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傅佩荣谈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傅佩荣谈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9-03 17:38:47

1. 銆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椴佽繀鍏堢敓镟捐达纴钬滀笉鍊煎缑璇讳袱阆岖殑涔︿究涓阆崭篃涓嶅煎缑铡昏汇傗濅笅闱㈠氨鏄鎴戠粰澶у跺甫𨱒ョ殑銆婂摬瀛︿笌浜虹敓銆 璇诲悗镒 锣冩枃 锛屽笇链涘ぇ瀹跺枩娆!

銆銆绡囦竴锛氥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璇诲彴婀惧倕浣╄崳鍏堢敓镄勚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嬶纴姝や功鐗瑰紩浜哄叆鑳溿备互寰璇诲摬瀛︿功绫嶏纴寰寰璁╀汉鐢熷帉锛岃讳简涓镣癸纴甯稿纯涔嬩笉璇讳简銆傝屾や功濡备竴涓宸ㄥぇ纾佸満锛屾妸鎴戝惛寮曚简杩囧幓锛岀埍涓嶉喷镓嬨傛垜𨱍冲簲璇ユ槸涔︾殑镫鐗逛箣澶勫惂銆傚畠鎶娄紶鎺埚摬瀛﹀师鍒欍佸摬瀛︾煡璇嗘斁鍦ㄤ简涓涓娆¤佺殑浣岖疆锛屽畠镄勯栬佺洰镙囨槸镣圭噧璇昏呭规櫤鎱х殑鐖憋纴寮曞艰昏呭幓镐濊冧笘鐣屽拰浜虹敓镄勯吨瑕侀梾棰樸备粬绮鹃亾镄勮鸿堪锛屽钩鏄撶殑璇瑷锛屼豢浣涜╂垜鐪嫔埌浜嗕綔钥呭氨鏄涓涓璇佷汉锛岃瘉鏄庡摬瀛﹀叾瀹炰笉鏄涓涓鏋鐕ョ殑涓滆タ锛岃屾槸澶勫勯棯鐑佺潃鏅烘収鍜屾濊幂殑鍏夎姃銆

銆銆璇讳简姝や功锛屾垜镒熻変汉鐢熺讳笉寮鍝插︺备汉绫诲ぉ镐ч兘娓存湜蹇幂伒镄勮嚜鐢憋纴鑳藉仛镊宸憋纴鎽呜㔉钖勭嶉檺鍒跺拰铡嫔姏锛岃秺𨱒ヨ秺镒熷弹鍒板仛涓涓浜虹殑锽沧偊銆傜埍鏅烘収锛岀埍鍝插︾殑镐濊冿纴瀹幂敱濡备汉鐢熺殑涓鐩忔槑𨱔锛岃╂垜浠鐭ラ亾鎴戜滑浠庡摢閲屾潵锛岃ュ线鍝閲岃蛋銆

銆銆鍙ゅ笇鑵婂厛鍝茶嫃镙兼媺搴曟浘璇磋繃涓鍙 钖嶈█ 锛气沧病链夌粡杩 鍙嶆 镄勪汉鐢熸槸姣镞犳剰涔夌殑銆傗濆湪鐜颁唬绀句细涓锛岄殢镌绔炰簤镄勫姞鍓э纴绀句细镄勬诞韬侊纴浜轰滑宸茬粡寰堥毦淇濇寔涓棰楀钩甯稿绩浜嗐傝姼鑺镐䌷鐢熷湪婊氭粴绾㈠皹涓杩藉悕阃愬埄锛岀啓𨱒ユ敇寰锛屽氨鏄娌℃湁镞堕棿锅滀笅𨱒ュ弽镐濓细钬沧垜杩欐牱蹇椤繖纰岀屽埌搴曟槸涓轰简浠涔?鎴戞槸璋侊细鎴戜粠鍝閲屾潵锛屽张瑕佸埌鍝閲屽幓?

銆銆鍦ㄨ嫃镙兼媺搴旷湅𨱒ワ纴浜虹殑涓鐢熶腑濡傛灉娌℃湁瀵硅繖浜涢梾棰桦弽镐濊繃锛岄偅涔堬纴浣犺繖涓鐢熸牴链涓婅叉槸姣镞犳剰涔夌殑锛屾槸鍒颁笘涓婄槠璧颁简涓阆銆备笉绠′綘鏄浜夸竾瀵岀縼锛岃缮鏄楂桦畼鏄捐吹锛岀粺缁熼兘鎴愪简琛屽案璧拌倝銆

銆銆鍝插﹁╂垜浠铡绘濊冭繖浜涗汉鐢熼梾棰桡纴骞朵笉鏄鐪熸h兘瀵绘垒鍒颁竴涓镙囧嗳绛旀堬纴鍏舵剰涔変绩浣挎垜浠铡诲弽镐濄佸幓璁よ瘑镊宸变汉鐢熺殑浠峰煎拰镒忎箟銆

銆銆杩栾╂垜𨱍宠捣浜嗐婄孩妤兼ⅵ銆嬬涓锲为噷鍦ㄨ窙瓒抽亾浜哄敱瀹屻婂ソ浜嗘瓕銆嫔悗锛岀攽澹闅愰殢鍗冲拰浜嗕竴棣栵纴鍏舵渶钖庝袱鍙ユ槸杩欐牱镄勶细钬滀贡鍝勫搫锛屼綘鏂瑰敱缃㈡垜锏诲満锛屽弽璁や粬涔℃槸鏁呬埂銆傜敋钻.鍞愶纴鍒板ご閮芥槸涓轰粬浜哄仛瀚佸嗐傗

銆銆璇寸殑鏄鎴戜滑杩欎簺鑺歌姼浼楃敓鐢熷湪婊氭粴绾㈠皹锛屼篃灏辨槸钬滀粬涔♀濅腑锛屸滀贡鍝勫搫钬濆湴杩藉悕阃愬埄銆侀噾阍辩编镩诧纴钥岀珶蹇树简镊宸辩殑钬沧晠涔♀濆湪鍝閲岋纴锲犳わ纴鍒板ご𨱒ワ纴涔熷彧鑳芥槸钬滀负浜嗕粬浜哄仛瀚佽。瑁炽傗濇棦铹剁孩灏樻槸钬滀粬涔♀濓纴闾f垜浠镄勨沧晠涔♀濆湪鍝閲屽憿?涔熷氨鏄鎴戜滑鍒板簳鏄浠庡摢閲屾潵鍒拌繖涓绾㈠皹镄勫憿?钬沧晠涔♀濇樉铹跺湪绾㈠皹浠ュ栥傛垜浠浠庘沧晠涔♀濇潵锛屽熷姪浜庣埗姣岖殑缁揿悎锛岀粰鎴戜滑镶変綋鍑¤儙銆傛垜浠灏辩敤杩栾倝浣揿嚒鑳庯纴鍒颁笘闂存潵璧颁竴阆锛屾潵浣挞獙浜虹敓銆佷綋楠岀埍𨱍咃纴涔熶綋楠岀棝鑻︺备綋楠屽畬钖庯纴鎴戜滑杩樻槸瑕佸洖鍒发iu镆耻e86鎴戜滑镄勨沧晠涔♀濄

銆銆浣嗘湁寰埚氢汉鍦ㄧ孩灏樼殑鑺辫姳涓栫晫涓缁忓弹涓崭綇绉.绉嶈辨儜鍜岃冮獙锛屼粬浠娌夎糠浜庡悇绉嶅悇镙风殑钬滃悕鍒╁満钬濄佲滃畼鍦衡濄佲沧儏鍦衡濇垨钬滆祵鍦衡濓纴链钖庡嚭鍗栦简𨱔甸琼锛岃糠澶变简镊鎴戯纴鍐崭篃镓句笉鍒板洖钬沧晠涔♀濈殑璺锛屾垚浜嗏滃洖涓嶅幓镄勪汉钬濄备粬浠镄勭伒榄备篃灏辨槸闅忕潃浠栦滑镶変綋瀹㈡诲湪绾㈠皹杩欎釜钬滀粬涔♀濄

銆銆璇绘や功锛岃╂垜绐佺劧鏄庣槠锛氩︿範鍝插︼纴瀛︿细鍝插︾殑镐濊冧汉鐢燂纴鍙浠ヨ╂垜浠镓惧埌浜虹敓镄勨滃洖涔♀滆矾銆备汉鐢熶笉姝e傛眰瀛︼纴瑕佸姫锷涗慨琛岋纴链钖庡彲浠ュ缑鍒拌В鑴便傝╂垜浠鎽呜㔉韬浣撶殑𨱍版у拰杞寮憋纴寰楀埌蹇幂伒镄勮嚜鐢便

銆銆绡囦簩锛氥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锲犱负鐪嬩竴涓浜鸿绘や功锛岃岀煡阆撴や功;锲犱负钖鍒颁竴涓浜鸿翠功濂斤纴钥屾兂𨰾ユ湁姝や功;锲犱负鐗规畩镄勬満缂桡纴钥屾嫢链夋や功銆

銆銆鍏跺疄锛岃繖链涔﹀湪鎴戣繖宸茬粡鎼佺疆浜嗗緢闀夸竴娈垫椂闂翠简銆傚师锲犳湁涓夛细涓鏄涔颁功涓嶅傚熶功锛岄檰缁鐪嬩简寰埚氩埆浜虹殑涔︼纴杩欑嶅瘜链夋槸镊瀹朵功涓嶈兘缁欎篑镄;浜屾槸镓嬩腑鍙渚涢夋嫨镄勪功澶澶氾纴鎸戞潵阃夊幓涓锛屽畠镐讳细鎴愪负鑸嶅幓镄;涓夋槸瑙夊缑娣卞ゥ锛岄渶瑕佸畾蹇冨畾镐у湴镰旇伙纴杩囨棭鎺ヨЕ镐曟槸镓揿嚮浜嗗垰鍒氩缓绔嬬殑璇讳功淇″绩銆

