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学生怎样做到心理健康
(一)要注意科学用脑 大脑是聪明才智的基地,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科学用脑对中学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不要用脑过度。连续用脑时间不要太长, 一般学习一小时左右就要休息,不要等到“脑袋发木”才停止学习。如果长时间用脑,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就会产生疲劳。 疲劳是大脑皮层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当大脑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疲劳时,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休息,疲劳就会积累,产生保护性抑制,这时大脑中的强迫性的兴奋过程与保护的抑制过程就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如果持久地继续下去,不仅会使学习能力降低,而且还会引起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研究发现,中学生用脑过度,会导致大脑两半球非常顽固的慢性充血现象,它不仅使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思维缓慢,理解、记忆力减退;还会造成头疼、失眠、食欲不振、情感淡漠等,极易引起各种身心疾病。2、有节律用脑。兴奋与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 人的智力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有密切关系,学习活动只有在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节律地交替进行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效率。俗话说“动静相依”就是这个道理。学习、休息要交替进行,使得脑机能得到调节,消除疲劳。3、合理休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就是在大脑中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 ,使脑 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协调,做到有效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脑细胞的机能。因此中学生应自觉的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每天按时睡觉起床,学习和锻炼,养成一套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要注意智力活动中的心理卫生 在有效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是基本条件之一。 首先,智力活动有赖于大脑的机能,大脑的机能水平是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保证。如果某个中学生长期过 度紧张、焦虑、烦恼或抑制、愤怒,就会使其大脑神经活动失调,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从而影响智力活动的进行,阻碍智力的发展。反之,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的大脑三个系统,即保持清醒状态的系统,受纳和加工活动系统以及额外运动系统的功能就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强度、平衡性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就能加强其人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第二,健康的情绪。情感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心理学家泽尔勒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 让甲乙两组学习能力相等的学生都学习无意义音节,同时让他们做排列方块实验,然后测验他们对所排图形的记忆效果。当测验甲组时,给予赞美的评语,接着让他们继续学习无意义音节;而对乙组学生却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然后也让他们再学习无意义音节。结果发现,乙组学生受到批评后心情沮丧紧张,方块测验的成绩愈来愈差,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组学生却积极高涨,学习效率明显优于乙组。 第三,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性格对智力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 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学习上的进步和智力的发展。爱因斯坦指出:“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柯克斯对公元1450年至1850年这四百年间所出现的301位伟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不但智商高,而且青年时代 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百折不挠等优良性格。 另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在中学时的相容、接近、 融洽、亲切等健康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情绪愉快和稳定,并且容易形成高尚的情感(集体感、荣誉感),从而有助于智力发展;相斥、疏远、摩擦、冲突等不健康的师生关系则往往容易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使之产生焦虑、烦恼、忌妒,抑郁、灰心、反感等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从而阻碍其智力发展。 (三)要加强思想修养1、要培养好的情绪、情感。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生命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 展,身体强健。”培养开朗的性格和乐观、愉快的情绪是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受用不尽的抗病力量。 培养良好的情绪,就要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例如,从心理健康的观点来说,应该把“苦读书”变成“乐 读书” 。因为“苦读书”带有一种消极情绪,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而“乐读书”则带有快乐的积极情绪,它形成一种内驱力,这时全身轻松,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智力活动效率高。 培养良好的情绪,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他们的情绪波动性大 ,特别是在激情状态下。例如,在狂喜、暴怒、痛苦、失望或恐怖时,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内部器官的活动以及外部行为表现的显着变化,有时会失去理智的控制,做出一些非正常举动。这种情况的产生,虽然与人的神经过程有一定的关系,如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的人容易产生激情,但是,过度的激情多发生在那些思想品德修养差、意志力薄弱的人身上。只有那些意志坚强,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出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用理智的力量去控制情绪的冲动,不做情绪的俘虏。当然,控制情绪,必要时要设法给予“疏泄” ,即把心灵中的积郁吐出来。因为激烈的情绪长期郁闷在心中,就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就如积食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一样,而最好的办法是用一剂清泻药。这样就要求校长和教师在做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采取疏导的措施。2、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就的心理需求。实验表明,中学生 在自我观念中对自己的成就所预期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过高,有的中等,也有的过低。中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抱负标准时,应根据个人的条件,一定要适度。如果抱负水平订得过低,虽然比较容易达到目标,但并不能带来满足感,如果抱负水平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限度,又会因失败而产生苦恼和焦虑。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成功之路。3、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有着正确的自我观念。每个人 是按照自我观念去行动的,一个人如果自我观念不正确,那么根据他的自我观念所表现的行为,当然也不会适当。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是往往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中学时代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对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健康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学生要做到“自知之明。”所谓“自知” ,就是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既不能只看重自己的优点 ,自满自负,强调独立性;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自卑自责。 。由此可 以看出,他人或集体对自己态度,好象一面镜子可以用来观测自身的情况,发现缺点和偏差,及时主动调整。 再次,要认识适时变换自己角色的必要性,角色创始人米德非常重视角色扮演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他认为一个人从小透过扮演他人的角色就能一定程度地了解社会上各种行为规范及习俗。自我观念就是个人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的认识,正是这种角色互动才能不断增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一个人在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要经常变换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不同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动。每个学生都应该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恰当地进行角色变换,这样就能比较顺利自若地适应社会,避免造成心理压力和行为失误,做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为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通过比较来培养自我认识,但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2)拓展生活领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积累经验,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3)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错误。
