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实际上,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尺度,而且对它的评价还受很多因素,诸如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常状态与人的自我认识有关,即没有一个完全正常的人,因自我认识永远不能完备,人格永远是在发展之中。而且,生活中的挫折本无休止,心理无时不在寻找某种平衡,就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一样,心理上的完美,也就在于动中取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动。
2. 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心理健康标准;网络- 心理健康
3. 请问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里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如果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均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适当的调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事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均衡。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我人格完整,心理平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并能及时发现并克服自己的缺点;二是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和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心理健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释: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心理都不会失去平衡,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对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身心健康的潜能,积极地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可用“三良好”来衡量:
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
5.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5)心理学的健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6.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6)心理学的健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虽然人们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
就相当于保险丝即将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7.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特点------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
从生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功能应该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健全的大脑乃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个人的情感、意识、认知和行为才能正常运行。身体不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
怎样衡量心理健康及其水平,是心理咨询工作的首要要内容,因为心理咨询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恢复和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许多心理学家从多种不同行为表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得出了一些不同的标准,如司柯特(scott)的10项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和6项区别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马斯洛和麦特曼(mitte-lman)关于正常心理的10项标准等。综合以往的各种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认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有一个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是正常的标准;第二类,认为考察心理行为的异常主要是作自身比较,每个人以往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普通的行为模式,就是正常标准;第三类,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应该有一个理想标准,就像正常的生理指标那样可以用量化来表示。
1.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心理活动的强度
3.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4.心理活动的自控力
5.心理活动内部的协调性
6.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7.意识水平的高低
8.社会交往能力
9.对暗示的接受力
10.心理康复能力
8.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
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
此外,还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比如在一些压力和极端环境下,能够调适自己的身心情况,去适应极端情况,这些都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而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灵统一、和谐,能够适应好社会环境,并且使人发挥到最好的功能。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行为协调;
5、人际关系适应;
6、反应适度;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