銆銆鍏跺疄锛岃繖浜涗篃閮芥槸鍊熷彛銆傚逛簬鍝插︼纴鎴戞槸棰囨湁钬沧収镙光濈殑銆傚湪鍞愬北甯堥櫌涓ゅ勾镄勮㔉镵岃繘淇涓锛屸滈昏緫瀛︹濊繖闂ㄨ剧▼钥冭瘯鍏ㄥ勾绾у彧链変袱涓婊″垎锛屾垜灏辨槸鍏朵腑涔嬩竴銆傝繖镙风殑鎴愮哗鎭愭曚篃鏄涓嶅氲佺殑钖э纴𨱍瑰缑鑻戣佸笀浜茶嚜鍒扮彮閲屾潵闱炶佷翰鐪艰佷竴瑙佸傛ら氱伒镄勫︾敓鍝插︿笌浜虹敓璇诲悗镒熷摬瀛︿笌浜虹敓璇诲悗镒熴傝繖瓒宠冻璁╂垜缇庝简涓涓瀛﹀勾銆

銆銆浣嗘槸灏嗗摬瀛︿笌浜虹敓鏀惧湪涓璧凤纴杩欐槸绗涓娆°傚綋鍐冲畾鎹ц捣銆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繖链涔︽椂锛屾垜灏辨姳瀹氢简钬滃昼涓嫔幓钬濈殑鍐冲绩銆备汉鍒板洓鍗侊纴鐪熸槸璇ユ濊冧汉鐢熺殑镞跺欎简銆

銆銆灏辨槸镐鎻g潃杩欐牱镄勫皬蹇冩濓纴鎴戣笍涓娄简鍝插︿笌浜虹敓涔嬫梾銆傝蛋杩涘幓锛屾墠鍙戣夎繖鏄涓鐗囩豢娲诧纴镊铹跺湴钖稿紩鎴戝墠琛岋纴涓璺鍓嶈屻

銆銆闅忕潃阒呭巻镄勫为暱鍜屽绩镐佺殑鎴愮啛锛屾劅瑙夎繖镙风殑涓链涔﹀簲璇ユ垚涓烘疮涓涓涓骞翠汉镄勪汉鐢熷繀淇璇俱傛ゆ椂镄勬垜浠锛屽伐浣溿佺敓娲婚兘澶勪簬涓涓钬灭摱棰堟湡钬濓纴涓嶈皥瀹跺涵锛屼笉璁哄╁瓙锛屾垜浠杩樻湁娌℃湁镊宸卞憿?……

銆銆绡囦笁锛氥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椴佽繀鍏堢敓镟捐达纴钬滀笉鍊煎缑璇讳袱阆岖殑涔︿究涓阆崭篃涓嶅煎缑铡昏汇傗濈劧钥岀幇鍦ㄤ汉浠璇荤殑涔﹀氭槸鍙澶熻讳竴阆岖殑涔︼纴涔﹁槠铹跺氩嵈寰堣兘鎸戝嚭涓涓ゆ湰链夊搧锻崇殑锛屽煎缑璇讳袱阆岖殑涔︽潵锛屼絾銆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嫔嵈鏄渚嫔栥

銆銆鍦ㄦ嫓璇汇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嬩箣鍓嶏纴鎴戣缮鐪熸病链夋繁绌惰繃锛屽湪杩欓噷链夊繀瑕佸厛镡熸倝涓涓嫔摬瀛︾殑瀹氢箟锛氩摬瀛︾殑铡熸剰鏄钬灭埍鏅衡濄傚摬瀛︿綔涓轰竴闂ㄥ﹂梾锛屽师𨱒ュ彧鏄涓绉岖敓娲绘佸害锛屽氨鏄淇濇寔濂藉囩殑澶╂э纴鎺㈣涓鍒囦簨鐗╃殑鐪熺浉銆

銆銆鍌呭厛鐢熷湪镊搴忎腑灏辫达纴钬滃摬瀛﹁㔉绂讳汉鐢熸槸绌烘礊镄勶纴浜虹敓鑴辩诲摬瀛︽槸鐩茬洰镄勚傗濆洜姝わ纴鐪嬫や功涓庡叾璇存槸瀛︾偣鍝插︾煡璇嗭纴涓嶅傝存槸阃氲繃瀹冩潵瀹¤呜嚜宸辩殑浜虹敓銆备綔钥呯敤阃氢织镄勮瑷灏呜タ鏂瑰摬瀛︿笌涓锲藉摬瀛︾殑绮鹃珦鎻愮偧浜嗗嚭𨱒ワ纴骞惰疮涔嬩互镊宸辩殑镐濇兂锛岀粰鎴戜滑涓娄简涓鍫傚张涓鍫傜敓锷锛岀簿娣辩殑璇;鍦ㄨ繖閲岋纴鎴戜滑涓崭絾浼氱湅鍒板巻鍙插摬瀛﹀ぇ甯堢殑镐濇兂锛岃屼笖浼氭劅鎭熷埌璁稿氢互鍓崭粠链𨱍宠繃镄勪笢瑗裤傜浉淇$湅杩囨や功镄勪汉镶瀹氲兘鐪嬮忎汉鐢熻稿氢簨𨱍咃纴鐪嬫贰浜虹敓璁稿氩摬瀛﹁俱傚湪杩欓噷锛屾垜浠寰楀埌镄勪笉浠呮槸鍝插︾殑鍏ㄩ儴绮惧崕锛屾洿閲嶈佺殑鏄鐢熷懡镄勬湰璐ㄥ拰钖嶅埄鍜屾尗鎶樸

銆銆钬滀汉镄 缁忛獙 链夋椂鍊欓渶瑕佹傚康镓嶈兘灞旷幇鍐呮兜钬濄 涓涓浜哄亣璁剧板埌涓绉嶆儏鍐垫垨涓绉岖粡楠岋纴浣嗗嵈镞犳硶鐢ㄨ█璇𨱒ュ舰瀹癸纴浠栦笉鐭ラ亾杩欑嶆儏鍐靛拰缁忛獙鏄浠涔堬纴涔熸棤娉曞幓澶勭悊锛屾病链変綋浼氢篃娌℃湁蹇冨缑锛屾洿娌℃湁镒熺煡锷涳纴涓崭箙浠ュ悗灏卞缮浜嗐傚嵆浣垮啀链夌浉钖岀殑阆阆囷纴涔熺己灏戝厛鍓岖殑蹇冨缑浣滀负瀵圭収锛屽嚑鍗佸勾镄勪汉鐢熻槠铹剁粡铡嗗緢澶氾纴浣嗙敤瑷璇琛ㄨ揪鍑烘潵鍗村緢灏戯纴瀵硅嚜宸辩殑涓鐢熷緢婕犵劧锛屽緢镞犺嗭纴浠夸经涓鐢熼兘鏄寰堣媿锏界殑锛岀敓锻藉姏镄勪箯寮变娇浠栨劅鍙椾笉鍒扮敓锻界殑蹇涔愬拰䦅涜嫤銆

銆銆钬滀汉绫荤殑鍏歌寖锛屽簲璇ユ槸闾d簺璁╀綘鎴戣繖鑸骞冲嚒镄勶纴链夌潃璁稿氱储鎭肩殑浜洪兘鑳芥晥娉旷殑銆备粬浠璁╂垜浠镍傚缑锛氱储鎭间笉鍊煎缑𨰾呭绩锛屽洜涓鸿兘纾ㄧ粌鍑烘櫤鎱;姝讳骸涓嶅煎缑瀹虫曪纴瀹虫旷殑鏄涓岖煡涓轰綍钥屾汇傗濊繖寰埚煎缑鎴戜滑娣辨濓纴鐜板湪浜轰滑澶氭妸𨰾ユ湁澶ч噺閲戦挶鍜岀墿璐ㄧ殑浜哄綋浣滆嚜宸辩殑锅跺儚锛屼互镊充簬璁稿氢汉鎺ュ弹 鏁栾偛 镄勭洰镄勫氨鏄涓轰简鎸i挶銆傚叾瀹炴嫢链夎秺澶氩苟涓嶈佸缑灏辫秺蹇涔愶纴鍌呭厛鐢熷湪浠嬬粛瀛桦湪涓讳箟镞惰达纴钬滀竴涓浜烘湁镄勮秺澶氲秺涓嶆槸浠栬嚜宸便傚洜涓烘嫢链夎秺澶氾纴瓒婃病链夋椂闂村仛镊宸便傗濆湪浠嬬粛阆揿舵椂鍙堣达纴钬滀竴涓浜鸿嫢澶氭濆氭插氨涓嶅彲鑳藉揩涔愶纴锲犱负娆叉湜娌℃湁婊¤冻浼氱棝鑻︼纴涓镞︽弧瓒充箣钖庯纴鍙堢敓鍑烘洿澶氭叉湜锛屾洿澶氱棝鑻︺傗

銆銆钬滀竴涓浜烘椿鍦ㄤ笘鐣屼笂锛屽彲浠ユ病链変赴瀵岀殑鐗╄川浜鍙楋纴鍙浠ユ病链夎坛濂界殑鍒跺害锛屽嵈涓嶈兘娌℃湁姝g‘镄勭悊蹇碘濄傜墿璐ㄧ殑鎻愰珮鍜岀戝︾殑杩呴熷彂灞曟槸钖﹁兘璇佹槑绀句细镄勮繘姝?鍗充娇鍦ㄥ瘽椋熸棤蹇х殑鐢熸椿閲岋纴浜轰滑鏄钖﹀氨鑳藉揩涔愬憿?链変简涓鍗冧竾𨱍充袱鍗冧竾锛屾湁浜嗕袱鍗冧竾𨱍充簲鍗冧竾锛屼汉镄勬叉湜鐢ㄦ棤姝㈠冿纴杩芥眰涓嶅埌镞跺氨姘歌繙鍦ㄦ病链夎竟鐣岀殑䦅涜嫤閲岃疆锲炪傝岄滃洖镄勨滀竴绠椋燂纴涓鐡㈤ギ锛屽湪闄嫔贩锛屽洖涓嶅牚鍏朵紭锛屼篃涓嶆敼鍏朵箰钬濅篃鑳芥洿濂藉湴璇佹槑浜嗗嵆浣垮湪鐗╄川鏋佷负鍖涔忕殑绀句细閲岋纴浜轰篃鏄鍙浠ュ揩涔愮殑銆傛樉铹讹纴浜烘槸钖﹀揩涔愬拰鐗╄川娌℃湁鍏崇郴銆傜粡娴庡拰绉戝﹀睘浜庡櫒鐗╁眰娆★纴鍣ㄧ墿涓嶈兘浠h〃 鏂囧寲 銆傚埗搴︿篃鏄涓镙枫傚湪璧勬湰涓讳箟鍒跺害涓嬬敓娲荤殑浜哄氨姣旂敓娲诲湪绀句细涓讳箟涓嬬殑浜哄揩涔愶纴绀句细涓讳箟镄勪汉涓瀹氭瘆灏佸缓绀句细镄勪汉蹇涔愶纴鎴戠湅涓崭竴瀹氥

銆銆瀵逛簬浣滆呯殑镆愪簺瑙傜偣鎴栬告垜涓嶅敖璧炲悓锛屼絾鐢变簬姝や功璋堣虹殑鏄浜虹敓锛屽逛簬浜虹敓锛屾湰灏辨病链変竴涓锲哄畾镄勭瓟妗埚彲鎻愪緵锛屾e备綔钥呭紩鐢ㄧ埍锲犳柉鍧︾殑璇濊达纴钬滀竴涓浜哄逛簬瀹囧畽鍜屼汉鐢燂纴涓瀹氲佸瓨鍦ㄦ暚鐣忕殑蹇冦傚洜涓哄叾涓鍏呮弧浜呜稿氩ゥ绉桡纴钥岃繖浜涘ゥ绉樻案杩滀笉鑳借瑙i喷娓呮氥傗濇棦铹舵槸濂ョ桡纴闾f渶閲嶈佺殑灏辨槸镐濇兂镄勪簰锷锛屾洿浣曞喌鍌呭厛鐢熻寸殑璁稿氢笢瑗垮张鏄闾d箞姝g‘锻?

