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健康有那三个层次
健康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身体健康,心灵健康和信仰健康.
身体的健康,是生命质量的基础。身体是由相应构造材料组成,通常称为七大营养素分别为矿物质、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纤维。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也应该算在内,那就是空气和阳光。要想身体获得健康,必需让这些组成材料在身体内平衡协调存在,而且要每天充足供应。很多研究表明,长期缺乏某一种或几中营养素,往往是很多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灵健康,指的是你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才算健康的心理呢?古人早就总结了一些经典名言:“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我心不动”,“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每天好心情,快乐每一天,笑一笑十年少。心态和性格密切相关,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培训和学习修养,是可以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些文艺作品欣赏和创作,诸如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等,也可以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信仰健康,指的是我们要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❷ 增进大众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有几种模式
有六种模式。
心理健康调节方法:
1、自动调适法:人类在面临挫折时,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心理学称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是个体自我保护的心理自动机制。心理防御机制的更大价值在于为个体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作用、投射作用、文饰作用、补偿作用、升华作用等;
2、意义寻觅法:是一种自我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的心理自助方法。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要,人所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克所说的是求乐意志,也非阿德勒所说的是求权意志,而是追求意义的意志;
3、认知调控法:是指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理清思路,冷静地作出应对的方法。认知调控的关键是控制与即时情绪反应同时出现的认知和想象。认知调控方法的原理在于认知对情绪有整合作用;
4、活动调适法:是指通过从事有趣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包括读书、写作、绘画、雕塑、体育运动、听音乐、歌唱、舞蹈、演戏、劳动等多种活动方式;
5、合理渲泄法: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渲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倾诉、书写、运动、哭泣;
6、身心放松法: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类行为疗法。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密切相连,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肌肉松弛的练习来达到心理紧张的缓解与消除。一般身心放松法,想象性放松,精神放松练习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
❸ 请问怎样做到健康生活
饮食健康。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想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饮食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分油腻,不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这样才能做到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第二,睡眠充足,睡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睡眠充足我们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
第三,精神健康。想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思想健康精神健康也是十分重要,只有全身心的健康才有拥有一个完全健康的生活。
保持锻炼的好习惯。坚持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可以很大程度上抵御病毒入侵。锻炼还可以减压,当压力大的时候,跑步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
锻炼能减肥瘦身,让自己变得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就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作息规律,合理安排睡眠和膳食。不抽烟,少喝酒,合理运动。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堵住疾病缠身的通道。用合理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自身肌体的免疫力。生理上注意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早防早治。
打造健康的心理,要学会自我减压,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及时疏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切不可让郁闷的情绪占据自己的头脑和心灵。用阳光、热情的态度对待琐碎繁杂的生活,让快乐始终伴随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把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集于一身时,那他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❹ 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要从很多方面着手,比如坚持锻炼身体,坚持健康饮食,坚持早睡等等。
我认为首先得坚持锻炼身体,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让身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健身。通过锻炼身体使得身体始终保持健康。坚持锻炼身体不一定是每天都要锻炼,可以一周锻炼三到五次,每次坚持一个小时以上。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坚持下去,那么可以去办一张健身卡,每一周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上课一样会有一种积极性让我们坚持锻炼。如果想一直保持这种很健康的状态,那么尽可能多得去锻炼身体,或者进行肌肉健身,因为一个有肌肉的人会很明显比普通人健康很多。
现在社会上很流行吃货,但是吃东西也要有所节制或者有所选择,很多不健康的食品最好不吃,比如地摊货或者是烧烤之类的。这些东西真的是有毒,对于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严重的话会致癌。还有很多不健康的食物比如摈榔、啤酒、油炸食物等。
日常作息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现在很多年轻人,每天熬夜玩游戏或者看小说,有的甚至是黑白颠倒。一直在挥霍自己的青春,透支自己的健康。等到那一天就会因为身体吃不消而出现各种毛病,严重的就直接猝死了。所以每天坚持早睡是可以让自己变得很健康的。
你要记住,身体是自己的,当你身体出现毛病的时候,后悔就很无力了。所以只有在自己还健康的时候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养成一些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到自己七老八十的时候至少自己的身体会比同龄人更加健康。
❺ 健康的概念分为几个维度。
(1)躯体维度(physical dimension):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重、视力、听力、体能、协调性、耐力及康复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这个维度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将其作为健康的惟一指标。
