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幸福课第四课用了什么思维

幸福课第四课用了什么思维

发布时间:2023-09-28 16:03:43

Ⅰ 积极心理学|聊聊哈佛‘幸福课’

哈佛的《积极心理学》,又名幸福课,曾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网易公开课”有完整的录像视频,一共23集,每集80-90分钟,主讲人Tal蛮有魅力,不会枯燥。在过去半年里我实践了其中一些方法,感觉到了真实的改变,分享在这里。

虽说是幸福课,实际地说是没有让人从不幸一下变得很幸福森码磨的本事的。 它只是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幸福感更强一点,在长时段里提升你的幸福水平,这是前提。

从情绪、认知、行为开始。

积极关注

人的专注有限,低头捡六个便士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月亮的。每个人都常会想“我的缺点是什么,我有什么不足”,“我和女(男)朋友的关系哪里有问题,怎么才能改善我们的关系”……有没有注意到,被关注的通常是什么。 “问题”“改善”,当它们构成了我们思考方式的时候,“现实”就被强化为“我们的关系真的有问题”“这个需要改善”。 还能看到美德与长处、伴侣间的情感吗?举个栗子,最近看到伊能静的分享:

爱人在你需要的时候刚好没有陪伴在身边的情况时有发生,想象一下此时你的的思考方式会构造出什么样的“现实”。 同样的, 当负面消息遍布媒体,无意识的你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今天早上微信推送的新闻:

眼前的生活不只有苟且,而是取决于你的关注,“focus on good things”。 生活不仅需要批判,也需要感恩, 感激好的事情会增值 。而我们常常习惯于失去之后才珍惜,生病之后才感激健康,事情恶化才感激身边的人和习以为常的事。

培养感恩,让它变成性格的一部分。 Tal的方法就是每晚睡前回顾过去一天,写下感激的至少五件事,尽量每天有所变化,保持新鲜感,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特点。 重要的是,祛除概念影响的观念。 举个栗子,我们每天用网络办公读书游戏看视频查资料,我们的观念受到科技概念的改变,日常生活中它的存在几乎不会出现被观念感知。虽然让练习我们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还要感恩有点矫情,不过确实有效。 不以一切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将感恩练习视为理所当然,进行积极的关注吧!

准许为人

积极关注并不能消除消极情绪,即使怀着世界美好的心,也不可避免被焦虑、生气、悲伤、后模唤悔、嫉妒等等情绪困扰,关键在于提高接纳和管理的能力。

消极情绪实际是心理陷阱,需要认识并识别它,“我的认识哪里出现了扭曲以致产生不必要的消极情绪”。 当你试图压抑一种想法的时候它只会加强,准许为人,接纳你的本性,接纳自己人之为人的喜怒哀乐。 每天提醒自己1-2次,准许自己为人。Tal推荐的方法是 冥想 ,脚放平,背坐直,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吸气…吐气…类似禅定、瑜伽、放松训练,原理相同。此斗沉静而释放情绪,每次15-20分钟。和现实保持联系,既不回避消极,也不回避积极。

与自我和谐

Tal认为 影响幸福的是正确/错误的期望,不是高/低的期望,而正确的期望就需要认知自己的内在。 从小一点事情来说,社交会令你感到压力吗?试着不只是期待别人喜欢而给自己压力,而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抱着了解去表达想法。

大的方面,你如何诠释正在做的事,是职业?工作?使命?我们需要听从使命的召唤,听从内心,与自我和谐。 除了关注生命中拥有的,更重要的是关注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有时候你还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自己的期望是责任感,却因此感到焦虑;期望雄心壮志,却因此陷入完美主义。因为它们时常是成对出现的,如何分开而只保留一个?

