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佛持续76年跟踪700人一生才研究明白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次史上对成人发展研究最长的一次研究项目。
这个名叫The Grant & Glueck Study的研究持续了76年(演讲时是75年),在此期间,他们跟踪记录了724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载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等,这个项目至今还在继续中。
跨度时间如此长的研究一般都做不成,他们常常会遇到受测者中途退出、研究经费不足、研究员研究重心转移或死亡而无人接手。
但是这项研究竟然成功坚持了下来!原先的七百多位受测者中,至今还活着的大约有60%,而他们也都已经九耐肢顷十多岁。
2015年11月,第四任负责此项目的主管、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下面让领英小编带你温顾下这个史上最长的研究——及其结论。
这项研究选择从两大群背景迥异的美国波士顿居民开始。
第一组研究人员从当年哈佛大学本科生中选出了268名高材生,他们当年才大二,他们后来全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大部分人都参军作战了。
与此同时,哈佛法学院的教授Sheldon Glueck从波士顿贫民区选出了456名家庭贫困的小男孩,他们来自20世纪30年代波士顿最困难最贫困的家庭。大部分住在廉价公寓里,很多人家里甚至连热水供应也没有。
最终这两组研究合二为一。这些年轻人都接受了面试,并接受了身体检查。研究人员挨家挨户走访了他们的父母。
这批人可谓“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饥燃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在76年的时间里,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进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了工人、律师、砖匠、医生,有人成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有人从社会最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相反,掉落云端。
这些人里包括四位美国参议院议员,有一位内阁成员,还有一位后来成了美国总统——对,没错,其中哈佛的那一组人中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约翰·肯尼迪。
大概在75年前,根本没有人可以想象这个研究至今仍持续进行。然而没想到负责人换了四代,这项前所未有的研究居然成功持续了下来。
现如今还在人士的研究对象都已经是90多岁的耄耋老人。
那么,这七十几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与医疗记录,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研究结果与启发?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想要的?如何才能昌陆健康幸福的生活?
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钱,名望,或者成就感?
但并非如此。
一句话:好的社会关系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幸福。
“Over and over in these 75 years,” Dr. Waldinger said, “our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people who fared the best were the people who leaned into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with friends and with community.”
Ⅱ 【TED】幸福是什么(萧元拆解篇)
这是我在的第二篇文章
休假结束,开始我真正给大脑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过程啦!
接我上一篇文章的说明( 《给大脑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 ),接下来这一系列的文章,将会展现我的学习过程,其中使用到的学习思考方法,一个是来自于《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伍枯颂所提到的拆书法,一个是来自于《学会提问》中讲述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结合在一起,完成对一个目标的深度学习。因此,接下来,我的学习思考过程都将会用两篇文章,分两部分进行呈现:
第一部分是目标本身的拆解和分析,学习其结构,其语言,其行文方式,其逻辑等等,目标自身所显现出来的东西;
第二部分是我根据批判性思考方式,对目标所阐述的内容进行提问,反思,以及发散,联想,最终融入到我现有的知识体系当中;
今天选取的所要拆解学习的是一个来自TED的视频,“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们从古到今,到未来,都会一直坚持不败迹懈追求的一种人生意义。这个视频就从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说起,逐步揭示了幸福的核心意义。
选择拆解学习这个视频,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然是这次演讲的主题,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要了解的。幸福的人生,人人都渴望,但是,现实却往往是误入歧路,沿着自己以为能够获取幸福的道路向前,最终收获的却有可能是痛苦。那么,从一开始,就能够了解到相对正确的方向,就非常重要了。
其次,这个视频演讲的结构非常清晰,容易拆解和分析。作为第一次拆解学习的入手,难度合适,会使我更有信心继续向前。我一直觉得,好的演讲,其演讲稿作为一篇文章,也必是不俗。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到它的结构和行文,对我的写作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就开始我此次目标《幸福是什么》的拆解部分吧!
开篇(2min):
提问:
1. 是什么使我们保持健康和快乐的?
2. 如果你要为未来更好的自己投资,你会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哪里?
