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化工厂如何做好职业病健康工作

化工厂如何做好职业病健康工作

发布时间:2022-08-06 00:26:28

‘壹’ 怎样做好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由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卫生机构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职业卫生人员应当包括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车间或较大班组工作人员组成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单位的负责人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想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发病情况。
实施方案应着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明确经费投入和实施时间,以预防、消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具体应包括:
①深入调研,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
②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
③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④医疗救护措施,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⑤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1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③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评价。
4.2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③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情况。④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5.1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①用人单位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人员应定期培训和学习,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两头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
③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④对劳动者进行遇险时应掌握的自救知识培训。
⑤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认可,方可上岗作业。
5.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①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职业病危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
②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
③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④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获救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
⑥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
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上岗操作。
⑧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
⑨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必须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检查;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经常(每日1~2次)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特殊情况应跟班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专人落实,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理,检查及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5.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①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按规定组织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②用人单位应当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③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④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职业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恢复后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
⑤职业健康检查应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严格按规定周期进行,不得抽查瞒检。
⑥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⑦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其档案的复印件上签章。
5.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
①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④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
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经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停止职业病危害作业,经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5.5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①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卫生审核。
④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使用。
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5.6 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①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②按规定定期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配发个人防护用品。
③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④损坏或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
⑤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又拒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

‘贰’ 如何做好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和维护企业职员的档案,及时做好体检管理,分块管理:
1、职业健康。设计职业健康的法规管理,职业病管理,厂区环境及影响健康环境因素管理 ,
2、疾病管理。包括员工电子病历系统,病假管理,每年的体检和问卷,健康促进管理,疫 苗管理,
3、传染病管理。包括流行病期间的危机管理。
4、根据不同部门所设定的不同岗位健康管理项目。

‘叁’ 在化工厂工作,如何保护自己健康

在化工厂工作,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因为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与产品都是有毒物质,在接触的过程中都会造成不定程度的危害。

最后,生命安全大于一切,如果工作的化工企业没有按照防护要求,提供劳动需要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可到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肆’ 怎样做好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一个企业的健康管理是重中之重,首先,专业的体检报告解读,必不可少,帮助员工对体检结果,有一个基本认知,解决员工对自身健康的疑问其次持续关注员工的健康,比如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为员工提供线上测评,健康科普知识等服务,最后,建立员工健康档案通过员工体检数据针对员工健康情况进行横向及纵向分析制定,可持续,执行的健康管理方案。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坚持依法,做好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公司高度重视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健康监护场所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提出了,落实责任加强防治认真检查,规范防治,加强监管,搞好整治的要求,抓紧了,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监测工作的落实,注重职业健康制度建设,二,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危害场所检测工作,重视和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监测工作坚持做好,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评价工作,加大。对职业病危害场所的治理力度和个人防护工作三大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利用各媒体看物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突出了的宣传主题。

‘伍’ 结合化工厂仓库管理员工作岗位,谈谈怎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摘要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有关职业病的一些常识,让人们认识职业病、预防职业病。 2、加强职工的再教育 由于历史的原因,好多化工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初、高中以下学历者占很大比例,这远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化工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事故隐患比较多的行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安全。因此,企业在把好新招人员素质关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在职员工的文化知识培训。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再教育,及时更新知识、技能和观念。 3、加强现场管理,禁止“三废”乱排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便开展了“5S”活动。时至今日,我们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三废”乱排现象随处可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排放细则,为职工创造卫生的工作环境。 4、做好定期体检 除了要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外,定期体检也很重要。为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职工最好实行岗位轮换制,尤其是那些有毒有害的岗位,最好每3—4年轮换一次,可以避免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 5、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对那些不按《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办事的企业采取切实措施,纠正违法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陆’ 化工厂取样岗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如何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摘要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包括: 化学因素硫化氢、 汽油、 二氧 化硫、 苯、 甲苯、 二甲苯等等。