Tal问,为什么我们的新年计划很难实现,而每天早晚刷牙却毫不发觉?因为 实现新年计划需要自律,刷牙只是例行公事,人的自律是有限的。 保留责任感而去除焦虑的方法就是 ‘建立例行公事’ ,想来你知道怎么做,只消注意30天内最多建立2个。

相信潜能

我们除了面对消极情绪,还需要应对压力、挫折这般长时段的心境挑战。接纳在前面已经说过,允许自己失败,还可以从全面的视野看待问题,转换角度,积极面对。静心想一想“这件事情在一年之后会有影响吗?”面对现实,承担责任,让自己最大限度从经历中获益。

你的自我概念就是命运。 全世界的人都倾向服从权力,但潜能在每个人的信念里,精神对构建生理、认知、情感、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Tal讲了一个故事,我想把它整个记录下来。

2005年,福布斯杂志评选150年来最伟大的20位运动员,罗杰·班尼斯特名列榜首。他是谁?

“自古希腊设立‘一英里’赛跑项目以来,没有人在4分钟内跑完。所有运动专家用各种理论证明了‘1英里4分钟是人类的极限’。近2000年来,人们一直相信这个极限。但是,20世纪中期,牛津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罗杰·班尼斯特不相信。他是跑步爱好者,1英里的最好成绩是4分10秒。他经过刻苦训练,把成绩提高到4分2秒,然后发现似乎无法再提高了。但他仍旧采用科学的方法刻苦训练,在1954年5月6日,他跑出了3分59秒4的成绩,突破了四分钟。六周之后,美国有另一个人跑出了3分57秒。第二年,跑进4分钟的共有37人,再过一年突破的人数超过300人。”

阻碍人们改变的最大障碍是低估了自己改变的能力。用你的勇气与力量,成为你想在世上见到的改变。

改变带来可能

认知与行为需要协作, 想要提升幸福感就要在行为上做出实际的改变 。除了提到的感恩练习、冥想与建立例行公事之外,还有两个对我而言受益良多的方法——运动和记日记。

关于 记日记 ,Tal推荐了两种方法。一种是记录消极的事件。用心回忆还原每个细节,让自己重新体验当时消极情绪,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天你的幸福感会有降低,但在一段时间之后会提高到之前的水平之上。另一种就是记录积极事件,对带给你良好感觉事件的重温会提升幸福感。第一种不免痛苦,且不是每天发生的,我推荐第二种,顺便可以做感恩练习。

运动 是减压与缓解焦虑、疲劳的有效方式, 半小时的运动,每周至少四次。 从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我可以感觉到比之前精力有了提升,身体更为舒展也多了活力。如果连续几天没有运动可以明显感受到自己的焦虑情绪,精神也有下降。所以,身心健康、保持体型,一举数得,迎着春风,动起来吧。

除此之外,Tal还介绍了 每24小时睡8小时;至少15分钟的意志训练,每周6-7次;每天拥抱12个人 ,它们都可以帮助你保持身心健康愉悦,帮助你在长时段内获得幸福成功。

如果有时间推荐听一下这个幸福课,祝你发现自己的幸福潜能。

Ⅱ 积极心理学: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告诉你幸福的8个方法

2002年,泰勒博士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积极心理学”课程,当时只有8个学生选修,中途还有2个人退出。但是,接下来的一年,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门课程。

2006年,“积极心理学”课程,超越“经济学原理”,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泰勒博士本人被哈佛学生誉为“人生导师”、“最受欢迎的讲课者。”

2007年,泰勒博士第一次为中国高端企业家开设了课程。

2010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MBA学生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

可见,“积极心理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逐渐被大家认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泰勒博士写的书《幸福的方法》的精髓。

1 、四种人生模式。

泰勒博士根据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归纳出四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是:享乐主义型

这种类型的人,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是当下的奴隶。

第二种是:忙碌奔波型

这种类型的人,总是为未来忙碌,他们是未来的奴隶。

第三种是:虚无主义型

这种类型的人,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他们是过去的奴隶。

第四种是:感悟幸福型

这种类型,是泰勒博士提倡的模式,也是最理想的人生模式。

2 、改变固有的模式,养成积极的心理习惯,每天感恩5件事。

通过对照自己固有的人生模式,反思、调整、刻意改变,重新养成一种积极的心理习惯。

扭转过去,重塑模式,重新定义看问题的角度,是一件艰难、但可行的事情。

比如:你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人,想要孩子,却生出来。

一下就把消极的思维,扭转为积极的思维。

每天感恩5件事:感恩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感恩自己和家人平安无事、感恩今天你吃到了美食、感恩你有一份工作让你谋生、感恩朋友帮助了你……