銆銆涔︿腑链変竴娈佃瘽鎴戞槸鎴戞渶锽沧㈢殑锛屼篃鍦ㄦゆ憳褰曚笅𨱒ワ纴锅氢负瀵硅嚜宸辩殑鍕夊姳锛屼篃浣滀负 鏂囩珷 镄勭粨灏惧惂!钬滃綋鐪熸g敤鐞嗘ф濊幂粡楠屼箣钖庯纴灏辫兘鐭ラ亾镊宸卞簲璇ュ备綍锅氾纴鐭ラ亾鍝涓绉崭汉鐢熸洿涓虹悊𨱍筹纴涔熸洿阃傚悎镊宸便傜悊𨱍充唬琛ㄩ拡瀵规湭𨱒ワ纴鍝插︾殑镐濊冨氨鏄瑕佽╀汉鑳藉熷湪杩囧幓銆佺幇鍦ㄣ佹湭𨱒ヤ笁涓镞堕棿钖戝害涓杩炶疮璧锋潵锛岃╄嚜宸辩殑鐢熷懡涓嶅啀鍙鏄娲诲湪褰扑笅闾g墖鐗囨柇鏂锛屽埞闾g敓𨱔镄勮繃绋嬩腑钥屽凡銆傗

銆銆绡囧洓锛氥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𨱌戝亣𨰾滆讳简鍙版咕鍌呬僵钻e厛鐢熺殑銆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嬶纴杩欐湰涔︽槸鍌呭厛鐢熺殑璁蹭箟锛岃璇勪负钬沧渶浣抽氲瘑璇剧▼钬濓纴鎴戣讳简浠ュ悗瑙夊缑瀹炶呖钖嶅綊銆备功涓浠庡彜镊充粖锛屽吋椤句腑瑗挎柟镄勪富瑕佸摬瀛﹀剁殑涓昏佽傜偣锛屼晶閲崭簬浜虹敓涓庢枃鍖栵纴浠ュ摬瀛︾殑镐濊鲸 鏂规硶 璐绌垮叾闂达纴寮旷粡鎹鍏革纴鍙璇绘у緢寮猴纴璇瑷阃氢织銆傛暣镞ュ旀尝浜庡跺涵銆佸︽牎涔嬮棿镄勬垜浠锛屽湪锅囨湡閲岋纴鍊熻繖链涔﹂润闱椤湴瀹¤嗕竴鐣镊宸辩殑宸ヤ綔鍜岀敓娲汇

銆銆涓鐩翠互𨱒ワ纴瑙夊缑浜虹敓灏辨槸涓鍦虹幇鍦虹洿鎾锛岃嚜宸辨弿缁樼殑鏄镊宸辩殑鐢熸椿銆傛畩涓岖煡锛屽湪涓岖粡镒忕殑鐢熸椿涓鍖呭惈镌濡傛ゅ氱殑鍝插︺傚摬瀛﹁㔉绂讳汉鐢熸槸绌烘礊镄勶纴浜虹敓缂哄皯鍝插︼纴灏嗘槸鐩茬洰镄勚傚﹀摬瀛︽槸涓轰简璁╄嚜宸辩敓娲诲缑镟村垢绂忥纴镟村揩涔愶纴鍌呬僵钻e厛鐢熻や负骞哥忋佹湁镒忎箟镄勪汉鐢熷簲璇ユ槸锛氭湁宸ヤ綔鍙浠ュ仛锛屾湁浜哄彲浠ュ叧镐锛屾湁䦅涜嫤鍙浠ュ弹銆

銆銆棣栧厛锛岀幇鍦ㄥ氨涓氩帇锷涘緢澶э纴鐩稿逛簬闾d簺濂旀尝浜庢眰镵岃屼笉寰楃殑浜猴纴镊宸辨湁涓浠界ǔ瀹氱殑宸ヤ綔锛屾湁鐖辫嚜宸辩殑浜猴纴链夌儹鐖辫嚜宸辩殑瀛︾敓锛屾湁蹇楀悓阆揿悎镄勫悓浜嬶纴鎴戝唴蹇冩劅瑙夊緢骞哥忋

銆銆宸ヤ綔鑳芥縺鍙戞椿锷涳纴鍏昏侀櫌灏呜佷汉鍒嗕负涓ょ粍锛屼竴缁勬疮浜鸿礋璐g収椤句竴鐩呜姳锛屽彟涓缁勭殑钥佷汉浠涔堜簨閮戒笉锅氾纴绾绮规槸浼戞伅鍏昏併傚湪韬浣撶姸鍐电浉浼肩殑鍓嶆彁涓嬶纴绗涓缁勮佷汉姣旂浜岀粍钥佷汉锛屽钩鍧囧氭椿涓ゅ勾銆傜敱姝ゅ彲鐭ワ纴链夊伐浣滃彲浠ュ仛锛屽摢镐曟槸镦ч【涓鐩呜姳锛屼篃浼氭縺鍙戞洿寮虹殑鐢熷懡锷涳纴娲诲缑镟翠箙銆傝繖涓璋冩煡镰旂┒缁撴灉锛岃╂垜娣辨繁浣揿懗钬滃伐浣溾濈殑閲嶈併

銆銆鐢辨ゆ兂鍒拌嚜宸卞勾杩堢殑姣崭翰锛屼粖骞77宀侊纴锲涘勾鍓嶏纴鐖朵翰锲犱负韬浣揿氭柟闱㈢殑鐤剧梾锛屽け铡讳简琛岃蛋镄勮兘锷涳纴鎴戝緢𨰾呭绩锛屽勾杩堢殑姣崭翰涔熶细锲犱负镦ч【鐖朵翰钥岀梾鍊掞纴浣嗘槸锛屾垜鍙戠幇锛屾疮娆″洖瀹讹纴姣崭翰镀忎互鍓崭竴镙凤纴涓嶆柇鍦板憡璇夌埗浜插堕噷镄勫彉鍖栵纴缁欎粬涓镞ヤ笁椁愶纴浣撴鏄剧ず锛氭瘝浜茬殑韬浣揿緢锅ュ悍銆傚湪鐖朵翰杩囧畬锏炬棩钖庯纴鎴戞妸姣崭翰鎺ュ埌浜嗘祹鍗楋纴鎴戜笉蹇嶅绩璁╂搷锷充简涓杈埚瓙镄勬瘝浜插啀涓烘垜锅氢粈涔堬纴鎴戝湪蹇冮噷璇达纴璁╂瘝浜插ソ濂戒紤鍏汇备竴镞ワ纴灏忓掼𨱒ョ数璇濈О锛屽皬濡逛綘镄勬兂娉曞お濂囨浜嗭纴鍗冧竾鍒璁╂瘝浜蹭粈涔堜簨閮戒笉锅氾纴姣崭翰韬浣揿姏琛屽彲浠ュ仛镄勶纴閮借╂瘝浜插幓锅氥傚傛灉濂逛竴镞﹀彂鐜拌嚜宸变粈涔堜篃涓嶈兘锅氾纴浼氩姞蹇姣崭翰镄勮“钥併傛灉铹讹纴姣崭翰绗涓娆$嫭镊鍦ㄩ櫌閲岄仜寮锲炴潵锛屽紑涓崭简闂锛岀珯鍦ㄩ棬澶栨庝箞涔熸墦涓嶅紑銆傝槠铹朵箣鍓嶏纴鎴戜滑宸茬粡婕旂粌杩囧緢澶氭★纴浣呜缮鏄杩囦简寰堜箙镓嶆墦寮銆傛瘝浜茶嚜瑷镊璇锛岃达纴鍝庯纴钥佷简锛岃繛闂ㄤ篃镓扑笉寮銆傛垜钖鍒颁简锛屾瘝浜插唴蹇幂殑澶辨湜銆傜浉瀵逛簬鐖朵翰鍦ㄤ笘镞讹纴姣崭翰鍦ㄥ朵竴镞ヤ笁椁愶纴娲楁礂娑娑锛岀姽鑳借嚜鐞嗐傚紑瀛﹀悗锛屼竷镣瑰崐锛屾垜鍜岃佸叕涓婄彮锛屽╁瓙涓婂︼纴瀹堕噷鍑犱箮鍏ㄥぉ鍙链夋瘝浜蹭竴浜猴纴鎴戝缑𨱍冲姙娉曡╂瘝浜茶夊缑镊宸卞彲浠ュ仛浜涗粈涔堬纴璁╁ス链夌偣鎴愬氨镒熴傛垜灏辫╂瘝浜茶礋璐g収椤惧堕噷镄勫皬楸煎拰鑺辫姳钻夎崏锛屾疮澶╃粰浠栦滑锽傞熷拰娴囨按锛岃嚜宸辨搷浣沧寜鎽╁灚锛屼笉鍑犲ぉ锛屾瘝浜叉e枩鍦板憡璇夋垜锛屽皬楸奸暱澶т简锛屽洜涓哄潥鎸佹寜鎽╋纴镊宸辩殑韬浣揿緢鑸掓湇锛屽湪鑺卞洯閲岄仜寮镞讹纴鐪嫔埌浜呜棨涓婃寕镌鍑犱釜鍗楃摐锛屽摢閲岀殑鐭虫Υ闀垮缑寰埚ソ……

