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幸福曲线是什么意思

幸福曲线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4-03-27 22:13:54

‘壹’ 幸福课讲的是什么

决定幸福有3个因素。

一是基因,是我们的基因遗传排列,影响了我们起始的幸福水平的高低。这很好理解,有些人天生就是乐天派,有些人天生就容易满足,有些人天生幸福水平就高,容易感受到幸福。遗传排列可以影响幸福,它的占比是50%。二是外部环境,居住地,收入,天气等。这部分因素占10%的比重。三是意向活动。

又比如,败态握我们失恋了,幸福感水平会降低,我们会很伤心,这也许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最终,幸福感水平仍会上升到起始的高度。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他们经历过什么,喜悦或者悲伤,中途可能高低起伏,最终幸福水平都会维持在起闭谨始点的高度上。我们的目标是让幸福水平有整体向上的趋势。

‘贰’ 《你的幸福曲线》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你的幸福曲线》([加]乔纳森·劳赫(Jonathan Rauch))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nnZiei60sclmIFaHs_Tj4Q

提取码: nr6t

书名:你的幸福曲线

作者:[加]乔纳森·劳赫(Jonathan Rauch)

译者:黄珏苹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2-15

页数:254

内容简介:

● 为什么在40来岁的时候,人们会越来越难感到幸福?为什么即使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还是会感到消沉和不幸福?这种不安是从何而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会结束吗?在《你的幸福曲线》一书中,知名学者乔纳森·劳赫回答了所有的这些问题,并用心理学、经济学和大数据帮你重新定义人生的下半场,剖析有关中年危机的不为人知的真相,让你重新获得幸福生活的动力。

● 在本书中,乔纳森·劳赫以专业的研究为依据,借用各行各业人们的故事,详尽地剖析了幸福曲线理论。他指出,从20多岁到40多岁,人的幸福感遵循U型曲线模型,即从年轻时的乐观积极发展到中年的长期低迷;然后,人的幸福感从50多岁又开始回升。劳赫指出,这并不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而是人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自然阶段。

● 此外,乔纳森·劳赫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能在中年的黑暗森林中找到出路,脱离人生困境,快速地重新获得幸福!

作者简介:

[加]乔纳森·劳赫(Jonathan Rauch)

● 全球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幸福曲线”理论创始人。

● 2005年美国国家杂志奖获得者,2010年美国国家头条新闻奖获得者,这两个奖项是美国久负盛名的杂志评论奖。被广泛认为是美国评论界极具原创性和极多才多艺的人之一。

● 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为《美国国家期刊》《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撰稿。其作品多次被评为“美国杂志写作佳作”“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佳作”。

‘叁’ 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问题一: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 收入,社会地位,自尊水平,工作效能感,社会认同,压力,自信水平,社会认知....

问题二: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哪些?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问题三:影响幸福的因素?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幸福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在对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财富、性格、年龄、婚姻等十大因素与幸福的关系上。一、财富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将“有中等财富”视为幸福应具备的五个要素之首。这种看法有无道理,在古代和现代有无差别哪?现代心理学家对发达国家居民的研究证实,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有关系,但相关系数并不高,收入对个体幸福感差异的解释比例不足2%。对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一项跟踪研究表明,尽管在最近50年来这些国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长,但是幸福水平却相当稳定。一些研究标明,在较为贫穷的国家个人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较强。但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感。这是因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对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强。据对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6个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调查,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当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无独有偶,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对1万名工人和5千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自称“最感幸福”的英国人每周平均只挣255英镑―― 从收入来讲这也属于英国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学的利奥塔尔迪教授指出:“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短,责任轻,因此压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拥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跟家人或朋友厮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或温暖的友情。由此看来收入并不是一切,虽然他们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购买名牌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生活不满意。”二、性格古希腊一位哲人曾经讲过:“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性格与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孰轻孰重,研究者们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响幸福感的外部客观变量,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对幸福的影响。然而许多研究发现,外部的客观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是较小的。而大量研究表明个人的幸福体验是比较稳定的,研究者们试图揭示个体幸福感的差异,他们开始重新审视性格对郸福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外向性与积极情感相关显着,而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显着相关。显然,不同的性格对幸福的感受有很大差别。 三、年龄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经假定,年龄可以作为预测幸福感的一种重要指标。在他们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呈下降的趋势。然而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却并没有多少材料支持这一假设。相当多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升高的趋势。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往往根据年龄的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而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与他们的实际感受更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年龄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一项针对英国和美国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四、婚姻生活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许多研......>>