每天感恩5件事,有益于培养积极的心理习惯。

3 、全然接纳自己。

马克.吐温说:“如果我们能在80岁的时候出生,然后慢慢走到18岁,那生活会幸福无比。”

很多人不自信,不快乐,不幸福,是因为不接纳自己,不接受现状,徒增烦恼。

幸福的人,会珍惜、并运用自己拥有的一切,去创造未来,而不是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唉声叹气。

4 、设定自我和谐的目标。

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一条船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却没有方向。但设定的目标如果和自己的实际不和谐,人又会陷入新的矛盾中。

和谐的目标,是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喜欢做的,三者结合起来的最佳平衡。

5 、寻找使命感,热情是幸福的动力。

每个人的使命感不一样,可以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使命感,人做事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激情会转瞬即逝,热情却永不磨灭。

6 、简单即是幸福。

这和当下流行的“断、舍、离”是同一个意思,把复杂的生活,变简单,腾出空间,幸福才能进来。

7 、幸福是无限的,坚持幸福至上的原则。

佛祖说:“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自己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不会因为分享而被削弱。”

与物质的东西不同,幸福是无限的。

当今人对“物质至上”的坚持,为了土地、石油、黄金或是其他物质财富,让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爆发战争。

坚持“物质至上”,会走上竞争,战争的道路;坚持“幸福至上”,却不会因为分享而削弱幸福。

不同的集体价值取向,会导致人类走向不同的命运。

8 、幸福不是等来的,幸福从现在开始!

如果你认为一定要等到某一个人,买到一所房子,实现某个目标,才是得到幸福。那么这种观念,是被动的,是被外界左右的。这是幸福的假象。

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在。

书中说:“外在的东西,并不是不重要,只是它们无法使我们真正快乐。安宁必须是内在的。如果你觉得开心,那种幸福是可以传递的,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

还等什么?幸福从现在开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每日读书,不忘初心

今日阅读:《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 泰勒.本-沙哈尔 着

每天解读一本好书,喜欢可以分享、转发、关注。

Ⅲ 《幸福课》4-3顺从人性

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可改变的呢?人性是有局限性的,还是可以无限发展的呢?

人性可变论 :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被完善的。西方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杰斐逊、卢梭、萧伯纳、德沃金等。哲学家本杰明·贡斯当说:“命运召唤我们进行自我完善。”我们有解决人性中缺陷的办法,关键在于人想不想去改变。而政治机构、教育机构、心理学体系、哲学体系都有责任来改善人性,让人性变得更好。

人性不可变 :人性有局限性。有一些本能,一些欲望是人固有的,永恒的,无法改变的。人有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缺点,对于这些缺陷,我们只能接受。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斯密尔顿、亚当斯密等。哲学家培根说,人性源于自然而必须被遵守,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政治机构,教育机构,哲学,心理学都只能接受人性中的缺陷,然后再向好的方向加以引导。

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会在最根本的层次上影响我们的心理。《幸福课》的老师Tal的观点是 人性是不可变的 。与生而来的人类本性,不管是有神论的上天赐予的,还是无神论的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积累的,都不会在我们过于短暂的一生中改变。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它是固定的。不管好坏,我们都要接受它。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通过科学研究、通过内省来理解它,然后想办法引导它,帮助我们找到快乐,幸福和长久的成功。

准许自己为人

一天,一个学生对Tal说:“我宿舍的两个同学都选了你的课,现在你可要当心了”,Tal说:“当心什么?”,学生说:“因为如果我见到你不快乐,我会告诉他们。”

第二天,Tal在课堂上说:“我最不希望的事就是你们以为我总是很快乐,或者学完这个学期后,你们希望自己会一直快乐。”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没有悲伤,一种是精神病人,另一种是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如果你能体会到快乐和痛苦、焦虑、恐惧、愤怒,那太好了,因为这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积极心理学从不要求人一直保持快乐。准许自己为人,我们有体会痛苦的自由和权利。

