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幸福感的五个指标
人生幸福感的5个指数:即目标感,社会联系,社群,经济状况和身体活力,对于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感受,对于养生延年,有很大帮助。
指数1:目标感
健康快乐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标,也是他们全部生活的根本支点。
一个人要想富有意义的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目标。目标能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动更有计划,更富有成效。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没有目标。
如果生活没有目标,衰亡过程就会加速。日本东北大学的医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对多名年龄在40—79岁之间的健康公民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60%的人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5%的人承认没有目标,剩下的人难以作答。研究发现,在那些宣称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当中,患病和自杀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其寿命也远远短于那些有所追求的人。
制定目标既要有正确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确定的目标,如同夜里的灯塔,醒目而光辉。所谓“可行性”经过努力,目标也可实现。
这就要从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指数2:社会联系
社会联系,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需要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当你脱离了社会,脱离群众时,你就会感到孤单而烦恼。当朋友来次电话,或许使你心情舒坦起来;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许使你兴奋好大一阵子,人离不开人的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激发你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对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说,人的幸福感与人与人的关系非常重要。当你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不仅关系到你的生活,也关系到你的情绪,也关系到你生活中的快乐幸福。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注意不要把个人利益看的过重,在利益的天平上,国家与人民的这头,永远高于个人,如果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最多是为自己而活着。这不但有愧于国家和人民,连朋友也可能会离你而去,你将失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根本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感。
指数3:人群关系
交朋友是化解孤独的良药,有人是灌溉生命的流水,老年人最终珍惜的是生命,当你疾病缠身而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时,朋友的爱心与祝福一定能使你身体得到抚慰。我们谈论友谊时,柏林大学研究人员安·伊丽沙白·奥哈根曾经指出,亲密的友谊基本元素包括“热情、宽容和信任”,而其中的关键是你要付出真心,这话说的很深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付出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而惟有心心相印,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花重金买不来友谊,靠权力换不来友谊,惟有付出真心,才能赢得友谊。
友谊是一种精神营养,只有心中热情才能获得,如果你对人冷冰冰的,见到你即是是最好的朋友也会不舒服,友谊也会不翼而飞。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挚的友情,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对待朋友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认为付出一分就必要要得到一分,这样不但不能获到友谊而原来的友谊也会失去。如果朋友向对方提出问题时,你要用诚恳的眼神注视着他,学会用微笑接受提问,用善意应对提问。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沟通。这样才会轻松愉快赢得友谊,才会多一份友谊多一分快乐。
指数4:经济状况好
经济状况是幸福感重要指数,经济是命脉,经济状况差生活就难以改善,穷日子不好过,生活就发生了困扰,生活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谈不上幸福感。
金钱对人的诱惑不亚于权力,也不亚于美女。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迷恋金钱,期望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能使人生活富裕日子幸福。人离不开金钱,一个人从生到死,无时不伴随金钱的影子,、在金钱面前要仔细的观察或思考生活,就会深深的认识到,金钱给我们的种种告诫,金钱只能靠劳动取得,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如果靠行骗、盗窃、行贿受贿而获得的金钱,会感到胆战心惊,内心就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同样是一叠钞票,由于来路不通其价值意义也不同。生活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金钱,但不能为金钱活着。在人生的路途上,金钱也是一个关口,你要获得金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劳动去创造,这样才能获得金钱的幸福感。
指数5:健康状况
健康能够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感到身体轻松愉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国外有句谚语,乞丐比有钱的富翁过得还愉快,意思是说健康对生命来说是最宝贵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权力换不来健康,金钱买不来健康,对那些手中无权,兜里无钱,但身体很健康的人永远值得骄傲。每个人都有两位医生,一位是医院的大夫,另一位是你自己,大夫靠药物赶走疾病,自己靠精神赢得健康,你要活的健康的幸福感,一定要认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这样的本领,既能够战胜逆境,又能战胜疾病。而且能战胜逆境又能战胜疾病向你发起的进攻,若能如此,你就能成为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
‘贰’ 生活中怎样使用镜头记录幸福温馨的时刻
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可以让幸福时刻成倍攀升!摄影也是如此,在拍摄两个或更多人时,更容易在照片中传达出幸福感。那么,如何拍好幸福时刻的照片呢?以下是关于介绍拍摄幸福时刻照片的方法。
一、从模糊的背景中分离主题
理论上,拍摄集体照时使用小光圈,以确保拍摄对象在景深范围内清晰对焦。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大光圈的特性来实现漂亮的离焦背景,让拍摄对象脱颖而出,这有助于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快乐的面庞和表情上,并使照片更加独一无二。
(Canon EOS 5D Mark II • EF 70-200mm f/4L IS USM • 1/1250s • f/4.0 • ISO
400)
这张照片捕捉到了传统泼水节日的同步动作,以泼水作为补充,传达节日气氛。
‘叁’ 什么是幸福感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是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素质或状况的满意程度。当前学界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验或实证的方式,例如国民幸福指数、社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的研究都以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而得到认可。什么是幸福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么是幸福感,欢迎阅读。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满足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简介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
心理参照系
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此时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成就动机程度
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本体安全感
