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身体健康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多重要
在古中医看来,情绪或情志对身体的影响是很明了的。《黄帝内经》中讲到:"洽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说要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精气妄耗,才能保持正气充盛,使疾病无从发生。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会学习到情志不佳或者过激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不好的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但是从未系统的了解到不同的情志对不同的脏器产生对应的影响。心之志为喜,肝之志为怒,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悲,肾之志为恐,情绪和脏腑的联系依靠气机的运行来建立,比如《黄帝内经》中所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喜伤心。喜则气缓,它会影响心脏的气机的运行,过度开心兴奋就会伤及心脏。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有很多中老年在打麻将的时候,因为牌好过度兴奋,或者人在获得意外之财是由于过度开心,造成心脏骤停等卒中现象,可见过喜是非常不利于心脏健康的。
《黄帝内经》讲"百病生于气",不是我们常说的生气,而是指很多病症都与情志不和,造成气血经络不畅有关系。所以我们要做到视野放开阔,淡化自己的欲望,使得心情平和,这样才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
B. 请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情绪变化是如何影响健康的
按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可以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类型。
第一种,积极情绪。对健康起良好作用的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例如,高兴、振奋、兴奋、喜悦、情绪稳定,对生活无限热爱,对事业充满信心,对前途无比乐观等。
第二种,消极情绪。它是指对人体健康起危害作用的情绪。例如,抑郁、沮丧、消沉、愤怒、悲伤、焦虑、痛苦、仇恨、恐慌、嫉妒等。 积极情绪对健康的良好作用 1、积极情绪能够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 积极情绪可使人的机体各部分处于高水平的协调一致,从而使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去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是人保持心身健康的必要条件。 据一项有关长寿调查,长寿主要原因是性情开朗,情绪乐观,热爱生活;故人老心不老,精力充沛,生活情趣盎然。 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情趣和情感,就能激发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责任心,从而产生美好的生活愿望,积极主动地去劳动,去创造,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抵抗疾病及治病能力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情绪乐观、心情愉快的人,往往是身体健康的人;也可见到,不少得病的人,通过自我调节,发挥良好的情绪作用,可以使某些疾病自愈。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 那么,消极的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对此,我们应该有所了解。 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但都以情绪活动作为背景。人如果没有情绪生活,那将是枯燥乏味,令人无法忍受的。 消极情绪对健康的不良作用 国外有位专家这样说过:“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害怕、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等。” 一般来说,消极情绪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并能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化变化,引致心身障碍,从而危害健康。 心、脑血管系统对情绪反应极为敏感。当人的情绪抑郁时,心率减慢,心博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缓;当人的情绪紧张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可能造成心肌梗塞,或突然死亡。消化系统的功能活动,也易受情绪的影响。人在焦虑、愤怒时,胃液分泌量增加,胃的酸度和胃蛋白酶量增高,胃黏膜充血,容易形成溃疡。人在悲痛、恐惧时,胃黏膜变白,胃液分泌量减少,胃酸度下降,常导致消华不良。 癌症与情绪的关系,英国有位癌症专家,调查了250名癌症病人,结果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前曾有过严重的精神打击。中国学者也发现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医学研究表明,严惩的精神创伤,尖锐的心理矛盾,长期的情绪压抑,持续有不安全感的人,容易罹患癌症。此外,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均与情绪活动有关,不良情绪可引起这些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心身健康。《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吴军事家周瑜,年轻气盛,自恃才高。目空一切,而且心胸狭窄。蜀国军师诸葛亮雄才大略,眼光高远。吴蜀联合破曹军80万,取得赤壁一战的辉煌胜利。然而,周郎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胜自己一筹,遂起杀害之心,屡屡设计,终不得逞。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理影响下,气得金疮迸裂,含恨而亡,终年34岁。实在可惜可叹!假如周瑜心胸豁达,气度宽宏,以天下大局为重,与诸葛亮携手抗曹,又何至匆匆命归黄泉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怨恨、嫉妒等不良情绪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 总之,消极情绪对人的心身健康危害甚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危害,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心身健康和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C. 心情是如何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的
虽然在表面上看,心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一种东西,人们往往会对他产生一些忽视的心理,并且认为情绪并不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但是实际上情绪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身体的健康,好的情绪有益于身体的健康,而坏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有危害的,尤其是会影响人们对于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内在的情绪和外在表达的情绪又是不一样的,因为有时候我们可以对情绪的释放进行一定的抑制,对于存在内心的情绪反而很难自欺欺人。
