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生培养正确幸福观的对策研究]大学生幸福观论文
【摘 要】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以及如何面对不幸等问题所持的态度和观念。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道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角色拓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幸福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危机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61-02
幸福是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使自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的心理体验,也是人们对生活的肯定评价。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道路,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角色拓展,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幸福。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幸福感淡化、幸福观不正确的问题,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幸福观的教育,从而使大家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幸福观,提升同学们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一 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
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存在着不少危机与困境。尤其是在物质充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幸福感淡化,“无聊”、“烦躁”、“郁闷”等词汇成为许多大学生对生活评价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片面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为了实现目标和理想,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某种满足的心理体验。如果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么幸福观就是基于这种主观体验之上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认识和观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幸福和幸福观的混淆认识,片面地把幸福等同于幸福观,因此,正确引导当代的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2.幸福观教育方法单一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离不开幸福观教育。目前,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主要依托在德育中,不可否认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实践证明,构成人的幸福能力有两个重要方面,即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因此,除了德育这个载体和途径以外,高校也应该开辟其他途径来对当代的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二 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
1.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有一定市场,“有钱就有一切”、“有钱就是幸福”的观点冲击着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的大学生。而经济上的利益驱动机制投射到大学生身上就表现为淡化群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由此必然导致他们缺乏正确把握追求幸福的手段,因而他们的幸福目标难以实现。
2.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大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而这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因此,不幸福感的产生是来自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和谐。
3.情感困惑
象牙塔里的爱情是许多大学生非常期盼的,但象牙塔里的爱情也是最脆弱的。许多大学生把恋爱动机指向“体验爱情幸福”和“充实大学阶段生活”。有调查显示,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最为突出,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三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的对策研究
这里所说的“正确的幸福观”,既包含有重新回到原来的幸福观(前提是原来的幸福观仍具有合理性),也包括走向新的幸福观(前提是比原来的道德信仰更具有合理性)。从这双重意义上看,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是复杂而艰巨的。大学生幸福观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世界,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他们的幸福目标应当是高层次的,有人曾将幸福的生活归结为三个不可缺的因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1.加强大学生的幸福感
加强大学生幸福感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基础。加强幸福感教育,有利于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幸福感只是幸福观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在树立一种正确的观念之前首先对此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加强幸福观教育就是要求大学生把集体幸福、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统一起来。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
加强家庭的和谐幸福教育的影响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摇篮。父母要善于因势利导,与其保持心灵的沟通,建立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在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中使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知幸福、珍惜幸福和创造幸福,自然幸福感也会比较强烈。
2.丰富幸福观教育内容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理体验,但这种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与客观世界和现实社会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幸福观放在整个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中去审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还应包括其特殊的教育内容,比如感动教育。感动是人之善心的一种体验,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需要我们用感动之心去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近年来,许多大学开展了感动校园人物评选,这一方面是鼓励那些贫困的学生自立、自强,同时也是以此来让大学生感受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自己学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逐渐加强感受真、善、美的能力。
再如理财教育。不可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不幸福感越来越多地来自对物质生活的不满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表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前者更是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无疑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3.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不幸是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环节,挫折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幸福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当代青年承受、克服挫折的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挫折教育已迫在眉睫,同时,挫折教育也是在培养大学生一种内在的自信与乐观。我们大都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我们生长在国家及家庭的经济条件都空前好转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往往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人生是在痛苦中磨砺,在不幸中求得幸福,在不圆满中获得最大的圆满。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身处逆境可能是不幸的,但却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之一就在于人自身的自强不息。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4.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将人类创造的丰富文化财富通过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内化为国民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我们身上相对稳定的品格的过程。诸如学校举办人文知识的系列讲座,开展多种形式、内容多变的人文知识竞赛,开展阅读与人文教育有关的书籍活动,外出参观人文景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并积累人文知识,增强人文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文素质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利用好橱窗、板报、广播电视、校报等文化宣传设施,利用好校园的绿化、美化,使校园环境的主题充满人文教育的文化品位,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
