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于终身。而幼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杰作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
古人云:“先入为主”。所以,及早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较小的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准备一张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尽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认识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证了毛巾的专人专用,也杜绝了细菌的传播,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这个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挂上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认识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找寻活动,达到毛巾专人专用的目的。
2 适时地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
幼儿年龄越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越没有正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儿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时常翘起椅子互相碰撞。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主题课将蒙氏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教育要着重于孩子的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教师要有一颗耐心和爱心,不要一味指责,而要言传身教。”亲自示范、讲解怎样正确搬小椅子,然后幼儿动手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样子双手轻轻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撞椅子的声音没有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每日午饭后,幼儿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时,幼儿往往喜欢玩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发现这种情况,我利用主题课给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使幼儿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怎样正确漱口,并给幼儿师范,幼儿通过练习,懂得了洗手时不把水龙头管严会浪费水资源,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手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当然,我并没有忽视对孩子们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孩子纠正,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玩具玩完后,随手丢在一边,我常常为收玩具发愁。我就带幼儿玩“玩具找家”的游戏。既玩了游戏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游戏中表扬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励奖励其他动作发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养幼儿的上进心。
应该说,对幼儿正面的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与肯定,使幼儿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也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又苦于没有方法。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该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与要求,以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平时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将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或将平时工作经验教给家长,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家园联系”栏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课”坚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让家长协助教师给幼儿复习和巩固,再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教育活动时再“对症下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我国着名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在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上感染力很强,尤其家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和研究,我班幼儿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但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
B.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育心经典国学教育指导师毛慧青认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孩子有了偏食、不讲卫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学习、自我为中心、性格急躁、多动、不讲礼貌、冷漠、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为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成就与快乐85%取决于这些习惯和性格。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因此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的培养是为孩子的一生做准备,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育关键。而经典教育正是把握了这个教育关键点,从根本上开发孩子的心灵智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一个人是否优秀和卓越,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方面是“做人”怎么样,一方面是“做事”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做人做得好,大家都希望和他一起共事。同时做事也做得好,能给大家树立榜样,让大家佩服,那这个人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可见,做人的基础太重要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就是良好的道德修养。 育德的最好方式就是诵读经典,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于这个民族的经典中,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关于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新世纪国学启蒙教育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湖南省中西文化经典导读实验科研课题”等系列关于经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课题成果再次有力地证明了经典的教育价值。实验证实经典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记忆力得到锻炼; 2、整体认读、大量识字; 3、道德品质得到熏陶; 4、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5、养成了良好学习的习惯: 6、培养了阅读能力: 7、练好了标准的普通话: 8、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9、文学功底得到加强; 10、自信心大大增强。 对孩子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习努力的程度,更取决于学习的专注力、记忆力的强弱、理解能力的高低。幼儿园的孩子通过三年经典教育,能够达到高中,甚至大学中文系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些孩子学习能力好,理解力强,逻辑分析能力也高,喜欢读书,善于融会贯通,创新能力强。学好教科书当然轻松,考试升学对他们来说自然也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各类读物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读经典才有这些效果呢?难道读别的不行吗?实验发现,儿童之所以能够通过每天15-3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的诵读经典,就能够得到全方位地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慧思想体系”学习经典最终的目的是要悟入经典的智慧,内化成壁变为生命的智慧,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阅读会影响和改变人的思维,而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想而知,高质量的阅读影响人的一生。
C.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感想
幼儿教育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至关重要,如果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一生,否则遗恨终生。因此我们根据保教精神,今后要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发展,为使其有章可循,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将这一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活动课的科学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保教活动中从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东西放回原处,如幼儿在玩完玩具后要将其放回原处,凳子不坐了将其推到桌子底下……通过做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据教师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总是把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
二、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结合每个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导孩子把使用过的东西、玩具等摆放整齐,教育孩子帮助老师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扫地、洗手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脸、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整理书包、玩具等,在教师的知道下做这些事情,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造就了许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为规范的典范人物,在保育活动中我们向幼儿宣讲模范事迹,英雄任务的童年故事,启发教育幼儿学习英雄,取信于人、说话算数,逐步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不讲空话、大话,逐步养成说了就做的习惯。
D. 家长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使其养成热爱劳动,勤劳勇敢的习惯。一切幸福都来自劳动之中;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人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 2、孩子从小开始,就要教他学会走路,用杯子喝水,用小勺吃饭,脱帽子,拿玩具,搬小椅等等,对这些简单和不完善的动作应当受到父母的鼓励和帮助,鼓励帮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动作逐渐完善,千万不能因孩子做不好而替他去做。因为这是培养孩子们自我服务的开始,二三岁以后,应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洗手绢、收拾玩具等,再大点可以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擦桌子、摆碗、扫地、拿报纸书刊等。不论男女孩子都应当一样分担家务劳动,如做饭、搞卫生、缝补钉扣等,千万不要让男孩子滋长只有女孩子才干这些家务事的思想。 3、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财物是最重要的品质,因为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要使孩子从小开始先养成爱护自己的东西的习惯;养成用完东西收好、放回原处的习惯。教育孩子从小不浪费粮食衣物,不损坏东西,爱护花草树木。 4、培养孩子有组织纪律性和诚实。只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才能有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秩序,从小要使孩子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和常规,按时吃、睡、起、洗、玩、学习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