心情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的因素,保持一个好心情才会对健康有着无限的好处。
D. 试论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喜怒哀乐、人皆有之,多数心理变态者都在情绪上有困扰,因此,情绪的调适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一、正常情绪的功能
在正常的情绪下,情绪反应符合下列几个条件:第一,它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该原因并为当事者本人所觉知。第二,情绪反应的强度,应和引起它的情境相称。第三,当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之后,反应会视情况而逐渐平复。
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论是积极的(愉快的)还是消极的(不愉快的),都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
(一)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得食欲旺盛,睡眠安稳,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
(二)愉快的情绪还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据说英国着名化学家法拉第,在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做了详细检查,没有开药方,只留下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琢磨,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等,并在紧张的研究工作之后,到野外和海边度假,调剂生活情趣,以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结果活了76岁,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长寿老人平时都非常愉快,并且长期生活在一个家庭关系亲密,感情融洽,精神上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三)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还能使别人更喜欢接近自己,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杰·列文甚至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此种说法虽不免有些夸张,但真诚的笑,确能感染别人,消除隔阂。来了陌生的客人,相视一笑,即可握手言欢;打扰伤害了别人,歉然一笑,便能得到谅解;遇到异国朋友,投之一笑,彼此的心就通了。一个面孔阴郁,从来不笑的人,很难说心理是健康的。无怪乎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
(四)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符合前边讲的三个条件),也是正常而有益的。个体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之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革命者要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这说明忧愁也有好的一面。过分的恐惧,固然反常,但对一切都不知惧怕,也是不正常的。适度的惧怕,可使人们小心警觉,避免危险,预防失败。恐惧使个体进人紧张激动状态,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脉搏加快加强,血压、血糖和血中含氧量升高,血液循环加快,把大量营养输向大脑和肌肉组织,血小板较平时增加很多,因之血液较易凝固,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将会减低,甚至完全停止,这种应激反应的作用,使身体有较多的能量来应付当前的危险。人在发怒时也有类似反应,面对敌人的挑衅,革命战士义愤填膺,“天兵怒气冲霄汉,横扫千军如卷席”。对这种积极的怒,不但不要遏制,相反还要激发。对坏人坏事就是要敢怒、敢言、敢斗争。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是不好的。
二、不良情绪的危害
所谓不良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为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二为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二者对于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是有害的。
(一)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人的情绪虽然主要受皮层下中枢支配,但是当这一部分活动过强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等将受到抑制,使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国外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个大学生个别地进人实验室,该室有四个门,其中三个门是锁住的,只有一个门可以打开,实际上只要按顺序将各门试一下,便能很快找到出路。但当实验者用冷水、电击、强光、大声等强烈刺激同时加之于受试者,使之趋于紧张状态时,好几个被试者呈现慌乱现象,不知道按顺序找出路,四面乱跑,已经试过是被锁住的门,会重复地去尝试,显然是给弄糊涂了。像这一类因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好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到了考试时,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反而降低。有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也常常因心情紧张而临场发挥不好。过度的精神紧张,还可能引起超限抑制,一个人吓得呆住或气得说不出话来就是这种表现。在盛怒之下引起心脏病猝发而突然死亡的事例,在临床上也时有所见。即使高兴的情绪也需要适度,“乐极生悲”并不是耸人听闻。心肌梗塞患者大笑容易发生意外,重症高血压病人过度兴奋可能诱发脑溢血。一位外国作家曾举出过许多由于高度愉快而引起死亡的例子:有一个人得知三个儿子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同时夺得金牌后突然死亡。当一位哲学家去世时,他的侄女因为在他临终床头找到了六万法郎,就快活地死掉了。《儒林外史》中屡试不第的穷书生范进,在突然听到自己中了举人的消息后,喜极发疯,患了癫狂病。
(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
另一种不利的情形是情绪的持久性反应。当人在焦虑、忧愁、悲伤、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当情绪反应终了时,生理方面又将恢复平静。通常此类变化为时短暂,没有什么不良的影响,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久而久之,就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