回答:
1. 对千禧一代生活目标调查的结果:80%有钱,50%有名;
2.引出对真正结果的研究:哈佛大学针对724名(两组男性:哈佛大学生和波士顿贫民)长达75年的研究
主体(9min)
研究相关:
1.这样一个研究的难度(参与人员会退出,研究经费会短缺,研究分散或无人继承),但这个项目坚持下来了
2.现在研究还在继续,大约60名还健在,并且已经在继续研究他们的2000多名后代
3.使用其中一位参与人员的三张照片(19岁,47岁,87岁)
4. 研究内容:调查问卷,起居室采访,健康记录,抽血化验,脑部扫描,与他们的孩子、妻子交谈;汇集到成千上万的信息
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无关财富,名誉,工作是否努力
研究结果: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快乐和健康
三大课题:
第一课题:
结论:社会关系真的对我们有益,而孤独是有害的;
举例:和家人,朋友,团体联结更紧密的人会更开心,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
第二课题:
结论:孤独不关乎你交友的数量,而是你社交关系的质量;
举例:
1. 严重冲突的婚姻带给人的伤害会对健康非常有害,甚至比离婚更糟;
2. 50岁时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最高的在他们80岁时会最健康,甚至会加深或减弱疼痛带来的感受;
第三课题:
结腔郑论: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仅保护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大脑;
举例:能够真切依赖另一个人的人,他的记忆会更清晰和长久(好的人际关系不是永远一成不变,而是只要能够真切依赖另一个人);
结尾(2min):
反问:
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结论,从很久以前就有这样的忠告,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不够重视?
反思:
因为人类喜欢简单快速的修复,人际关系太过凌乱而复杂,要终极一生,从不停止;
你的25岁,40岁,60岁时的人际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建议:面对面交谈,做新鲜的事情,长距离散步,夜间约会,和久未联系的亲戚朋友取得联系。
结语: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去争吵,道歉,伤心,斤斤计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一切稍纵即逝。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主题:好的人际关系为你创造好的生活。
【TED】幸福是什么
拆解结束后,真的可以很明显看到,这篇演讲思路清晰,结构分明,开篇,主体,结尾的比例是2:9:2,给观众听的感觉非常舒服。
开篇通过提问,引起大家对“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的兴趣和思考,接下来通过“有钱”“有名”这个两个小例子,引起观众心照不宣的发笑,从而调动了气氛,也让大家更关注接下来真正对幸福这一主题的研究结果。
主体是最重要论证部分,首先通过使用数字(724名,75年,2000多后代)和照片,研究过程等材料渲染此次研究的难度,提升了观众对其结论的信任程度。接下来,直接通过否定错的,肯定对的方式直接抛出结论,给观众以结论的重击。最后,通过三个课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说明,再提出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结论的可信度又更增几分。
结尾处通过反问,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道理简单,人们却做不好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简短却有用的建议。最后通过马克吐温的名言来进一步升华主题,最后再次进行结论的强调,结束。
拆解之后更清晰,也更为叹服,本次演讲的结构并不复杂,行文的方式,就和高中时代说明文写作的方式并没有大的分别,可见,结构并不在于简单或者复杂,合理顺畅的使用,即使最简单的“总-分-总”依然能够直击人的心灵。受教了!
敬请关注下一篇:【TED】幸福是什么?(萧元思考篇)
Ⅲ TED演讲 | 幸福的科学: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快乐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 这让我们殊途同归
怨天尤人,除了让你情况更糟外,没有任何好处。因为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快乐。这不是鸡汤,而是幸福的科学。我们来看看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的科研成果。
丹·吉尔伯特(Dan Gilbert),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幸福专家,《撞上幸福》一书的作者。
人们常常认为:“如果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们将会很痛苦”。这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吉尔伯特对此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即使事情没有按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也使我们感到真正的幸福。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快乐。
在2004年TED大会上,吉尔伯特与观众分享了他的一些研究心得。
在人类两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 大脑脑容量从我们祖先能人的1.25磅, 增大了近三倍成了现在的3磅。 当我们的脑量扩大三倍的时候, 大脑不仅仅在体积上有了改变, 它在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大脑变大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它有了新的一部分,叫做额叶,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
是什么让前额叶外皮成 人脑辩缓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
脑前额叶外皮有很多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拥有一种“创造模拟经验的功能”,飞行员利用在飞行模拟器中的训练来防止在真实飞行中产生失误。 人类有惊人的适应性, 他们可以在大脑中体验未曾真实经历的东西。这一特征跟直立行走、语言一样,是人类所特有的进化的伟大产物。
我们大家都能做这些。 比如哈根达斯没有肝和洋葱口味的冰激淋,并不是因为他们试做了一下, 尝了尝,而后表示恶心,而是因为你坐在椅子上就可以想象肝和洋葱的口味的冰激淋是怎样恶心了。
吉尔伯特邀请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实验,试想一下,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未来赢了价值3.14亿美元的彩票,第二种是发生车祸而截瘫,你会选择哪个?
