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延迟幸福感心理学上叫什么
推迟幸福感
最近,遇到了一个很新鲜的说法——推迟幸福感。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推迟幸福感,真是闻所未闻,新鲜的紧。
和推迟幸福感有关的,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位财务专家找心理医生治疗,因为她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工作疲于奔命,并且充满忧虑。当心理医生测试下来,发现这位财务专家非但智力超群,而且能力出众,那她是如何让自己陷入如此窘境的呢?一开始,心理医生总是不得要领,后来,在谈到蛋糕这个话题时,终于有了眉目。这位财务专家很喜欢吃蛋糕,心理医生就借机问她,更喜欢吃蛋糕还是更喜欢吃蛋糕上的奶油?她立马回答:“当然是蛋糕上的奶油了!”“那你平时吃蛋糕的时候,是先吃蛋糕还是先吃奶油呢?”心理医生又问。“奶油那么好吃,当然先吃奶油了!”财务专家笑着答道。
如此,心理医生也大致明白了为何这位财务专家能力卓越却让自己屡屡陷入了困窘之境。经过证实,果然和心理医生预料得一模一样,这位财务专家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日常时,和自己喜欢先吃奶油的习惯如出一辙,先用一个小时完成大部分得心应手的工作,而需要挑战的工作则是留给剩余的六个小时。而因为这项工作富有挑战,这位财务专家就在余下的六个小时内不断地犹豫踌躇,却直到下班都迟迟没有做出决策……这就是她屡屡将自己困于工作中无法自拔的前因后果。
归根结底,就是缺乏推迟幸福感。心理医生对这位财务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你不试着先在工作的第一个小时完成这项富有挑战的工作,这样,你余下的六个小时可以很愉快地度过,而且工作都可以顺利完成。难道先经历一个小时的痛苦,接着六个小时的幸福,不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殚精竭虑来得划算吗?这位财务专家这才如醍醐灌顶一般,好在她拥有较强的意志力,不久,她工作起来就如鱼得水般欢畅。而她都将这些归功于心理医生的推迟幸福感。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不正是另一个她吗?每周一篇的叙事,我总要到周六才去完成,不是不放在心上,一周都踌躇犹豫着,却迟迟不动笔,只有到deadline的一刻,才会奋笔疾书。想想,一天的痛苦加上六天的幸福,难道不比六天的痛苦加一天的幸福来得划算吗?这个答案自是不言而喻的。
推迟幸福感,其实就是克服自身身上的弊病,既要看的到幸福,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意志,战胜眼前的磨砺,脚踏实地走在开创幸福的道路上。
幸福不是空想,而是行动。推迟幸福感,恰恰是在创造幸福,迎接幸福。
‘贰’ 延迟享受理论
在人类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面临着一些选择。有时候,我们会选择立刻获得短暂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很快就会消失。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选择延迟享受,即放弃当前的快乐,以期获得更长远、更稳定的快乐。这种选择背后的理论被称为“延迟享受理论”。
延迟享受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延迟享受理论是指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以换取更长远的回报。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感。事实上,研究表明,那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更有可能取得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职业前景和更健康的生活。
除了心理学方面的影响,延迟享受理论还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延迟享受理论意味着一个人更愿意投资于长期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利益。这种投资可以是学习新技能、开启新业务或积累财富等等。这种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财务稳定,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延迟享受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更愿意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为了实现一个大的目标,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忍受短期的困难和挫折。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延迟享受理论也有很多实际应用。例如,一个人可以选择不去购买一些昂贵的物品,而是将钱存入银行,以期待将来获得更多的回报。另一个例子是健身。一个人可以选择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健身,以期待更长远的健康和幸福。
总之,延迟享受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它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选择更长远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