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书名:《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5月
第一版字数:137千字
阅读时间:2020年7月22日——8月2日
一、 [内容概括]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由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的“新闻+专家”型人物陶继新编着的教育讲演录。本书分三大章节: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陶继新老师从12场精彩的讲演中,精选其中的3场,是因为“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 旨在通过高质量的经典诵读,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打点幸福人生”该话题以“幸福”为切入点,受众范围广,颇具人气;“孔子的精神世界”是陶继新老师十多年前学习与研究《论语》的结晶,文化内涵丰厚,当然,有些部分是他个人学习、内化后的独特感受,也有些部分是他独创的真知灼见。
二、 [经典摘录]
第1天
陶老师自信的内在因素:1、有一定的文化资本。2、有丰富的生活阅历。3、道法自然,取法乎上。4、有自己的话语基础。5、有一定的使命感。 读书教师成长的必需:1、读经典文化恰恰是人格培养最有效的载体;2、大量的经典诵读是一种文化存款。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3、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一到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读书原则:取法乎上 人的生命除了常态之外,还有一个精神和心灵的维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命实体有多长的问题,但是你真正的生命不在表面和实体,而在精神上和文化上。
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什么是经典呢?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精神产品。对于中国经典,诵读结合;外国经典,广博多览。大思想家(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 日本作家《水知道答案》水结晶的演示结果:第一杯水的结晶是灿烂无比的六角形图案(对它说爱与感谢);被骂“滚蛋” 的那杯水则虽成图形,却惨不忍睹;最差的是第三杯水,竟然无法结晶。教育也是一样,要多一份爱,不能放弃。水会因为我们的注视而变化它的表情。
第2天
疏离浮躁,淡泊名利 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一览众山小”的境地。1、 淡泊名利的李秀伟2、心境平和的李兰铎 3、宠辱不惊的孙明霞4、生于忧患的孔范今5、心如止水的杜维明 他们都是在阅读大量的国学经典的基础上,以内求和谐、外求进取的心态塑造自己的人生。心性的至善,使人性回归最自然的状态,这时你就会感觉世界大了,天地宽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 1、读书背书的沈红旗 广博多览,使他能够现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种纵横捭阖、汪洋恣肆的气势。2、学养深厚的于漪 她认为,教师个性不同,学生和行不同,教材个性不同,环境各异,任何固定的模式都不可能一一对应到不同教师的教学上去。3、锐意改革的韩兴娥 她讲得很少,但是学生都听懂了,而且学得情趣横溢。只有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4、腹有诗书的苏静 当今教育生态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苏静保留了教育原生态的东西,她没有被污染,因此,她才独占鳌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创造机遇,多读书,多背书。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要的时间越是多,而且课也教不好。读书的时间长了,你就会拥有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
第3天
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 读与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跌出。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谢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书与思考同行 经典文化不是一读就懂的,真正意义的经典阅读,需要的是阅读主体的思想介入,还需要与现实生活和教育内容的内在链接。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
第4天
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 《巴黎宣言》75名诺贝尔奖共同的宣言: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经典诵读可以使人趋真向善,大师的作品里面都蕴含着真善美。诵读多了,耳濡目染,你也会一步步向大师靠近,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有人说,一个天天读好书的孩子,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很有道理的。读书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层次是坚持,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第三个层次是审美。读书不是一时的事情,也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还为了终身的幸福,如果不读书,就没有精神寄托。就不能给自己的精神定位,不能给自己的灵魂定位。
第5天
内在和谐的要诀:“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其实,天地宇宙之所以长存的内在原因,就是有一种高级的和谐。大家大家想想,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人之生命历程也如是。即使遇到波折,甚至是大难临头,你也把它视为大自然当中一个和谐的特殊音符。即使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应将之当做绚丽的生命历程中的一朵小花而已,达到这个层次,就达到了宠辱不惊的境界。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是和谐的,身体也自然是健康的。我们要用平常心态看待人生,用和谐心境对待世界,不大喜大悲,不大惊大恐。凡是皆视之自然。参透人生,心道一体,方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人间花开花落,生死不惧,望晴空云卷云舒。真的做到这些,你的生命体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在原地滑行,或者是在平面滑动的。浅层次的变化,而是本质上的生命飞跃。宽容大度:谅解冲撞自己的人;“感恩”批评自己的人;宽恕伤害自己的人。
三、远离不良情绪。优化情绪的方法:1、排解生气之“毒”。2、进行“良性暗示”3、和尚:身抱美女,心已忘之。我们往往只看见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那些无形的东西的“负担”更重。放下心理层面的负担,才能走进“无我”的境界。
第6天
