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看心电图的报告
心电图介绍: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正常值: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 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见第十二章)也非异常。
(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
(5)P 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o 20s。
(6)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0 06~ 0 10s的狭窄范围内。
(7)ST段:是自QRS渡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_r波开始的一段。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F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
(8)T波;除在aVR导联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 5mV时均应直立。(如在I,Ⅱ导联应直立,aVR中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
(9)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见,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
(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正常心电图参考:
心电图临床意义:
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
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对冠心病其诊断有重大意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T波倒置,S-T段下降大于0.05毫伏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大于0.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特点如下: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损伤性改变:ST段抬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方向的曲线。坏死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
2.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
您这个心电图存在以下问题,我逐一分析,窦性心律这个不算的,因为正常心律就是窦性心律,是窦房结发出的心律,这个是正常的,否则是异位心律了。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这个是你QRS波时限超过0.12秒了,达到0.128秒了,同时又不像左束支传导阻滞又不像右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像左束支分支阻滞的。这个一般要考虑很多的弥漫性心脏问题的可能性,那样是可以引起这样的,但是也可能是单单因为心脏束支传导的存在的异常,有时候电解质紊乱也可以引起的,那是一过性的,所以要结合临床的资料综合判断了。
ST抬高,但是后面又提出是早期复极,估计是ST段是在J点开始斜行向上的,那么多数是正常的变异一般就不作为异常。
中度电轴右偏,这个也不好说了可能是右心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等许多情况,也可以是心脏的位置发生轴性转向,这个要结合心脏超声波检查等的。
结合您的年龄,您也不比要过于紧张的。这个情况不是什么太急的,你可以慢慢来的,可能是有点小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别的异常就不要那么着急了。但是要细致的检查一下了
3. 心电图怎么看
您好,我是心电图室的大夫。
正常人电轴0°~+90°(根据不同人体质也可为-30°~+90°),<-30°为电轴左偏,>+90°为电轴右偏。
从您的心电图来看(电轴:-118°,且有S1S2S3综合征),显示的是电轴左偏,而实际您标3导联的S波<标2导联的S波,表示您有假性电轴左偏(表现为:电轴左偏,标2、标3、aVF导联QRS波群呈rS型S2>S3,aVR的R波>aVL的R波)。临床上解释为:第一种可能,可见于无心脏病证据的年轻人,意味着幼年时期右室流出道的生理性优势仍继续存在,此时没有临床或其他的心电图异常。第二种可能,右室肥厚时可出现S1S2S3综合征,尤其是那些显着地右室流出道肥厚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肺心病,此时临床上和心电图上都将有右室优势的证据,并有可能有有房增大的证据。
建议:为了您个人健康着想,去正规医院挂号再复查一下心电图(约20元左右),记得带上这次的心电图以便心电图医师进行对比。
4. 心电图如何看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波:心脏的激动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继Q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因其紧密相连,且反映了心室电激动过程,故统称为QRS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极过程。
(3)T波:T波位于S-T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其发生机理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¼,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7)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约为0.40秒。一般可查表。凡Q-T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称显着延长,不到0.03秒者称轻度延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8)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U波增大时常伴有心室肌应激性增高,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5. 如何看心电图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6. 如何看一个人的心电图情况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搏动期间通过心脏的电流。心电图可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字母代表示。
每次心搏以来源心脏起搏点(窦房结)的脉冲开始。脉冲首先激动心脏上部腔室(心房)。心房的电活动用P来表示。
随后脉冲向下激动心脏下部室腔(心室)。QRS波群表示心室的电活动。
T 波表示除极恢复波,即电流沿相反方向在心室内扩布产生的波形。
在心电图上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异常,如心搏节律异常;过快、过慢或不齐。通过阅读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功能。
心电图横轴代表心率(毫秒)。纵轴表示心电压(ms 毫伏)。通常ST段抬高、T波压低,可视为心肌缺血。异常心电图图图像与健康人正常心电图要做比较后,才能才能做出评估,一般由放射科医师写下评语,供临床医师结合临床症状、检查,做出结论。目前,心电图机已经能够自动分析给出结论。患者自己不能也不必要了解各个波群的异常及其代表的意义。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知识就可以了。
7.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是什么
正常心电图5条判断标准1.平均心电轴的常规测量方法?2.t波的意义。波型特点及正常值?
3.p-r间期的意义及正常值?4.qrs波的意义及正常值?5.st波的意义及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