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让孩子感到幸福
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供爱和支持。孩子需要感觉到爱和支持才能建立自信和安全感。鼓励孩橡雀子、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都是表达爱和支持的方式。
2. 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会令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通过参加课外活动、阅读书籍等方式,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并对其进行鼓励。
3. 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孩子需要一个稳定、有秩序、无暴力的家庭环境才能安心学习和成长。让孩子知道芦型在家里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同时要维持家里固定的规则和制度。
4. 鼓励好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并把问题及时解决。向孩子传递开放性、平等性、理解性、尊重性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孩子更加愉快、自信和幸福。
5. 鼓励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支持孩子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参与团队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合作、互助的技能。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让他们感到幸福陪如猜的基础。通过给予爱和支持、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情感上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幸福的状态。
‘贰’ 如何给予孩子幸福
陪伴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你每分每秒地守候在孩子身边,只要把陪伴孩子当成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每天腾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比如下面五件小事就会让孩子感到幸福。
1、全家一起吃饭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这是我们国家的老传统,是家庭关系和睦的表现,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顿饭。”的确,全家团聚在饭桌旁,吃上一餐香喷喷的饭菜,温饱食欲的同时,也是家庭成员见证彼此存在的证明。这会让孩子提升对亲情的感知,产生浓厚的安全感。上班族父母更要意识到这一点,不管工作再忙,下班后,请跟孩子吃上一顿舒服、美味的晚餐吧!不要让工作成为你和孩子的隔阂。
4、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无论是学习、购物、吃饭、穿衣等各种生活方面,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促使孩子从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样有利于培养卖此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5、愿意肯定孩子的进步
孩子是一个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而他的价值观也在建立之中中手迅。当孩子做对事情时,父母应当肯定孩子的进步,表示出对他的欣赏。孩子在陌生的事物上出差错是完全正常的。当孩子是因为能力问题把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把事情做对的技巧,并通过鼓励把孩子从挫折感中拉出来。当孩子因为不知薯高道什么对错而把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并用鼓励把孩子从迷茫中解救出来。
‘叁’ 九招让孩子提升幸福感
1、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内在精神的满足”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孩子必须要在爱的氛围下才能学会享受爱,并学会如何爱他人,亲子关系中的爱应该是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相尊重为基础的,让孩子有被人承认,被人关爱,受人尊敬这种幸福感。以爱为内涵的幸福感可以来自每天的一个拥抱,每天的一个微笑,每天的一声称赞……此外,你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谈话,哪怕你再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和孩子交流。
2、赞赏要不厌其烦,指责要适可而止
赞赏会让孩子更容易获得自信,同时赞美孩子时需要细节描述,例如当孩子有进步的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美,但也不要过分奖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重视他所得到的奖励,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宝宝总有犯错的时候,但我们需要有技巧的批评,并且当他改正错误养成了好习惯后,要给他足够的肯定,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进一步巩固良好习惯。
3、生活细节中培养成功感
成功的孩子才会经常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你要做的是让他有能力迎接一生的挑战,不让诱惑充斥他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减压的机会,玩或者学习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动一下、让他们的想象自由驰骋。不受时间限制地去捉萤火虫、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织网,都能给你的孩子带来生命的惊叹。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培养孩子的成功感还要让孩子学会正视失败。因为能够承受失败的挫折,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心理素质。父母应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告诉孩子任何事都可能有不理想的结局,这一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将失败的压力转化成动力,就可以使孩子正确认识失败,并养成良好的成功心态。
4、维持家庭的和谐美满
有关研究表明,与孩子能够充分进行民主沟通,充分进行情感交流的家庭中,孩子的幸福感要明显高于一般家庭。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孩子中,大约只有10%%的幸福与金钱物质因素有关,而近90%%的幸福来自诸如生活态度、自我表现以及情感沟通。孩子在安全、温馨的家庭中长大,心理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比较良好。夫妻间的矛盾和纠纷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进行。有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妈咪感觉婚姻关系和谐的,宝贝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育得更好,这已经为宝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础。
5、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
儿童发展理论学家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博士认为,当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他就会信任周围的人;反之则不信任自己和其他人。也就是说,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培养他的信任感和自信心。事实上越来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来越多花样翻新的游艺活动,越来越高水准的物质生活,宝贝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但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宝贝对幸福的感觉变得那么淡漠?快乐真的就是幸福吗?于是我们可以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我们也不要总是及时满足,让孩子感受过期待后,才会尤其珍惜这得之不易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看,拖延时间、增强欲望,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好方法。孩子提出要求,家长立即满足,形成了孩子有求必应的习惯,使孩子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打击。反之,延长实现要求的时间,孩子有“来之不易”的感受,并在等待的过程中增强了心理素质。
