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关于幸福的名人论据
一、西方哲学家:
(一)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
(二)苏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图(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二、中国哲学家: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有杨朱与墨子。
(一)杨朱(前四四○~三六○)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
(二)墨子(约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⑵ 苏格拉底的老婆!!!
1、苏格拉底的妻子名叫灿蒂柏(Xanthippe),颇有悍名。夫妻的感情并不和睦,因为这位大师终日在雅典的大街上,或在神庙前,和一般青年讲学论道,在妻子的眼光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一个只带回麻烦而不带回面包的懒虫。
苏氏常自称为“牛虻”,他的妻子也这样叫他。每当灿蒂柏大发雷霆的时候,这位大哲学家总是默默的,这使得强悍的妻子没辄。据说有一次,当苏氏仍作无言的抗议时,他的妻子气闷不过,在盛怒之下,将一桶水泼浇在丈夫的头上,这位大师只微笑着说:“我知道在阵雷之后,一定会有疾雨的。”
其实他们夫妻的感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坏,当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消息传到他妻子的耳朵裏,灿蒂柏便痛哭不已,泪流满面。到这个时候,这位哲人仍然很轻松的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劝她回家吧!我一生最怕见女人流眼泪了。”她的妻子哭着说:“苏格拉底,你是冤枉的呀!你不能无罪而死啊!”却想不到他回答说:“我无罪而死,死得很光明磊落啊!难道要我有罪而死吗?”
2、其实像苏格拉底妻子这样的悍妇很多很多,只不过因为她是苏格拉底的妻子而出名,苏格拉底地说过两句话:“结婚不结婚,无论你选择哪一样,都会后悔的。”“如果你娶到一位好妻子,那么你将得到终身的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恶妻子,那么恭喜你,你将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事实上,苏格拉底的婚姻悲剧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原来,结婚以后的苏格拉底大改婚前时的赞美与取悦,让年轻的赞佩西刻板地尽一个做妻子的义务。是他让妻子变成了悍妇。
3、历史上普遍认为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悍妇。其实这些评价我认为是非常片面的。其实是婚姻将苏妻造就成了悍妇,婚姻多像是一件瓷器啊,做好它很费事很艰难,打碎它很简单很容易,而收拾那些碎片又很麻烦。精心经营和爱护婚姻,是爱情甜美、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夫妻之间要多一些爱心、了解、尊重、忠诚、认同、安慰、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肯定和鼓励。对待婚姻,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包装箱上常见的那种提示:轻拿轻放,请勿倒置。那么苏格拉底式的妻子就会少一些。
⑶ 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激情。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马克思定义幸福
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英文为Eudemonia 或 Happiness。“幸福学说”英文是Eudemonism,也翻译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说”。
幸福的内涵意义:从积极的方面说,是快乐。从消极的方面说是没有痛苦。
到底什么是幸福?
这关键在于每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责任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幸福,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有的幸福来源于别人给予你的,如别人对你的尊敬和信任;有的幸福是你给予自己的,如你对自己的肯定、认同和接纳;有的幸福来源于你给予别人的,如你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这里的“别人”可以是亲人、朋友、同事,也可以是陌生人。所以幸福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一个过程,而过程是用时间界定的,人一生的时光是有限的。
人的一生到底能拥有多少幸福的体验?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生命的存在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好好珍惜;在于你能不能把养家糊口当成一种幸福,而后坦然承担;在于你能不能把超越自我当成一种幸福,而后不言放弃。幸福不是索取,不是攀比,不是逃避,更不是占据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付出和给予,这样你才能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这样你就会幸福。
追求幸福自古就有,人们通过占卜、祈福等各种方法探索保持幸福的方法,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不同的宗教文化有了不同的方法,中国古代民俗上认为,女士佩戴紫冰银镶嵌蓝绒晶的饰品、男士佩戴红竹石饰品,之后请法师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加添结印:
农历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闻竹结印、山岐幡结印、云月舞鹤结印”。
农历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扶桑伞幡结印、叶影结印、橘梗结印”。
农历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出云鞍马结印、云月舞鹤结印、山岐幡结印”。