幸福感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情感和能力,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观除了需要教育更离不开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使人幸福的物质条件,而是人们缺乏对幸福的认知感受,或者说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如今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问题直接会影响到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思想引领社会思想,是未来社会的潮流,大学生幸福观代表了未来社会幸福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甚至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5
[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13
[3]易凌云.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4]吴璇.幸福教育的价值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07(9)
[5]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7]高兆明.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06
[8]高兆明.道德生活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45~49
〔责任编辑:王以富〕
② 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党性修养的内容很多,最核心的是政治修养,明辨政治是非,站稳政治立场。自觉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坦荡、淡定、积极向上的人生。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始终铭记“德乃官之本”,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纵观各类“门事件”中的官员主角,都是自身道德修养出了问题,美丑不分、善恶不辨、是非不清、寡廉鲜耻;二是要端正态度,明确目标,坚持实事求是,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常存感恩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解决好用权、用钱、用人等问题;四是要处理好做人、做事、做官的关系,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官,在做人处世中体现正确的幸福观。
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加大建设精神家园的力度
精神家园是领导干部追求幸福的“原动力”,也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原动力”。领导干部要有追求,特别是追求精神财富的积累,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用精神财富来充实自己的城堡。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财富,必须始终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慎微、慎独、慎交,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是要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面对时代的需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做好现阶段每一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到尽心尽力。在个人待遇上要知足,在自身素质上要知不足,在为人民服务上要不知足,经常想一想“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二是要率先垂范,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多考虑做事、少考虑做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造福一方;三是要慎终如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个人看轻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这既是一种超脱,更是一种境界;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对待得失,不因提拔志得意满,不因离退心理失衡;始终不忘责任和使命,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三、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
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幸福的源泉,在经常深入群众中获得幸福。必须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到基层一线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看老百姓是不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千方百计帮助老百姓创造幸福、重塑幸福。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领导干部应把幸福的支点定位在为民造福上,多做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好事,多办发展需要、人民企盼的实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将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做到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当亲人”,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多做维护群众利益的事情,少做让群众敬而远之的事情,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
正确的幸福观应建立在忠诚履职尽责上。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作为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位置上,都必须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科学谋事干事上、倾注到履行岗位职责中。在推进工作创新中创造幸福。如果墨守成规、狭隘封闭,工作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和层次,也就很难感受到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幸福生活的创造者;二是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坚持走“思筹之路”,在思考和谋划中推动工作创新与发展,三是要在开拓创新中用心干事,做一个敢想会干的实干家,在推进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
③ 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第一,要学会知足常乐。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只有懂得知足,我们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第二,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会度过难关的。
第三,多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好。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学会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和交流,多去想想别人对自己的好,这样我们才会更加投入的去回报社会。
第四,感谢生命中的每个人。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学会感谢生命中的每个人,正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成长,教会了我们如何去更好的生活。
第五,常回家看看。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平时要常回家看看,懂得孝敬父母,百事孝为先,家永远是我们幸福的港湾。
第六,不要抱怨生活。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不去抱怨,只有这样我们心里才会更加舒坦。
最后,睡觉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要想让自己树立正确幸福观,我们要学会睡觉前原谅所有的人和事,这样我们才会更好的休息,更好的投入到明天的工作和学习中。
④ 青年如何树立正确幸福观
一、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人生的真正幸福,追求什么样的幸福,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幸福,是青年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二、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如何认识和对待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对矛盾,对一个人走好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有重要影响。青年学生要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使一时的成败得失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三、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形象地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用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诗句,生动描述了红军夺取胜利的喜悦心情,阐明了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顺逆观。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但是,顺境中的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