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异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然而,如果幸福指数将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甚至将在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扮演一种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并且避免各种误读,无疑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将幸福指数简单化的倾向
对于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这说明了社会心理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而这种复杂的主观世界要用数量化的工具来加以测量和说明,无疑是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局限性提出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是,将幸福指数简单化的倾向。典型表现之一是,希望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就能达成对主观幸福感全面而准确的把握。而幸福感在测量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进行测量的时间之点上人们所表达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够代表他们在一个时期里的总体生活感受。
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一个绝对性指标
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如果说社会心理体系包含理性层面的认知评价和感性层面的情绪感受,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绪感受这一感性层面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幸福感有时是一种很个体化的主观领域。因此,在实践领域中,幸福指数可以成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唯一方面。在这里,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
将幸福指数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作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一种重要参考因素的幸福指数,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但决非要在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因此,关于幸福指数又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产生“幸福指数崇拜”,即将幸福指数的意义无条件地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对于幸福感的测量,西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种幸福感测量工具能够得到普遍认同,许多量表仍处在不断改进之中。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从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若要研制出一套既体现国际水平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幸福感测量工具,尤其是获得可以作为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参考的幸福指数,尚有待进行高水准、创新性的多学科合作研究。
简介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数最低,2009年红火的地产业带来的房价飙升令很多家庭感到痛苦。此外,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且这五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幸福感指数如何翻译为英语?请看新华社的相关报道:
The happiness index of people in Jiangsu, Sichuan, Fujian provinces and Chongqing municipality was found to be high, with half of families saying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family life, while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were not so lucky.
调查发现,江苏、四川、福建和重庆四个省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较高,有一半的家庭表示他们对家庭生活感到满意,而住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在上面的报道中,happiness index就是现在很受关注的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economic factors(经济因素)、population factor(人口因素)、cultural factor(文化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心理因素)和political factor(政治因素)等。
如今五花八门的指数特别多,幸福感指数也和其中一些指数息息相关。例如:consumer price index(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employment index(就业指数)或net employment outlook(净就业前景指数),life satisfaction index(生活满意度指数)等。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如今的中国人没有以前快乐了。
现状
钱多了,幸福少了
32岁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在旁人看来,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拼有了房、买了车,不久前还嫁人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却经常愁眉不展,她告诉记者,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时,去校门口吃个麻辣烫,在地摊上买条牛仔裤都会高兴很久,但这两年,已经很少能找到那种幸福的感觉了。”
生活中,像李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国内与幸福感相关的调查近些年也层出不穷。今年8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原因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彭凯平表示,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不知道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如今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解决之道
想幸福先要知足
“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美国作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因此,中国人一定要学会寻找幸福。
王国荣认为,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明白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
致力于“幸福学”研究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指出,经济发展越快,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中国人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求爱对象初次收到求爱情书时,只要求爱者不是自己非常讨厌的人,总会由于自己被人追求,倾慕而产生一种幸福感。所以写求爱情书必须有感情色彩,要用自己的纯真的爱去拨开求爱对象的爱情之扉,点燃对方的情爱之火。这样,只要求爱者的主要条件大体符合对方的要求,由于双方感情上的沟通,共鸣,也容易筑起爱情大厦。某单位有个漂亮的打字员,别人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对象,她看了一眼便摇头,于是人们背后叫她"骄傲的公主"。但有一个相貌平平的小伙子,斗胆地给她写了一封求爱情书。信中写道:"您的美貌固然使我倾心,但最使我爱慕的,还是您的聪颖,好学和开朗性格。美色会随时光而黯淡,感情却会在时光中闪光。"有描绘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后,小伙子又如实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我长相一般,收入不高,家有负担,又是个普通工人。但我好学,能吃苦,我坚信这两件"法宝"可以给您筑起幸福大厦。"这感人肺腑的字字句句打动了"骄傲的公主"的心,她心中掀起轩然大波,感到无比的幸福,最后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这个普通工人的求爱。
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辛苦奔波之后,老人理应过一个舒服、快乐、幸福的晚年。怎样才能帮助老年人提高幸福感呢?