6、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一位教育专家戏称:“傻孩子”“笨家长”“苦老师”越来越多,似乎谁也不幸福。学习负担的加重让孩子过早失去了本应有的幸福时光,除了学习,孩子和家长的生活没有了别的主题。最终,我们培养出的孩子可能会成了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贫民,幸福指数上的乞丐,价值观上的糊涂虫。
小冰从3岁多就开始上各种培训班,先后上过故事班、美术班、舞蹈班、琵琶班、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有时妈妈也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一味地为孩子报名参加。我们不得不承认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其实是成人社会竞争压力的一种转嫁,他们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或自身过低的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孩子们感受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7、适时地让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时当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纠正或者完善他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孩子的信心。例如孩子擦过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够好。如果你下一次还想纠正孩子做过的事,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会影响健康和安全吗?2、这件事会从现在开始影响你10年吗?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顺其自然吧。当然,让孩子获得生活技能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关心餐桌上刀叉是不是放在正确的位置更重要。
8、接触大自然
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骑车,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还能让他拥有更多的欢笑。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和孩子发自内心地大笑吧!给他讲笑话、唱儿歌、告诉她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对孩子、对孩子都有好处。这纯粹是生理上的好处,当你大笑的时候,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让你的心灵有一次自由的翱翔,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这样的轻松氛围下享受快乐、体验幸福感。
9、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毫无疑问,我们都听说过古典音乐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理论。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方法。这种感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他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总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幸福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幸福感的来源更注重精神的需求。请父母在为孩子准备更多的物质奖赏和礼品时,完全可以尝试着多了解孩子的幸福需求,让孩子的心理预期得到满足,而不是简单地以物质方面的满足来获得孩子对自己的接纳与认同。
‘肆’ 如何让孩子幸福快乐爸妈教育须知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健康和快乐,但快乐和幸福感不是用说的就能拥有。因此,你应该要教导幼儿感恩,这能让他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幸福。你可以多陪伴孩子,并让他从事自己的爱好,这能让他感觉开心。
感恩可以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懂得感谢生活上的小事情,他会更容易感觉开心和幸福。你的孩子首先应该要学习他生活上拥有的事情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赞美对孩子是有益的,但是,你应该要赞美的是孩子真的完成的成就,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的才能和天赋。赞美孩子的努力可以让他真的感觉幸福。
经常大笑可以让孩子感觉快乐。虽然你很想让孩子快乐,但你不应该花太多时间来担心它。你只要确保孩子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就能让他快乐。多陪伴孩子,更多亲吻和拥抱,都可以让孩子快乐。
延伸阅读:宝宝爱吃手总是被拍掉?这其实是他聪明的表现!
不论你阅读了多少育儿书籍,学习了多少育儿技巧,如果没有应用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是空谈。你应该要更关注你的孩子,了解他的喜好和需求,这样才能满足他,让他快乐。
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快乐。减少自己的压力、悲伤和难过,并找寻内心的平静,这能让你和孩子都感觉快乐。
笑声可以治愈所有的悲伤和痛苦,不论是成人或幼儿。因此,你可以经常逗孩子笑,扮鬼脸、讲说话,甚至只是简单的对着孩子笑,都能让他跟着你笑。
延伸阅读:如何阻止婴儿哭泣:平静哭泣婴儿的步骤
孩子喜欢爸妈的陪伴,不论是坐在一起吃饭、看电视,或是玩玩具、说说话。因此,你应该要创造更多的亲子互动时间,这能让孩子感觉幸福和快乐。
家庭气氛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尤其是你和伴侣的关系。因此,你应该要维持你和伴侣的关系良好,并且让家庭气氛融洽、和乐。
如果孩子有喜欢的兴趣或嗜好,你应该要鼓励他多从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开心,并且拥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伍’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一起来看下吧。
一位世界着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研究发现,她们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标志,而且,当时正处于孕晚期的孕妇生下的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这些妈妈把当时的情绪传递给了还在子宫中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出生后,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紧张,心理资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从备孕开始,妈妈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让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如果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摄入充分的营养,并满足情绪的发展需求。
平稳积极的情绪,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胎教实际上更多的是做给妈妈的。
同样的,孩子出生后到1岁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妈妈是否健康、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决定的。
这个时期,孩子的很多行为能力——坐、爬、走、吃、说话等等,都是一个从没有到逐渐有的过程。
他们是那么的弱小,需要我们全方位的照顾——喂奶,换尿布,看病……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时候,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还要能够判断出他是饿了还是尿了,是需要抱抱,还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们就焦虑不已,甚至打骂他,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不安全的,他们的安全感是很难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胎儿期到一岁半,请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无条件地爱和呵护他。
很多妈妈问我:
“我的孩子(2岁左右)动不动就打我,脾气特别大,他长大后会不会家暴?”