(2)情绪维度(emotional dimension):包括应对应激的能力、灵活性、解决冲突的忍让以及基本的情绪特征。个人的亲情、生活目标、抱负以及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情感均与健康的情绪维度相关,它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良的情绪体验可导致个人整体满意度与活力的降低。情绪安康与心理安康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别?多数认为两者之间很少有实际差别,都反映了没有情绪疾患及心理病态。然而有些人认为,情绪健康专门指人们对环境变异所引起的情感体验,如愤怒、妒忌、欢乐、沮丧、怜悯和同情等,都属健全的情感。对变化的反应因人而异,并且反映了每个人的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是指更广泛范围的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功能实现,如语言、记忆、知觉及认识,一个心理健康者能够理性地处理对周围世界的变化,有功能完善的人格,并且能不带破坏性地处理冲突。最后,他们的身—心关系是健康的,安康运动者将心理健康的这一部分归入到理智以及心灵的维度。
(3)理智维度(intellectual dimension):个体对信息的作用和处理,对价值观及信念阐明以及决断能力的训练;还有应对技巧、灵活性、在恰当的时机讲适当话的技巧;还有运用信息及理解新观念的能力都归入此维度。这方面的不足可能会耽误个体的生活经验对成长和发展所提供的帮助。
(4)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察觉到这个维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个维度就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对个人来讲就是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
(5)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心灵(spirituality)一词也可译作“精神”,按我们通常的理解,相当于“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的意思。过去常从哲学与宗教意义上去阐述,很少从心理和精神卫生的角度去理解。安康运动的发展,将其纳入健康的维度,并被称为“安康的核心” 。今天人们已经将这个词从宗教信仰扩展到个人与生活中其他人和物的关系,在个体生活中心灵导向着人类行为的本性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愿望。我国学者在阐述“思想境界”时提出了“四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概念。其中信仰、信念是精神支柱及人格倾向的最高表现(价值观与世界观);信心与信任是检验的尺度和具体表现。四者相通互动,形成完整的精神体系与思想境界;从健康意义上来说:!正确的信仰是健康的精神支柱;"坚定的信念是健康保持的必要条件;#必要的信心是克服障碍促进健康的具体动力;$信任包括自信与信人,这是在人类社会中保持健康心态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
(6)职业维度(occupational dimension):有人将职业性人际关系从一般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以强调它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一维度反映个体对受雇用的满意度,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维度的作用而间接影响。通常,个体在受雇用的情境下,如果职业在外部奖励(足够的工资与奖金)和@ 或内在奖励(积极的社会相互作用及个人有创造性或成就感的机遇)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情感。
(7)环境维度(environmental dimension):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是个大概念,包括宏观及微观两方面。微观环境可以从分子到生物个体、种群到人文景观,大致上与社会维度相一致,除了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外,社会治安、社区条件都属此范畴。宏观环境则涉及城市、国家、世界甚至地球、宇宙。所以,也有人将这方面独立出来称为全球维度。这个维度通过国际争端、战争、饥荒、环境污染、臭氧层的破坏、自然灾害等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城市规划、国家政策都可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环境而影响个体和人群的安康。
❻ 怎样健康的用脑针对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还熬夜的人,当然还有普通大众应该如何健康用脑
重点是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就是最大程度的改善脑功能,请按我下面说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1、经常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尤其是晚上餐后的45分钟漫步
2、请不要长时间的低头姿势做事,低头超过半小时,请主动仰头并转动颈部5分钟以上
3、按时进餐,不能想吃就吃,不吃生冷硬酸凉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尽可能少吃零食
4、早睡早起,推荐每晚睡眠时间不超过22点,早晨起床时间不晚于6点,不要熬夜
5、平和心态,不要焦虑和抑郁,更不要发怒和烦躁,更多的培养业余爱好
,
6、下载一套颈部保健操,每天两次坚持去做,每次不少于十分钟
这些看似与大脑不相关的内容,却是脑功能健康的保障
❼ 健康包括哪三方面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 ,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❽ 如何才算真正的养生
随着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健康养生,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所以中老年的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不过,养生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人花大价钱买各种高级营养品,其实养生不盲目才是正确的做法。
同样是跑步,有的人越跑越健康,有的人却越跑越生病;同样是打太极拳,有的人越打越健康,有的人却越打越差;同样是当农民种地,有的人身体健壮,有的人却一身毛病。仔细地分析,会发现差距就在这颗心上:只要心能静下来,做任何运动、干任何体力活、学任何养生方法,只要不过度,都可以获得健康。反之,如果心静不下来,做任何锻炼、干任何体力活、学任何养生方法,都是消耗身体能量,越练越疲乏,越练身体越差。
最可怕的是,身体长期不动,而心却如奔腾的野马,没有一刻宁静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获得健康吗?审视自己,每天是不是一直处在:身体不动,心神常动的状态下?
可以总结一下养生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会让你产生很多冲动,违背了让心宁静这一条,结局就会让你的心无法沉静下来,健康自然无缘了。如果这个养生方法,不能让你的身体动起来,违背了让身体动这一条,这样身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迟早会让这个有形的身体生病。
“身动,心静”既可以用来判断养生方法是否和乎道又可以指导你进行养生活动。身体要动一动,干啥都行,但前提是,身体动的时候,心要静!
❾ 问答题健康的四个层次是什么
❿ 1.健康包括哪三个方面2.你是怎样从这三个方面去努力的
1. 健康概述:
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身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特别提醒:道德健康也是一个人健康的一个方面,道德健康指具有良好的道德现念和行为。具有识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要求。
2. 健康的标准: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层次,但更重要的是心理一社会素质与能力。
3. 保持愉快的心情
心情愉快是人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转移注意力: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散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缓解。 (2)倾诉: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家人或知心朋友倾诉,或用其他适当的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宣泄时要注意避免伤害他人。 (3)自我安慰:当遇到失败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