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心理健康指标,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人们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的。 少年人追寻成长的幸福,成年人却又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现在这个充斥着金钱的社会,曾经以为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后来又发现,那些所谓的富豪名媛同样找不到真爱。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梦想着获得幸福,但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似乎都不在身边,所拥有的条件似乎都不足以让我们感到充分幸福。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显示,2007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滑坡,虽然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还配了这样一个例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越来越幸福”。可事实并非如此,面对着我们失去的这5个百分点,人们如何才能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2008幸福寄语:幸福感是持续、稳定的幸福! 2007年已经悄然过去,在人们开始把GDP与“幸福指数”结合起来,“幸福度”出现在一些**的报告中,幸福感也成为了评价2008年精神生活的一个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提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这三个“痛点”,正侵蚀着百姓对生活幸福的感觉。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首次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之外的精神感受。人们也终于认识到,过于疲惫和倦怠的生活虽然能提升收入,但是不能提高幸福感;单纯的GDP指数上升,并不能反映百姓的幸福程度。 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幸福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是对自我生活状况的一种感知,它也是一种心理素养不断培养和磨练的过程。美好的生活是反映在人的情绪体验上、心理感受上和生理的快乐与痛苦上。美好的生活其实质上是内心感受,虽然受外在物质环境的影响,但最终还是个人体验和感受说了算。这种体验和感受只有自己去体会,别人就是无法感知对方心中的感觉。而且每个人对幸福感的标准是不同的,自身的人生价值对这个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和对人生的态度有关,比如有的人是乐观派,再大的挫折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他会把这种挫折当成是人生的挑战、机遇和经历,自然就不会感觉到不幸福;但是有的人是悲观派,面对事情会有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幸福感:还与每个人的个性、人生的阅历和经历有关系,不是年龄越小幸福感就越强,年龄越大幸福感就越少,像有的人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在他看来幸福感就会减少很多;有的人一生生活的都很安稳,自我的幸福感自然会增加许多。 当代的人们更加开放地生活,他们坦言幸福、追求幸福。可幸福在哪里?当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也是有指数的,总幸福指数是指你的较为稳定的幸福感,不是看了一个喜剧电影,或者吃了一顿美食这种暂时的快感所能代表的。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幸福的、稳定的幸福感觉,它包括你对你的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你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是指你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 ■成功不等于幸福,金钱使幸福变成了无底洞! 《南方周末》曾就60位“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顶尖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人按照成功的标准来说算是最成功的人,可结果竟有70%的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和担心。中新网披露的一项调查表明,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群,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人群,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 明明简单的关系怎么出现了这么相反的结果,有关专家分析,成功是指你实现你的既定的目标和某种愿望,成功更多是从结果来定义的。而幸福则是你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你的身心舒适、自由,你摆脱了需要的限制,无忧无虑。幸福更多是从状态来定义的,是可欲不可求的。它是一种放松的身心感受,是一种安逸的经验。成功并不是生活目的,只是达到幸福手段之一。当把成功当做生活的唯一目标时,我们看到了这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生活中不少成功的人并不幸福,有的人整日受功名心推动,一门心思追求成功,焦虑不安,忧心忡忡。他们只有成功的激动,而没有松弛的快乐。而一些没有成功的人,他们是另外的生活模式,他们晚上去广场跳舞,周日去公园锻炼,喝点小酒,搓会儿麻将,生活得也有滋有味。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我们应该适当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呼唤;调整心态准备松弛一下;或者以一个追求幸福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成功。 有很多调查的结果显示,富人的幸福感不一定比穷人要强,因为他们永远都得不到心理的满足。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或者我们的社会声望增长了,我们会感到最初的愉悦。之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新的标准,并渐渐地把它看成习惯,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就这样当他们爬上成功的阶梯之后,他们就会与和他们处于同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人作比较。