1、享受瞬间
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
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
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
4、优待身边的人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带幸福感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
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告别枯燥的生活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动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绝大多数人来说,拥有充足的储蓄是幸福的前提。有钱,你才可以随心所欲,想买就买:豪宅,美食,华服,靓车,娱乐,合理即可消费。但幸福的构成元素不只是金钱。幸福是健康,幸福是无病无灾,幸福是好好的待自己。幸福是和朋友、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幸福意味着拥有平等的机会 —— 获得教育的机会,成为企业家的机会。突发妙想,就马上付诸于实践,使之欣欣向荣,你知道越努力工作,回报就越多,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的呢?
根据上述要求,列格坦研究所(Legatum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于五年前就甄选出了世界上最具幸福感的国家。列格坦研究所是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智库。但“快乐”的含义如鱼饮水,冷暖因人各异,所以他们用“繁荣”替换“快乐”一词。
第1名:挪威
上榜理由:世界上最高的人均GDP为53,000元一年。医疗保健支出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无与伦比的74%的挪威人表示,其他人可以信任,94%是与他们的环境美开心,和非常高的93%的人认为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将有助于在生活。有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很多帮助。
第2名:丹麦
上榜理由:创业成本世界最低,教育好,公民自由不受限制。丹麦人对他们的政府很有信心,并且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
第3名:芬兰
上榜理由:教育良好,医保普及,个人自由大,政府可信,社会安定。大量的研究开发和低廉的启动成本是芬兰经济发展的基石。但处在社会财富再分配程度最高的国家,只有75%的芬兰人相信努力工作会获得成功。
第4名:澳大利亚
上榜理由:教育极好,崇尚个人自由,社会凝聚力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以原材料出口为主导,同时也是淘金的宝地:因为澳大利亚有着丰富的互联网连接的商机,并且创业启动成本低廉。澳大利亚人相信他们的政府。
第5名:新西兰
上榜理由:社会凝聚力级强,教育水平一流,新西兰人互信互助。公民自由名列第一。 94%的人在新西兰找到了身体与环境相适应之美。
权威旅游丛书《孤星旅游指南》评出全球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1.瓦努阿图(大洋洲)
上榜理由:海风轻拂白色沙滩,悠闲悬荡在树边的吊床,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
2.加拿大蒙特利尔
上榜理由:干净、好客、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元文化,蒙特利尔全年弥漫着快乐的气氛。
达拉斯
3.美国得克萨斯州
上榜理由:坦白地说,得州网状的街道和直来直往的小巷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得州最好的部分也就在门前这块景地。
4.不丹(亚洲)
上榜理由: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这个喜马拉雅香格里拉小地的官方措施。
5.哥伦比亚(南美洲)
上榜理由:无论从咖啡豆,还是嘉年华聚会的欢快气氛,哥伦比亚都充满了拉丁美洲欢快的高昂情绪。[page]
武夷山
6.中国武夷山
上榜理由:瀑布、山洞、岩石、茶树、竹林和水帘洞,不是桃花源胜似桃花源。
7.马拉维(非洲)
上榜理由:如果你想追求那咯咯的笑声,请来马拉维。即便生活贫困,但这里的人却给你最热情洋溢的笑容。
8.安道尔(欧洲)
上榜理由:这里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寿星,人口平均年龄在83.5岁。
9.日本Hidakagwa
上榜理由:每年这里都有重大的花车活动,这里的人们自然而纯朴
10.丹麦
‘肆’ 赛列格曼认为幸福有哪五要素组成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五个要素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投入(Engagement)、意义(Meaning)、成就(Achievements)和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五个要素。
塞利格曼一开始提出的是幸福1.0理论,他认为幸福或者“美好生活”有三个要素:积极情绪(愉快的生活)、参与(参与生活)和意义(有意义的生活)。在塞利格曼的新着《持续的幸福》中,他将幸福1.0理论升级为幸福2.0理论,认为幸福由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五个要素组成。
祝学习进步,满意请采纳。
‘伍’ 幸福的加法有哪些元素
幸福的加法有:知足,和睦的家庭。我认为构成幸福的元素有很多。首先是要知足,所谓知足常乐,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学会知足了,你就会感到幸福了。其次,你要有和睦的家庭。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了,你就会感到幸福。最后,你要有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去享受着所以的一切。
幸福的定义
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幸福的定义就是人们的渴求被爱到满足或着给予他人爱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心中释放出来快乐,哪么什么是幸福呢,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自己开心快乐,只要有一个爱自己的人,只要有份稳定的工作,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这就是最好的幸福。
‘陆’ 幸福的元素有哪些
幸福的元素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价值需求等。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吃饱穿暖,满足不了这一需求,人就不会幸福。吃饱了,穿暖了,才感到幸福。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随时随地觉得自己很安全,不受伤害,包括身体和精神上不受伤害,这才会感到幸福。
3、归属需求
归属需求指的是人生在世必须有明确的归属感,要使自己实实在在感觉到自己是属于哪个族群,哪个团体,哪个家庭。这个族群,团体和家庭是接纳你的,认同你的,是永远在一起的。归属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形单影只,非常难受。
4、尊重需求
