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园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组长必须是持心理咨询师证吗
不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职责:学校本着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可以是园长作为组长进行对孩子的心里健康进行教育。持心理咨询证的一般是对心理行业感兴趣,计划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的人。
B. 心理辅导课程和团体辅导有什么区别
1、目标不同
心理辅导: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应该有两个目标: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
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矫治、预防和发展,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
2、内容不同
心理辅导:耐心倾听被辅导者的倾诉,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对被辅导者的理论学习进行辅导;对被辅导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督促;进行现场演练以提高被辅导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
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它是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身心互动理论设计和组织一系列活动,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进个体成员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3、形式不同
心理辅导:是学校按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健全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心理辅导形式。
团体辅导: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辅导形式,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个体成长、发展与适应。
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有:
1、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个别辅导是辅导员与当专人单向或双向沟通的过程,团体辅导是多向沟通的过程。
2、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与个别辅导相比,团体辅导是一个辅导者对多个成员,比个别辅导的一对一的咨询,不但增加了辅导的人数,而且节省辅导的时间与人力。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理辅导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团体辅导
C. 心理健康程度的七大人群是哪七类人群
1、适应能力强,善于自我调节,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
2、轻度失调心理者。这部分人在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时,容易产生抑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人际交往中略感困难,自我调节能力弱,若通过心理教师或专业人员的帮助,可维持心理健康。
3、严重病态心理者。这部分人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已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若不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就会加重病情,以至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水平虽然分为不同等级,但心理健康与病态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判断其是否健康,主要指近一段时间,既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未来,但与过去、将来有一定联系。
D.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由哪些人组成
出于更好地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特别是中小学专兼职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重视。在参加调研的学校中,90% 以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大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能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第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专职教师有担任其他课程的经历,兼职教师中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居多。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感到满意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希望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看重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与经验及人格等因素。大多数参加调研的学校管理者满意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及专兼职教师的工作。
——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路径
E. 2022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少人进复试
117人。
按照规定心理学部可根据生源情况及复试情况调整专业招生计划,调整为117人参加复试。
复试方式拟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进行,有关复试录取工作安排将通过本网站和学校研招网及时发布。
F. 关于心理小组组名
1、倾心
2、阳光地带
3、从心开始
4、心理缘聚
5、心缘
6、扬帆
7、爱之社
8、心灵花园
9、心灵空间
10、心灵绿洲
11、天使团队
12、天使之梦
13、心灵使者
14、梦之翼
15、舒你心怀
16、欢颜心理
17、新心修复
18、心灵港湾
19、心乐园心理
20、爱君心理
21、解铃堂
22、谈心心
23、知心小屋
24、绿色心情
25、心情驿站
26、青春身心小驿站
27、成长加油站
28、阳光工作室
29、心语小屋
30、心灵鸡汤
31、心乐园
32、知心小屋
33、阳光小筑
34、悦心心理
35、知心
36、开心小站
37、心舒宁
38、谈心室
39、虹桥
40、午夜阳光心灵健康乐园
41、心灵花园
42、释然
43、萤火之森
G.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建议1:
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建议2:
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建议3: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建议4:
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H. 2019年下半年考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多少人
年下半年考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多少人确实挺多的,大家都认为心理健康方面非常重要,而且不但家里能用,还能指导别人,所以考的人也比较多。两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