(4)随时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保持自我的社会功能良好,对社会适应自如。
(6)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真诚地鼓励和赞美,不阿谀奉承;尊重别人人格,不强加意见于人。
(7)通过劳动实现理想。劳动消除不必要的忧虑,摆脱自我注意,生活丰富而充实。
⑶ 中学生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l’ed里,我们对健康的理解籽在着片面性,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发育正常,不生病,不致残就是健康的。其实,这才只是说到了健康的一半,而另一半,’,合理健康”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致当有些人出现了某种心理障碍,便习惯地按“思想政治问题”来对待,这样反倒把事情弄得复杂起来,甚至酿成悲剧后果。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个体具有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并能获得正确的自我丁解和自我实现。其具体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适应良好,情绪稳定,处变不惊;自信、乐观,有抱负和使命感;学习专注,渴求一切知识;看重现实,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现状和特点,有独立、自主的需求;能忍耐和坚持;诚挚,同他人关系融洽,等等、 当然,上述心理健康的特点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是并不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也是有所变化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不作进一步叙述。下面谨着重谈谈怎样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雨且也只限于个体自身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⑷ 如何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
人生有两次发育高峰,一次在出生后第一年,另一次是青春期,这期间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急剧的变化。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普遍提前,往往比家长预期的要早,面对孩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突然改变,孩子和家长可能都会感到措手不及。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上的变化是明显的,心理上的变化更为巨大。家长除了要帮他们应对身体上的成长外,还要和他们共同面对心理上的改变,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不像以前那样听话,和家长的关系似乎疏远,甚至变得紧张了。过去在家爱说爱笑的孩子,可能会沉默寡言。放学后喜欢自己呆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反复叮咛常常使他们不耐烦,这期间孩子们的感情更加丰富了,情绪起伏也比较大,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开始有一些“烦心事”和自己的秘密,比起父母他们更愿意和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在一起。作为家长可能会感到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也不再那么依赖家长,自己为孩子做的事似乎都不能让孩子满意。家长有时觉得孩子们不再需要自己了。
实际上,当您发现孩子有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不用过分紧张,这些正是他们长大的一种表现。进入青春期,身体上的成熟和智力水平的增长带给孩子更多的成人感,他们开始感觉自己是大人了,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性增强,想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这时如果父母不能了解青少年心理需求,仍然把他们看作是需要处处保护的小孩,势必会受到他们强烈的反抗。而因为急于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注意方式方法,不但会伤害孩子的感情,更会造成双方矛盾的增加。因此这阶段真正懂得孩子的成长特点,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理解他们成长和独立的愿望非常重要。
⑸ 我们该如何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让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为什么一些青少年会得抑郁症,自闭症这些心理疾病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的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那么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好的度过青春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分享你的观点。
一,了解青少年内心的想法,才能知道如何更好的关注他们的心理。
我认为最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就是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因为我们只有走进青少年的心中,才能清楚到底是什么问题引发的心理方面的烦恼,如果我们连他们内心的想法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呢?
⑹ 如何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不要勉强他们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青少年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2.不要对他们太苛刻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他们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的心理。或者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3.不要无谓的恐吓青少年,吓唬他们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平时忙于工作一心为家庭赚生活费的家长们也是很辛苦的,不过工作再忙也应该多抽出点时间去陪伴孩子,和孩子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相处融洽才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⑺ 怎样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我国有35%左右的青少年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如若我们不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健康引导,他们很有可能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引发一系列悲剧。而作为家长或老师,究竟该怎么做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该话题吧。
三、完善好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学会去理解和尊重孩子,不要让孩子与大人产生一种对抗心理。大概孩子出现心理上的压抑时,能够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是最好的。如若孩子不能主动求助大人,那么大人也应当努力去充当“解语花”的角色,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能够产生信任感,主动提及自己的内心问题。让孩子敞开心扉,这样家长和教师就能够因势利导,实施有效的干预了。
⑻ 怎样使青少年心理健康
对于青少年朋友们来说,在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心理问题了吧,很多青少年朋友们在生活中都是会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出现心理问题了,那么我们在这时候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治疗吧。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有关保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方法了,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青少年朋友们来说,保护心理健康是很有必要的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介绍了方法,不要错过了哦,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⑼ 青少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增加社交活动,保持性格开朗、大方。不要为一时的得失斤斤计较。多看一些科普书籍。
⑽ 我们该如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觉得学校和家长应该尽可能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也需要对青少年有足够的耐心。
对于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很多人可能会出现过度叛逆的情况,一些孩子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校和家长应该尽可能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也需要关心孩子们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一、学校和家长需要充分关注孩子。
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们这个时候会有非常强的独立意识,同时也希望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然而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同时也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我觉得学校和家长需要充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尽量用引导的态度来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