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还有道德诉求既精神高贵。家有万贯资产位居高官者,可能是精神高贵者,也可能是精神贫瘠者。精神高贵者首先应该是孝敬父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孝敬是做人的根本。不孝敬父母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遭到报应。所谓的报应是心理科学与唯心主义没有一点关系。这是宇宙运行规则,为每一个人都做了设定。猎人利用雪貂的善良伪装成冻僵的样子,雪雕过来趴在他胸口上,给他温暖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把它抓住,然后扒它的皮吃他的肉。这点真的让人很痛心。人们经常骂自己的对手为畜生,其实人类的行为远比畜生更残忍。善良是人之为人最为需要的品质。自信者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困难无处不在,上天给我们设置的考场,但同时胜利也无处不在。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我认为破解困难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体生命的过程,甚至从中体验人生幸福的过程。自信可以创造一切。
第7天
在自己心里,一定要坚定一个永不放弃的信念。丘吉尔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一个人拥有的好习惯,毕将使他受益终身。健康的体魄、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如果不读书的话,就可能从经典文本中吸纳经典的思想,而一个没有经典思想给养的人,必定缺少必要的精神与心灵的支持。读书多啦,就会改善自己的心灵境界,就会使自己幸福起来。作家冯骥才说:“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优质生命成长史,应该是文化不断升值的精神史。文化升值就是文化存款。进入审美是超越习惯的更高境界。对于美的发现,更多的还不是在眼睛,而是在心灵,一个心灵快乐的人,就会发现更多的美,甚至在一般人看来,无美可言的事物,他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一个真正发展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拥有这种审美心灵。
第8天
很喜欢下面这首诗: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那表示他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那表示他乖乖在家,而不是流连在外。我交税,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的很好,有阴影陪伴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福,有辆车。有巨额的电费账单,那表示我冷气吹的爽。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那表示我还听得到。一堆衣服要洗烫,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天结束时感到疲劳和肌肉酸痛,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一大早被闹钟吵醒呐,表示我还活着。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那表示有许多朋友会想到我,当你觉得人生很糟,就再看一遍吧。“有容乃大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它在告诉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博大的胸怀,特别是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所以请大家千万有一颗宽恕之心,他给你带来的是心灵的平静,精神的安逸。
第9天
孔子的思想与精神在中国大地甚至世界范围一直流传不衰。这就是伟大思想和高贵精神的永恒性,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常常油然而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作为生命个体,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具备以后,积分当在提升精神品质上下功夫,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如何,主要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寡,而在于精神与心灵的丰盈与否。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于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的命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
第10天
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重要文化,一是美国的罪感文化,二是中国的乐感文化,三是日本的耻感文化。说起中国的乐感文化,必然会涉及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孔颜乐处。孔颜乐处并非一种自然性的快乐,更不是阿Q自嘲式的快乐,甚至也不是一种道德的快乐,而是一种超道德的既有本体意味的审美快乐。他不是在专门追求乐的情况下实现和获得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一种寻常的心态,自然而然的获得的,具有生活的无欲,情感中的“中和”和心灵的宁静等特质。孔子与其弟子颜回则是这种快乐的典型代表,故有“孔颜乐处”之说。人生在有限的时空当中,一般只有几十年最多百十年的时间,一定要快乐,而且要有富有价值的生命追求。这是幸福之本,享受生活不是追逐物质享受,而是心灵的快乐和精神的高贵。学习《论语》大多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里的山与水只是字面之意而已,第二个层次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有了自己的理解,超越了第一个层次,但是这一层次还没有走近道与仁的境界,到了第三个层次,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已经发生了凤凰涅槃式的变化,不但读懂了表层意思,更读懂了内在的意愿,而且因为进入深槽,使自己的心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们读论语不是为了把它的字面意思读懂,甚至也不是为了理解其更加深层的意思,而在于我们自己精神和心灵的变化,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发生质的飞跃,是自己今年,明年这十年后十年发生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第11天
哲人言和谐既美,和谐是美的至高境界,实际上,不但社会需要和谐,天地万物都需要和谐。孔子说,过犹不及。万事万物,特别是个体身体与生命,恰恰需要处于这一种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才能健康与平安。这种无过无不及,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其实,中庸是高尚原则之下的一种内在的和谐。和谐的至高境界包含了道德的诉求。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把人当成人,当成根本来对待。今天我们所期盼的均衡教育在孔子那里已经实现了,所以孔子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教育家,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者。看来,修养不只是为了独善其身,还要在道德实践中安人、安百姓,即经世致用。孔子心里的君子,是既有文化又人格高尚的人,小人则是不如君子那样高尚的一般人,并非今天我们所说的坏人。孔子追求的是一种君子人格,特别是将人格纳入其中之后,君子就有了一定的道德诉求。孔子追求的是君子品格,而且希望自己的弟子也走向君子的行列。即使如颜回、子路等原先没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也可以通过自身修养而成为君子。
