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对于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危害
塑料袋中含有聚乙烯等有害物质的“蒸发残渣”,这些物质也可以溶解在食物中,摄入后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装热熟食不要用塑料袋,遇也会加大对身体伤害,还有就是有色塑料袋,它的有害物质还多,我们日常用的保鲜膜也是,要看清楚是不是合格的,不合格坚决不能使用。
一个塑料瓶降解大概需要七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化解解掉,而且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塑料瓶是不可以回收的。如果塑料瓶(袋)进入大海,会危害水生生物。另外,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江、河、湖、海中,塑料网和钓鱼线对动物尤为有害,缠结会导致动物窒息,或者影响动物进食或浮出水面换气。
B. 塑料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塑料袋从生产到处理,整个过程都会造成大量资源的耗费,以及地球环境的污染。每个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0年以上,会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质,全国每年耗费掉的塑料包装袋,它在生产中所消耗的原油超过1000万桶。
平时使用的塑料袋具有许多危害:
1.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2.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3.如果掩埋地下,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会对土壤的酸碱度产生不良影响,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C. 塑料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塑料袋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用到一种,比如说我们在买菜或购买食物时都离不开它,相信大家都知道这种塑料袋中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长期使用它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会造成影响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塑料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1、首先要知道塑料袋中含有一种有害物质,这种物质能够致癌,它就是叫作苯并芘它有着很强的致癌性,如果你在装食物的时候经常用到它,这样就会让塑料袋中含有的苯并芘会慢慢释放出来,慢慢就会进入到食物中,人体食用以后就会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癌变。
2、塑料袋中它还含有一种增塑剂,这种对人体也是会造成伤害。我们在买早餐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塑料袋,特别像一些高温的早餐,比如说像油条和包子的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导致得塑料袋中含有的增塑剂慢慢析出,这样就会进入到我们的到食物中,这种有害物质会导致人出现性早熟,心血管疾病,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肝脏疾患和泌尿系统疾患等。
3、塑料袋中它还含有一种邻二甲酸盐这种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如果是人体正常血糖食用也是会维持有赖于胰岛素的分泌,使用这种塑料袋有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生的机率,可以说这种对于老年人的影响是最大。
4、用塑料袋如果长时间装菜,这样也有可能会滋生细菌,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蔬菜发生变质。由于塑料袋装蔬菜时,不透风,这样就会导致袋子里面的温度更高,时间长就容易滋生细菌,这样就会让你的蔬菜会发生变质。人们在进食变质后的蔬菜,对身体也是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5、用塑料袋装菜后,而且还容易导致蔬菜出现缺氧,缺氧后,就有可能会产生乙醇,那么人们吃了这种食物以后,就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储存蔬菜,这边建议大家还是把它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6、在冰箱中冷藏蔬菜时,最好把那些蔬菜装在保鲜膜或保鲜袋中,使用保鲜膜或保鲜袋装会比较安全,使用它是属于食品专用袋子,而且它也是一样无毒,无害,而且这种袋子有很好的透气功能,使用它还能够让你的食物营养成分的流失,而且还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总结:关于塑料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塑料袋如果装食物对人体带来危害还是比较大,所以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最好就是使用保鲜袋来装食物,它是一种无毒,无害的产品,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放心的
D. 塑料袋有哪些危害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意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其中天津市达2000万至4000万个。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 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着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E. 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塑料袋对人类有巨大危害。塑料中的化学物质有可能对胎儿阶段及刚出生时造成细胞和组织变异。对成年人的乳房和前列腺都会产生影响。塑料中两种可能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化学物质是双酚(用于聚碳酸酯以及合成树脂的生产)和邻苯二甲酸盐(用来使塑料柔软)。由于他们都有可能影响人体激素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大。
