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健康扶贫政策
法律分析:1、对农村贫困人口患者住院治疗(含重大疾病门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扶贫济困基金、大病医疗救助、补充大病医疗保险等方式救助补助后,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由医疗卫生扶贫专项基金按一级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二级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40%给予补助。
2、一个家庭自然年度累计(跨年度费用以结算时间为准)自付部分在1—2万元的,给予患者家庭8000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2—4万元的,给予患者家庭10000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4万元以上的,给予患者家庭12000元的补助。该项补助一个家庭一年只能享受一次。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㈡ 如何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这要根据各地的扶贫政策不同,开展扶贫健康扶贫跟医疗相结合
㈢ 健康扶贫如何与其他扶贫方式衔接
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共同解决一些重大和长远问题。
“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传播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城乡建设、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各部门在健康促进方面的职责,真正形成各部门共同保障人民健康的合力。”调研组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网底建设。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让村民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农村整体健康管理水平。
实现精准健康脱贫,还要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生病”。陈竺指出,“既要加大各类传染病防控力度,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也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防止刚刚走出贫困又被慢性病缠身。”
村医是最贴近老百姓健康的“守护人”。边疆山村人口少、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村医难免感到付出多,但是待遇不高。“去最远的一户量血压也要徒步十几公里路。”金满村的村医张春南说。
“要继续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陈竺指出,进一步采取多种举措,强化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推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基层下沉。
㈣ 健康扶贫政策内容
法律分析:1、2018年1月1日起,对农村贫困人口患者住院治疗(含重大疾病门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扶贫济困基金、大病医疗救助、补充大病医疗保险等方式救助补助后,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部分,由医疗卫生扶贫专项基金按一级医疗机构(含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二级医疗机构60%、三级医疗机构40%给予补助。
2、一个家庭自然年度累计(跨年度费用以结算时间为准)自付部分在1—2万元的,给予患者家庭8000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2—4万元的,给予患者家庭10000元的补助;自付部分在4万元以上的,给予患者家庭12000元的补助。该项补助一个家庭一年只能享受一次。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㈤ 医疗扶贫政策有什么
法律分析:1.为健康扶贫对象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健康扶贫对象进行体检,体检后为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2.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了由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服务,以贫困人口为重点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为100%,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卧床患者实施上门服务,并对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患者针对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3.健康扶贫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给予补贴。即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先自己全额缴费180元,后政府予以补助60%。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4.区域内住院治疗免起付线,提高健康扶贫对象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在城乡医保统筹区内住院治疗,免起付线,医疗费基本医保支付比例提高5%,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大病保险支付比例提高10%,门诊特慢性病患者支付比例提高5%。如下表:5.实行健康扶贫对象住院“一站式”报销便民服务。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窗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对接和时结算。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三十条 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的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直接办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费用结算机制,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便捷服务。
㈥ 健康扶贫攻坚战该怎么打
首先,强化因病致贫“准识别”。启动医疗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构建全县贫困人口疾病数据库和就医数据库。
其次,强化扶贫政策“组合拳”。安排健康扶贫专项经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制定医疗卫生计生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实施贫困人口基层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贫困人口基层就诊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免费送医送药,扶贫政策保障“更贴心”。
随后,强化医疗服务“手牵手”。选派县级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组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服务、蹲点村卫生室,供给优质服务“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