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幸福(哲学观点)用哲学的观点论述幸
一、明确幸福的含义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与世界观、价值观密不可分。用形式逻辑的欧拉图来表示:世界观是最大的圆圈,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两个圆圈,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交叉的;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幸福观和价值观是交叉的。
单纯追求某一方面的幸福,都可能导致人生的不幸;获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学会“三乐”:自得其乐(侧重创造幸福),助人为乐(侧重传递幸福),知足常乐(侧重平衡幸福)。
2. 陈果的幸福课
这些天闲来无事总爱听听有声书,买了一系列的课程,在早晨睁开眼赖床的时候,在边做早餐的时候,在上班路上,在睡前的时候,都会放一点课程来听,有人说,这是一种现代都市人的焦虑症,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保持上进的状态,不过究竟是什么,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很偶然开始挺起了陈果的幸福课,陈果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可是她在讲课的时候,是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听众在倾其所有,她说话方式娓娓道来,不急不缓,从来也没有因为是在授课而将自己凌驾于任何听众之上,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面向一群人而故意说一些听众爱听的话,她的方式是:“我把我说给你听。”与其说陈果是一名讲师,还不如说她是一名和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分享者,只不过,她是站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台上分享,她是在面向所有对人生有着更深层次思考的一群听众做分享。
关于幸福
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话,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别人说给你听的,也不是别人做给你看的,更不是别人通过任何方式向你证明的,幸福,无需证明,因为你从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她的动作这些表现形式里你是看得到的,她幸不幸福。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我发现,越想要证明的什么的人,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在这一方面的安全感的,至于为什么会不安全,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内心感到匮乏或者不足。这种不足感,足以让一个人想要竭其所能去证明自己是丰富的、是满溢的,可是,这种证明里,带着一丝丝的僵硬、一丝丝的控制欲、一丝丝的对抗性,正是这些小小的破绽,足以暴露出一个人想要掩盖住的本来内心。
关于社交
有人说,生活里每个人都是演员,没错,演员本身不是个贬义词,但是如果,你错误地运用了演员这个工具,你因为太用力地想要演成别人眼里的样子,而丢失了自己的内心的声音,那个时候,演员这个词就被你滥用了。我们是社交动物没有错,应该没有人可以不社交一直活得快乐的,就像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过的,合作是让激发我们成为更多可能性的自己的唯一方式。可是,社交的终极目的不是让自己完全去成为别人手里的牵线木偶,社交与合作的终极目的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安于自己。
关于自由
我们以为的自由其实都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你或许以为自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陈果站在这个想法背后想过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她给出了一个很关乎人性的解释,那就是,这个想法背后说明你可能在过去的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欲望被生活学业或者其它某些东西压抑地太厉害了,于是如今的想要自由变成了欲望的表现形式。这里听上去有点可怕,可是当你如果仔细读了前面的内容,你会发现,某种我们理解的自由是亩灶隐被欲望支配着,是一种被欲望包裹着的放纵。
关于自律
然而自由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至少是不妨碍他人不损害他人,而绝对的自由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律来让自己更接近自由。所以,自律这个词看上去即便这么有束缚感,可是,自律会让你战胜你的欲望,而不是短暂地沉浸在欲望的漩涡里,它会让你的内心更加平和,也会让你不再只追逐短暂的刺激与快乐,而更加关注本源的东西,所以,自律让我们接近自由,可是,绝对的自由,就如绝对的公平一样,它是不存在的。
关于公平
我某种程度上和陈果的理念趋同,是因为,我经历过的人生起伏大大小小,我曾经也会抱怨哭泣甚至痛苦,为什么被不公平对待的总是我?后迅厅来,我发现,公平这个词也是有两面性的,一面辩纳是你的不公在别人的角度或许就是一种公平,另一面是这些所谓的不公的遭遇都在某个时点变成了我的一部分,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一个更加多角度考虑问题,一个更加理解和包容别人,一个更加注重去关注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我自己。某些经历在现在的我的身上甚至开始闪闪发光,我很难想象,自己如果曾经轻易地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获得一笔巨额的财富,我还能活成今天的自己吗?换个问题,你喜欢今天的你自己吗?比以前呢?