呱呱坠地,每个人都准许自己为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然的经历着情绪上的起起伏伏。后来,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你别哭”,“好孩子不哭”,“希望你以后快乐”,“开心就好”,于是我们学会了痛苦是不好的,快乐是好的。拒绝接受痛苦,因为爸爸妈妈要求我们快乐。再后来,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面子”,在意他人的评价,于是,我们放弃了“准许自己为人”的自然法则。

遵从人性

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些本能,一些欲望是会伴随我们一生,不会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然后引导它。打个比方, 人的本性就好像是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没有好坏,只能遵守。

一个工程师要设计一架飞机,觉得重力实在是件太麻烦的事情,不考虑万有引力,那么他设计出来的飞机一定飞不起来,因为他没有遵守物理界的规则。人性也是这样,不遵从于人性,就会付出心理上的沉重的代价。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上楼就不会那么费劲儿,拎东西就不会觉得沉,所以万有引力定律是坏的。不是这样的。没有重力,就没有足球,篮球,各种我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都是建立在万有引力的规则之上的。

万有引力定律没有好坏,遵从它的规则,在最大的范围内利用它,就有了高楼,飞机,轮船,有了我们现在的便捷生活。人性也是这样,遵从它,然后尽可能的利用它,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再打一个比方, 人性就好像水一样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都依赖于水,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幼发拉底河流域。水孕育了我们,但是水也是无情的,全世界每一个民族的传说里都记录了大洪水和人们的恐惧。人性也是这样,有它的两面性。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黄河泛滥,百姓苦不堪言。禹的父亲鲧修河堤,堵,但是水却越来越高,历时九年也不能平息洪水。禹疏通,引导,黄河不再泛滥,最终造福百姓。

当我们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这种现象只会加强。比方说,考试前越想着不紧张就越紧张。比方说,在接下来的十秒钟时间里,不要想大象。长着两只大耳朵,特别长鼻子的那个动物,大家都明白,一定不要想大象。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想到了大象,赶都赶不走是不是?

痛苦的情绪也是一样, 越压抑,越不接受,这些痛苦就会越强烈,越持久。 接受这些悲伤,痛苦,让它在你的身上自由的流淌,遵从人性,才会最终找到幸福。

大骗局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让这些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吗?答案经常是否定的。朋友们问:“你好吗?”的时候,我们回答什么呢,“很好呀”。于是这句“很好呀”传递下去,一片欣欣向荣,每个人都生活在美好之中,编织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骗局。年年上升的抑郁率,自杀率才是铁的事实。

为什么不敢讲真话呢?因为别人都过的很好,我当然不能做那个特殊的人。

不敢向人去表达心中的苦,痛苦像洪水一样不断积累,当心中的苦高过堤坝泛滥的时候,我们最终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抑郁。不能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文化气氛,是整个社会抑郁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

并不是对所有的人,在所有的场合都要表达真实的自己,我们当然会寒暄,会客套。但是要留给自己一个空间,可以是与一两个知心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独处写日记时,让真实的情感流淌出来。

提醒一下有发呆习惯,爱生闷气的朋友们,科学研究表明,沉思不会帮助人们走出痛苦,向他人倾诉,或者如果不想告诉别人,在纸上写出来才会真正帮助一个人更快的走出痛苦。

遵从于人的本性,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 找到一个无条件接受自己任何情绪的空间, 是寻找幸福的路上意义重大的一步。

区分情感、行为和认知

“我很抑郁,一点办法都没有,我接受人的本性,我的抑郁状态,就这样吧。”这是屈从于人性,跟我这里想表达的遵从人性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生态度。 顺从人性,而不是屈从于人性 ,屈从是被动,遵从是主动的。

如何主动接受人性呢?那就是理解有些事情我无法改变,但有些事情我有能力而且应该去改变,区分情绪和行为,认知。遵从人性,指的是 无条件的接受我们任何情绪,但是不包括行为和认知。