銆銆鎴戞兂锛屾瘝浜插湪杩椤嚑骞撮噷锛屼缭鎸佸緢濂界殑椋熸诧纴韬浣扑緷铹跺仴搴风殑涓涓寰堥吨瑕佺殑铡熷洜锛屽氨鏄闾d釜鍜岃嚜宸辩浉婵′互娌浜嗕竴杈埚瓙镄勪汉闇瑕佽嚜宸憋纴涓岖″勾杞绘椂链夊氩皯娆′簤钖碉纴鐜板湪锛屼粬闇瑕佽嚜宸憋纴杩欐槸鏀鎾戞瘝浜茬殑寮哄ぇ鏀镆便

銆銆绡囦簲锛氥婂摬瀛︿笌浜虹敓銆嬭诲悗镒熻寖鏂

銆銆链瀛︽湡镄勬瘘姒傝撅纴瀛栾佸笀涓哄ぇ瀹舵彁渚涗简涓浜涘缓璁阒呰荤殑涔︾洰銆傚师链瀵硅繖浜涗功绫嶅苟涓嶆劅鍐掞纴钥屼笖涔熸湁涓嶅皯宸茬粡搴﹁繃镄勪功鐩锛屽畬鎴愪綔涓氩苟涓嶆槸闅句簨銆备絾鏄浣滀笟骞朵笉鏄鍏ㄩ儴锛屼竴鏂归溃鎴戞兂浜呜В涓涓嫔摬瀛︼纴鍙︿竴鏂归溃𨱍抽氲繃阒呰讳功绫嶅紩鍙戜竴浜涘睘浜庤嚜宸辩殑镐濊冿纴灏卞儚鎴戞帹宕囩殑钬滃ぇ瀛﹀氨鏄瑕佹垜浠鍦ㄥ︿範绉戝︽枃鍖栫煡璇嗙殑锘虹涓婅繘琛屾濊幂殑镞舵湡钬濄傚叾瀹烇纴链韬瀵逛簬杩欐湰涔﹀苟娌℃湁澶澶х殑链熸湜锛屾瘯绔熸彁璧峰摬瀛︼纴澶у剁殑鍙嶅簲镐绘槸寰堟湪璁枫备絾鏄褰撴垜娣卞叆阒呰绘椂鍙戠幇锛屼綔涓哄摬瀛﹂氲瘑璇荤墿锛岃繖链涔︾殑鍐呭硅缮鏄鐩稿綋涓嶉敊镄勶纴涓镣逛篃涓嶆灟鐕ワ纴鍙嶈屽紩璧蜂简鎴戞棤灏界殑镐濊冧笌阆愭兂銆

銆銆鐪嫔埌杩欐湰涔︾殑镞跺欙纴鎴戜滑灏变细甯︾潃涓涓杩欐牱镄勭枒闂锛氩摬瀛︾殑链璐ㄦ槸浠涔堬纴瀹幂┒绔熸湁浠涔埚惈涔?鍙浠ヨ磋繖鏄涓涓姘歌繙镞犳硶瑙g瓟镄勯梾棰桡纴鎴戜滑鍙鑳藉悜钬灭湡鐞嗏濇棤闄愰潬杩戙傝嚜浠庢柊鏂囨槑璇炵敓锛屾棤鏁扮殑镐濇兂瀹堕兘鍦ㄦ垒瀵昏繖涓闂棰樼殑绛旀堛傚湪鎴戠湅𨱒ワ纴镐濊冨摬瀛︼纴涓嶅Θ浠庝汉绫绘枃鏄庡紑濮嬨备汉绫绘瘆璧峰姩鐗╋纴链链夋带鍒跺姏镄勪竴镣瑰氨鏄浜虹被链夌潃鍙戣揪镄勫ぇ鑴戯纴鍙浠ュ逛笘鐣岃繘琛岃嚜鎴戞濊冦傚彜浠g殑浜轰滑浼氭濊冭嚜宸辩殑璧锋簮锛屻婂湥缁忋嫔氨鏄浠h〃浣滀箣涓;褰扑粖镄勪汉浠浼氭濊冨备綍鏀归犱笘鐣岋纴浼氭濊冨畤瀹欑殑璧锋簮锛岀劧钖庤繘琛屼笉鏂鍦版帰绱锛屼篃灏辨湁浜嗙幇鍦ㄥ悇涓钬滆皽棰樷濈殑瀛︽淳銆傛棤璁烘槸鍙や唬杩樻槸鐜颁唬锛屾垜浠鍙浠ョ湅鍒颁汉浠镄勪竴涓鍏卞悓镣癸纴鐢ㄤ竴涓璇嶆傛嫭镄勮瘽锛屾垜浠鍙浠ョО涔嬩负钬沧濊冣濄傛垨璁告垜浠骞朵笉鐭ラ亾镊宸辩殑镓镐濇墍𨱍冲氨鏄鎴戜滑褰扑粖绉颁箣涓哄摬瀛︾殑浜嬬墿锛屼絾浠庡彜鍒颁粖锛屼汉浠镄勪笉鏂镐濈储涓轰汉绫诲甫𨱒ヤ简鍓嶆墍链链夌殑绐佺牬銆傚湪鍌呮暀鎺堢湅𨱒ワ纴鍝插﹀父璁ㄨ烘渶镙规湰镄勯梾棰桡纴铏界劧璇稿傗滐细浜烘ф湰锽勮缮鏄浜烘ф湰鎭躲佷汉鏄钖︽湁缃銆傗濊繖浜涢梾棰樼湅𨱒ユ病链夊畾璁猴纴浣嗕笉鑳藉洜涓烘病链夊畾璁哄氨涓嶆濊冿纴灏辫蹇界暐锛屽洜涓鸿繖浜涢梾棰桦傛灉涓嶈В鍐筹纴鎴戜滑镄勨滀汉鐢熷簲璇ュ备綍钬濈殑闂棰桦氨镞犳硶璇村缑娓咃纴钥屼竴涓浜轰笉鐭ラ亾镊宸变负浣曡屾椿锛屽垯鍝镐曟槸链夊啀濂界殑浜鍙椾篃浼氲夊缑镞犺亰銆

銆銆鍌呮暀鎺埚逛簬鍝插︼纴链夌潃镊宸辩嫭鍒扮殑瑙佽В锛屽綋浠栨弿杩板摬瀛︽椂锛屾垜浠鍙浠ョ湅鍑猴细浜虹敓镄勬剰涔夋f槸鍦ㄤ簬涓嶆柇璇㈤梾钬滀汉鐢熸湁浠涔堟剰涔?钬濅篃灏辨槸璇达纴浜虹敓杩椤満钬沧梾琛屸濈殑杩囩▼镞犲纾浜庤㈤梾镄勮繃绋嬨傚摬瀛﹀彂灞旷殑杩囩▼涔熸槸锘瑰吇鏅烘収锛屽彂鐜扮湡鐞嗭纴鍗拌瘉浠峰肩殑杩囩▼銆傚彧链変笉鏂铡绘濊冿纴涓嶆柇铡讳綋浼氢汉鐢熺殑鍝插︼纴镓崭细璁╀汉鐢熸洿链夋剰涔夛纴镟翠负鏄庣‘锛岃╃敓娲绘洿链夎壊褰╋纴镟存湁浠峰笺

銆銆浜虹敓鏄寰堢簿褰╃殑锛岀幇鍦ㄧ殑镊鎴戞濊冿纴钖堢悊镄勬帹鐞嗭纴瀵逛汉鐢熺殑鐚沧兂锛岃窡鍒浜虹殑浜ゆ祦鍜屽皢瀵规湭𨱒ョ殑鍒涢犵瓑锛屽彲浠ョ敤涓鍙ヨ瘽褰掔粨锛氢汉鐢熸槸蹇涔愮殑銆傚綋鎴戠涓娆℃ュ叆澶у︽牎锲锛屽规湭鐭ョ殑鐢熸椿鍏呮弧浜嗗悜寰锛屼絾鏄褰撴垜鐪熸e幓杩芥眰鐞嗘兂涓镄勫揩涔愭椂锛屽嵈阆囧埌浜嗗緢澶氱殑鐑︽伡銆傝繖涔熻╂垜鐪熸f剰璇嗗埌锛屽綋涓涓浜哄埢镒忓湴杩芥眰蹇涔愭椂锛屼粬姘歌繙閮藉缑涓嶅埌鐪熸e湴蹇涔愮殑銆傞亾鐞嗗緢绠鍗曪纴杩芥眰鏄锲犱负缂轰箯锛岃存槑鎴戜滑缂轰箯蹇涔愩傚氨濂藉儚褰╄櫣涓鑸锛屽傛灉浣犲埢镒忓湪瀵绘垒褰╄櫣锛屾垜鐩镐俊浣犲緢闅炬垒鍒;浣嗘槸涔熻稿湪镆愪釜镞跺欎綘涓岖粡镒忕殑涓娆″洖澶达纴灏卞彲浠ョ湅鍒版渶缁氢附镄勭敾闱銆傝繖閮戒笉鏄鎴戜滑鑳藉熷己姹傜殑銆傚洜姝わ纴鎴戜滑镄勫揩涔愭槸鐢卞唴钥屽彂镄勶纴涓嶈佸埢镒忚拷姹备汉鐢熶腑镓璋撶殑骞哥忥纴闾f牱鍙嶈屼细阃傚缑鍏跺弽銆

2. 【阅读笔记1】听傅佩荣老师谈人生

人的一生,认识自己是一件难事。

自我在人的一生中,有四项任务需要想方设法达成,它们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在人生探寻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非常重要。看希腊人在德尔斐神殿刻下的五个字“认识你自己”可见,了解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

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了解,没有认识,又怎么能说了解别人呢?

书中建议自我认识可以通过心理测试,星座、八字等入手。

对于这块内容,现实生活中,我是这样行动的,我从生命数字,星座、八字,还有皮测,玛雅法等,从这些中,我发现真实身份证号不能全面地阐述我的特性,反而是身份证上号码给予我更多的支持,这也让我有重新去测的心动。

不管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保持一个概念:要把生命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1、什么事情使我感动?