‘柒’ 如何做好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应由单位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安全卫生机构负责人及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组成。职业卫生人员应当包括各个层次和级别,如车间或较大班组工作人员
组成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了解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现状,控制方法,单位的负责人应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想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发病情况。
实施方案应着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明确经费投入和实施时间,以预防、消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具体应包括:①深入调研,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②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③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④医疗救护措施,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⑤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1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③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和检查结果评价。
4.2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业史、相应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③职业病的诊断、处理,治疗和疗养情况。④职业危害事故的抢救情况。
5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对于控制和预防职业病是至关重要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5.1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①用人单位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人员应定期培训和学习,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②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两头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③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④对劳动者进行遇险时应掌握的自救知识培训。⑤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经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认可,方可上岗作业。
5.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①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职业病危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分开。②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③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④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获救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⑥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得上岗操作。⑧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⑨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责任人必须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检查;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应经常(每日1~2次)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特殊情况应跟班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专人落实,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处理,检查及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5.3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①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按规定组织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②用人单位应当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③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④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职业病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恢复后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⑤职业健康检查应到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严格按规定周期进行,不得抽查瞒检。⑥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⑦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其档案的复印件上签章。
5.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 ①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时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评价。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④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经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停止职业病危害作业,经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5.5 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①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为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卫生审核。④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使用。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当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5.6 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 ①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②按规定定期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配发个人防护用品。③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④损坏或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⑤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又拒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劳动者进行批评、教育。

‘捌’ 化工厂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解决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1)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
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 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预防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其中尤其要关注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以及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
(2)从源头抓好预防职业病危害。
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业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①对企业应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一是经过职业卫生评价对已投产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落后的生产及工艺应予以淘汰或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二是通过评价应重点加强对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泄漏源有储罐与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纹、阀门与泵体的裂纹等。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②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未采取以上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④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⑥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玖’ 如何做好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

为您转载以下内容:
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是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大力推进生产工艺改革。一是改革工艺条件。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代替高毒或有毒原料,努力开发无毒无害的新型原料。二是进行设备改造。逐步改造和更换敞开式、不安全、污染重的陈旧设备,努力实现密闭化作业,减少毒物危害;对噪声、振动较大的鼓风机、空压机、球磨机,砂磨机、冲床等设备,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使用防噪用品或建立隔离操作间等防噪减振措施,降低噪声、振动的危害;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安全完好、正常运行。
三、加强生产场所通风净化。
(一)从事粉尘作业的岗位,如配料、轧片、树脂投料等,必须设置通风防尘装置,保持完好有效,降低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二)对敞开式或密闭不良的岗位及设备,如硝基稀料及成品包装,溶剂和漆浆贮槽、调缸等采取强制性的抽、排风装置,降低作业场所的易燃,有毒气体浓度,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涂料生产中其他生产现场,也应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降低毒物浓度和防暑降温。
四、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一)加强个人防护是保障操作者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用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手套、围裙及胶鞋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极为重要,特别在抢修设备等操作时。对于容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或者接触接触强酸、强碱类化学品,要注意皮肤的防护。一切防护用具,必须注重它的实际效果,使用后要加强清洗和保管。自觉养成工作后洗澡,不在生产场所进食、吸烟、喝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误食毒物,造成中毒。
(二)进入容器、设备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操作,防止人员中毒。
(三)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新工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这种体检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是否有职业禁忌症,例如,患有哮喘的病人,不宜人事接触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基础健康资料,便于今后观察,做好保健工作。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组织在岗定期体检,对查出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或调换工作;对查出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时处理。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要做到一人一档。
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一)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建设项目时,要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把住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关”,即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领取的管理工作,防止毒物的泄漏、扩散和遗失。
(三)加强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及管理工作,随时掌握危害物质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坚持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广大职工职业病防护知识和自觉防护意识。

‘拾’ 化工厂职工如何进行职业病预防

职业病预防:

  1. 定期体检;

  2. 定期经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 通风环境改善;

  4. 从业时间不宜过长。

政院检测。

阅读全文

与化工厂如何做好职业病健康工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卡的行程轨迹怎么写 浏览:716
甲寅日出生的人婚姻如何 浏览:319
美女在哪里开的厂子 浏览:922
谁知道美女薄情馆哪里下 浏览:84
漂亮美女怎么发朋友圈 浏览:242
有个是非婆婆的婚姻如何维持 浏览:539
我乃一介草民何敢高攀爱情怎么接 浏览:171
事业单位生活费多少 浏览:115
通宵如何影响健康 浏览:819
小肠怎么检查出健康 浏览:613
健康早餐代餐有哪些 浏览:330
幸福树浇水后怎么修剪 浏览:652
毛绒玩具哪个经济实惠 浏览:118
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有哪些 浏览:603
怎么写自己的故事八百字 浏览:93
英语小故事软件哪个好 浏览:772
爱情开始阶段是怎么样的 浏览:67
默克尔的婚姻是什么 浏览:81
美女和丑女哪个吸引男人 浏览:444
没有房子怎么看待爱情 浏览: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