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生七情。每一个人都体会过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谁都嫉妒过别人,谁都生过气,谁都害怕过,这是人性中自然的一部分。嫉妒,焦虑,痛苦这些感受,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就像水一样没有好坏之分,要无条件接受我们的任何情绪。

无法改变是人的本性,是我们的感受, 可以改变的是情绪之后的行为 ,区分这一点至关重要。

无条件的接受愤怒,嫉妒,但是并不意味着我是这些情绪的奴隶,接下来的行为需要屈从于这些情绪。相反,应该选择符合道德的行为来对待我们的朋友,家人和陌生人。遵从人性后,引导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做一个主动接受者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与最不快乐的人之间的区别不是一个人能感觉到痛苦,悲伤,愤怒,焦虑,抑郁,而另一个人感受不到这些。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样会感受到这些情绪,因为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他们能 以多快的速度从痛苦的情绪中恢复出来, 也就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统有多强大。而如果顺从人性,做一个主动接受者,就会增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主动接受者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在两千年之前的爱比克泰德的哲学思想,由雷茵霍尔德·尼布尔改成了祷告文,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讲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写文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写完的文章被拒稿,没有人看,我感到很伤心,这个伤心就是我的情绪。如果这件事情放在5年前,我会伤心好几天,好几天之后才会再接着写。

这件事情发生在昨天,我是怎样处理的呢?首先,伤心是我的情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是我无法改变的事,无条件的接受。我不会告诉自己,不要伤心。然后我会采取行动,努力和行动是我可以改变的事情。行动的结果就是我今天的这篇文章。

对比一下就能看出来,相比5年前,我伤心的时间减少了很多,从痛苦中走出来的速度提高了很多。所以,我比5年前过的幸福了很多。

准许自己为人,顺从人性是人生健康的重要支柱之一。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准许自己为人,准许他人为人,这个世界会有多么美好。

Ⅳ 《简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四章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简明幸福之路指南第一版》第四章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

坦率说,如果说有那种观点对我影响最大,我应当说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尽管我2017年才读到《MINDSET》(《终身成长》)这本书,但是我立刻明白了一些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这是真正令我“恍然大悟”的时刻。

简而言之,“成长型思维”相信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固定型思维”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或者难以改变的。

德韦克在这本书里,给我们详细阐述了这个观点: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些信念的存在,但它们对我们想要什么以及能否成功达到目标至关重要,这就是人类信念的力量。我曾经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固定思维影响的人,也曾经深受其害,下面是一个列表,两者之间的区别大致如下:

 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

个人风格乐观主义悲观主义

自尊高质量、稳定的自尊自尊低下,或者自尊的不稳定性,或者自恋

婚姻培养心态固定心态

人际关系联接思维排序思维

智商智力是不断发展的,希望不断学习,于是持续进步智力是恒定的,想让自己变得看起来聪明,避免挑战

挑战勇于接受挑战逃避挑战

挫败不懈奋斗轻易放弃

努力只有努力才能驾驭一切努力是毫无用处的

批评从批评中学习忽视有用的负面意见

别人的成果吸取经验并得到激励威胁到了自己,嫉妒心态

 他们不断掌控人生的成功,并充分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伟大力量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确定性看法

在关于个人风格方面,“成长型思维”发展出乐观主义风格,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固定型思维”发展出悲观主义风格,阻碍了对幸福的提升。

在关于自尊方面,“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的成长,以自己内心的标准为依据,有内心稳定的高质量自尊;“固定型思维”以外界的评判为依据,发展出低自尊,或者不稳定性自尊,或者自恋。

在关于婚姻方面,“成长型思维”发展出培养心态,坦然面对挑战,积极解决问题,最终让亲密关系更甜蜜和稳固;“固定型思维”发展出寻找心态,相信所谓“真命天子”宿论,容易逃避问题,消极解决问题,更容易结束当下的亲密关系,去寻找“真命天子”。

在关于人际关系方面,“成长型思维”发展出联接思维,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平等交往,寻求合作共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固定型思维”发展出排序思维,信奉权力、位序等,混淆工作和生活界限。