农历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赑屃结印、竹内古河结印、竹雀结印”。饰品、石碑护身符、结印三者配合就是风水里的三元风水局,缺一不可。古代的中国认为这样可以保持住幸福和让幸福快些到来。
幸福的种类
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
着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分述如下:
一、西方哲学家:
(一)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四六零~三七零年)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
(二)苏格拉底(Socrates,前四七○~三九九)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
(三)柏拉图(Plato,前四二七~三四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 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
二、中国哲学家:中国哲学家被称为【以快乐为幸福】主义者,有杨朱与墨子。
(一)杨朱(前四四○~三六○)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
(二)墨子(约前四六八~三七六,或四七九~三八一)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
幸福关键词:诚信信任
丹麦人的诚信由来已久,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不说谎、不欺诈,让记者印象深刻。例如,在商店购物,一周之内凭发票可以任意退换商品,无需任何理由,因为商店完全信任顾客,他们既然拿来退换,一定是商品存在瑕疵。记者曾买过一双鞋,已经穿了两个多月,鞋上的扣子掉了一个,没想到鞋店马上给记者换了一双新鞋,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鞋子的扣子可能是顾客人为弄掉的。因此,32岁的瑟伦·克里斯蒂安森对媒体说:“在丹麦,我能安心地走在路上,不必担心欺骗和谎言,这让我感到很幸福。”
此外,丹麦商家的诚信更令世人称道,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制造商,不造假、货真价实保证了人们享受优质安全的生活。当地有一个环保样板岛——珊姆索,以生产绿色蔬菜而闻名。在超市中,你根本不用担心超市会贴上珊姆索的标签而出售非绿色食品,而且,珊姆索的生产商在着力保护他们的原生态土地,不会为了提高产量而使用化学农药。另外,超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出售的每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一块面包全都印有食用期限,过期一天就全部回收销毁。提到随意涂改食用期限的行为,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根本没想过,而且,只有商家说到做到,才能让人们吃得安心。综合15个国家被调查者的观点,报告指出,金钱跟幸福快乐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人们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为“信任”——对朋友、邻居的信任以及对公共机构,比如政府、警察、君主的信任。科拉多博士解释说:“高幸福指数国家的人们一般都比较信任他们的政府、法律,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度也比较高。英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则相反,政府、警察等公共机构的受信任程度较低,社会上人们也常常处于互相不信任的状态。”调查显示,意大利人对政府的信任度最低,即使很富裕的意大利人也觉得自己的幸福感不高。
幸福的象征:
1.四叶草(幸运草)
传说中的四叶草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上,花语是真实的爱。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最为有趣也最特别的是,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会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一。 ‘四叶草’是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它的每片叶子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中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四样东西:名誉、财富、爱情及健康,倘若同时拥有这些东西,那就是幸运了。第一片叶子代表真爱(love);第二片叶子代表健康 (health);第三片叶子代表名誉 (glory);第四片叶子代表财富 (riches)
人们总说,找到了四叶草就找到了幸福。那是因为三叶草的一叶草代表希望;二叶草代表付出;三叶草代表爱;而稀有的四叶草就是幸福。三叶草的意思是即使你希望了,付出了,爱了,也不一定会找到幸福,只有拥有了四叶草,才拥有了真正的幸福。当我带着我全部的幸福,行走于一座座陌生的小镇时,即使我没有找到我生命中的四叶草,可我相信那时的我是幸福的…
传说中的四叶草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带到大地上,花语是幸福。又名苜蓿的四叶草。通常只有3瓣叶子,找到4瓣叶机会率只有万分之一,隐含得到幸福及上天眷顾;如能找到5瓣叶子,甚至喻为可拥有统治大地的权力,只有时来运到时才有此机遇。如果能在草丛中,连续发现到三片幸运草(四瓣叶子的才叫幸运草)的话,你之后遇到的第一名异性,极可能成为你的白马王子……
幸运草(有四瓣叶子的才叫幸运草):第一瓣叶子的幸运草是信仰,第二瓣叶子的幸运草是希望,第三瓣叶子的幸运草是爱情,第四瓣叶子的幸运草是幸运 关于四叶草,还有一个很美的传说呢!以前有一对恋人,他们真的很相爱,一起住在一片很美的桃林里,但是因为一件特别小的事,他们闹别扭了,彼此不肯让步,终于有一天,爱神看不下去了,他飘到他们住的那片桃林,悄悄撒了一个谎:告诉他们各方会有难,只有在桃林的最深处找到那片四叶草才可以挽救他们,他们听后装作十分无所谓,可是心里还是为对方担忧着,那晚下雨了,是暴雨,可是他们仍偷偷为对方到桃林最深处寻找四叶草,当他们知道对方都很在乎自己,都好感动,决定让四叶草见证他们的爱情,爱神笑了…这是爱神开的一个玩笑,因为她并不想让幸福来得过于容易,只有彼此在乎,彼此珍惜的人才配拥有幸福 …四叶草,爱情的见证!!