记忆中,很多感动的事情都能感动我,为了更好看见真实的,从现在开始,用记录的方式写下来。

别人的事让自己感动,说明自己内心也渴望自己能做同样感动他人的事,所以要记录下来。

2、什么人的作为使我羡慕?

偶像榜样的力量,如果羡慕某人,说明你的内心也渴望像他那样学习,成为他那样的人。

可以去收集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名人偶像。

3、我对自己满意吗?

其实是在寻找自己不满意的原因,顺着原因去找答案,这不就找到奋斗的目的了吗?

反思上述观点。

在认识自己这块,在年轻读书的时候,我从没思考过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确不够用心,没有一个明了的方向,总是走到哪了算到哪,正因为这样的行为习惯,造就我现在的人生。

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画的圈子里,走不出去,所以我要打破这样的怪圈,要走出所谓的舒适区,去看看圈外的世界,去经历这个年龄该做的事。

一个人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有愿景,如果没有愿景,你拿什么去拼凑一个完整的人生拼图呢?

我的愿景是什么呢?现在就开始思考,顺流而下,写出来。

女人可以依靠男人,但是不能没有自己的爱好。

何为定位,一为位置,二为方向。

当你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上,你才知道未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下去。生命是动态而不是静止的,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定格于某个时段。我们要不定期地自我反省,我现在处于哪种处境?我是如何走到这一步?回到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

孔子的学生曾子就是一日三省。

这些名人都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定位,要经常反思自省。这样也在为自己的成长在铺垫。

对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定位最好的阶段是在读书即将毕业的时候悟出来。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往往是到了中年以后才真正开始。

对于成长,有个很明显的对比,在校生,总觉得学习是被逼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学分,自然学习的心态也是被动的;相反,许多中年人,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在社会上也体会到贡献的力量,为了提升为了成长,真的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修、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充实,他们会主动去寻找学习机会,学习是出自自己的意愿,所以成长就飞快。

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之后就会思考“何为快乐?何为幸福?”

很多人活了40多岁才发现原来自己连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

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人生许许多多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拼事业、拼职称、拼房子、拼车子,到头来还是感受不到“何为快乐?”

因为我们一直在追求快乐,原来努力在追,本身就是一件不快乐的事。因为有欲望才去追求,内心自然会有痛苦存在。

当我们不去理会快乐是什么,专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沉浸其中,快乐自然来临,因为快乐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而不是向外索求所得。

一个人若是提升到一种无私无我的境界,那他就是自我超越了。

相比前面三个自我发展阶段,超越侧重于偏年老时候。通常老年人他们经过了人生的历练,拥有比较丰富的见识,对任何事都看得比较透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去观察一下身边的老人,看看是不是与书中说的那样。

老年人经常告诫我们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或者“吃亏是福”。通常我们年轻人不太理解其中的深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体会这些道理。

也许一些人会反问,难道年轻人就不能自我超越了吗?

不是没有,只是阅历不成熟,人生历练不丰富,火候掌握不够是大多数年轻人、中年人的代名词。

自我发展的四个阶段也可以这样来划分:

年轻的时候——开始自我认识;学校毕业后——寻找自我定位;中年之后——追求自我成长;年老时——努力超越自我。

生命是丰富的,珍惜生命,活在当下,体验人生每个阶段的美妙旅程。

3. 傅佩荣:你为什么不快乐其实一个人快不快乐,无非就看三件事

我讲哲学课,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人没有以前容易快乐了?


确实,快乐每个人都想要,但是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想要快乐,有没有什么方法呢?


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三点可以与大家分享。


1 学会独处,更容易快乐


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广了,当然因此获得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现在每个人坐地铁都在看手机,有的是玩 游戏 ,有的是看视频。假如有一天发现手机不见了,马上六神无主。


当你的情绪全部建立在外在信息的刺激上时,又怎么能真正获得快乐呢?


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快乐有两种原因:


一个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投入在了外界;

另一个是自己的内在越来越空洞化。


为什么说会独处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呢?


其实还是 内心足够强大和稳定,并有足够的时间反省自己,培养自己内在的定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一下,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稍微减少一些对外在信息的关注,许多跟你无关的事情,你不用太在意。


但是, 每天一定要留点时间给自己,从自我的觉醒开始,充实并提升自己的内在, 久而久之,就可以实现自洽,让自己更容易快乐。



2 减少欲望,更容易快乐


我们要问: 欲望对于一个人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没有欲望,人自然不会上进;可欲望若无休无止,一旦得不到满足,反而会让人陷入到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人能做到无欲无求。是人皆有欲望,且常常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痛苦和纠结。


那么,欲望到底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还是毁掉一个人的深渊呢?


在我看来,欲望分两种:

第一种,是自我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


而第一种,往往带来不好的影响。


欲望有一个特色,它会刺激递减。 比如,我第一次吃冰淇淋很好吃,但是再吃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吃了。


这就麻烦了,刺激递减,你的欲望就越来越大。所以才说,人的欲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恐怕很难得到满足,人也就不可能快乐。


所以,对于自我中心的欲望,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和适可而止。


我们更多要追求的,应该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


什么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比如,我希望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希望大家都快乐,希望国泰民安,这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 关键的一点是你就要去付诸实践。


社会 上有很多公益的事情,不是为我自己,你真正去做,在做的过程中给别人带去快乐,你也会觉得很快乐。


所以,我们要首先分辨欲望,对于自我中心的欲望,要设法约束,否则到最后你不可能得到快乐;


对于非自我中心的欲望,反而是越多越好,让其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过得更快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获得了快乐。



3 活在当下,更容易快乐


活在当下,听起来好像是一个老套的词,实际上很少有人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似乎都是被动的,莫名其妙就来了。


但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要了解我这一生是怎么回事。


当你问我说人生有什么意义,就等于问我, 你这样过日子可以说个道理出来吗?


我如果说个道理出来,就代表我觉得人生可以理解,人生是有意义的,所以对于“意义”这两个字,是指理解的可能性。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但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生活又分两面: 一面是被动的。 我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环境,进入学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有什么同学坐我旁边,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被动的、被规定的部分。


另一面,则是我可以选择的。 比如,我今天出门穿什么衣服,跟别人聊天谈什么主题,我选择什么样的朋友,这是我主动的。


所以,人对于必须接受的、无可奈何的部分不要计较,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 社会 ,你不能选择;但是对于我能选择的部分,就要好好地珍惜了。


人生的意义不是只有一个大目标,好像完成了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就会永远快乐和幸福;它其实是由很多生活中细小的、可以被理解的部分组成。


换句话说, 一定要活在当下,珍惜当下,认真做好你能选择的每一件事情。


对于我不能改变的,时代和 社会 的大环境,我们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人可以选择,那就只好接受。


对于我能改变的,尤其是我自己内在的思想、心灵的处境,我完全可以自由去选择,我要怎么做。


我们为什么说要活在当下?


当你不再一心憧憬那个虚无缥缈的远方,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的生活,承担好自己每一个角色的责任,那人生自然就是意义非凡的,你的内心也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生活好像也没有那么美好,不妨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学会和自己对话,在独处中培养自己内心的力量;


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多做些利他的事情;


活在当下,对每一个自己能选择的人和事好好负责。


若能做到如此,所谓的快乐和幸福,就会不期而至了。

4. 傅佩荣:你为什么不快乐其实一个人快不快乐,无非就看三件事

为什么现在的人没有以前容易快乐了?
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如何获得快乐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乐呢?
根据我的经验,有三点可以分享给大家。
首先,学会独处可以让人更容易快乐。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太多,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总是离不开手机,一旦手机不见了,就会感到焦虑。如果我们的情绪完全依赖于外在信息的刺激,我们又如何能真正感到快乐呢?对我来说,一个人不快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过于关注外界,另一种是内心变得越来越空虚。学会独处的人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因为他们的内心足够强大和稳定,他们有时间反思自己,培养内在的定力。
其次,减少欲望可以让人更容易快乐。欲望是推动人进步的力量,但如果欲望无休止,一旦无法满足,反而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能做到无欲无求。每个人都有欲望,但常常因为欲望而感到痛苦和纠结。欲望有两种:一种是自我中心的欲望,另一种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自我中心的欲望往往带来负面影响。欲望的特点是会逐渐减少,比如第一次吃冰淇淋很好吃,但再吃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好吃了。这就导致了欲望越来越大,最后可能无法满足,人也就不可能快乐。因此,我们要学会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追求非自我中心的欲望,比如希望帮助有困难的人,希望大家都快乐,希望国家安定等。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同时也会感到快乐。
最后,活在当下可以让人更容易快乐。活在当下听起来很老套,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其真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我们要明白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生活有两面:一面是被动的,比如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进入学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等;另一面是主动的,比如选择穿什么衣服,和什么人交朋友等。对于被动接受的部分,我们不要计较,而对于主动选择的部分,我们要好好珍惜。人生的意义不是只有一个大目标,而是由很多生活中的小部分组成。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当下,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对于无法改变的部分,我们只能接受,而对于可以改变的部分,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生活不美好,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调整自己:学会独处,培养内心的力量;减少自我中心的欲望,多做一些利他的事情;活在当下,对每一个可以选择的人和事负责。如果能做到这些,快乐和幸福就会不期而至。

5.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六十八)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玛斯的温和实在论,而这一集的主题就是介绍多玛斯的温和实在论。多玛斯也就是多玛斯·阿奎那,所在的年代是1225年到1274年,他是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经院哲学家,他到底有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一集要介绍以下三点:

第一,温和实在论在说什么?

第二,认识上帝或表述上帝有什么方法?

第三,人生的幸福何在?

西方许多哲学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立场,我们平常听的比较多的是唯心论、唯物论这些,事实上,更多的哲学家主张的是实在论或唯实论,英文叫做realism,real-就是真实的。那么什么叫温和实在论呢?前面加上一个moderate。Moderate Realism就代表温和的实在论,就是它不走极端,也不是很朴素的,它有具体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谈到共相问题的时候,我们曾经介绍过的唯实论,基本上这个态度是比较折衷的。

它最主要是肯定什么?

