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运动会要开始了!主题是运动与健康……俗不可耐啊……所以请大家帮忙想一个可耐萌萌的入场仪式吧>3<比
男衣女穿,牌上说,校长我们开房吧
②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在各种节日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祝福的话就是“祝你身体健康”,同学们在写给老师和好朋友的短信、贺词里也少不了“祝你健康、快乐”的字样,可见“健康地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那么,你知道怎样算健康吗?你对健康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对于健康,人们有不同的说法和理解。有人说又白又胖是健康;还有人说瘦就是健康。有人说能吃能睡能喝是健康;有人说身体好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些说法好像有道理,实际都不科学。没病就等于健康吗?
随着生产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观念在深入和发展,认为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过时了。在现代社会里,健康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健康,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即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过去,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限于生理方面,只要没有生病就算是健康了。如今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不单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躯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没有躯体和心理疾患,对社会适应良好。这个新的健康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身体健康: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体魄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并通常能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加以衡量。属于人们躯体的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完好”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这里合在一起介绍一下。中外学者、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有不完全相同的表述。例如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4个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等等。
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提出全面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
2.处事乐观;
3.睡眠良好;
4.保持标准体重;
5.适应能力强;
6.能抵抗一般性疾病;
7.眼睛明亮;
8.牙齿完坚;
9.头发有光泽;
10.肌肉皮肤弹性好。
该组织又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性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外,还有一条道德健康,这才是全面的健康,概括地讲就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有具体的标准,但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总的来说,身体健康是指各个器官的功能,各项生活活动指标正常,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能有效地抵制各种疾病的侵袭。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和人群以及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和均衡,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社会。
所以,不仅要重视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知道了这些有关健康的知识,同学们对健康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有的同学总结的身体健康就是“五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心理健康就是“五有”,即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健全稳定的个性,有自知之明。别看这5条简单,真正做到很不容易。相比之下,想要心理健康更重要,要求就更高。
根据以上总结,得出了一些结论。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健康十大准则”,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健康的人: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③ 健康规则是什么
每天健康饮食 有五点要记牢:
一指每天喝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状况。如有牛奶不耐症,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两倍豆浆代替。
二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可依个人胖瘦情况而增减,如为超重者,应减少主食摄入量。
三指每日吃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较好。
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广东型膳食每日摄盐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东北型18-19克。以广东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分餐次数多,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是预防多种疾病的有效措施。当然配餐时可再用适量烹调油、干果及调味品等。
另外,零食最好选择酸奶、坚果、水果、银耳莲子羹或麦麸等。这些食物可健脑、养心。尤其是有宴请时,吃些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会避免胃黏膜损伤,因此喝酒前最好用粗粮、杂粮、瘦肉、花生等“打底”。
④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⑤ 健康的内容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 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对社会都有影响,更深层次的健康观还应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的正常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的完美。可以说,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相当广泛的。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⑥ 以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怎么写
活动内容:
1、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举行一次,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旗下讲话。
2、各位班主任利用学校图书室,向全校学生推荐有关课外阅读书籍,了解科学的健康知识。
3、学校开辟宣传健康知识的专栏阵地、出一期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
4、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课间开展有趣的体育游戏,以增强师生的体质。
5、充分利用健康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6、全校定期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彻底的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
7、各个中队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把僵化的健康知识编成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进行宣传。
健康小常识
1、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吃太饱会睡不着,引起失眠问题,摄入过油腻食物,容易堆积脂肪,引起发胖。
2、鸡蛋胆固醇比较高,每天吃多少鸡蛋要因人而异,年轻人可以吃多点,中老年人以每天不超过1个为宜。
3、鸡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吃水果最好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或饭后一小时至两小时。
⑦ 清明节有哪些积极,健康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⑧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
健康是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身的和谐和谐。的理想是东方文化的终极追求。所谓东方哲学,也就是和谐的哲学。
所以综合上述,生理上的健康是需要心理上的健康相辅相成的!每天给自己一个豁达的心情,凡是自然都会好的!
⑨ 健康指的是什么
健康是指身体和精神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和完美状态。传统的说,没有病就是健康,现在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道德规范,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人体的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健康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
⑩ 什么是健康中国行动
360网络
目录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一个以“健康中国战略”为顶层设计,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行动纲领,以“健康中国行动” 为推进抓手的大国国民健康保护体系全面形成。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下载健康中国行(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 全文健康中国行动官网健康中国行动进企业
中国日前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80%及以上;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是指通过无烟立法而受到保护,避免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烟草烟雾危害的人群数量。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构建无烟环境、扩大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群比例,除立法到位外,也要执行到位,尤其是功能社区即机关、单位、学校等场所要保证禁烟到位。
“我们这次特别强调,要对公务人员、医务人员和教师这三个人群提高要求,严格遵守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要把这三个场所、三个人群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才可能实现保护人群的比例越来越大。”毛群安说。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无烟环境法规、规章,其中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市已实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四周年以来,北京市成人吸烟率由2014年的23.4%下降到22.3%,吸烟人群减少20万;二手烟暴露率从35.7%下降到20%,二手烟暴露者减少280万。
健康中国行动提到,规范的防癌体检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表示,区别于国家付费的组织性筛查,防癌体检的成本主要由体检者本人承担,更应突出针对性。
2019年7月18日,“健康中国行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健康中国行动宣传片——《健康中国我行动》作为会议的第一项重要议程,在现场进行了播放。该宣传片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出品,中国家庭报社 、卫生健康文化推广平台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