问题四: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 *** 利、参与机会等。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异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近10年来,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问题五:哪些因素影响我们感受幸福 从积极心理学对个体幸福感的研究看,以下一些因素可以阻碍个体对幸福的体验。1、身体状况。个体身体状况的好坏与幸福有关联作用,身体健康程度高,个体对幸福体验性也高。锻炼可以促进情绪的变化,而且长期的锻炼能产生更强的幸福感。2、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术语,通俗的讲,所谓人格特质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即我们平常讲的个性,它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要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高的人,一般都具有性格外向、乐观、高自尊和内控等人格特质,而且情绪指数(个体情绪波动的变化指数)相对稳定。3、文化。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政治因素在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主社会、开放文化和公平环境更能够给个体带来主观幸福感。4、环境。个体的积极情绪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在有植被、水和树木绿荫的地方积极情绪更多;好的天气能带来积极情绪;房屋质量与幸福也有关联。5、职业。有职业的个体比没有职业的个体更幸福,而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比那些从事非技术工作的人更幸福。因为职业与角色定位、人际交往、成就、社会地位、价值观和经济保障有关。6、教育。受教育水平与幸福有正相关,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幸福感也高。7、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婚姻、亲戚、友谊、熟人关系和同事等因素。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信任、归属需要和社会支持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体验。8、信仰和精神生活。参加宗教活动的个体比其他没有信仰的人更幸福,因为宗教提供了一个信仰体系,发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宗教还与身心健康的生活发生联系在一起,让个体忠于婚姻、亲社会、饮食适度、勤奋工作,而宗教里的沉思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宁静,身体放松。9、休闲。休息、放松、美食和业余活动都对幸福有积极的影响。个体在休闲、放松情境下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焦躁,而且在这些活动中还可以活动社会支持,满足兴趣的需要。10、消极的对比。个体的幸福程度受到个体对自己当前处境的评价的影响,这种评价既包括与个体自己的近期处境相比较,也包括与别人的处境相比较。而当个体从消极的心态、方面去比较,判断出自己不能成功地达到某种意想设定的高标准生活时,就会体验到低自尊和不快,长此以往会形成习惯化的比较心理,影响个体对幸福的感受。

问题六:幸福感的化学因素 主要是看你怎么去对待它了,平平淡淡的爱才是真,在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就不要去计较爱情的浪漫和很多种的爱情方式,这个每个人的去爱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贪心了,会失去难得的真爱,有人说爱情是不会长久的,我认为是错误的,爱情有长久的时候,因为你没有做到保护真爱的时候,才会导致爱情是短暂的,会认为不会长久的.无论做什么重要的是心态 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问题七:影响快乐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健康状况,二是亲情状况,三是经济状况,四是职业状况,五是社会状况对于快乐的影响,六是生态环境对于快乐的影响。