有人用动物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A、B两只猴子的身体固定在相邻的铁架上,只让前肢自由活动,下肢均有导线相连,可由一自动控制的仪器通电给以电击。两猴面前各置一弹簧开关(放松即自动弹回),所不同者A猴面前的开关可用以切断电流,使两猴都解除痛苦,人猴面前开关虽可操弄但无效用。实验开始前,先让猴子学会操纵开关。每次实验时间为6个小时,然后休息6小时。实验中每隔20秒电击一次,在通电之前先亮灯为信号。由于A猴要时刻警觉,每隔20秒操纵一次开关(倘若疏忽,两猴会同时受到电击),因而比“坐以待击”的B猴加倍紧张。实验持续23天后A猴便不治死亡,经解剖发现其肠胃中已产生溃疡,而B猴的肠胃却安然无恙。
还有学者曾对五百多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经历一系列紧张事件后,各种疾病都有所增加。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报告,在所有门诊病人中,属于情绪紧张而患病的占76%。这些病人因为长期陷于某种情绪状态,对那种紧张心情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往往把注意集中到身体的症状上,而不觉得它和情绪有关了。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用理智驾驭情感,而不做情感的俘虏。
(一)合理宣泄
情绪既然是健全心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面,我们对正常的情绪就不能过多压抑,而要加以宣泄。
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否则积聚起来,将有害身心。如果我们的情绪表达经常受到压抑或抑制,便易引起身心疾病。在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在心理上常见的是。心理紧张、神经症以及精神病。
情绪上所受的抑制太多,或所受的心理压力太大,还能引起心智障碍,影响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的效率。如家庭或学校的气氛过于严肃,强加于儿童的限制太多,或对他们的好奇心不予满足,都会导致“心智的僵固”,有碍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个在情绪上受到过多限制的人,个性通常不够开朗,而且可能产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和反抗权威的行为,这自然会使他在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大受影响。
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得到出路。
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向周围同志或亲友倾诉,并接受他人的批评,通过自己感情的充分表露与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增加自我认识而改变不适当的行为。
与人闹了矛盾,要开诚布公地与对方交换意见,解开疙瘩,消除误会,千万不要让怒气积压在胸中。
万不得已,在至亲好友面前大哭一场,述说心中的委屈痛苦,得到安慰和同情,心里也会好过一些。痛哭本身作为纯真的感情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积聚能量用于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好比洪水暴涨,水库即将决堤,打开溢洪道,便可避免一场灭顶之灾。
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消除心中郁结、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情绪应该宣泄,但宣泄必须合理。有的人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对着引起自己不快的对象大发雷霆,甚至采取违反道德和法制的攻击行动,这种直接发泄,常常引起不良后果。还有的人将不良情绪胡发乱泄,迁怒于人,找替罪羊。如:在工作中不顺心的丈夫回家拿老婆孩子出气,在爱情上受到挫折的服务员把火发在顾客身上。还有的人,不管什么事,只要不合自己的意,便发牢骚、讲怪话,以此发泄不满情绪。这些泄愤方法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团结,妨碍工作,因而是不可取的。
(二)适当控制
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要控制情绪,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要弄清产生该项情绪的原因;最后,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
l. 理智
在挫折面前,人应当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控制个人的情绪。当忍不住要动怒时,要冷静审察情势,检讨反省,以决定发怒是否合理,发怒的后果如何,以及有无其他较为适当的解决办法,经过如此“三思”,便能消除或减轻心理紧张,使情绪渐趋平复。具有辩证观点的人往往是比较理智的,很多表面看上去令人悲伤的事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或从发展眼光去看,常可发现某些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坏事、好事是可以转化的。与人发生争执时,倘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也就可以心平气和了。
2.转移
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在余怒未消时,可以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散步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的人生起气来拼命干活,这既是一种转移,也是一种宣泄,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制怒方法。但此时需提醒他注意安全,因为在被激怒的情况下,动作往往不够准确协调。
3.幽默
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一个人发现一种不调和的或对自己不利的现象时,为了不使自己陷人激动状态和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是以超然洒脱的态度去应付。此时,一个得体的幽默往往可以使一个本来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使愤怒、不安的情绪得以缓解。善于幽默的人,不开庸俗的玩笑,更不随便拿别人开心,而是以机智的头脑、渊博的学识,巧妙诙谐地揭露事物的不合理成分,既一语破的,又使人容易接受。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宁可自我解嘲,而不去刺激对方,激化矛盾。
4.升华
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叫升华。这是对情绪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情绪激起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面去。据说歌德年轻时,曾遭受失恋的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把自己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出了震撼欧洲的名着《少年维特之烦恼》。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一味地生气、憋气,或颓唐绝望,都是无济于事的,做出违反法制的报复行动更是下策,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志气、争口气,将挫折变成动力,做生活中的强者。
5.自我安慰