关于生命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社会或者媒体强加给我们的观念迷住了眼,也迷住了心。我们很少去考虑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该如何度过?陈果说,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里,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先从放过自己和放过别人开始的,因为古往今来,归根到底,人性相通。请慎重使用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不妨从认识我自己作为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和源头,你怎么舍得,使自己的生命不够美丽?你是否曾经想过,既然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我能不能活成其它的样子?创造这个词,本来就与生俱来,我们为何不用在自己生命的课题上呢?
哲学课从来都是对人性和灵魂的拷问,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表达出发自内心的认可,能够让自己在绝大多数社交场合都能自在地交流,能够在独自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不感到孤单,能够在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真心以待,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乐于付出不求回报,那么,我想说,这都是你爱自己的方式,正是这样的你,让我不得不喜欢。
3. 复旦女神教师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链接:http://pan..com/s/152AiU2XyB5R6ca2V7X_bMw
复旦名师陈果:幸福哲学课。你的幸福关键词是什么?是时候了,和生活好好谈谈,把握当下的幸福。复旦爆红的女神教师陈果,独家开讲人生的幸福哲学课,激活你对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运气,而是你在内心修炼的能力。朋友、爱情、财富、自由,究竟什么才是属于你的幸福关键词?幸福是一条路,读懂你的内心,你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归途。
课程目录:
01.明心见性,认识自己
02.唯真知方有真爱, Right road VS Good road
03.莫辜负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04.来自社会和知己的声音
05.寻找生命里的树洞
06.尽力达观,保持中道
......
4. 爆红3年后,复旦女神陈果“销声匿迹”:我自盛开,蝴蝶爱来不来
Slowtime | 慢时光
文/时光君-双木
“复旦女神”陈果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她的名言。
“喧闹任其喧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人生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幸福,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幸福。”
“所谓优雅,就是你遵从内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样子。”
她是第一批“网红教师”。
早在2010年,她讲课的视频被学生传到了网上后,独特的讲课风格和精彩的言论便让她在网上走红。
2018年,有了自媒体和短视频的加成,她更是迅速爆红,成为了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网红美女老师。
有人爱上陈果的口才,有人爱上陈果的思想。
更是有学生评价她:“老师把课讲得这么美,当她的学生很幸福。”
然而,有流量就必定会带来争议。
有人说她自身“语言艺术家”,认为她讲的内容太过浅显,是浮于表面的鸡汤。
有人对她的“爱情语录”产生了质疑,认为她自己都是单身,凭什么去谈论爱情?
而在一场演讲节目中,她念错了一个词语,更是被网友质疑学历和真才实学,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
仅仅几年时间,陈果便“跌下神坛”,这其中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1981年出生的陈果,是妥妥的“新时代女性”。
她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的她,在很小的时候,外婆就教育她:
“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
外公也会对她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陈果很早就开始了文史哲的学习。
后来,她如愿以偿进入了复旦大学,深修哲学专业,并一路攻读到了博士。
2008年,学成毕业后的陈果顺利留校,成为了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
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拘束,站在讲台上的她,如平常一样放纵洒脱。
她总喜欢一只手拿着粉笔,另一只手插在裤兜,对所有有趣的事物畅所欲谈。
在课堂上金句频出,简单而富有哲理,听完之后,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正是因为她的真实爽朗,让众多学生都想活成她的模样,沾染她的韵味。
她谈论自爱:“别人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自己都重要,但如果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加重要。”
她谈论孤独:“孤独不苦,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她谈论无用之用:“有用的东西能够让你谋生,无用的东西能够让你快乐。”
她谈论人生知己:“人生知己难求,最好的知己其实是自己。”
她谈论婚姻:“婚姻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应该郑重其事地去选择,这才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负责。然后慢慢地要学会爱自己,爱对方,爱这段关系,从你和我活成一个完整的我们。”
她的课比双十一还难抢,一百五十人的教室,从来座无缺席。
很多人从她的讲话中获得了启发和教益,也让她的名气越来越大,课程播放量超过千万。
2019年1月6日,陈果又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气更是达到顶峰。
从走红复旦大学,再到红遍全网,再到上《新闻联播》。
很多人喜欢她的课程,更喜欢的,是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生活散发出由内而外的优雅。