主要危害人群
胎儿和婴儿;成年男女性。塑料中含有类激素化学物质有可能在人类发育的关键阶段,即胎儿阶段及刚出生时造成细胞和组织变异。对成年男女性的影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观察到对一些器官,尤其是性器官的明显改变,包括乳房和前列腺的变异,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大量接触有可能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尤其是在胚胎或幼儿时期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可能性加大。
塑料袋的生产过程一点也不卫生。刚生产出来的塑料袋随便就放在地板上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那地板很脏。。袋子在生产过程真的没什么卫生质量保证的。。
F. 使用塑料袋对人类有哪些坏处
据有关专家介绍,市面上的塑料袋可分为两种:无毒塑料袋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可用来包装食品;有毒塑料袋如聚氯乙烯(PVC)制成的塑料袋不能用作包装袋使用。目前农贸市场和小商贩使用的塑料袋大多为有毒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没有经过消毒,且表面充满大量滑石粉,经常使用这种塑料袋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如刚出炉的包子、粥、豆浆等,虽然不会引起突发性疾病,但也会使人体健康受到伤害。有毒塑料袋中的有毒原料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为:
聚氯乙烯主要对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血管肉瘤的发生;硬脂酸铅在高温时会融入食品,一旦进入人体,将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邻苯二甲酸酯属于低毒化学物,人体少量接触也会有一定的危害;化合药剂容易被食物中油脂溶解,并在加热时加速释放到食物中,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食用后易引起女性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精子数减少,甚至精神疾病等。
G. 塑料袋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农业发展
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
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
3、会占用大量土地
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
人们日常购物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或限用塑料袋。
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
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
目前商场赠送的塑料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H. 塑料袋有什么危害
现在市面上的塑料袋可分为两种:即无毒塑料袋和有毒塑料袋。无毒塑料袋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成的,可以用来包装食品;有毒塑料袋如聚氯乙烯(PVC)制成的塑料袋有毒,不能做食品的包装袋使用。现在,人们在市场上、马路边上购买熟食品用的大多是经营者为了压缩成本而购买的最便宜的一次性塑料袋,它们没有经过消毒,且表面充满大量的滑石粉,经常使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熟食品、特别是热的食物,虽然不会引起突发性病变,但会使人体健康状况下降,等于慢性食物“中毒”。
据健康专家介绍,一次性塑料袋含有各种病毒、细菌和致癌物,其中,滑石粉吃多了会形成钙沉积,造成人体器官结石;在一次性塑料袋中装入滚烫食品极其容易引发铅中毒。再生塑料袋还含有严重超标的大量肉眼所无法看到的病菌和致癌物。健康专家表示,一次性塑料制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毒素,高温下可产生多达16种有毒物质,能渗入到食物中,不仅会损害人的肝脏和肾脏,还有可能干扰人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化现象等。另外,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一次性塑料袋严重污染环境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或发泡塑料饭盒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具体表现为1、两百年才能腐烂。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2、降解塑料难降解。市场上常见的“降解塑料袋”,实际上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淀粉,填埋后因为淀粉的发酵、细菌的分解,大块塑料袋会分解成细小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碎片。这是一种物理降解,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塑料产品的化学性质。
3、影响土壤的正常呼吸。塑料袋本身不是土壤和水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强行进入到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气性,会影响到土壤内部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变土壤的特质。这些塑料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还会影响到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4、易造成动物误食。 废弃在地面上和水面上的塑料袋,容易被动物当做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易导致动物肌体损伤和死亡。