‘肆’ 幸福学的幸福定律

一 幸福第一定律——幸福感都是暂时的
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
幸福的暂时性可以形象地用房子定理来理解,假如一个人渴求并拥有了一座新房子时,那么他就获得了这个幸福,但当他住进去三、五个月的时候,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也就感觉不到再是新房子了,也就没有新鲜感和幸福感了;同样、同时,假如一个人住进了一个他所不喜欢的旧房子,三、五个月后,在他的心目中,这所旧房子,也就感觉不到是旧房子了。也就是说,三、五个月后,他们在幸福的道路上,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二 幸福第二定律——幸福感的递减性及推论
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推论 1 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为幸福的递减性,我们进而可以进一步得知,当我们享受过一个幸福N次后,在一般情况下,这辈子,我们是再也享受不到这个幸福了。
推论 2 幸福资源的递减性
因为幸福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有限性,所以,人们能享受的幸福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在递减、减少的。
三 幸福第三定律——人们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从幸福公式里我们可以知道,渴求度是与幸福感成正比的,所以,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那么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
渴求度越大,就是渴求的幸福越难被满足,但这样的渴求被满足时,人们所获得的幸福感越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喝水,在正常情况下,喝水是不会给人带来快乐 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况下想喝水、身边又有水的时候,这时喝水的感觉就是快乐的感觉。但这时的感觉还不是幸福的感觉,因为你这个快乐的享受是在不存在曲折的情况下获得的.假若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边又没有了水(假设还有食物),在这种恐惧的气氛里,你又坚持了许多时日,在你口渴难奈,身体虚脱,生命面临威胁,希望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的水,此时你喝到水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捶胸顿足,让你狂呼呐喊。平常生活中你是很难感觉到的,甚至很难见到,但在电视里经常见到,比如在奥运会 比赛的画面中,运动员夺得金牌时,常有这种表现。这种幸福是拿金钱买不来的.。
一般地讲,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都享受过这种巨大的幸福,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过较大的幸福,经历过一般曲曲折折的人,都享受过一般的幸福,而那些碌碌无为,顺风顺水,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等没有渴求的人是享受不到幸福的。
幸福第四定律——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及推论
因为幸福感与渴求度成正比,所以当人们对某事物没有渴求时(也就是渴求度为零时),那么,某事物也就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
推论一 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
《美》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文章中叙述到“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的走势。可以说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实际’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的更幸福。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或“主观幸福感”这个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大变动,同时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最突出的变化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此外还有数百万人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却感受不到生命应有的快乐与满足。” “金钱和物质与幸福感仅略微相关—— 几乎所有有关幸福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基本结论”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幸福第四定律推论二:
推论二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次数却越来越少,幸福感的强度也越来越小。
不同时期,处在不同环境中的人民的渴求是不一样的:
在脱离贫困时期的人民,渴求的是能吃饱肚子,渴求的是能吃上白面馍,过年时渴求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几粒糖,能吃上一块点心,能看上一场戏或一场电影以及后来渴求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缝纫机等等都是一些简单生活的渴求。当这些简单的渴求一个又一个不断地被满足时,人民也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
进入小康时期的人民,渴求的是吃得更好一些(例如小孩渴求吃汉堡包,肯德基,大人渴求吃上大鱼大肉),穿得更好一些,渴求能看上电视,能骑上摩托,渴求能到外面旅游一次等等是一些档次稍高一些的渴求。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渴求的是拥有自己的别墅,豪华的轿车,能到国外度假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民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增加,人民的渴求资源却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来越少,而且获得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发展 所得出的结论,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财富等一切都在增加,唯独幸福除外。所以说,如果我们一味地搞经济发展,结果只能走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老路,最终人民得到的幸福反而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得不偿失的发展道路。
推论三 人们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非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远远大于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所能获得的幸福数量
渴求既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渴求。我们在关注人民幸福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人民在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具体表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上),经常忽视了人民精神方面的渴求,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了小康生活水平的 人民,对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的数量是屈指可数的,比如对电脑的渴求,对空调的渴求,对摩托车的渴求,对住房方面的渴求,对汽车方面的渴求等等,同时满足人民对物质财富的渴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时间的耗费也越来越长。所以在物质财富方面人民能得到的幸福不但数量要少,而且成本也越来越高。相反,人民在精神方面的渴求资源不但数量大,取之不竭,而且成本相对也很小,如果我们能科学地加以研究,大力加强党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和领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就能够在精神方面,就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幸福,从而过上健康向上,充满歌声笑语,充满阳光,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多地去解决人民对物质财富方面的渴求,而忽视或不重视精神方面的渴求,对于党的宗旨,对于能让最广大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的理念来讲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法,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发展思路。
想当年,女排姑娘们的五连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如今无数关注姚明的球迷,从姚明的每场胜利中也能得到很多快乐和幸福;08年的奥运会,必将给全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人民也渴求好的文艺作品,好的文艺作品既能教育人民,比如早些年前的评书《岳飞传》,电视剧《渴望》,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以及近些年聋哑人表演的震撼人心的系列舞蹈等等文艺作品,也能给人民带来许许多多的幸福。
人民不仅需要好的体育成绩和好的文艺作品,人民更渴求能亲身参加到许许多多的文体活动中去,各级党委,各企事业单位,各个社区应该组织更多的文体活动,更多的文体比赛,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让更广大的人民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比较好的方式例如巴西人民的狂欢节,西班牙人民的斗牛节,美国人民的篮球运动,欧洲人民的足球运动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只要我们的党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下大力气去关注人民的精神渴求,下大力量去抓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十倍的效果。
当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当人民的思想充满了金钱意识的时候,那么人民的思想就开始腐朽堕落了,社会就开始沉沦没落了,人民幸福,人民的幸福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那时即使我们比美国人更有钱,比美国更强大,又有何用。金钱是换不来幸福的。
五 幸福第五定律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当你渴求金钱而购买了彩票时,如果你中了大奖却还蒙在鼓里,这时你虽然中了大奖,但你还没有感觉到,所以此时的你还不会有幸福的感觉。
当你渴求考上名牌大学,当录取通知书在途中但你还不知晓的时候,你还是不会感觉到幸福的,只有当你知晓了这个消息后,你才会有幸福的感觉。
所以,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当你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到渴求被满足的时候,你仍然是不会有幸福的感觉的。
六 幸福第六定律 幸福感的获得是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比如马加爵因不堪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而渴求杀人解恨,虽然他的渴求被满足了,但他也感知到杀人后的不幸结局,在此阴暗的心情里,他是很难有幸福的感觉的。