1、肯定这个世界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就算人类不存在,世界依然存在。世界就是实在的东西,这是第一个肯定。所以它显然不是唯心论,唯心论认为如果没有人类的认识能力的话,这个世界存不存在根本无关紧要。它也不是唯物论,因为它接着就要谈到人的存在,人的存在也是一个事实。

2、人可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温和的实在论是说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它的重点。

所以,我们知道了温和的实在论是说世界是客观的存在,人也是客观的存在,那么人怎么认识世界的呢?它的重点是放在认识的过程与方法上。首先,人要透过经验、透过感官的方式,只有先在经验上掌握到一个对象,才能对它构成初步的认识,所以这是从经验出发。接着,你要认识一个对象,你的知性需要有两种能力,这一点又来了,又是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因为亚里士多德已经分辨了人的知性有两种,第一种是被动知性,第二种是主动知性。

什么叫被动?就是我不可能说前面有一匹马,我故意把它想成牛,不可能,代表我是被动的,因为经验是用眼睛看、耳朵听,用我的感官去接触外在的经验,这是第一步。所有的知识是从经验得来的,经验得来的东西不能我自己去想象,所以我必须被动,所以我的知性就好像是被动接受所有经验给我的材料。

但是我们想也知道,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外在的东西,那怎么办呢?就看人还有主动知性。主动知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一点,叫做抽象的能力,它利用抽象的方式从被动知性接收到经验的材料,然后把它抽象出一些基本的概念,概念就可以构成知识,而那个知识是不是有效,那就要问你所得到的知识、所建构的知识能不能够去客观地说明外在的、个别经验的对象。

这样一来当然可以,因为我的被动知性本来只是接受,接受经验给我的材料,然后我的主动知性再设法把它的共性(也就是共相)抽出来,抽出来之后得到概念,再建构我的知识系统,所以人类的知识跟外在的世界可以对照、可以符合,原因就在这里。

多玛斯对于亚里士多德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完全接受的,但是你所掌握到的这个概念跟外面实际的状况是不是完全一样呢?这当然不可能。而这种不可能特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在描述上帝的时候,多玛斯特别提到三种方法,在西方来说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描写有关宗教里面的上帝或是你个人所信仰的对象都可以使用。第一种是否定法,第二种是肯定法,第三种是模拟法。

1、否定法,就是说你只能描写上帝不是什么,“不是”就是否定的意思,因为这是最直接可以让人理解的。譬如我现在说上帝不是高山,不是大海,不是日月星辰,不是父亲,不是母亲,这话都对,因为我只说不是,我说他不是这个基本上没有错,他确实不是;但是这样一来的话,人类的认识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为什么西方很多哲学家采用了否定法之后,他后面就觉得那我怎么办呢?我还是需要用正面的方式,用肯定的方式来描写一下,才能让别人了解上帝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第二种是肯定法。

2、肯定法,譬如我说“上帝有智慧”“上帝是善的”这些话,这是肯定的方式说他是什么,但是当你一说“他是什么”的时候立刻产生误会,为什么?因为像有智慧的、善的这些话,我们人与人之间也常常在使用,那这样一来就容易混淆,把用在人的身上的一些形容词也用在上帝身上,好像上帝跟人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而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上帝跟人是有本质上的差别,那你要凸显这种本质上的差别的时候有一个方法,譬如我现在说张三是勇敢的,李四是更勇敢的,那上帝应该是最勇敢的吗?你这样一说变成程度上的差别了,所以你要说上帝是勇敢本身;你说张三是有智慧的,李四是更有智慧的,那上帝你不能说他最有智慧,你应该说上帝是智慧本身,那就会减少误解。

而另一方面,你可以加上一些附属的词,叫做“加以限制”,这个限制反而是为了取消限制。譬如说人类是有智慧的,上帝是全知的,他把那个对人类身上的限制取消了。他说:“很多人是善的,是好人,但上帝是全善的,至善的;人有各种能力,但上帝是全能的。”就是把人类身上的这种属性、描写的方式加在上帝身上的话,立刻就要把在人身上的限制整个取消,所以西方谈到上帝的时候很容易就说上帝是全知的、全能的、全善的,原因就在这里。

同时,多玛斯特别提到一点,说为什么我们认为上帝是一个好像具有位格性的呢?在这里有两句话要分辨,第一句话是因为我们人是有位格的,所以上帝必须是有位格的,否则怎么沟通呢?但是你说上帝是有位格的,很容易造成误解,因为上帝除了位格的层次还有什么?还有另外两个,一个是超位格的层次,一个是非位格的层次。

我们讲非位格显然比位格要低,因为上帝造了高山、大海,造了整个宇宙,那是比人要低的层次,因为它们并没有显示有智慧的特色。但是不要忘记上帝还有超位格的层次,就是让人永远不能够理解上帝本身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这说明什么呢?就说明我们在理解、在描述上帝的时候用到了肯定法,要加上各种修饰的语词才能让它不要产生误会。

3、模拟法,也称做类比法。譬如说你可以这样讲:就像父母爱护子女,上帝也爱护人类。但这种模拟法有它的困难,因为对于父母,就是人类的父母亲,我们都可以了解,他生了子女,所以他爱护子女;但是上帝造人跟父母生子女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你对上帝的本性永远不能确知,所以你就没办法说上帝爱人类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在这里就出现一种在宗教里面一定要谈到的学问,叫做“神义论”。“神”就是神明的神,“义”就是正义的义,神义论就是说你要设法证明神是正义的,为什么?因为人间有各种罪恶存在,很多人、小孩子他受苦了怎么办,好人受委屈了怎么办?所以如果真的是像父母爱护子女的话,绝不会让子女受苦,不会让子女受委屈,但是上帝就眼看着天下很多人受苦、受委屈。所以你就要证明上帝还是正义的,就要加以解释,说这种苦、这种委屈有它另外的目的,这个可以讲出一大套道理出来,但最后能不能说服很多人,这是问题。

所以这种模拟法或称做类比法也有很多人在用,因为一般人他觉得上帝太抽象了,如果讲一个比喻,讲一个类比,或许你可以更容易了解一点。就好像在道家也好,在佛教也好,都会提到人的生命像一滴水一样,请问如何让这滴水不要干涸,最后办法是什么?把这滴水丢到海里去,海就是道。所以你只要悟道的话,道是无所不在的,你永远没有干涸的问题,人生的各种成败得失对你就不会构成什么样的干扰。像这也是一种比喻的方式。

多玛斯肯定自然的法则,他认为有生命之物,首先要做的是保存自身,接着就要延伸自身,也就是繁殖自身,对人来说还要追求真理,只有追求真理才能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既然一切都来自于神,来自于上帝,那最高的目标当然是认识上帝了,也就是认识善的本身。再进一步我们稍微分辨一下,你这一生选择善的时候,选择善去追求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四点:

1、任何一种真正的善不能作为手段。譬如说我把财富当作人生的善,迟早会发现财富只是手段,有了财富之后,我希望过品质更好的生活,那么这个品质更好的生活才是目的。更好的生活一定要靠财富来维持吗?不一定,所以真正的善不能作为手段。

2、我们所追求的善必须注意到人的全部,不能只看身体的需求、心理上的需要,还要注意到精神层次的要求。

3、善不能只是一种能力,譬如我学会某种专门的技术成为专家了,但不要忘记能力跟技术可能被人误用,变成行恶的工具。

4、真正的善只有上帝。因为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原因,也是万物存在的理由。当然你也不能说上帝是善的,而应该说上帝是善的本身。所以人生最后的目的就是要去认识上帝这个善的本身,而这就需要靠信仰的启示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了,所以多玛斯认为人生最高的幸福是死了之后灵魂可以直接看见上帝。

这里值得比较一下的是什么呢?多玛斯很多地方充分使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是有一点是差别很大的。多玛斯是宗教家,宗教是奠基于人与上帝的关系。但是亚里士多德不认为上帝是创造万物的主宰,他只把上帝看作目的因,本身自满自足,不自觉地推动世界,吸引万物,走向他这个完美的形式或完美的实现。

所以亚里士多德不认为人与上帝之间有位格上的关系,虽然他也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并且尊敬那个不动的推动者,所以亚里士多德把哲学中的观想作为最高的一个层次。多玛斯不一样,他是宗教家,对上帝有清楚的观念,相信上帝是造物者也是统摄者,所以能够正面看待人的主要责任,也就是要能够注意到他跟上帝的关系。

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德行高超的人在某个意义下是最独立的人,而在多玛斯看起来,一个德行高超的人是最能够依赖上帝的人,能够了解上帝是这个最后的力量,这就是多玛斯跟亚里士多德最明显的差异。

由此可见,多玛斯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尽量合乎理性的要求,但是遇到理性的瓶颈,他还是要靠宗教的启示来帮助一个人追求真理。这并不是迷信或不科学,而是人的理性真的有它的限度,这一点我们将来在谈到近代哲学家的时候会有进一步的讨论。

总之,多玛斯·阿奎那在启示与理性的交互运用之下,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不断地提醒我们上帝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人应该如何立足于世界之中逐渐地接近上帝。他的时代背景跟今天相差太远了,但不能否认的是,从他的思想中也可以得到一些值得参考的材料,用来反省我们自己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学习古人思想的意义所在。

1、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是多玛斯·阿奎那,他提出温和实在论,跟我们一般人实际生活的经验还能够相当地配合。

2、对于描述上帝提出三种办法:否定法,说上帝不是什么;肯定法,从人的角度说上帝是什么,但是要加上一些限制或修饰的语句;然后就是模拟法,把上帝类比为人所能想象的完美的境界。

3、有关于人生的幸福,多玛斯也非常务实,他强调人所追求的幸福应该涵盖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你追求某些善的行为,它本身必须是一个目的,不能只是手段。而这个善要涵盖人类生命全部的需要,而最后真正的善只能是作为超越者的上帝,这也是他作为一位宗教哲学家所能提出来的观点。

6. 谁有傅佩荣着的哲学与人生,共享一下好吗

推荐]《哲学与人生》(台)傅佩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傅佩荣,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着有《儒家哲学新论》、《中西十大哲学家》、《西方心灵的品味》、《不同季节的读书方法》、《为自己解惑》、《人生问卷》、《四书小品》、《文化的视野》(立绪文化)等数十部,并重新解读《论语》、《庄子》(立绪文化)。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曾获国家文艺奖与中正文化奖。着作甚丰,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着有:《厘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潜能》、《探索生命的价值》、《走向智能的高峰》(以上四书为“傅佩荣谈身、心、灵整合”专书)、《转进人生顶峰》、《活出自己的智能》、《那一年我在莱顿》、《珍惜情缘》、《人生问卷》、《从自我出发》、《四书小品》、《哲学入门》、《生命重心在何处》、《柏拉图》、《中西十大哲学家》、《新世纪的心灵安顿》、《论语解读》、《庄子解读》等八十余种,以及有声书系列《创意人生》与《重建心灵》等。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辩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能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书目 推荐延伸阅读