《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词:Brainy is the new sex。
聪明,是一种新性感。
她的思想比容貌更撩人,活成一束光,稳稳地幸福。
陈果走红之后,在一片叫好声中,非议的声音也渐渐响起。
在一次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开讲啦》时,一个小错误让她跌下神坛。
在节目中出现了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汉字——耄耋(mào dié),但陈果却读成了“毛至”。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网友认为,虽然这是个生僻词,但作为一名高学历大学老师怎能会不认识呢。
谩骂与质疑声纷至沓来。
甚至有的网友开始怀疑陈果的真实水平,攻击她是“中国学术界之耻”。
其实,读音错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北大校长还曾把“鸿鹄”读作“鸿浩”,清华校长还不识“瓠”呢。
陈果也仅仅是个寻常人,有个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
但几乎是一夜之间,陈果的教学内容被批判成“鸡汤文”。
网友说她没什么专业论着,教的东西也只是一些“快餐文化”,听了也没用。
可什么是心灵鸡汤?什么不是心灵鸡汤?它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王阳明曾说: “知而不行,是为无知。”
网络上有句话很风行,“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阅读了那么多书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不是因为道理无用、书籍无用,而是因为我们“知而不行”、“行而不坚”。
我们太多人有些“唯物主义”、“实用主义”了,什么都想一步解决到位,导致我们精神生活十分匮乏。
而陈果真正的价值,在于回到人的主体性。
她为大众展现出人类主体精神世界的滋润性与丰富性。
她为大众推荐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了精神世界的滋润性与丰富性,这些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就像撒贝宁评价她说的那样:
“陈果老师颠覆了大学老师在我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年轻人在面对世界,追求答案的过程可能是痛苦、迷茫的,但听陈果老师的课,她能给人们快乐、愉悦的状态去前行。”
对于这这样的青年学者,我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而不是苛责。
(仔细看板书,她的课真的只是肤浅鸡汤吗)
而陈果本人,并没有太在意此次争议。
她自称,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有一天突然被大家所认识了。
自此之后,陈果慢慢在网络上“销声匿迹”,回归了自己生活。
曾有传言说她被复旦大学停课,其实是谣言,她一直在复旦授课。
因为就算爆红,她也一直保持着清醒。
她曾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一个观点:
“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
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人活一世,被人喜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能听到质疑的声音,都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否定。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靠取悦别人求来的,而是活出自己后赢来的。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活出自己。
陈果曾经说过:“神坛就是祭坛”,她其实早就预言好了自己的未来。
她的“沉浮史”,浮于她的学识与知性,沉于她的疏忽与大意。
但不论人生怎样跌宕起伏,她都静然处之。
在她还没成为老师时,她是bbs上很活跃的发帖者,半夜三更会写长长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是才气。
但她现在的WB,已经停更2年多了,各个公众平台也找不到她的账号。
就像前段时间的罗翔,被恶评者们的肆意狙击,导致开始被闭嘴、被退出、被伤害。
人言可畏,才是当下舆论环境的真相。
幸好,陈果和罗翔一样,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她依然每天尽心尽力地去备课,去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那些枯燥的知识点。
她也会和朋友喝酒小聚唱歌蹦迪,和大家分享有趣的经历。
有复旦的学子曾表示,经常在食堂里看见陈果老师:
“戴着有线耳机,是不是在听歌不知道,但是不会被别人打扰。她活在她的世界里,并不会管这个世界的风言风语。”
陈果依然能够活得如此洒脱,究其根本,正如她所言:
“喧闹任其喧闹,自有我自为之,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很喜欢蝴蝶。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穿上运动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终于在气喘吁吁中抓到几只。
可是蝴蝶在网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就会飞走。
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他买来几盆花放在窗台,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悠闲地望着蝴蝶在花周围翩翩飞舞。
但其实这还是一种有求的心,只是把有求的心变平和了。
而真正的洒脱,是我自盛开,蝴蝶爱来不来。
有求,就会有失望;无求,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想起了杨绛先生翻译的兰德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南怀瑾先生也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活得知足,这才最重要。
风情万种,便是你热爱生命,轻舞飞扬的样子;
与世无争,便是你能面对人生的诸多境遇,淡定从容,恬然自适的襟怀。
有魂,有根,有趣,一个女人最优雅的样子,无非是像陈果一样,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作者:时光君--双木,90后,慢时光专栏作者,用理性认真思考,用态度安静生活。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