第12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就好像大车小车没有驾车的横木,它靠什么来行走呢?孔子之言说得太精妙了。信非物质,可人们真想立足于社会,他是必备的品质。如果去世了,这个即使你得到千千万万家产,也一定会得而复失。孔子之所以具有一般人无法超越的人格魅力,除了他的学识之外,巨大的信任指数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说孔子的信任指数太高了,历史上恐怕再也没有这样拥有如此人格魅力的老师了。一提起孔子,人们大都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是一个左右逢源、不分是非的人,实际上孔子一生正气,他所追求的和谐不是“乡愿”式的和稀泥,而是有着高度原则的平衡。作为人,应该生活的正直,那些弯曲着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颜回看来,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孔子几乎是无所不学,无处不学,而更主要的是他不停留于文本上,还在实践层面不断的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与学术体系。现在,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用词,但做到者却并不太多,而孔子就是通过自学而成大器的,既是终身学习者,也是终身教育者。陶继新老师特别提倡在儒家原典上下功夫,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孔子来,研究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儒家文化来。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经典文化如果内化到我们个体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乃至言行举止和心灵状态。《论语》中讲究和谐,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内部也需要和谐。
三、[读书感悟]
1、增强自信的法则: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这种知识不只是局限于所教学科知识,还要拥有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以及能够随时迎接学生天马行空般疑问的机智;知识源于实践,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才能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拥有随机处理问题的能力;“道法自然,取法乎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拥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知道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2、开经典卷有益。好读书,读好书,大量的经典诵读,能够让人拥有发自内在的文化气质。经典一旦内化于心,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读大量的经由时间沉淀的经典,可以拓展个体生命的维度和灵魂的深度。
3、读书是一场文化旅行。读大师、名家的经典之作,时间久了,骨子里不自觉地会消化、吸收他们的真善美,指引自己求真、向善、至美。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你才能保持人性原始的本真状态,不被喧嚣繁华的世界所迷惑。读书多了,心灵境界改善了,生活起来,就更能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4、“有容乃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博大的胸怀,特别是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原谅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感恩感谢批评过自己的人;宽恕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宽容大度给你带来的是心灵的宁静,精神的愉悦。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做到真正的宠辱不惊。如果我们能从容面对宇宙中的风和日丽、狂风暴雨,快乐与苦难,即使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将视之微风轻拂的波纹,那就真正达到了宁静致远的境界。
6、和谐即美。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健康的体魄、合理的饮食习惯,想必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融入自然,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呼一吸间感受人世间的美妙。
‘贰’ 《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
《做幸福的老师》作者是翟幸福,该书讲述了作为一名老师意义和幸福感。以下是我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幸福: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无论各个阶层、每个个体,都会为了自身的幸福理想而奋斗。对于幸福的界定,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幸福是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幸福在哪里呢?假期,阅读了陶继新老师《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仿佛对自己的教师生涯,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立德树人的导向。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说过:“一个只是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很难用知识去弥补。”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到知行合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使命,是伟大的筑梦者。教师是辛苦的,但拥有高尚情操的老师,注定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一定也是快乐的。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知识总量激增,老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应对越来越高的教学需求。教师要有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会促进老师不断老岳自我,提升自己,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准,奠定幸福的根基。
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仁者,爱人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充满爱心的关注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爱心,使我们教书育人的动力。没有爱心的教育,只是应付了事,这样的老师是无法获得幸福感的。