2.薰衣草
古时的普罗旺斯有个美丽的女孩,一天,她独自在寒冷的山谷中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一位来自远方的受伤的旅人向她问路。少女捧着满怀的花束,眼睛深情的望着这位俊俏的青年,就在那一刹间,她的心已经被青年热情奔放的笑容所占据。不顾家人的反对,少女坚持让青年留在家中的客房疗伤直到痊愈。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青年的腿伤已好,两人的感情也急速加温。就在一个微凉的清晨,青年要告别离去,少女却不愿家人的反对也要随着青年远去,到远方青年开满玫瑰花的故乡… 村中的老奶奶在少女临走前,握着一把初开的熏衣草花束,让痴情的少女用这初开的熏衣草花束试探青年的真心… 据说,熏衣草花束的香气会让不洁之物现形… 就是那个山谷中开满熏衣草的清晨,正当青年牵起少女的手准备远行时,少女将藏在大衣内的一把熏衣草花束,丢掷在青年的身上,就这样,一阵紫色的轻烟忽聚忽散…山谷中隐隐约约的可听到冷风飕飕,像是青年在低吟着… 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啊… 留下少女孤独的身影独自惆怅… 没多久,少女也不见踪影,有人说,她是循着花香找寻青年去了,有人说,她也被青年幻化成一旅轻烟消失在山谷中……
薰衣草这种花的一出现就代表了爱与承诺一如它的花语一样,等待爱情。快乐与幸福是共通的...短暂的幸福是快乐,长久的快乐是幸福……对于天真的小孩子来说快乐幸福很简单,天天都是笑着的,很容易满足。可当我们长大了,就没那么容易得到满足了。那我们就必须调节自己,能调节自己的人一定很厉害,因为快乐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境界…这是人生的真谛吧...
什么是幸福呢?
(1)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存在有一个前提,即渴求。
(2) 任何人获得的任何一个幸福都是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得到的。
所以,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渴求就是人们希望实现某个不太容易实现的事情的愿望。仔细体会一下不难理解,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报刊文章,在电影电视里每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幸福的故事,无不都是主人公在有渴求的前提下,并且在渴求被满足或部分被满足的时候才获得幸福的。任何人任何一个幸福的获得都直接来自于渴求,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的幸福来源于人们的渴求,而不在于他们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因为幸福来源于渴求,而不是来源于应有尽有。因为应有尽有就很难有渴求,所以应有尽有幸福难有。
⑷ 苏氏家庭教育思想及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呈现苏霍姆林纳掘悄斯基家庭教育思想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作为人而生下来,但还不成为人,而必须把他培养。如何使人这种动物学会深思、观察、理解和追求人类幸福的源泉。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要教导他们要为其他人去发现幸福的源泉。”这一艰巨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家长身上。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童年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年期是孩子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过渡期和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孩子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因为“塑造幼儿智慧、思维的‘工厂’仍是母亲和父亲。家庭集体、父亲、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幼儿的这个基础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分析了很多难管教的孩子,最后得出这种结果是由于孩子童年期的家庭教育和周围环境条件所引起的。
这有力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实施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策略等都会对孩子的人格、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父母作为“第一位园丁”应该努力使这些鲜艳的花朵茁壮成长,这一切的实现“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培养、防暑、防寒、注意浇水和施肥”,家长正是承担此项重任的关键人物。
(二)家庭教育是家长对社会事业的精神力量奉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奉献,即精神力量的奉献。”家庭教育不仅是个体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教育孩子,这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可推卸。苏霍姆林斯基曾尖锐地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疏于教育,这是人性的堕落。有些父母溺爱纵容、甚至忽视放弃自己的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丝毫不放在心上,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苏却认为“如果没有时间教育儿女—―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因为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也不会有时间去深思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公民,更不会懂得什么是对社会事业的精神奉献。
因此,他呼吁每个家长要“献身于社会教育事业,好好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好的公民、好的工作人员、好儿子、好女儿,未来的好父母”。因为“子女是家长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因为社会教育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范围,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延伸、扩展。家庭是社会中各个机关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社会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包括两方面:
