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状况 > 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有哪些

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9 08:43:48

心理健康素养10条有哪些

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

为了让更多人重视这些心理、精神疾病,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结合中科院心理健康素养网络调查结果,针对社会对心理健康的主要关切,并经过多方专家论证,编制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

第一条: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长期处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条:

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太极拳、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

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社会交往。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更为有效。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第三条:

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就代表自己有精神心理疾病;认为病情严重才有必要就诊;认为寻求他人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有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极求助,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主动做出改变、对未来有更乐观的态度。

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工机构等。

求助的内容包括: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第四条:

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

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

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号。

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所致,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

另一方面,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加重心理疾病。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第五条:

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

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抑郁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需要及时防范。

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频等症状。

公众要提高对自身情绪健康的觉察能力,及时寻求科学的评估方法,尽早求治,防止问题加重。

② 健康素养是哪些工作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健康素养是衡量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健康素养指标,将其作为评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什么是《健康素养66条》?

《健康素养66条》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简称。

2008年,原卫生部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简称《健康素养66条》。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 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

《健康素养66条》界定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重点, 开创了以公共卫生为切入点的全新视角,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重点的传播模式,成为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自此,推行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作为各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一条主线,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深入、广泛落实。

《健康素养66条》的内容是如何确定的?

《健康素养66条》是在评估我国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健康需求、健康危险因素、不良卫生习惯、卫生资源供给与利用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严格循证、广泛征求意见等工作环节确定的。

2008年我们发布了一版《健康素养66条》,为什么这次要修订?

2008年,原卫生部首次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66条》发布7年多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有所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研究成果不断涌出。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卫生计生工作也有了新的变化。为适应当前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对2008年出版的《健康素养66条》进行更新、修订。

③ 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基本维度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2008年1月,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健康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政府公告,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公告界定的公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一共有66条,也就是俗话说的《健康素养66条》。

④ 居民健康素养66条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66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31.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32.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34.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35.“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

36.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戒烟门诊可提供专业戒烟服务。

37.少饮酒,不酗酒。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39.拒绝毒品。

40.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41.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43.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45.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46.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4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8.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49.加强看护和教育,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51.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52.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53.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54.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三、基本技能

55.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57.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58.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59.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60.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61.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62.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应当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

63.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64.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

65.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

66.发生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震方式,震后立即开展自救互救。

⑤ 健康素养的概念及素养监测工作的意义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人们从事劳动、建设和各种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更加幸福地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健康,即便幸福就在身边也无从享用;反过来讲,人们要得到幸福的生活,必须从事劳动、建设和各项工作,若是没有健康,又如何工作?“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干家万户幸福”,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把“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写入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维护健康的重要,提出了“养生”、“护生”等一系列概念及养护的方法,曾经发挥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变,我们完全应当也完全可能在吸收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维护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于是,卫生部组织专家经反复研究、反复筛选,提出了中国公民必须掌握的66条健康素养要点。这就是卫生部2008年第3号公告的由来。
健康素养,是指人的这样一种能力:它使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现代的健康概念,不仅仅限于无疾病或不衰弱,而是指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素养自然也就包涵着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仔细阅读《健康66条》的内容,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健康素养的基础。这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要点,有些看来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但只要知行合一、认真遵循,便可终生受益。
现在依然是“谈癌色变”的时代,至今还没有能令癌症药到病除的良方。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因此立志戒烟,就会大大降低肺癌等多种癌症患病的风险。
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大敌。患者不仅个人痛苦,也使家庭因长期的医疗费用而不胜负担,同时耗费着社会大量的医疗资源。其实,慢性病的发生,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起居无序、饮食无节、烟酒无量、运动无时等,都是慢性病的重要病因。如果按照66条健康素养的要求,摒弃不良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慢性病就无从肆虐。
维护健康,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许多危险来源于无知。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如何规避,煤气中毒如何防止,骨折伤员如何抢救,心肺复苏如何进行,药品、农药如何存放……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既可以自救,也可以救人,从而避免许多无谓的伤害与死亡。

⑥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摘要 您好亲,我已经看到您的问题了,正在为您查询资料,请稍等哦~

