏览:270
美年大健康怎么预约不知道卡号 浏览:970
庆余年有什么美女 浏览:811
万科美女在哪里 浏览:256
房产视频为什么要挂幸福里app 浏览:672
二十四节气写了哪些故事 浏览:785
美女写字时头发怎么画 浏览:896
吉大数量经济招多少 浏览:66
交警大队的事业编是什么编制 浏览:582
塔罗看事业用什么牌阵 浏览:411
旅行经济能带动什么 浏览:894
国内哪个省盛产美女 浏览:720
男女对现在婚姻怎么看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