对于他们来说,总有另外的“他们”作为比较的标准,如果另外的他们不如自己,会感到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嫉妒。一句话概括就是昨天的奢侈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必需,财富和成功使幸福变成了无底洞。 ■找寻幸福感:准确自我定位 感受无限幸福! 虽说财富和成功不是真正评价幸福与否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目前已经扭曲的幸福观。在人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都市人心理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现今的社会中重新找回真正的幸福感,就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了解的“新知识”。对“重压之下”的都市人如何找回幸福感的建议。 第一,要明白财富的意义,知道财富是为了什么?比如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没有时间去消费,又怎么能体现出挣钱成功带给你的快乐感。而且这个钱是用在了什么地方,就是把它挥霍了,还是用在了救助别人等慈善事业上。像国外的富人一定会去做慈善事业,因为在帮助别人时他会找到快乐与幸福,而我们现在的富人却没有这样的观念,甚至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拿着钱去烧,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或者是素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层次。 第二,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是一种价值缺失的状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钱。其实人应该追求的人生是更加有意义的。以前我们光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人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我们的价值是缺失的。所以现在要回归到正常的价值观,比如从儒家、道家的思想中去寻找传统的思想。像国家统计局在去年对“幸福指数”的评价,就是把幸福感量化、数字化,是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评价,所以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GDP只是单纯的一个指标,而其他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算是社会真正的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第三,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需要各种各样人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能做老板。所以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首先的定位应该是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有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所以人们必须,要懂得心态的平衡。就像培养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每个孩子都有他(她)自己未来的轨迹,都会在自己的学校找到属于他(她)自己的位置。当然社会也不只需要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生,各色学生社会都是需要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人家炒股赚钱,大家都玩命的跟风,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炒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要给自己找对定位,否则会凭空添了很多压力。 第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再伟大的事情也是点滴事情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永远使自己无法满足,自然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 第五,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首先要确定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职业,给自己的职业是怎么定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如作为老师,教导学生就是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幸福。而且每个人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低潮、不顺甚至枯竭,这些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必须自我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而且变化很快,也是对每个人心理素质的竞争,看看是不是在主动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指标中的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
② 为什么我时常感觉不幸福也不快乐找回幸福感的方法
越来越不容易感受到快乐,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有时候即使在大笑,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发自内心。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幸福感却越来越缺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我们最容易感觉到幸福,过年穿了新衣服、买了新炮竹就可以开心一整天。因为那时候欲望少,而且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得到的一点点都被视为自己当下的全部。
现在吃个饭点个外卖半小时就送到了,购物也是次日达,一切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对平凡的事物麻木。于是我们的关注点就放在了我们得不到的那些东西上,房子、车子、票子......充满了“求不得”之苦。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总在想着后面的第2、3、4件事,所以心永远不安,会随时焦虑。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心态:等我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买了车就好了、等我买了房就好了。所以一直憋着一口气让自己十分煎熬地度过现在的日子,又着急期盼着未来美好的那个日子。