要做一名好老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不断学习的能力,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充满爱心的教育观。教师需要不断巩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更完善的教育观,去塑造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职业虽然辛苦,但我们很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自自身的心态和教学装填,更源于自身的教育信念和追求。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工作,用爱心面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也用心感悟师生间的和谐快乐,感悟教书育人的幸福。当我们的劳动被学生、被家长、被同事、被领导认可的时候,注定会被快乐包围,被幸福围绕!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会感到教育成功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感到教育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价值。
有幸拜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就被陶老师平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与陶老师平静如水的心境相比,我感觉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取法乎上”对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感恩生活,享受幸福教育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平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应该知足常乐。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
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
二、取法乎上,提升精神质量
陶继新老师特别注重读书,注重读书的质量,“取法乎上”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仔细想想这话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欢看书,可更多的是把书当成一种休闲方式,我喜欢看《知音》《女友》《小小说》之类的书籍,而对于《论语》《压根就从来没想过去读,觉得那样的书籍太枯燥无味了。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深感惭愧!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只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并把这些思考、想法、感受写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校经常鼓励老师读好书,然后写读后感,后来我逐步意识到,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就会对所读书目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会一本书读过后很快就淡忘,对于书中有启迪意义的话语就应该多读几遍,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才好,那样的知识才会深入心灵之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我想我们就应该像陶老师那样,及早在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储存一些文化食粮,只有这样,在我们年老时,才会发现自己的教学生活里留下了多少幸福的回忆,才能做一个身心都倍感幸福的教师。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时间去看,或者说自己没给自己挤出那样的时间来学习。这个假期,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了这个规定,也就有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了这样的压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写一本书的读后感,这样宏大的工程我自恃不敢尝试,还是从读序有感开始吧!“重复他人的话语,无异于鹦鹉学舌;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才是生命的活水。”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即使读的书再多,也不过是前人文字和观点的堆积罢了。陶老师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思考对一个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想让自己的课堂精彩起来,照搬是万万不可的,借鉴也要慎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充分分析自己的课堂,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找出属于自己的的方法。的方法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仔细想想,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在重复着自己的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驴拉磨一圈圈转的日子是多么的乏味,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想过要改变这种现状呢?陶老师说:“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多么自信的话语,多么豪迈的气魄!作为我们,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也有一丝华彩,即使是星微的一丝亮光,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积累一点文化资本。让自己的心在岁月的磨砺中仍然能感受温暖的来临。
陶老师说:“千万不要故弄玄虚,更不要故作高深。”是的,我们读陶老师的文章,感觉就是在听一位智者娓娓讲述人生的故事,陶老师的语句真实、自然、质朴无华,似山涧流水,叮咚悦耳。陶老师说,十年前,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曾有意用上一些华丽的词句,可是在今天的他看来那是令他羞愧的事。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了回归的陶老师,看到了正逐渐和自然融合为一体的陶老师,我一直坚信文风彰显人性的说法,觉得陶老师的自然质朴文风和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语句中那股透心的爽颇有相似之处。
也曾有过捧书阅读到深夜的时候,那只是因为我喜欢;也曾尝试着去背诵《论语》《老子》,那是因为我想倾听圣人心声,领悟他们的思想律动,让浮躁的我在圣人如水的心境中感受一丝超然;当课堂上的我捉襟见肘时,当我的微笑不再让孩子着迷的时候,教育类的专业书籍又走进我的书架,我对自己说,我只是想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教师,除此之外,别无它求。
读了陶老师《做一个幸福教师》才认识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只有心的宁静,才不会被外界纷繁的世界所诱惑;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轻轻合上书,一个轻微的游丝样的声音飘过来: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默默地记下曾经帮过我的长者,正在鼓励着我的朋友,始终鞭策着我的领导,记在心底,从不敢忘却,也很少提起。我知道我的回报方式就是默默地记着,并且努力不要辜负了他们。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只要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
我距离幸福还有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踮起脚尖,我就会距离幸福更近一些。