‘伍’ 关于幸福指数曲线,你的转折点在哪里

悦宁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一方面人们的欲望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被迅速激发,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并没有让人感到太多的满足和幸福,很多人反而产生了比以往更多的忧虑和恐惧。

人们担忧没有足够的金钱满足年老后的养老需求,忧虑因金钱的缺乏使孩子不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以致于失去了未来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恐惧没有足够的金钱去抵御未来可能遭遇的疾病或不测,总之是为自己担忧、为父母担忧、为儿女担忧……

为了抵御各种各样的忧虑和恐惧,许多人对财富不遗余力地孜孜以求,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殚精竭虑,以期为自己获得更多的资本和幸福的保障。

很多人为竭尽全力追求巨额财富的观念而喝彩,很多人为自己财富的迅猛增加而倍感振奋和荣耀,随着人们越来越多财富的积累,人们的确为幸福的生活积累下了更多的物质保障,但是有了幸福生活的物质保障,是不是意味着同时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质的飞跃和提升,可是许多社会学、心理学的调查数据却表明很多人的幸福感却降低了。

根据全国流行病院调查的数据,中国人焦虑症的发病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1%-2%上升到了13%,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从二十年前的0.05%上升到现在的6%,人不可能一边焦虑着、抑郁着,却同时可以感到很幸福,焦虑、抑郁占据着人们的心房,那么幸福感一定是被拒之门外的,所以可以说,焦虑和抑郁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心中幸福感的两大杀手。

事实表明,财富的多少与幸福感并不是呈现绝对的正相关,社会学家也通过对财富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下面这样一个幸福指数的曲线图:

人的生存需要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生存资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的幸福感也极低,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的生存需求越来越得到满足,幸福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随着财富的进一步增加,人的幸福感便不再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大,却相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我们不难理解幸福感之所以下降的原因。

对于一般人来说,既没有过人的挣钱的能力,也没有幸中彩票大奖的造化,更没有祖上有矿的福荫,要想获得更多超出生存需要以上的巨额财富,首先必须四处寻找天赐的机会,即使有了机会,也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苦干,这其中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所以幸福感下降了。

对于那些有能力、有造化、有福荫的幸运儿来说,他们也许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巨额财富,但是巨额财富与普通的财富虽然同为财富,但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巨额财富具有普通财富所没有的巨大魔力,所以身为富豪,必须时刻小心驾驭这股巨大的魔力,以使自己不至于被这魔力所吞噬,那其中的心神操劳也会使他们的幸福感降低。极端的情形,参看《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和冯程程的命运,我们也许能体会一二。

人们总体的幸福曲线虽然基本相同,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幸福指数曲线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的情形,在普通人群的幸福指数曲线A以外,再增加B、C两条曲线。

观察曲线B,我们可以看到,它所代表的这类人的特点是,他们在最初的阶段,对于财富的增加的敏感度极强,他们会因为财富的增加,幸福感极大地提高,很快地达到最大的峰值,然后随着财富的增加,幸福感很快就呈现下降的趋势。

所以这类人,很显然代表的是极少数的智者圣贤,比如感叹“这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的苏格拉底,比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他们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幸福峰值点的高度大大地超越于常人。

这些智者圣贤的幸福峰值点的高度,是因为他们丰富博大的精神世界大大超越于普通人,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

与曲线B形成剧烈反差的是曲线C,很显然它所代表的这一类人,他们对于财富的需求似乎是永无餍足的,他们毕生的追求似乎就是积累财富,积累得越多越好,财富的积累几乎就等同于他们的幸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幸福峰值的高度却很低。

这类人的快乐,一大部分来自于财富的数目,另一部分就是对于财富的使用带给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几乎全部的心力都用于追逐财富,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贫乏得可怜,所以他们的乐趣只能局限在对精神需求比较低的、简单的娱乐项目上,他们有限的精神能力,限制了他们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所以,无论他们获取怎样巨额的财富,他们幸福的峰值只是稍稍地提高一点点。

曾经见过一对夫妻,两人都很有经济头脑,男人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兼职赚取外快,女人则利用家里的两个房间开辟了麻将室。麻将室每天宾客盈门,生意兴隆,人们手上的麻将牌乒乓作响,嘴里吞云吐雾,女人在家招待,每桌按时间收取抽成,两人的精明和努力,真的使他们的财富迅速地积累起来,着实让很多人心生艳羡。

因为两人平时都各自忙着经营自己的生意,所以他们对于孩子很少经心过问,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也没人照管,夫妻两个时常是刚刚这边收到钞票,那边就随手抽出一张百元大票塞给儿子,让他随便出去吃喝消费。