实际上等我们真的考上大学、买了车、买了房又有了新的麻烦和欲望,我们又开始憋着一口气往更远的目标进发,我们总是盯着远方的那个目标,着急快点到达,所以无法感觉到当下的幸福和快乐。
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容易快乐,是因为丢掉了好奇心,变得麻木,而且心不安。
人是要有远方的目标,但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立足当下,享受每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快乐,否则就成为了幸福的绝缘体。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作者沙哈尔教授介绍了一个幸福的四象限,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你现在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个象限。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种:现在幸福,未来不幸。
这种人属于及时行乐型。也就是不管未来怎样,现在开心就好。
我觉得我在2016年以前就属于及时行乐型,那个时候虽然该工作工作,但是业余时间就是刷手机、逛淘宝、看综艺,整天吃喝玩乐的状态。工资没有规划,每个月做月光族。大好的时间都被浪费掉了,没有任何的额外技能积累。
我现在回想起来会觉得很可惜,如果能早几年醒悟,多看一些书、做一些思考,就可以积累更多的技能和财富。
第二种:现在不幸,未来也不幸
这种属于无助型,据说得了抑郁症的人都属于无助型。他们对什么都感觉没意思,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认为不管做什么未来都不会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相对要少一些。
第三种:现在不幸,未来幸福
这种属于忍辱负重型,觉得我现在累点辛苦点,等十年以后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但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即使十年以后达到了当初的目标,依然感觉不到幸福。
因为人永远不会满足,买了房子就会想要有好的装修,装修过后就想要还清房贷,还清房贷还想要换更大的房子。等这些事情都干完了你也老了,结果一辈子都在劳累奔波。
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我自己也经常陷入到这个陷阱之中。
记得2017年学习视觉引导师的课程,每天刻苦练习,过程感受很痛苦,心里总想着拿到证书后一切就都会变好了。
可是真拿到证书了,幸福感只维持了不到10分钟,就开始规划起以后为企业做视觉记录的种种设想,等到新的目标达成才会有新的快乐。于是又开始了一段新的痛苦旅程。有多少人跟我一样,陷入在这样的痛苦泥潭中循环往复?
我特别羡慕一种人,他们可以在做事时就享受其中,快乐的达到自己的一个个目标,这种人过着的是第四种生活方式。
第四种:现在幸福,未来幸福
这种才是真正的幸福型,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工作时能够专注工作,付出100%的认真,玩的时候就放开了玩。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往往是这样的,工作的时候百感交集想着赶紧弄完去休息,休息的时候却也不能安心,总想着那个项目负责人还没有联系等等。
我们唯一能让自己安心、踏实的方法,就是关注此刻,活在当下。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今天的文字有些鸡汤,但是确实如此,如果你做每件事情都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你的人生就是由一段一段的痛苦和忍耐组成的。
我现在也在修炼自己,做到“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的状态。每做一件事情、学一个技能、完成一份工作,都不把它当做痛苦的事或者是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而是带着享受的心态去完成它,让人生串联一个接一个的小幸福。
大家应该都想从“及时行乐型”、“无助型”、“忍辱负重型”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幸福型”的生活方式,让幸福的感受和状态常伴左右。给大家讲讲我的修炼之法。
1. 转变思维方式
确定自己在幸福象限的哪个部分,然后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感受当下每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让心安定下来。比如写文章的时候,以前可能觉得这是件苦差事,但现在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此刻,不想其他的事情,写的过程中就可以进入到心流状态。
2. 练习专注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有太多的网络新闻、手机推送、游戏软件让我们分心。要让自己学会专注。我关掉了很多手机推送,只留下微信的消息提醒。
练习专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呼吸和冥想,你可以从每天10分钟的冥想和深呼吸开始,专注在一呼一吸间,时间长了心就可以静下来。
3. 体会每件工作的快乐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可以成为修炼的机会,而不是只在冥想时。尝试在扫地时感受扫地的快乐,洗碗时感受洗碗的快乐,吃饭时品尝饭的甘甜。随时保持全然的觉知,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有意义。
今日推荐书籍《幸福的方法》、《正念的奇迹》
你会觉得自己不快乐吗?你是如何解决的?欢迎留下你的故事大家一起探讨。
③ 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找到人生的幸福感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多的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也不知道该怎么找到自己的人生幸福,只读书又会觉得已经读了十二年了,还要死读书吗,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呢,除了读书以外的事情;相信很多的大学生都还不知道什么是人生幸福,可能会以为大学谈一个恋爱,与朋友们出去“瞎混”就可以说是“幸福”了,但其实那并不是,人生幸福不该那么被定义。这句话让我们就是要勇敢去尝试,而不是唯唯诺诺,而人生的幸福感也很简单,就是大胆去尝试,不要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抛掉懒惰、失落这些不好的情绪,带上一些好的情绪,带上它们一起走向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