其实,这个跟家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家暴,那么基本上孩子也学不会家暴。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主是要想表达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办和替代了。
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挣脱妈妈的怀抱,想去玩路边的'沙子,可妈妈却不放手,非要抱着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这个时候,妈妈抱得越紧,孩子就越要用力挣脱。他可能还会打你,咬你,抓你,甚至还会有很暴躁的脾气。
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这么做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说,当孩子已经有能力(这个孩子已经会走,有行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他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环境,需要妈妈有稳定的情绪,还需要从自己的尝试中的去获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这时,给予他们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爱护,而是放开他的活动半径——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他多探索。
否则,你就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岁左右)。
前天,我跟女儿在我家小区的花园玩,一个5岁左右的小弟弟走过来和我女儿打招呼,问:“你在看什么书呀”“你在哪里上学呀”……
我女儿就跟我说:你看,这么小就是一个“撩妹小高手”了。
其实,谈不上什么“撩妹”,只是说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会发现,3-6岁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说,“我是熊大”,“我是奥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们经常沉浸在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当中。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角色认知的能力,并且对规则和社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了放开孩子的活动半径,还要:
引导他的社交,让他在游戏规则当中,学会礼貌、礼仪;
引导他在角色认知里,培养起责任感、语言能力、行动能力;
并且进一步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进一步拓宽孩子的探索领域、帮助他们认知自己和环境外,还要教导他们了解社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和礼仪,让孩子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样,他们在环境和交往中,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如鱼得水,轻松快活。
这也是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6岁的孩子,非常优秀。不仅成绩很好,还会很多才艺,琴棋书画都学得有模有样。
然而,他已经开始厌学,并且要跟我探讨“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样沉重的话题了。
为什么呢?
原来,他从中班开始,就在学英语,学书法、画画、钢琴、围棋等各种兴趣班;到了大班,妈妈就经常带着他到处秀——展示给别人看,他能背什么,能写什么;上学前班的时候,他已经把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初步学了一遍。
所以,这个孩子到了一年级,就开始不写作业,想各式各样的办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个听话的神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到6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说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对颜色、图形很感兴趣,对守恒定律能够有充分的理解,但对文字和概念的东西不感兴趣。
虽然,也有极少一部分孩子确实会对文字感兴趣。但是,不管是否感兴趣,都不要过度教育,不要让孩子过早过多地去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
这种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孩子安全感的一种破坏。
比起学知识,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让孩子去玩,让他有规则地玩,因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余精力需要释放出去。
否则,剩余精力未能及时释放出去,就会造成内伤,如同这个抑郁的一年级的“神童”。
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曾经有一对父母通过微信,跟我控诉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听话,多么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数考得很低,故意去报复爷爷、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坏,还经常嚼着嚼着食物就吐出来,用衣袖擦得满桌子都是……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恪守规则的家庭:孩子的爷爷曾经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图书馆工作,姑姑在人民银行工作,爸爸在银行工作,妈妈也是在什么金融办工作……却养出了一个特别叛逆的孩子。
为什么呢?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价值感。但他们给孩子立的规则却把它们破坏了。
比如,他们通过零花钱来逼孩子遵守规则:孩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到多少分,那么零花钱就减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没有做好,零花钱又会扣掉多少……
这个规定特别不合理。
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要用钱来交换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违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为了钱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这样的管教方式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他会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他所有的聪明才智来干坏事——他要从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就是给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可以自己决定用来买笔,还是买衣服。
两周以后,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总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对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稳定的情绪,以及无条件的爱和呵护里。
1岁半到3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对于这个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规则感里,和每一个让他自信的游戏角色里。
6到12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里。
我们做父母的,要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变化养育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听话和服从。
如此,我们才能养育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养育一个可以在未来收获幸福的孩子。
‘陆’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幸福
一、不要把对孩子的爱埋藏在心里,要说出来让他知道
我们一般都是比较内敛的,对孩子的爱都是默默的付出,给他做一些事情甚至都不会让他知道,如果当面的去说爱她,更觉得难以灶升圆张口。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是需要从父母这里得到一个认知的,就是他对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喜欢他的认可的,晚上互道晚安,常常的拥抱,嘴里要和他说,“我爱你”,让孩子感受得到。这样她隐塌才有安全感,所以家长不要吝啬口头的表达,可以早上的时候对孩子问好,
二、抽时间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能常常陪伴她,参与他的生长。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是让他们感到最幸福快乐的事情。家长却因为常常忙于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就要在生活中尽量的抽出这样的时间段来。可笑亩以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讲故事,一同在陪他阅读一些文章,也正好给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可以一起出去吃个饭,父母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是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这比所有任何的教育都好。
‘柒’ 如何提高小孩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好好说话,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该鼓励的时候就鼓励,而不是看到孩子很失落了,还继续打击,说一些带刺的话。
2.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一点理解,少一分责备与抱怨。
3. 生活中的仪式感。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礼物,送给特别的人。偶然的惊喜能让生活增添几分幸福。
4. 信任孩子,适度放手。非原则性地决定都可以将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父母只提供建议,分析利弊,无论小孩怎么选择,都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
5. 善待另一半,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夫妻关系必须放在首位。一个温柔顾家的爸爸,一个善良贤惠的妈妈,互相关心,经营好家庭,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6. 跟小孩沟通时,要平视,耐心倾听。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去点评孩子的对错。要感同身受,才能令孩子接受我们的建议。当小孩失落时,要适当地鼓励;当小孩做对的时候,要适当地肯定;当小孩做错事情时,指出问题,及时纠正,给出建议。
7. 哭是一种发泄方式,允许孩子哭。而不是一味地禁止。告诉小孩:哭并不代表懦弱,在小孩伤心挫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拥抱小孩,告诉小孩人生路上不总有崎岖,哭过笑过,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