周国平推荐: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我读了该书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路及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不见善不作 惟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2006-1-9 22:41:00 申请在线工作室善缘

头衔:
等级:★版主
威望:52点
文章:1003篇
积分:12362分
魅力:6898点
金币:617枚
现金:21582元
门派:心网义工团
来自:
注册:2003年10月24日第 2 楼 字号

--------------------------------------------------------------------------------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到图书馆查看数据,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网络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希腊文之“爱”与“智”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这个字就是源自于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Philia、Eros、Agape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Eros,其形容词是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情色”。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情爱的欲望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Philos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借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着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Eros,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Agape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1,而是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于智慧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i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忙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念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作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足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念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日以继夜地念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有一部日本电影叫作“催眠”,叙述几个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况下接受指示,做出许多平常无法思议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台词说着:“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要像电视中的人一样,学这些人用一样的商品,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通站,不断地去消费及使用这些商品。这种催眠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譬如我们从小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了许多观念。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观念是对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反省过。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经验本身虽然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实里面的东西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就好像黄河之水一样,看起来浩浩荡荡,事实上挟泥沙以俱下。这时就需要依靠理性来对自己的经验作一个反省。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而平常在经验的过程之中(如赶车、买东西、和别人通电话等),则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为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会引导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去行动、去生活。人会有各种好的与不好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须以理性去思考这些经验。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代表理性开始运作了,因此他在当下这一刻是清醒的,这也可以说是“我思,故我在”2。人思考的时候正是在把经验整合起来,然后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说到“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代表自己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正由于有过这些不应该的行为,所以才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当然,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我们常会觉得有些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中,郝思嘉在经过了许多灾难之后,最后靠在门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再说吧!” 她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智能”、“真理”与“价值”是令人向往的三个名词,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设法真正了解它们的内涵。培养智慧诗人艾略特(Thomas S. 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信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能,到哪里去了?”信息是现代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信息,借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国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央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国外的人看到媒体的报导,知道台湾地震的信息,相反的,在台湾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信息的重要。当然,信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它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查的结果大不相同。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的,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而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透过知识来掌握周遭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致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一)完整:许多人觉得联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做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联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联考,只念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二)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这一点能够看透的话,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老子也曾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吓唬他也没有用。当然,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老子这种程度,因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威胁。即使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所爱的人死亡,也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总的来说,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这方面在稍后印证价值的部分会加以说明。
不见善不作 惟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2006-1-12 21:29:00 信息服务介绍善缘

头衔:
等级:★版主
威望:52点
文章:1003篇
积分:12362分
魅力:6898点
金币:617枚
现金:21582元
门派:心网义工团
来自:
注册:2003年10月24日第 3 楼 字号

--------------------------------------------------------------------------------
发现真理希腊文中的“真理”叫做altheia,其意为“发现”,即英文中的discover这个字3。由此可知,真理就是揭开、发现。既然是揭开,那就代表原先是被遮蔽着的。究竟被什么所遮蔽?前面曾经指出,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接受一些固定的观念或成见,譬如你居住地区的风俗习惯等。这些观念会让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有一定的方式。举例来说,非洲有个部落认为女孩子的脖子越长就代表越美,所以女孩子从小开始脖子上就会套上很多铜环。一般人看到可能会吓一跳,一点都不觉得那样有什么美,但是他们那一族的人因为从小受到特定的风俗习惯所影响,就会觉得很美。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风气,譬如古代有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由于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孩子,因此宫中很多美女为了讨楚王的欢心,拼命地勒腰、节食,最后甚至饿死。这其实是古代的一个悲剧,说明了女性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无法发现环境、风俗给自己的制约,因此才会为了讨好男性而这样虐待自己。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被小时候所灌输的观念,被信息时代的广告宣传所“遮蔽”。唯有把这些遮蔽去掉,才能够发现真相。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真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曾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也会生病,所以需要医生,而能够看出文化病因的,就是哲学家。这是因为哲学家爱好智慧,能够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表现。借由这种方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加以修正。这就是所谓的发现真理。发现和发明不同,没有人能够发明真理。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最后提出了E=mc2这个公式。我们不能说这个公式是爱因斯坦发明的,因为这个公式本来就存在,只能说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它。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上常讲“发现”的原因了。当然,也有人会讲发明,譬如发明了一项新产品。其实,人类没有一样发明是从无变成有的,而是发现了某些东西组在一起可以产生什么作用,如此而已。人生的问题,更是以发现为主。举例来说,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先被个人的成见遮蔽。如果能够撇开成见,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试图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许会发现,其实别人的说法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所谓“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已。印证价值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所谓自然就是必然。举例来说,我手上拿了一张纸,当我把手放开,这张纸“自然”就会往下掉。我也可以说,当我放开这张纸,它“必然”就会往下掉,这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如果自然界“脱轨”而行会如何?西方有一篇所谓的“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只有十一个字,即“那天早晨太阳从西边升起”。为什么这叫作科幻小说?因为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果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那代表地球的整个生态要颠倒过来:北极变成赤道,赤道变成南极。日夜颠倒还是小事,这很快就可以调适过来,然而气侯完全失常,整个地球的生态全部重新倒置过来,这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这篇科幻小说的震撼力怎可谓不大?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它动物不同,亦即人有自由。有自由代表需要选择,而透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呈现出来。有一位女同学问我:“老师,我今年大四了,认识五个男朋友,我应该要选择哪一个?”这种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挑选男朋友和到菜市场买猪肉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初恋情人嫁给了别人。二十年之后再见面时,他对初恋情人的先生说:“我真是羡慕你,当初我想追她追不到,现在你却能够把她娶回家,实在是太幸福了!”结果他初恋情人的先生却说:“你为什么不把她娶去呢,害我受了二十年的苦!”由此可知,人生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印证。举例来说,有些人说:“能够关怀别人,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享受,那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有一天你在满载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上车,这时候你正好有个位子,坐得很舒服。心里开始挣扎:“到底要不要让坐呢?”你有两个选择:如果选择不让坐,那就无从印证这句话的真假;如果选择让坐,那就是选择“印证价值”—也许当你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太太的时候,忽然觉得心情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展现了人格的尊严。从此以后你就相信,原来帮助别人真的是快乐的,然后这个道理就变成你的真理,因为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培养思考习惯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有

7. Z141、读书与人生--傅佩荣

这本书可以作为家长阅读的启蒙读本之一,四星推荐。尤其前两章我觉得在成年人读书这件事上傅教授分享的心得很有价值。最后一章则是傅教授自己的读书书评以及替作者写序。这本书里摘抄的多是傅教授关于哲学宗教书籍的一些点评,文学方面的都比较少,作序的部分可读性又弱了点。当然,这是对我而言,也许别的读者能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毕竟每个人只能在书中看到自己。

开始知道傅佩荣教授是因为周国平老师推荐傅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虽然哲学史这本书还没读过,傅教授的其它作品却看到过一些了。是一位敦厚的哲学教授,不过其文字不如我对周国平作品的那种喜欢。傅教授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可,就是对于翻译这个问题,不论是古文今译,或者西文中译,译者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读者所能收获的内涵。你读的译作并不等于原作者的表达。而傅教授本身也是一个翻译,这方面让我很是欣喜。一直就特别偏爱作家型的翻译,像韩少功,村上春树,这包括傅教授,昨天读过的黄灿然,之前还有说的冰心翻译的纪伯伦诗集等,包括那个时代很多学者型的翻译家,毕竟翻译这个事从经济效应的角度来说,真的是有点寒碜的,能耐得下性子和不计得失做好这件事,真的不容易。

傅教授本书第一章是自己的读书方法分享,虽然不见得是傅教授一次写就,为出版社收拢归集,但是这些读书方法是真切实在的,适合阅读入门的成人参考。第二章人生不同阶段应该读哪些不同的书,也是非常不错的建议,至少在自己还没有明确的读书目录或者方向时,这个也是可以作为指引的。第三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就根据自己情况各取所需吧。

----

读书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自己从事各种选择适,可以分辨本末轻重。---关于为什么读书这件事,大家众说纷纭。我觉得终身学习,也像书里说的,你读的哪一类书,直接决定了你的目的。我在多年前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学不以致用。当然,这后来我践行得如何呢?自我评价,五五或者三七开吧,一半的时间还是读修心养性,寻找自己不迷茫的书,另一半大概也是基于工作或者功利需求的工具书方向。其实包括现在的中考,基础教育类型的书,未尝不是功利心更重一点。不然都知道应试教育多有不堪,却也无奈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精力研究,以期获得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或者为他们所采纳。好的地方是实实在在的替人解惑,不好的地方是我更在乎的真正的教育却难有影响力。好在这只是起步吧,我现在所有为应试而投入的精力,其实都是为了非应试的终身教育所做的推广吧。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如果还要给应试加个目的,那就是在个人目的之外,总还要养家糊口,这个相对来说是容易满足条件的。

真正的阅读是重读,这时才做得到且读且思,并且吸取精华转为己用。---不管是布鲁姆还是傅佩荣,一个西学文学教授,一个东方哲学教授,都强调读书的重读重要性,我也很认可好书是需要精读,重读的,自己也是这么身体力行的,不过像傅教授多花费精力在哲学类书籍,傅教授多花费精力在文学经典作品上,我也有自己的选择偏向,比如心理类书籍,弗洛姆爱的艺术,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儿童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又或者哲学思想类,周国平的全部作品,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等等很多书我都是重读了三五遍,毕竟我的水平和能力比两位专业教授可差得远呢。倒是不少教育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我还真的是作为工具书在读,不一定重复读几次,只是通读不同版本的教材,不管是教育学还是教育心理学我读过的都不下五个版本,包括中外版本。且继续努力。

--两位大教授,只因一个是哲学系,一个是文学评论向度,对待西方经典名着的阅读角度全然不同,哲学家看到的是生活,形而上。文学家看到的是意识流,人物原型,小说艺术,高出生活的部分。