前几天在街上偶然遇到了一位老熟人,闲聊时提到那对夫妻的近况,他唏嘘不已。

原来,因为经营麻将室,时常通宵达旦地招待客人,又长期地吸入二手烟雾,那女人已经罹患肺癌。

更为严重的打击还在后面,因为夫妻两人长期对孩子的放任忽略,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夫妻两个出高价供孩子读了一个大学。孩子毕业后自然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于是夫妻两个又用金钱和关系铺路,想方设法把儿子安排在了正规体制内,不仅做着很体面的工作,而且手中还有了一些权力。

本来以为金钱铺就的道路会给孩子带来一帆风顺的幸福生活,然而,这个孩子因为长期习惯于高消费的生活,很快就从单位的管理漏洞中找到了来钱的门路,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挪用了巨额公款,他把这些钱用于给主播打赏、结伴出游等各种花天酒地的挥霍,前不久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尽管C曲线代表的这类人内心追逐财富的欲望永不枯竭,他们也可以持续不断地因为财富的迅猛增长而倍觉幸福,但是他们的曲线不仅跳不出幸福曲线转折的规律,有时这类曲线还会因这类人低下的精神素质而呈现断崖式的下滑,因为这个世界因果轮回,事物的规律就是物极必反。

一般人都会避免走上C类人那样可悲的道路,但是极难摆脱的是自己内心的矛盾挣扎——一方面想更高地提升自己的幸福峰值,一方面却因为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而难以摆脱对金钱的渴望。

人们很难摆脱对未来危机的忧虑和恐惧,于是总喜欢用拼命地去占有更多的财富使自己感到踏实和安慰。但是其实许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担忧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极大多数都没有发生,许多人却因为过度的忧虑而形成了心理上的疾病,心理上过度的压力,身体上过度的劳累,可能会使人的精神崩溃,会使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进而使人容易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

其实这个世界,本就是处在不确定性中的变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建立了各种社会的保障体系,但是,即使有了社会的保障体系,人类的能力也没有强大到足可以抵御所有的风险和灾难,更别说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能力。尤其面对大的灾难,则更非仅靠一已之力即可抵御。

比如,我们所依赖的地球,谁知道应该给它到哪里去上保险?正因为如此,刘慈溪的《流浪地球》才给我们那么多奇异的想象和震撼。不是财富越多幸福感就会越多,与其说这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更不如说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所以,每个人需要有未雨绸缪的远见和准备,但是也不应该忘了,我们真正的生活品质,更取决于当下生活的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不能因为追逐幸福生活的条件和保障,而忽略了幸福生活的具体内涵,忽略了心灵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尤其在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条件下,在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准的今天。

比如,事关一个孩子一生幸福的,真的并非主要是用金钱买到哪个学区房子的问题,家长点点滴滴地陪伴孩子的成长要比上哪个小学重要一百倍。

比如,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的体验的,也并非真的是开什么车,在哪里度假的问题,对于幸福的体验,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要比奢侈的程度重要得多。尤其我们还看到,人类过多的欲望需求导致的能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还恰恰使得地球越来越难以负荷,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灾难。

还有,关系到父母晚年的幸福和安康的,并非是为他们储备多少巨额财富用于将来从重病中挽回他们生命的问题。

几年前,复旦大学的青年女教师于娟,就用自己最后的生命领悟到——“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所以,比起让自己从重病中起死回生,父母更希望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

那么,你的幸福指数曲线的转折点在哪里呢?

阅读全文

与幸福曲线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狗的婚姻指数是多少 浏览:826
火影忍者手游爱情哥怎么打 浏览:885
你知道中国哪个地方的美女最多吗 浏览:861
怎么用讲故事说服人 浏览:578
讲述宇宙起源的故事是哪个故事 浏览:480
怎么下载故事剧 浏览:813
中国民间故事里面的狼外婆怎么画 浏览:786
事业单位报名为什么找不到文山州 浏览:338
婚姻法的婚内财产怎么界定 浏览:749
大班健康科学教案我从哪里来 浏览:259
如何走出渣男的婚姻 浏览:965
花都区职业健康体检有哪些单位 浏览:611
三甲医院的健康证怎么办 浏览:299
美女问乔任梁什么样子 浏览:910
诚信的故事有哪些短篇100字 浏览:838
做事业总管干什么活 浏览:615
什么决定幸福程度 浏览:702
教师在班群分享故事要怎么说 浏览:787
4代表爱情什么 浏览:667
远嫁有了孩子过得不幸福怎么办 浏览: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