在关于智力方面,“成长型思维”相信智力是不断发展的,希望不断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固定型思维”相信智力是恒定的,只是想让自己变得看起来聪明,避免挑战。

在关于挑战、挫败方面,“成长型思维”勇于接受挑战,遇到挫折不放弃;“固定型思维”逃避挑战,害怕失败,容易轻易放弃,经历失败之后,尝试修复自尊,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

在关于努力方面,“成长型思维”认为只有努力才能驾驭一切,让努力成为人生的习惯;“固定型思维”认为努力是毫无用处的,相信天赋,遇到困难轻易放弃。

在关于批评方面,“成长型思维”勇于接受批评,从批评中学习,并因此而持续进步;“固定型思维”认为批评威胁到了自己,不停为自己辩解,故步自封。

最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断掌控人生的成功,并充分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伟大力量;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确定性看法。

上面的简述举例,已经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然而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两种思维深刻地影响了人的动机,而动机是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关于动机方面,“成长型思维”目标是获取成功,也就是“趋向动机”,虽然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困难甚至失败,然而在乐观主义的解析风格下,他们还是不断进步,最终达到或者超越了目标。

“固定型思维”目标是避免失败,也就是“避免动机”,他们希望成功是因为害怕失败,成功反而是一种压力,因为成功之后会面临更大挑战。但遭遇失败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逃避问题,或者降低目标,很可能却又导致了更多的失败,在悲观主义的解释风格下,最坏的结果是滑向“习得性无助”深渊。固定型思维和悲观主义的结合,是造成个体无法充分发挥潜能的主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而言,“成长型思维”更好地解释了“自我实现预言”理论。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一个人自己的预期最后变成了现实,这听起来有点神秘主义的色彩,更有点像拿破仑希尔

、卡内基等鼓吹的成功学的鸡汤味道。然而,无数的事件证明了“自我实现预言”理论,包括着名短跑选手Roger Bannister的故事:

Roger Bannister是个跑一英里的跑步选手。在1954年之前,在四分钟以内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医生、生理学家们证明四分钟跑一英里,是人类能力的极限。然而Roger Bannister却说“四分钟内跑完是可能的,我要证明给你们看”。他坚持练习,却一直失败。但1954年5月6日,Roger Bannister用3分59秒跑完一英里,轰动一时。六周后,澳大利亚跑手John Landy只用了57.9秒。第二年,37名跑手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956年,超过三百名跑手突破四分钟界限。

在成就“自我实现预言”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很显然是动机。而这些动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根植于成长型思维和乐观主义风格思维的土壤中,推动他们实现了自我预言。

客观来说,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感,都可以被改变,更何况,“能改变”和“被改变”之间还需要行动的证明。

外在事物的成功,包括积累巨大财富或赢得重大全力职位等,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能决定,还牵涉到其他人和其它因素,比如运气和机遇等,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而内在的幸福感,主要由个人自主决定,“自我实现预言”或者“成长型思维”就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都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混合体,有些人在某些领域发展出“成长型思维”,而在另外的领域发展出“固定型思维”。这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反省自己的思维模式。

阅读全文

与幸福课第四课用了什么思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是幸福如你温柔过境是什么歌 浏览:844
怎么能查出心脏的健康状况 浏览:976
遇见爱情要怎么样 浏览:235
经济学类本科想就业要考什么证 浏览:329
女属狗和男虎的婚姻怎么样 浏览:382
山西初级经济师报考条件有哪些 浏览:958
瑞金市幸福幼儿园在哪里 浏览:858
怎么搞一番事业 浏览:203
湖南网络美女叫什么名字 浏览:14
爱情公寓演过什么新的电视剧 浏览:315
动漫里有哪些颜值变化大的美女 浏览:823
大连龙港经济开发区有多少人口 浏览:246
健康被子哪个牌子好 浏览:68
婚姻不稳有什么方法 浏览:734
经济增长率怎么这么高 浏览:134
孤独孤儿讲述的什么故事 浏览:346
英文故事app用哪个 浏览:789
包办婚姻什么时候有影响 浏览:43
经济学语言哪个专业好 浏览:591
女人不想婚姻该怎么办 浏览: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