I. 塑料袋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长期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据统计,全球一年使用2.6亿吨塑料,其中1.7亿吨属于一次性使用。 蔬菜、水果放在塑料袋内贮存,是人们在冬季常用的一种科学保鲜方法。其原理是降低氧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使蔬果处于休眠状态,延长贮存期。然而,贮存的时间不能过长。
因为蔬菜水果为有机食品,含水分较高(60~95%),并含有水溶性营养物质和酶类。 在整个贮存期间仍进行着很强的呼吸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每上升10℃,呼吸强度就增加1倍。在有氧的条件下,果蔬中的糖类或其他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并放出大量熟量;在缺氧的条件下,糖类不能氧化,只能分解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并放出少量热量。
但是,二氧化碳浓度不能无限度地上升,只能提高10%,氧浓度的下降也不能超过5%,否则果疏在缺氧时为了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足够的能量,就必须分解更多的营养。同时,因缺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留在果疏里,会引起果疏腐烂变质,所以果蔬放塑料袋内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要想将果蔬放在塑料袋里贮存,最好隔2~3天把塑料袋口打开,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再把口扎上,这样就会减少腐烂变质现象的发生。 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致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了,由于吃下的塑料长时间滞留胃中难以消化,这些羊的胃被挤满了,再也不能吃东西,最后只能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事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屡见不鲜。
由于塑料的无法自然降解性,已经导致许多动物的悲剧。比如动物园的猴子、鹈鹕、海豚等动物,都会误吞游客随手丢的1号塑料瓶,最后由于不消化而痛苦的死去;望去美丽纯净的海面上,走近了看,其实飘满了各种各样的无法为海洋所容纳的塑料垃圾,在多只死去海鸟样本的肠子里,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无法被消化的塑料。
五颜六色的塑料碎片被冲上了沙滩,海岛上黑信天翁错误的将乐高玩具当成食物,它的消化系统被阻塞,最终不幸饿死;一头海豹被蓝色的塑料网缠住了身体,无法回到海中;一只褐色的海龟开始慢慢啃食一片薄薄的塑料袋。一家环保组织曾发布报告称,他们发现至少267种海洋生物因误食海洋垃圾或被垃圾缠住而备受折磨。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资料,塑料残骸每年会导致100多万只海鸟与10万多只海洋哺乳动物死亡。 塑料袋本身会释放有害气体,特别是熟食,用塑料袋包装后,常常会变质,变质的食品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尤为突出。
1.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
2.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例如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这种物质少量会导致失明,吸入有呕吐等症状,PVC燃烧也会产生氯化氢有毒气体,除了燃烧,就是高温环境,会导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环等。
3.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4.塑料无法被自然分解。
5.塑料的耐热性能等较差,易于老化。
按照英国《卫报》一位女记者的推算,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废弃塑料集合,足够把中国的土地包起来,而且“还是每年包一次”。绝大部分塑料垃圾无法被降解或循环利用,人们将它们与其他垃圾一起,堆填在垃圾场的深处,或是就地焚烧,任由有毒气体散发、释放。
有些废弃塑料甚至没能走进垃圾场,就被随手丢在海滩或下水道。垃圾们你推我搡地进入海洋,最终因洋流作用汇集在一起,形成海洋上的巨型垃圾场。
人们总是很难相信,随手丢弃垃圾的个人恶习可能影响整个自然界。1997年,海洋学家查尔斯·摩尔在驾船穿越北太平洋环流系统时第一次发现海上垃圾场,那里汇集着大量被阳光和海浪分解成碎片的塑料瓶盖、塑料袋、打火机,以及已经无法辨别本来面目的塑料垃圾。
一位美国海洋研究者强调:“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垃圾太多的概念基本就是堆成一座可以爬上去的小山。但太平洋里的垃圾更像是一大盆垃圾汤。”摩尔相信,身处北太平洋的垃圾数量很可能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接近1亿吨。由于难以降解,甚至50年前的塑料玩具也可能留存到今天,成为“古董”垃圾。
而埃贝斯迈尔——另一位漂浮物研究界的权威人士——已经追踪海洋中积攒的塑料制品超过15年。在他看来,“垃圾汤”的移动方式“就如同脱缰的巨兽”,这个狰狞的巨型怪物四处游走,当它靠近陆地时,就会肆意地向海滩“呕吐”。
这一次,人类无法礼貌性地对海洋生物致以同情后就高高挂起。就算排除塑料制品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塑料的毒性也将通过食物链层层上移,最终被端上人类的餐桌。
早在几年前,一家英国媒体就将塑料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那么,到了该抛弃塑料的时候了?对此,奥地利的一家环境顾问公司并没有给出肯定答案。如果一个世界没有塑料,农夫和零售商就会用木头、陶罐或纸板来包装他们的物品,这将使包装物总量增加3.6倍,在生产中耗费过去两倍的能量,还将产生比过去高2.7倍的温室气体。
《卫报》引用欧洲包装和膜料协会的一项数据称,食物从在农场中被收获到送上餐桌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变质比率仅为3%,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50%。该协会推测,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塑料箱、塑料薄膜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比起陶罐这种笨拙又古老的包装方式,塑料包装自然更轻便,它大大减少了运输时所需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