1.从小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从现实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在他研究的200多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中,有189个离婚案件是由于之前从未受到过义务感的教育,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所以才草率地离婚。所以他强烈地呼吁:“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父亲和母亲的准备。”
2.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
苏认为,“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经过锻炼形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主要从五个方面培养。
1.爱自己
苏认为爱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这是最基本和最首洞渣要的任务,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
2.爱父母
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同样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爱惜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安宁。不要给他们带来痛苦,不要使父母伤心和感到忧愁。
3.爱家庭
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父母和家庭,培养孩子形成家庭荣誉感。
4.爱他人
“要珍惜孩子们的爱人之心,要不断巩固他对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个人只有在他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
5.爱祖国
苏认为爱祖国是人最崇高的爱的表现,教育孩散敏子从小就关心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像珍惜自己的声音、自己家庭的荣誉,珍惜这一种神圣职责。
(三)教会孩子深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要关注的是,让我们所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深思、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深思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及早培养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他认为对人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身上伸展出来。”他教育儿子“要深思、深思、再深思!精神上的营养越丰富”。
第二,我的一些思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乐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三足鼎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好的教育是“同情达理的家长”“勤奋学习的学生”和“认真负责的老师”的有效结合。
因此,家校沟通、家校合一成为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让家校沟通最有效呢?
方式方法很多,不在于多创新,而在于不折不扣去践行。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只要我们的“家长学校”不要名存实亡、如同虚设,全心齐力,做了慢慢一切都会好。
学校教育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那是极为艰难的。
于是组织好家长委员会、召开好家长会和家长座谈会及其重要,这是最基本、最普遍、最有效的途径。
于我而言,我近两年来特别重视以下三种方式的践行。
第一,家访
家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在家访中能与家长密切沟通,能亲眼看到孩子的家庭背景。
有了密切的沟通和对背景的充分了解,才能更有效开展好家校合一工作。也只有这样的现场性的“调研”才能真实地、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
这是其一,其二是亲自家访更能增进家长的信任,促进教育更多依靠。
在腻脚从教二十四年来,我能得到众多家长的信赖,能与家长们打成一片,更重要的就是我的家访践行。
全乡八十多个自然村,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脚步去丈量这一片我不可离弃的土地。每个假期,我都会列出教学班级学生名单或者曾经有需要我相助的部分家长的名单进行家访。
也就这样,我基本熟悉村里的姓氏、民族分布。比如王金某百分之八十是架木革村的,陶正某百分之八十是牛屎坡的……
所以,接手新生的时候,我就会和家长或者学生聊——你是x村的,你们村谁和我比较有缘。这样的拉进距离,有利于树立我的形象。
第二,家长课堂
从2021年4月来,由于自我工作的需要我面向我们年级组家长成立了“家长课堂”,并利用此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
特别为家长的具体管理问题做好指导,及时解决家长与孩子的需求。
第三,家长线上会议室
由于我们地区外出务工的家长较多,很多时候不能到现场参与家长会,我只能建立“家长线上会议室”,每学期至少召集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一次线上会议,达到相互沟通、理解的目的。
虽然工作不容乐观,推进很慢,但是我想“做总比不做要好”,我深信能帮助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也是家育的意义之所在。
也就在近两三年的家校沟通工作中,我发现一条“秘诀”:家长更需要引导!
原因如下:
第一,我们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缺乏教育知识和方法;
第二,家长是成人“思维顽固”很明显。
家长固有的陈旧思想,更会排斥我们教师的理念和方法。哪怕他们信任,也无法改变自我,从善教育。
第三,对教育的认识不够强,过多的放任自由思想严重,读书无用论影响极大。
总之,目前的教育形式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家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家庭教育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