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样,所以称作“酸葡萄心理”。与此相反的是“甜柠檬心理”,即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人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不无益处。但若用得过多,成为个人的主要防卫手段,则是一种病态,会妨碍自己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6.放松
通过训练,人们还可以用自我放松法控制情绪。即按一套特定的程序,以机体的一些随意反应去改善机体的另一些非随意反应,用心理过程来影响生理过程,从而取得松弛人静的效果,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解除。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日本的禅宗等均属此类。
E. 情绪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称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唿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F. 情绪究竟怎样影响我们的身体记住哪4点身体更健康
情绪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它包含了喜、怒、悲、恐、寒、炅、惊、劳、思等,直接影响到你的健康问题。《景岳全书》中说:“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可见情绪对人体的影响有多严重,而且拒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有9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一,情绪能害人
这不仅在我国的中医典籍中有记载,在国外很早以前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一千多年前,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阿维森纳就做个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小羊分开,一只跟随妈妈成长,一只拴在了狼圈旁边。结果是:跟随妈妈的小羊非常健康,而栓在狼旁边的小羊,终日极度恐慌,甚至是不敢吃东西,变得消瘦,没过多久就死掉了。
在文化领域,我们有“大中至正”,讲究的是“中正平和”,那么身体也是同一个道理,它求的也是一个平和。阴阳平衡,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和谐运行,精、气、神、形才能达到最佳的境界。心理平衡了,生理也就稳定了,人也就健康没毛病了。
G. 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那么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呢?(1).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够形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2).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纯、效率低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
1、情绪对智力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抑制智力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表明,情绪积极、乐观的儿童的智力水平要比情绪悲观、忧郁的儿童的智力水平高。智力水平不只体现在智商(IQ)上,而且体现在记忆、思维、创造、想象等众多方面。在学习中,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做到“乐学”,这样会提高学习效果。因为,消极的情绪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没帮助,而且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积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有助于人取得好成绩。2、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3、情绪对理智和正常水平的影响 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消极影响
H. 情绪是如何作用在身体的
情绪是身体的报警信号
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
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
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情绪对应不同疾病
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病。比如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
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
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伤身的七种情绪
第一名:生气
第二名:悲伤
第三名:恐惧
第四名:忧郁
第五名:敌意
第六名:多疑
第七名:季节性失控
用佛法管理情绪的智慧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情绪流布的世界,情绪处于社会生活的敏感的前沿阵地;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与调节能力,成为衡量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通俗一点说,情感智慧的含义是:
(1)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立即觉察自己的情感,了解产生情感的原因,明了自己对别人与某些决策的感觉,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2)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安抚自己,摆脱强烈的焦虑与忧郁,也就是能控制刺激情感的根源;
(3)激励自己,能够整理情感,让自己朝一定的目标努力,增强注意力与创造力;
(4)明察和理解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真正的感受,察觉别人真正的需要,具有同情和理解别人的心理;
(5)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协调、引导别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团结共感的气氛,提升集体精神,使集体生活充满和谐与生机。
所以,情绪管理不但是对自己的控制与调节,同时意味着在自他互动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心理学的情感智慧及心理平衡方法
禅修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宁静的心理,更重要在于通过禅修而获得一种超越的智慧,能够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与困扰,实现自我超越与解脱。
1、佛的智慧首先在于破除执着、看破、放下。凡夫之所以迷而不觉,是因为心识的虚妄作用,在不可分别处强作分别,产生能所对立、主客对立。而执着与分别是各种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如嫉妒是因为别人的高大而使自己感到矮小的心理反应,是一种相对比较中的错觉现象。所以,佛的智慧在于破除我们人类对于事物的一种错误认知,看破事物外在的假象,从而放下事物的执着,而得到自在、快乐,这样自然能够克服一些不好的情绪。