五、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命的历程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生命短促,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才更显示了人生的弥足珍贵。
⑤ 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幸福观
1、要认清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统一问题
社会生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因此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没有整体的幸福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
我们在养成正确幸福观的时候,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中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在必要的牺牲中获得至善,又要批判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
只有个体与社会统一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只有在二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幸福。
2、要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对不幸的认识,这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蕴含着痛苦。
对于一个人而言,不幸哺育了真正幸福感的形式。痛苦是通往幸福之桥梁。不幸是不能被绝对躲避的,痛苦是人生的炼炉,而不幸则是人生的炼狱,在不幸和痛苦中以自身的积极努力,去改变人生的逆境,去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这才是积极的人生。
在培养正确的幸福观的同时,必须对不幸有正确的认识。
3、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
《道德生活论》中指出,幸福不仅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更是对每一具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对至善的接近后滋生的满足感,并且它还与义务、使命一体化。
道德人格的功能是提升,道德人格作为一种追求,它往往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以实现人生圆满的最大力量。中国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
马克思主义在确认以往的阶级社会只有至善的理论而没有至善的现实的同时,更指出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渴求至善、探寻至善并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至善和人自身的历史,从而认同了个体由来已久的对至善的追求。
4、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还应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
文素质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
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文艺使人爱美,让人能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义;历史赋予人崇高的使命感,让人在历史的脉动中追寻幸福的真谛;哲学让人透悟智慧。
让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真实把握人生幸福,指导人生圆满的实现,这些都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5、进行幸福观教育并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树立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
在认识幸福观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力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榜样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教育,以典型和榜样的美好品质去感染广大民众的内心,引导他们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和内容。
与此同时,引导人们寻找身边的榜样,通过他们“现身说法”,讲述奉献故事,分享奋斗经历,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向模范看齐,形成先进带动后进、少数带动全体的共同进步局面。雷锋传人郭明义的幸福观是助人为乐,他坚信奉献使人快乐、助人使人幸福,因而他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
这种幸福观虽简单却纯粹,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个体维度和社会维度的协调,闪烁着道德与人性的耀眼光芒。他用言行为我们诠释了幸福的内涵,也为我们思考幸福观问题提供了颇多启示。
⑥ 大学生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需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腊源幸福是一个悉迅总体性范畴。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标准。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我们要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德性和人格的高尚,注重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处理问题的方法:
1、增强人格适应能力
人格适应是指在个体的人格发展与成熟过程中,其人格特质与社会环境变化、身心发育等密切关联,保持和谐一致,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态势。
改造不良人格,培养和优化良好人格,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影响人格适应的因素除了友谊关系,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气质类型等,友谊关系可能与其他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把友谊关系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其对人格适应的作用,可能更有意义。
2、学生应学会自我减轻压力
一般来说,应对压力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睁局此种是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即当事人估计环境情景以改变现存的个体—环境的关系。另一种是着重于情绪的应对,即当事人尝试减轻焦虑而不是直接处理产生焦虑的那个场景。
⑦ 论述对树立正确幸福观的认识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现代生活使人们的压力日益加大,很多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表现为焦虑、困惑、急躁、压抑、对现实不满,总之:认为自己不够幸福。
那么,什么是幸福?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不错,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生总会遭遇磨难和挫折,缺陷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去追求“无缺”,反而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只有接受“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这个现实,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幸福观,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不敢去就诊,怕被人看不起,这源于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的不足。应改变这种狭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的公开讨论。
二.建立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心理调适和疏导机制。设立免费心理急救热线,让心里健康讲座进入社区,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开通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渠道,由家庭、医院、学校和社会团体等齐抓共管建立心理疏导系统,形成社会合力,应对心理问题。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从法律上规范对心理精神方面疾病的治疗,把有心理精神疾病的人纳入到依法治理治疗的轨道上来。从法律上规定政府和民间团体给予支持,确保资金来源。同时,严格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标准。
四.加强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型的活动,对公众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体,宣传积极向上的观念,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教育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我调适和疏导心理问题。
五.培养和充实心理治疗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心理治疗的整体水平。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邀请专家研讨讲座,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指导,培养一大批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才,补充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建成高素质的精神疾病医疗团队,提高我国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整体水平。
提高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创造积极乐观、美好生活的前提,是提升个人幸福感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同时建立心理调适和疏导机制,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应对,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就定能解决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