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心理什么健康

心理什么健康

发布时间:2022-07-21 21:19:25

1. 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

状态
健康

外文名称
mental health

影响
社交、生产、生活

相关性
遗传基因

中文名称
心理健康

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2.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

除了疾病而言,还应该具备一些特点,比如可以持续学习,持续进步,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关系,良好的发展和保持亲密关系,能够有比较好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在挫折中、困难中应对,使自己度过困难跟挫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相当程度上接纳自己的不足。

此外,还要具有灵活性和弹性,比如在一些压力和极端环境下,能够调适自己的身心情况,去适应极端情况,这些都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而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灵统一、和谐,能够适应好社会环境,并且使人发挥到最好的功能。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

2、情绪健康;

3、意志健全;

4、行为协调;

5、人际关系适应;

6、反应适度;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是指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个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会配合能量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状态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识正常情感拾到意识和你态度积极行为,吓到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个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会配合能量的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状态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识正常情感拾到意识和你态度积极行为,吓到适应良适应良好。

4. 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适度的安全感。适度地自我批评。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

要有灵活性,能够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评价自己,不过于自卑,不过分自负。生活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而且目标、理想与现实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脱离现实环境。

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间要和谐共处,平衡发展。要善于学习,尤其是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习经验。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交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合理自发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能够合理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合理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矛盾和冲突。

5. 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二、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心理健康标准;网络- 心理健康

6.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简单说就是人格相对完整、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为以下十点:
1.安全感高,自我价值感高。
2.适度地自我批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能与自己友好地相处。
3.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乐观向上。
4.不是活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坦然接受现实,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并有能力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客观地评估。
7.人格相对完整,个人的价值观适应社会的标准,工作认真负责,精力集中。
8.有积极乐观适当的生活目标。
9.有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能适应现实环境的需要。
10.能相对良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不过分在意他人和社会的评价,自我独立,有判断是非的标准,即为心理健康。

7.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8.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我能正常的工作,能够适应环境,能够支配自己的身体,也能管控自己的情绪,能够很好的与人交流,生活有幸福感

那么心理不健康又是指什么呢?这个定义包含了很多方面,可以简述为当心理活动变得失衡,而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起着负面的作用,影响较大,那么就可能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


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有什么评判标准呢?

1、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强度指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到精神打击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抵抗力强的人,会有心理反应,但是能够缓解过来,对其精神刺激不那么强烈,不会致病。

抵抗力差的人,通常反应会很强烈,并且容易产生后遗症,可能会导致精神障碍。

2、心理活动耐受力

上面一个标准是指对突然的精神刺激,这个耐受力指的就是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

例如患上治疗周期长的疾病,例如癌症,长期对于身心都折磨。

耐受力弱的人可能就会发生个性的改变,可能会变得异常暴躁或情绪特别低落,甚至会加重病情;而耐受力强的人也会感觉到痛苦,但是不会产生精神问题,而会把每次扛过的苦都当做强者的象征。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例如有的人白天一条虫,晚上一条龙,白天无精打采,到晚上就灵感爆棚,而有的人则是正好相反的。

假如一个人习惯晚上的时候花一个小时冥想,那么有一段时间因为某些原因,这个动作无法执行,节律被打破,那么他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心理活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4、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新任务的时候,有些人评估自我的时候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估计过高和估计过低。

估计过高的可以简称为自大,对于自我能力过于自信。如果在实际操作时掉以轻心导致失败,那么就容易产生失落感或者抑郁情绪。

估计过低的可以坚持为自卑,觉得自己不行,做事情容易畏首畏尾,容易害怕失败,而惴惴不安,容易产生焦虑。

阅读全文

与心理什么健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健康码显示红色一圈是什么意思 浏览:971
孩子的健康码怎么查行程 浏览:437
考内蒙古事业编都考什么 浏览:473
烟台幸福中医院如何网上挂号 浏览:576
你先幸福我以后再说怎么回 浏览:260
中国古代的幸福是什么 浏览:357
女孩为了爱情什么也不顾 浏览:854
旅游经济学具有哪些特点 浏览:204
什么茶对抗亚健康 浏览:13
幸福花开含义什么 浏览:30
梦回梁祝讲的是什么故事 浏览:246
美女你好呀在哪里呀 浏览:573
赌神里的哪个美女最好 浏览:473
运动健康软件如何设置音乐 浏览:113
同事间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360
幸福恋人是什么歌 浏览:216
有哪些小故事适合讲给经常马虎的孩子听 浏览:583
男属蛇婚姻最佳配偶是什么属相 浏览:372
靠谱的婚姻律师在哪里 浏览:892
一九八七年兔婚姻如何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