⑦ 健康素养是哪些工作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健康素养相关背景及工作介绍rev100603报告提纲一、健康素养相关背景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开发过程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四、国际交流情况(一)基本概念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质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及自身实践的影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为了便于测评,常用健康素养来反映健康素质。一、健康素养相关背景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属于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和监测指标;社会上开展的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缺乏科学性,有的受商业利益影响,甚至传播错误信息,误导公众。上述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公众健康素养状况可通过制定稳定的监测系统进行评价,具有可监测性。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效果。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评估模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评估模型(二)国内外相关形势与进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国,约50%***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健康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健康素质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必须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三方面着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近年来,WHO陆续就各主要卫生问题发布核心信息。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公民健康素养相关研究基础,如美国《健康人民2010》。卫生部发布了防治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癌症、血吸虫、高血压等的健康传播核心信息。自1992年至今,由中国科协牵头已进行了5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1)文献回顾与收集2007年1月以来,经充分的文献复习、8次研讨论证,确定了研究项目名称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研究范围应涵盖医药卫生领域各个方面最基础和最核心的信息。2007年6月,共收集整理各领域核心资料22种并汇编成册,作为参考资料提供给专家。1.文献回顾与研讨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研讨制定过程2.研讨确定基本范围和内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预防伤害与自救互救地方病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食品安全口腔卫生合理利用卫生服务的技能健康生活方式卫生法律法规其他保健信息

⑧ 年轻人要有哪些生活必知的健康知识

1、天天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流传很久了。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工作很忙,家庭事务繁多,很多人会找不到时间来运动。或者有时间了,只想躺着休息,没有兴趣去锻炼。运动是大家在生活当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生命的源泉在于运动是真理。

运动是最佳的养生方法,它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生病。运动还能帮助人们减肥,让人们保持一个健康的体型,要知道肥胖是非长危险的,是很多疾病的发病因素。
运动不必过度,也不需时间太长,以身体能出少量汗为标准,并不一定需要在健身房里打卡。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包括八段锦、养生操这些较为舒缓的方式。适度的夫妻生活都是有益的运动方式。



保持乐观的心态情绪低落,爱发脾气的人,血液的带氧腺体数目也会增加,而这样会导致人体的免疫细胞快速抵达病菌入侵现场,所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开心面对生活,对身体也有好处。

想要养生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养成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生活习惯。不要觉得养生是一件很深奥的事,养生最浅显易懂了,凡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事,都能划进养生的范畴。希望大家都能够养成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能让自己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

⑨ 健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健康素养包括身体锻炼,饮食结构,作息规律,情绪调节控制等等各方面

⑩ 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和卫生问题有哪些

如今,有人认为,以前闻所未闻的病纷纷冒出来了,似乎疾病越来越多,人们往往认为是经济发达造成的。其实不然,疾病多,是卫生健康知识没跟上经济发展步伐,“一手硬一手软”造成的。
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和卫生问题有哪些?主要是收入多、作品多,保健知识未必多。胡吃海吃,吃得多、吃得荤、吃得偏,而动得少。

现状:中国人健康赤字达8.2岁。即身体状况比实际年龄老了8.2岁。九成人高估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中国人的健康素养即健商也很低,卫生部统计显示,掌握最基本健康素养的人还不到7%。
影响健康的因素中,遗传占15%,医疗条件占8%,自然环境占7%,社会环境占10%,生活方式占60%。你不能选择父母、难以改变生活环境,但可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了,你就基本合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不需高科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十六个字:“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生活方式健康,能减少55%的高血压,减少75%的脑卒中、冠心病,50%的糖尿病,三分之一的肿瘤,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顺应自然,健康长寿;违背自然,疾病短命。
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大幅度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及其相对死亡比迅速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因病死亡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慢性病多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如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蔬菜与粮食摄入量不足,肉类摄入过量从而导致了很多的慢性疾病,全国超重人口已经超过3亿,而肥胖人口也超过1亿。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什么时候突然感到幸福 浏览:597
孔子故事有什么 浏览:615
如何怀好健康的胎 浏览:941
表哥说幸福美满怎么回复 浏览:659
事业单位考试成绩如何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浏览:325
健康证办理需要检查什么 浏览:293
怎么给孩子讲外婆的故事 浏览:93
两条鱼接吻怎么形容爱情 浏览:87
小学生居家防疫健康记录表怎么填 浏览:495
武义事业编制人员哪些人需要政审 浏览:269
递交婚姻登记需要什么 浏览:166
如何评价经济停摆下的超低廉石油 浏览:815
爱情抗体韩语怎么写 浏览:534
行政事业单位慰问金怎么用 浏览:838
财政所怎么是事业单位 浏览:913
事业单位初级证丢了怎么补办 浏览:522
俄罗斯美女叫什么 浏览:331
林青霞事业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385
乡村爱情李现演什么 浏览:930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浏览: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