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适不适合跑步,需要看哪些指标
跑步很快就会使你变得健康,但这并不意味着首先你必须特别适合于跑步。只要你按照本文介绍的训练建议,你就会使你的身体适应跑步而没有任何不适当的压力、疼痛或危险。
然而,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你对跑步的适应性或是表示你应该在开始跑步前进行一些体格检查,请仔细回答下面的问题,以决定是否建议你有必要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和测试。
我们都知道一位身高152米的跑步者最理想的体重是45.36公斤,而且在152米以上身高每增加2.5厘米体重相应增加2.25公斤。举例来说,如果你身高167米,你进行跑步最理想的体重就应该是45.36+(6*2.26)=58.92公斤。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较为保守的估计,而且我也知道许多健康的跑步者已经超过了这个体重的范围,但是如果你比理想体重超过了3公斤,那么请考虑用走路取代跑步,至少应该这样坚持几周。
B. 普通人健身运动的强度最通常的评价指标是
是B 心率
由于每个人的健康和体质状态不同,健身运动的有氧心率范围也就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下面几种确定有氧心率范围的方法可以借鉴: 1、健康而体质较好的人群 有氧心率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钟, 又可细分为小运动量120~140次/每分钟,中运动量141~160次/每分钟,大运动量161~180次/每分钟。 2、如果希望个性化,可用常用公式计算 有氧运动中合理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年龄)×Q+安静心率。公式中的最大心率≈210;安静心率指运动前相对安静状态下的心率;Q代表运动量,50%以下为小运动量,50%~75%为中运动量,75%以上为大运动量。 如某人50岁、安静心率76次/每分钟、希望进行小运动量有氧运动,确定有氧心率=(210-76-50)×50%+76=118次/每分钟。 3、对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采用最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如60岁,参加有氧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170-60=110次/每分钟。而对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为了安全,可以选择(170-年龄)×0.9。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一般规律,在实施中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时期的健康状态、环境、季节、心情等对选择运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时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均要相应降低,心率指标亦相应降低,以保证安全。 总之,在运动中自己学会数心率(脉搏),用来控制运动量非常必要,它不仅为参加运动的人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也有益于保证运动的健身效果。我们可以练习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来数脉搏,如果条件允许,戴心率表当然更加理想。
C. 群体健康管理评估指标有哪些
团体/群体健康干预有别于个体健康干预的基本概念和管理促进要素。
1、群体健康干预将人群健康看作是一个目标,其定义是”人群健康为某人群的健康结局及其在不同人群间的分布”。
2、将人群健康看作为一个目标,也是一种策略,其定义为”受社会,经济,环境,个体行为和生物遗传等因素决定的,可以量化的整个人群的健康”。
健康管理评估内容:
1、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是用来记录客户生命体征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行为和事件。它主要包括健康现状、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族病史、历次体检结果及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压力调适、生活行为等信息。
2、健康体检管理
是对受检者的健康与疾病状况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后进行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①体检设计;②体检服务;③体检评估。
3、健康风险分析与评估管理
健康风险分析与评估管理也称健康危险度评估管理,是将生活方式等因素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预测个体在未来一定时间发生疾病或死亡的危险,同时估计个体降低危险的潜在可能,并将信息反馈给个体。
4、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习惯,改掉不健康的坏习惯,从而减少健康风险因素。
5、亚临床管理
亚临床管理是对亚临床状态的个体和群体进行综合调理。使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6、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有组织的、主动的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为病人协调医疗资源,对疾病控制诊疗过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使疾病得到全面连续性的医治。
7、健康需求管理
健康需求管理是以满足个体化或群体中的健康需求为主导的服务,以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
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社会健康需求建立设置具有生活、起居、环境、工作、家庭等卫生保健服务和医疗需求服务的管理服务,以减少个体或群体因不良的饮食、行为、睡眠、压力、运动等造成对机体伤害的担心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8、健康知识管理
为追求健康的人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知识,使之掌握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的保健方法,树立科学的健康观,达到提高生活兴趣,提升健康品质的目的。
9、动态跟踪
动态跟踪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在实施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机体健康变化予以及时关注和观察,以便随时掌握其健康状况的变化,为有效的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健康数据和指标,并依据其变化调整健康干预方案,达到良好的健康干预效果。
D. 想要判定全民健身人群是否有运动性疲劳,应该应用哪些指标
我相信许多人一生中会经常做一些运动。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在运动中感到疲劳,这可能是运动疲劳。 然而,许多人对这方面知之甚少 那么,如何更准确地判断运动疲劳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和研究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答案。
运动引起的疲劳发生在许多运动中。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 在我们做出判断之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 我们应该知道,只有尽快解决运动疲劳问题,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健康不受损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
E. 人体运动负荷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人体运动负荷评价包括
1、主观感觉: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
3、情绪
4、食欲
5、睡眠状况
6、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以上是定性的判断。客观定量的判定指标有:
7、形态指标 1、主观感觉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 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 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食欲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是很旺盛的,食量也会加。