想必大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中彩票”,没有谁会喜欢“截瘫”。
尽管我们不一定有那样的切身体验,但是我们的大脑可以把那样的场景模拟出来。
而一年之后呢,是彩票中奖的人还是意外致残的人活得更快乐?正如之前的选择一样,也许你会觉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中彩票”的那个组了。
然后真实的数据给了不一样的答案,事实是,在失去双腿一年之尘宽后,和在赢了彩票一年之后,两者的快乐程度几乎相同,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让人难以置信?
在吉尔伯特的实验室所做的研究, 还有全国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都显示了一种让人吃惊的东西,他们把它称为“影响偏差”(“impact bias”)。
“影响偏差”(“impact bias”):这是指人脑的模拟功能有犯错误的倾向,模拟器会夸大事物的不同结果,而这些结果实际上未必有多么的不同。
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都显示:选举的输赢,伴侣的得失, 提升与否,考试成败等等, 对我们的影响及影响的时间长短都比人们想象的少。 事实上,最新的研究几乎让我吉尔伯特都迷惑了。 最新的研究显示,发生在三个月以前的重大的创伤, 除了少数个别例子,对你今日的快乐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为什么呢?
吉尔伯特说,因为快乐是可以人工合成的(happiness can be synthesized),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人为制造快乐。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在1642年写到:
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我可以将贫穷变为富有,将逆境变为顺境。
我比阿奇里斯(Achilles)更无懈可击,我用不着幸运的眷顾。
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强大? 但其实,这种强大的力量是我们每派灶亮个人都有的。
人类具有一种“心理免疫系统”(psychological immune system),这是一种通常不为自我所知觉的认知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进而让人们感到自己的生活美好。
像托马斯爵士一样,你也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与托马斯爵士不同的是,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你有这种能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制造快乐,尽管我们一直以为快乐是一种需要苦苦追寻的东西。
接着吉尔伯特给我们分享了几个关于人工合成快乐的真实例子:
吉姆·莱特(Jim Wright):“我现在在心理上,经济上,感情上和精神上各方面都比以前好。” 第一位是吉姆·莱特(Jim Wright)。 他是美国众议院主席。 因为一个名叫牛特·金瑞奇(Newt Gingrich)的年轻共和党党员发现了他的一桩黑幕交易事件, 莱特被迫辞职。 这个在美国最有权的民主党党员失去了一切,他失去了金钱,权利。
这么多年后,他是怎么看待这些的? “我现在在心理上,经济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等各方面都比以前好。”
莫里斯·比克汉(Moreese Bickham):“我没有一分钟后悔过。” “这个经历太荣耀了。”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莫里斯·比克汉(Moreese Bickham)。 莫里斯·比克汉出狱后说了这样的话。 他七十八岁了,因为一项错误的判决在路易斯安那监狱坐了三十七年牢。 他最终在七十八岁时通过了DNA测验确认无罪才被释放。
他是这样描绘他的这些经历的呢? “我从来没有一分钟后悔。这个经历太荣耀了。”
荣耀!这个人不是在说: “监狱里有些人还是不错的。那里还有一个健身房。” 他说的是“荣耀!” 我们通常专门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跟宗教相关的经历。
比特·贝斯特(Pete Best):“我相信事情向最好的方向发展。” 你们也许会认出年轻的比特·贝斯特(Pete Best), 他是甲壳虫乐队早期的一位鼓手。 他们借故丢下了他, 让林格(Ringo)入伙。
1994年比特·贝斯特接受采访的时候, -是的,他还是一名鼓手;是的,他还是一名音乐家 -- 他说到:“要是留在甲壳虫乐队,我不会这么快。”
以上这些例子无一例外的告诉我们“快乐是可以合成的”,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快乐。
我们假笑是因为我们相信合成的快乐的质量比不上天然的快乐。 什么是天然的快乐和人工合成的快乐? 天然的快乐是得到我们渴求的东西。
人工合成的快乐则是在得不到我们渴求的东西时,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
现在这个社会坚信人工合成的快乐是次品。 为什么人们有这样的观点? 那很简单。 如果我们都相信得到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一样快乐, 那我们都不再需要购物,消费了。
试想一下,要是光顾商场的都是一些天天坐禅念道的和尚,那么这商场岂不是要关门啦,因为和尚通常没什么物质需求呀!