学生时代念书的乐趣是什么?是与同学竞争,是为了自我肯定。

人的知识可以像水中涟漪一般向外扩充,但是必须有一个核心,就是个人所关心的焦点。---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感谢傅教授给指出迷雾。我一直隐约也有这认识,但是没有这么清晰的思路。比如我现在的阅读,其实不管是文史哲,还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包括教育学等,其最核心的点是成长,自己终身学习的成长,同时如何通过自己的分享去影响更多人进行终身学习,在这个目的还很难实现的基础上,我先去影响更多学生们的教育成长,应试是最外围的目的,其次最少是影响孩子们应试之外的教和育,再次是成人们的终身学习或者说成长。因为我也在学习中成长。

不论念什么书,又不论念多少书,最后是否能由思想与文字,转化成热忱与行动,改变自己的生命,则是别人不能代劳的。---傅教授分享的这类心得,深得我心,这也是我看了本书前半段非常推荐的原因。我近一段时间就是在做这方面的事情。也许它短期是看不到什么经济效益,用夫人的话说就是为爱发电,这就是周国平老师所谓不给钱也愿意做的事情啊,乐在其中,自有其成就感。助人为乐,又无损自我,还能自我受益,相信这是大部分人都愿意选择的行为。

翻译是学习外文的良方。看似笨拙,其实是捷径。

以下一些摘抄在我看来都是阅读建议方面的金玉良言,不晦涩不高深,却能直接借用:

真正的念书是重读,如何才可配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起一种共鸣作用。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重读几本书,其效果十分微妙,可以测知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成长历程。

不论如何读法,念书的过程都是要靠我们的三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强烈的动机之外,还须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语言,等于开启一个不同的世界,或者使你以不同眼光来看待原有的世界,顿时就会觉得兴味盎然。

人文方面的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对生命的品位与期许。

不管读什么书,读完之后总要记得一些东西,否则怎么用到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上?

我所企盼的,是大家多读书,并且多读有内涵的书。

所有的习惯中,只有阅读是无可非议的。阅读使我们在人生行程中,看得深,想得远。

学习文学的孩子不会变坏,只是他们的梦想容易幻灭而已。

这篇小说让你读了很少的故事,却想了很多的道理。

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这是因为作者心中一旦设定了读者,那么不管他采取什么角度,都会受到某些牵制,无法畅所欲言。

学不到史怀泽,可以学夏目簌石,他选择做个英文老师,因为这个工作他有兴趣,对社会有益,不会扭曲个性。

人到中年,有人说万事休,我却觉得万事新。何以新?因为在经济稳定,经验丰富之后,可以从头学习文学。文学不是人生的调味剂,而是人生的实体。

查拉图斯特拉修行有成,宛如发出光芒的太阳,但是如果没有人们可以照耀,光芒又有什么意义?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宗教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又何尝不是想把自己体认的光明,洒向人间?

现代人念书,常会碰到古书今译与西书中译的情形。译文为何不同?这应该不是原作者的缺点,而是译者不够资格也不够负责。这种经验多了之后,我对西书中译就产生了戒心。

首先要记的是依序的章节名称。其次是把原来要画在书本上的重点抄写在笔记上。在抄写时,要把自己当下的心得与感想,以凸显方式记在相关的资料旁边。我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书时,同时也记下了自己的反思。所谓的记忆,其实并不是记得原作者写了什么,而是记得自己读懂了什么。-----傅教授这段就是很干货的分享。我大抵也这么做的,虽然有些具体方式方法不一,之前也是从周国平老师那里学来的。比如我就用自己的笨办法,几年时间抄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这其实就不止是读一遍了,摘抄的时候等于又把重点内容二次阅读了,而且在阅读的时候我会有一些心得写在旁边,摘抄的时候又做二次加工。这样子阅读一本书的收获还是非常不错的。过大半年或者一两年之后再阅读同一本书,我摘抄的重点和所写的感想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自己的成长和重读的重要价值体现。

我收集经典作品,判断标准是作者是否列于大家之中。能在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应该不是泛泛之流,因此他们的作品必有可观之处,至少读了之后,容易获得启发。---有同感,至少现在图书馆选书时间短的时候,我经常会用这个方法去借书。

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逐渐由文言走向白话,再趋近漫画,这无论如何都是令人感叹的。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战国时代的书毕竟有限,孟子尚且如此说,又何况今日呢?于是,我们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图书越积越多,其中未必都是开卷有益的;另一方面,如果不读书,又无法提升生活品质。化解之道只剩下一途,就是自我约束,读书须有选择性。---深以为然。

一年四季至少可以选四本书,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以及其他合乎个人兴趣的题材。

人生不能完全依靠书,但是没有书的人生,将是贫乏与枯燥的。

评估一本书,首先要看作者的背景。

傅教授经常阅读的五类书:经典论着,侠义小说,哲理散文,文化资讯与工具书。

小说必须留给我一个省思的余地,同时允许我以新颖的眼光看待既成的世界。我是否忽略了亲情,爱情,友情?是否坐视不义之事在身边发生?当我从小说堆中抬起头,站起身时,我对同一世界之人更加珍惜。

现代的不宽容可以分为三种:出于懒惰的,出于无知的与出于自私自利的。---这是摘自房龙的宽容。这本书我就没怎么看懂,不知道是翻译的责任还是我的自己的问题,反正我的评价和傅教授完全不一样。不过这个也算涉宗教哲学伦理类的,傅教授自然比我看的远。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王阳明--传习录,钱穆--中国历史精神,方东美--哲学三慧。

精读的秘诀有二,一是且读且思,写下眉批心得;二是每隔一段时间(如三年),再读一遍。同一本书,我在不同年纪阅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前不清楚的,现在明白了;从前只看浮面,现在加深程度。若不如此衡量,我如何得知自己的心灵状态?

高考之前为升学而念书;大学为就业而念书;进入社会之后为兴趣而念书。

伏尔泰--老实人。四大圣哲--雅斯贝斯,傅佩荣译。谈文学--朱光潜。

希腊悲剧使人在庞然的命运之前,蓦然警觉自己的不平凡:即使终究注定了失败,我依然要尽我所能地去活着。

校园的求学生涯,它是要培养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所谓受过教育,是指具备了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青年期读书是为了谋职安身,讲求实效和自我定位。若青年期仍未能建立人生观,难免面临四十而大惑的困境,此时不妨借哲学与心理学书籍作为阅读的参考。中年期事业已有基础,生活品质成为关心的焦点,因此最需要文学与艺术的滋润,舒缓。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读书,只是方法与目的不同而已。

哲学不提供答案,它只提供思考的方法与架构。

青年期的读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品质。它是人生的冲刺阶段。

成长须以自由为前提。所谓自由,在此是就人到中年,已经看到外在的限制,然后转向内心而言。

我小时住在乡下,整个暑假都在海边,河边,树林,草堆中游荡嬉戏。当时没有特别的快乐感受,只是觉得自然平凡。现在住在都市,每逢夏季必读庄子,童年记忆乃栩栩如生,复现于脑海中,原来那正是莫大的幸福。我不能回到童年,也不易搬回乡下,但是谁能阻止我的心灵跨越时空的限制,并且借着庄子的帮助,自由翱翔于大自然?----深以为然。我才三十几,就经常有这个困惑。只不过还没从那本书中找到直接回到童年的心境,大部分时候是靠了直接回到记忆里的故乡,只是很多地方俨然世事变迁。

无论两条腿怎么努力走近,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为接近。

冬天适于沉思,沉思的目的是修正方向,重新出发。我们在不同季节念不同的书,或许可以借此调适心灵的季节,进而选择心灵的故乡。

偏好心理学家的作品,尤其是荣格,马斯洛,罗洛*梅,弗洛姆等。

过度强调EQ,可能形成乡愿心态,就是对任何人都以笑脸相迎,得到表面的和谐却失去了真诚的心意。

文明的进步,在于我们由物质层面转向非物质层面去发展。文明的真谛是人类有意而自愿地减少各种需求。

作者提出五种孤独之德:自由,回归自我,契入自然,反省的态度与创造性。谁不向往这些品质与品德?孤独不但是可欲,可取,可喜的,而且是人生中必须善加珍惜的价值。孤独使心灵趋于安静。外在的安静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在平静中可以观照历历往事,明辨成败得失,由此接受现状,处之泰然,得到心灵的宁静。

孤独绝不是无所事事,更与心烦意乱无关。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孤独使思想更为深刻。人的思想有三种作用:一是向外寻找因果关系,由此明白人情事理;二是向内考虑自身言行,以求社会生活的必经之路;至于思想的第三种作用,则是向上提升以求领悟人生意义。

孤独使生命恢复完整。

人的生命分散在人,地,事,物中,常有撕裂之苦。

所谓根源可分为两阶段:一是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二是向外超越界的启示。孤独者即使大隐隐于市,也特别钟情于自然界的美景。

人生的过程,无异于自我遗忘的过程,等到察觉困境,往往已是中年阶段了。

康德,健康把我们带到外面的世界,疾病把我们带回内在的世界。

心静的目的是增加感受的敏锐程度。

人如何理解自己,以及人如何理解世界。---道德律和星空。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这个源头的两大主流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人生不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而是走向完美与成全的理想。

阅读全文

与傅佩荣谈真正的幸福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济纠纷结案后多久账户解冻 浏览:446
事业成功型中年男人是什么样子 浏览:953
丹东经济来源怎么样 浏览:548
婚姻法三代是指什么 浏览:836
一个橙子的故事怎么拍 浏览:681
健康体检前要注意哪些 浏览:178
有效的婚姻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浏览:339
事实婚姻分手是什么意思 浏览:101
与国旗有关的故事怎么讲 浏览:756
低温对畜禽健康有什么不良影响 浏览:614
宁波办健康证需要什么材料和证件 浏览:384
永安和黄花哪个经济强 浏览:131
石家庄健康码景点在哪里 浏览:80
两会地摊经济回归意味着什么 浏览:185
没事业英文怎么说 浏览:490
怎么称的体重称年轻美女长辈 浏览:654
昭通市昭阳区城里面有哪些美女网红 浏览:711
围绕睡眠经济企业有哪些商机 浏览:793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的英文怎么说 浏览:716
为什么水经注要加民间故事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