5、睡眠状况 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6、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如果健身负荷适宜,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精力旺盛,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求知旺盛,适应能力强,有信心,生活能力强。 以上是定性的判断。客观定量的判定指标有:
7、形态指标 1、主观感觉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 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 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食欲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是很旺盛的,食量也会加。 5、睡眠状况 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6、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如果健身负荷适宜,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精力旺盛,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求知旺盛,适应能力强,有信心,生活能力强。 以上是定性的判断。客观定量的判定指标有:
7、形态指标
8、呼吸、循环功能指标
9、素质指标
F. 各种体质的综合评价指标有哪些
同样健康的人,体质却各有不同,对一个人体质的强弱要从形态、功能、身体素质、对环境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生理功能水平:评价体质强弱,要看一个人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以及各系统、各器官的工作效能。
2.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评价体质强弱,要看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灵敏性、速度、柔韧性,以及走、跳、投、跑、攀等身体运动协调能力。
3.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评价体质强弱,要看一个人的体型、体格、姿势、营养状况等。
4.适应能力:评价体质强弱,要看一个人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抗寒、抗热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5.心理发展状态:评价体质强弱,要看一个人的意志力、感知力、判断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总之,断定一个人的体质,不是一件简单事,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予以综合评价。
G. 1.何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
一、运动强度
1、定义
运动强度是指动作时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决定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运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练习的密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动作速度、练习所负的重量、要求投掷的距离、每次跳高的高度以及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2、评定指标
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二、运动负荷
1、定义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2、评定指标
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运动运动与不运动的影响通常运动量大的人,心脏更强壮,因此心率较常人慢,肺活量也更大。但不能一味追求增加运动量,因为在锻炼时只有运动量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量过小过大都不行。
(7)健康人群运动前评估的指标有哪些扩展阅读
运动强度与健身效果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从而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一般来说,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生理学家曾进行了两项研究,一是比较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是测定连续运动和间断运动时,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因此,专家们提示,每天进行低强度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H. 人体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是什么
1.所谓适量运动,如果以运动时心率作为标准的话,可用以下公式计算: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心率=180-年龄(±10);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10)。
如果在运动后感觉不适、疲倦或运动后15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到安静状态,即为运动量偏大,应及时加以调整。
动量一般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也可以分2次(每次15分钟)进行。运动的种类可以是多样性的,其中专家提倡散步是老年人最好的运动,其他如慢跑、快走、健身气功、社区健身点的大多数练习项目都可以被选用。
2.如果运动量合适,也可以通过其他指标反映出来:
①体重指数(BMI):BMI通常可以反映你当前的体重是否适合你的身高,来确定你是否需要加大运动量。对于一般人而言,通常情况下:BMI指数维持在18.5~24.9之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BMI的计算方式(BMI指数)=体重(kg)/身高(m)/ 身高(m)。
②肌耐力、肌力、柔韧性:肌耐力就是肌肉能够保证有效地收缩舒张的持久力,肌力就是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所能克服的最大外力,柔韧性是指人体一个关节或者是一系列关节所能产生的动作幅度。这三项指数通过适量运动应能达标。
③血压:健康的血压指数,应是合适运动的结果。既不偏高,也不偏低。
I. 中国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标准体系包括什么
健康体适能检测方法
1、身体质量指数:(B.M.I.)= 体重 ÷ 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为KG,身高单位为M。)
2、坐姿体前屈:测试柔软度,评估关节的可动范围以及肌腱与韧带的伸展性。
3、一分钟屈膝仰卧起坐:评估身体腹肌的肌力与肌耐力。
4、立定跳远:测试瞬发力。
5、三分钟台阶测试(适用于35岁以上人群,35岁以下人群采用男1500米,女800米跑步):测定心肺功能或有氧适能。
健康体适能包含内容
1、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2、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3、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4、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5、瞬发力:指反应时间,是其他体能(速度、反应时间、肌力、敏捷性、协调性)的综合表现。反应时间好,应付危机处理的能力较佳。
体适能训练培训到上海体适能,上海体适能打造美国体适能技术与中国健身行业相结合的全新产业文化,带动健身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通过大量培训高素质的行业精英来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从而使中国健身行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J. 一般常用的监控运动强度的简易指标有哪些
运动强度是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是构成运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定运动强度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一环。 在制定运动强度时要考虑: 运动的目的、医学检查结果、个人体能状况、锻炼内容、年龄、性别、运动经历等。
1、评定耐力性运动强度的指标:最大吸氧量、心率、代谢当量、自觉疲劳分级;
2、评定力量性运动强度的指标:负荷强度、持续时间、重复次数、完成组数;
3、评定伸展性性运动强度的指标:
有固定套路的伸展性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量:
增加套路的重复次数或动作的幅度,
身体姿态的高低的完成来增加运动强度。
一般的伸展运动及健美操的运动强度:一般分为大、中、小三类,按节数的多少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