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受到岐视,人就会痛苦。反之,得到他人的尊重,甚至崇敬,就会感到幸福。
5、价值需求
价值需求又叫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也就是说人生在世,不能枉活一场,得干出点名堂,给世界留下点什么。干出事业,留下贡献,人就会感到幸福。
‘柒’ 制造幸福感的五个方法
央视曾经做过一次全民调查:“你幸福吗?”这也开始引发了全民关于幸福的思考。
很多人开始感慨物质越来越丰富,然而幸福感却越来越稀少。一定程度上来讲,现代社会,幸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果能掌握一套方法来增强自己的幸福感,那岂不是一件超值的事情。
一、懂得取舍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幸福来自于想要的太多而时间太少,例如既想参加儿子学校的家长会,又想要接待公司的大客户,这种纠结会让人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心怀内疚,无法有幸福满足感。
这时候就要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没有同样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把生活中的事项作出排序。如果没有排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看似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是复盘的时候发现真正想做的事情却没有做好。
问自己“什么最重要时?”,可以把时间拉得长远一些就可以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例如从长期看来,接待公司的大客户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价值更大,还是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价值更大。一旦决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就不要再纠结了,例如你选择了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哪怕3个小时的家长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也不要抱怨说还不如留在公司接待大客户。
二、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
实现目标可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可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达成,又会增加人们的挫败感。这时候得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
第一步:要让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例如说减肥,不能含混的喊“我要减肥”,而是明确减重20斤。目标越明确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二步:预估实现目标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里埃尔•厄廷根发现的一个规律,那就是积极的想法有时反而会引发不快乐,因为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结果上,却忽略了实现结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从而引发失落。
我经常给周围的人一个建议:梦想犹如怀孕,三个月之后再公布会保险一点。因为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会把实现目标会遭遇的障碍遇到一遍,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障碍,也就是意味着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三步:针对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制定解决方案。
例如要减重,那遇到朋友聚会该怎么办?遇到必须要吃外卖怎么办?遇到天气不好不能跑步该怎么办?
三、全身心投入
当你主动选择一件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全身心投入进去,时间犹如魔法一样:时间飞速流逝,而自己毫无感觉。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就这种状态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对所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的感受,心流产生的时候,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
他观察了很多艺术家创作时的状态,发现他们创作时,经常忘记接、疲劳和不适,灵感源源不绝,心灵平静灵活。但是一旦作品完成,他们的兴致马上消失,又重新回到真实世界里面来。
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第一点,设定能即时反馈的目标。
没有清晰简单的目标,根本不可能有反馈——因为你不知道做到了没有。例如健身,“每次尽力做”就是一个不清晰的目标,很难投入,但是设定为“每组20个,组间休息30秒,是在做不到就放下。”就是个清晰能反馈的目标。
第二点,控制技能和难度比。
高能力做低挑战的事情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的事情容易焦虑。但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一般来说,当难度略高于技能5%--10%的时候,最容易有心流。
四、为自己设置奖励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说,习惯有三个元素,线索、行为、奖励。
线索就是一遇到这个事儿,就启动这个习惯,行为就是具体动作,而奖励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馈,然后不断加强这个习惯。例如,无聊是一个线索,不停地刷手机是行为,奖励就是用微博、抖音来打发无聊,但这种奖励只能浪费时间,是一个坏的习惯机制。
那怎么培养好习惯呢?强迫自己不看手机是很难做到的,你能做的,是替换习惯机制里的“行为”和“奖励”这两个环节,用另一个同样能带来愉快的行为,比如说用运动代替看手机的行为,换来的奖励就是更充沛的体力。这样,一个坏习惯就被好习惯取代了,关键在于,对自己想要养成的好习惯,一定要设计一个马上能够兑现的奖励,这才能自己不断重复这个好习惯,直到机制形成。
五、增强自己的掌控力
不管哪方面的失控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例如体重的失控,或者工作的失控。
我习惯于在每天早上发一条朋友圈,即对一天的业余时间做一下安排,例如每天必做三件事:写作、运动和学习;例如早起后七件小事:整理、计划、喝水、运动、早餐、朗读、情绪。这些安排都会让我对生活多点掌控力,从而极大的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有一项研究中,一家养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顾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员工来为他们做。六个月之后,那些需要自己动手照顾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乐更多,身体和情绪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