‘叁’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以下是我整理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教师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近我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使我感悟颇深。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重要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其次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读后感触很深。也曾经亲耳聆听过他的演讲,被作者的高尚人格和好学的习惯以及他敬业的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他讲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二是幸福人生的打点;三是品读孔子的精神境界。
他告诉我们:"这种持久的快乐,就是一种最好的美容佳品。大家想想,经典诵读之后,男士更有风度,女士更加美丽,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要在以后教育教学生活不断地学习诵读,在经典中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陶老师在书中还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和我们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平凡却不平庸的同行们。
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博导,他们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平和博大的心境,均由读书写作为基础。陶老将他们由于诵读经典所以快乐所以成功的幸福历程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经典"的妙用,并且让我们能从中悟出:在经典阅读中使自己充实、丰厚,在写作实践中使自己升华、提高。若没有大海般浩瀚的知识容量,他们怎能将课文讲解得如此简练、精到?只有坚持诵读,并形成习惯,性格才能变得平和,心灵才能渐渐澄澈,才能在幸福与快乐中徜徉。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他主张大量的经典诵读,则是另一种存款,称之为文化存款。只是没有存到银行里,而是存到自己的心灵了,而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幸福的储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坚持。真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从经典诵读开始,且一定要坚持下去。第二个层次是形成习惯。如果有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日有收获,天天进步。第三个层次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在审美层面。陶老师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书在丰盈着他的精神世界。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师,时刻为自己储蓄文化,为心灵增加营养。让我深感惭愧!陶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中的每一个事例都让我心潮澎湃,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的确,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陶老师告诉我们,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的翅膀,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不行,大量的写,对读书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写作也一样,你如果天天写,就会越来越从容。如果把写作和读书一样,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一种精神文本收藏的话,写作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与幸福。读得多了,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写的多了,因为有精神文化的成果,也就越来越快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要人生幸福,就要"内在和谐""宽容大度"。陶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冲撞自己的人谅解,对批评自己的人感恩,对嫉妒自己的人宽恕。"从文革时被批斗到为官时被诬蔑,从人生的低谷到事业的兴盛,陶老师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做到陶老师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那我们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
陶先生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
"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真的是我喜欢的境界,现实生活总会有很多无奈,怎样在日常教育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找到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举起心灯照亮自己,走出伤感的自我,走向阳光的自我。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阳光的人性来启迪阳光的人性。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就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世界,给他们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从而拾捡到那份家有儿女般的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殉道者。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平凡者。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一直记得安南说过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更应该释放自我人性的力量。今天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诅咒,而是建设。好比田里的禾苗,不是骂杂草长得多么茂盛,而是让苗长起来。点燃我们的心灯,点燃我们人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在,当我们这么做时,感受到这种幸福时,更别人的评价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每天辛勤劳作,也许没有谁会在意我们,但我们自己在意,我们生命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内心。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用温润的心灵交融稚嫩的心灵。文化素养也许就是那滋润心灵的甘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其实,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