2、佛的智慧要求修行者自我反省,观照自身,因此采取种种反诘的教学法。所以,在进行情绪管理时,应该学习禅修的观照智慧,进行自我解剖与分析,走出自我的"怪圈"。如恐惧本身是由于生活中不良的经历而引起错误的认知,害羞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败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所以,情绪管理者与心理治疗者应该对这些心理疾病进行分析,反省自己这些精神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暴露与剖析,让患者了解到其实这些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
3、佛的智慧要求修行者生活在当下,注重当下的生活,寻找当下的快乐。许多心理疾病都是来自对过去的沉缅及未来的过高期望而产生的,所以情绪管理与心理治疗应该让患者了解到当下的生活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来。要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安住当下,对日常生活中优美宁静的事物保持清醒的觉照。
改造世界要从当下实现自己的内心和平开始,禅修与情绪管理都是一样的。禅不仅是战胜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异化、内心分裂和精神颓废的良药,而且能给现代人以生存的勇气,因为禅是真正符合人性的生活之道。所以,我们要以一种禅的超越智慧直面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弱点,摆脱烦恼的纠缠,建设美好的人间净土。
佛法强调人心本自清净,但是由于烦恼妄念的染污,取相、着相,如云雾障于明净的虚空;如果能于禅的修习中,离一切法相,就顿见心性的本来清净,如云散而虚空明净一般。所以无相不只是离一切相,更是因离相而性体的清净。所以,佛讲"见性",就是开发自性,达到无心无念的境界,彻见到自己本来的心性。
见性成佛就是显现本具的佛性,佛性就意味着每一个都具有"成佛"的条件,用西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说法,说明人具有"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潜在可能。所谓自我实现,即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按照马斯洛的观点,现代情绪管理学的目标正是培养"自我实现型"的人,认为这是真正健康、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人。
佛法的情绪管理学就是佛法中的修行,修行就是要求每一位修行者在世间能健康、快乐生活,在宗教上具有良好的宗教情怀、宗教实践。
佛法的修行是以戒、定、慧三学为总纲,戒是作为行为规范的原则,定是稳定情绪的保证,智慧是情绪管理的源泉,所以我们说佛法的情绪管理是以戒、定、慧三学为总原则。
而三学中,“定”又为佛法之中枢,有佛学家言:“广义的定不单指禅定,定学的修持意在培养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净定学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开慧。”由此可见定力的重要性。定力(专注力)是一切生命成就的基础。
无论情绪如何起伏,只要有足够定力觉知这个情绪,那就没有什么情绪可以困扰我们。
I. 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紧张,担心,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存在不同的的情绪。
这些情绪不仅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直接影响生理身体上的变化。
当一个人生气时其心理,生理反应是十分剧烈的,身体内分泌物比任何情绪下都复杂,也更具有毒性。
古人云:“怒则气上,损其身”。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医书都有记载,如:《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
《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黄帝内经》曰:“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喜怒不节则伤脏”。
古人很早就知道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并懂得调理情绪。
着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如哺乳期的母亲生气后给孩子喂奶,孩子吃后就会中毒。轻者生疮,重则生病。
美国研究人员实验证明:人在紧张和愤怒时会引起血流量和血管的变化。他们对26名冠心病患者测试发现,患者在心理紧张时有病变的动脉进一步狭窄,缩小了9%-24%,血流量减少了27%。
俗话说的好: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了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驱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精神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标准”。可见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内在影响被大多数的人所认同。
J. 如何科学管理情绪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1、自我暗示的方法
在情绪管理方面,自我暗示非常的有效,也就是说为自己加油打气,能阐述自己乐观的思想以及心态,从而有效的调节不良的情绪。每天早晨醒来之后,要告诉自己一定是可以的,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例的,越努力越幸运,不断的来自我暗示,能够管理好情绪,同时,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合理的运动
运动是释放压力的最好方式,当非常悲伤或者压抑的时候,不妨外出跑步、游泳或者爬山等,尽量是让全身出汗,这样能够让情绪以及身体得到放松。另外,心烦意乱时候可以采取快步走或者打太极拳的方式,让心神平静下来。其实听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改变人们的情绪,当情绪压抑或者低落的时候,带上耳机听听轻缓的音乐。
3、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有两面性,如果只是盯着坏的一面看的话,会让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应该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另外,也可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或者养养花草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4、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多种多样的情绪,情绪会因为自己的心态以及事情而发生改变。当出现悲伤情绪时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其实情绪是内心发酵的一种物质,只要是有人们不同的想法和心情,来决定其发展方向。
5、保持平衡心
正确的对待得与失,当失去的太多时会让人们面临失败,此时情绪失控而让他们非常难过,甚至破罐子破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得有失,才能够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和完整,所以,要保持平衡心来管理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