然后吉尔伯特以科学家的身份,并带着科学研究数据告诉我们:人工合成的快乐是真实而持久的,它和那种因为得到我们渴求的东西而感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
“自由选择”的实验
自由选择是50年前做的实验。它很简单,你有6件物品,你让受试者把这6件物品按照他们的喜爱程度排序。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用6幅莫奈的画,每个人都把画按照他们最喜欢的到最不喜欢的排列。
接着他们对被试者说: “我们正好有一些多余的画,我们将把画作为奖品给你,我们正好有三号和四号画。” 这个选择有点困难, 因为受试者对两幅画的喜爱程度相当。 很自然,人们都倾向于选择三号,因为他们更喜欢三号。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 这可能是15分钟,也可能是15天。 对同样的画, 我们叫受试者对同样的画再一次排序。 “告诉我们你现在有多喜欢这些画了?”
结果怎样?排在三号的那幅,也就是上次送给被试者的那幅画,被排在了第二位,而当初排在第四位的那幅画却被排在了第五的位置。言外之意: “我有的这张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我得不到的那张,其实不怎么样。”
快乐被人工合成了。 我们反复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快乐被合成了,这就是人工合成的快乐。
为了近一步说明人工合成是真实而持久的,吉尔伯特还找了一群患有健忘症者的住院病人参与“自由选择”的实验,他们由于饮酒过度而造成多发神经炎精神症,这让他们不再记得住新发生的事情,连刚刚发生15分钟的事情都记不住,可参考《记忆碎片》里面的主角的症状。
为什么特别选择健忘症患者作为新的“自由选择”的被试者呢?这是因为他们不会记得第一次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并不知道自己拥有了哪幅画。但是,如果第一次他们也选择了三号莫奈的画,第二次排序时也会跟正常人一样给三号更靠前的排序,测试结果跟正常人的一样。
“我有的比我想的还好。我没拥有的, 其实并不怎么样。” 健忘症病人也做了同样的事。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人工合成的快乐是真实而持久的,它和那种因为得到我们渴求的东西而感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这个观点。
我们大家都有这个心理免疫系统, 和人工合成快乐的能力。 但是我们中的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对这样的窍门掌握的更好。 同时,人们的心理免疫系统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能比在其他情况下运行的更有效。
自由, 决断力和改变决定的能力是帮助我们获得天然快乐的朋友。它能让你从各种可能情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那种。 但是自由选择决断力和改变决定的能力-是人工合成快乐的敌人。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免疫系统在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时最有效。可逆转的选择不利于人工合成的快乐。
这就是约会和婚姻的区别。你出去和一个男人约会, 他扣扣鼻孔,你就不会跟他在约会了,因为你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但如果你们结婚了,他扣扣鼻孔,嗯, 你会想,他有金子一般的心,“一会请不要碰我的蛋糕”。 你会自我开导,满于现状。
如果人们了解自己, 知道有这个心理免疫系统,他们可能避免做一些很错误的决定。
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道德情操论》里面写到:
人生中的悲剧与无序之源,似乎皆来源于人们过高地评估某种时局。诚然,某些时局确实更值得人们追求,但是,不管这种追求有多大的合理性,我们都不可因这种痴情的追求而打破谨慎、公正的法则,亦不可破坏我们未来的心境。因为假如我们真的那么做,我们必有一天会忆及当日的愚味,或者是因自己曾经的偏私而感到后悔。
用另一句话说:没错,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事物比别的事物更有价值, 我们确实应该追求价值更高的东西。 但是,假如我们过分看重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 因而拼命的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时, 我们就可能面临危险。当我们的追求不是无节制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活的快乐。当我们的追求不受节制的时候,我们会生活得很痛苦,甚至会去欺诈,偷窃,伤害他人, 更甚至是牺牲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当我们被畏惧受控制时,我们会行事谨慎、三思而后行。当我们的畏惧失去节制并无限膨胀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鲁莽大意,或者胆小如鼠。
最后吉尔伯特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的期望与担忧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夸大了, 通过选择感受,我们自己可以生产出我们所不懈追求的那样东西。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 这让我们殊途同归,
关注“小翊妈妈幸福课”,一起学习幸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