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如何判断幸福感的提高或降低

如何判断幸福感的提高或降低

发布时间:2023-08-02 21:27:35

A. 幸福感指数的测量

一、明确幸福指数的确切含义
在考察民众的幸福指数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人们对自己的主观幸福状况做出直接的评价。这种思路和作法,对考察个体幸福体验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揭示隐含在幸福感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心理现象则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因为,幸福体验的个体特征决定了不同个体的幸福感具有不同的含义,幸福体验的文化差异特征则决定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群体的幸福感含义也不尽相同。在歧义丛生的幸福概念下考察幸福指数,也就失去了对幸福感进行描述和比较研究的基础,因而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现实价值。国外早期的幸福指数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对这一“陷阱”保持了足够的警惕。他们宁可将幸福感界定为满意感,以确保幸福指数研究的可操作性。于是,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生活领域满意感(例如,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休闲活动、居住环境等)成为考察幸福感的主要指标。这种研究思路明显受到了上世纪中期风头正劲的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对幸福感的考察被置于个体对自身生活需求满足程度的认知评价基础之上。这一研究取向基本主宰了半个多世纪的幸福指数研究。另外一些研究者试图从情感体验来把握幸福感,幸福感被等同于快乐感。由于情感因素较多地与心理健康联系在一起,因而这一研究取向也被赋予了较多的心理健康色彩。还有一些研究者则将视野投向了个体潜能的发挥与价值实现,他们将个体的自我实现程度作为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核心内容,自主、环境驾御、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我接受等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的要素成为幸福感的重要成分。在他们看来,价值感是幸福感的核心。总起来看,不同的研究取向从特定的侧面揭示了幸福感的部分特征,但也都存在着各自的缺憾,这一点已经被国外的一些研究者所意识到,因此出现对不同研究取向加以整合的努力,但迄今仍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我们认为,幸福指数研究首先应当超越“幸福”这个概念,从研究渊源和研究目的出发,可以将幸福指数视为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主观生活质量的层面上,我们对以往的幸福感研究加以整合,提出了体验论幸福感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体验论幸福感的含义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形式方面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这种体验到的存在状态,不仅受到个体所处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它体现的是一般民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按照这样一种研究思路,我们采取逻辑分析与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编制了适合当前我国民众幸福体验的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包含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发展体验、社会信心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家庭氛围体验等维度。每个维度可以根据一定的准则赋值,在此基础上加和汇总可以得到反映特定时段民众幸福感水平的分数。如果我们以某一年对民众幸福体验抽样调查的所得的平均分数作为基点值,将其它年份抽样调查的平均分数与之相比,就可以得到体现民众主观生活质量变化程度的幸福指数。
二、幸福指数在政策上的内涵与意义
幸福体验能否成为一种切实的政策目标,关键在于政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民众的幸福体验。在以往的幸福感研究中,研究者们曾经提出了一种幸福感的人格决定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人们的幸福感比较稳定地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例如,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外向和神经质这两种人格特质对幸福感影响极大,外向性格与积极情感呈显着正相关,而神经质则与消极情感相关显着。如果这种解释成立,那么民众的幸福感则很大程度上由个体的人格决定,政策干预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但另外一些研究者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时却发现,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与民众的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大致在0.60-0.70之间。尽管这一研究结果并不能推断人们的收入和所拥有的财富决定着他们的幸福感水平,但是它至少可以启发我们:一个国家能够为民众提供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与该国民众的幸福体验息息相关。而民众所具有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恰恰是政策可以关注并能够发挥作用的。在我们这样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策选择必然是人民利益至上,在各项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必然把为民众谋幸福、为民众提供尽可能优越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作为社会发展所遵循的价值标准。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都集中体现了政策制定中所坚持的这种价值取向。
将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策目标,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首先,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指标。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这个社会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从这个标准来看,以往将GDP这类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指标的做法显然是不充分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社会政策选择上的舍本求末,这也正是人们试图对这一指标加以修正或补充的原因。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指标,恰恰可以弥补GDP指标的不足,用以衡量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其次,幸福指数是监测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指标。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一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这一点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引起了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关注。按照生活质量始作俑者的理解,生活质量本质上就是一种主观体验。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我们应当很好地吸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发展。再次,幸福指数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政策制定者所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此检验我们各项政策的标准只能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我们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依据。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仍然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各项重大政策对民众整体幸福感的影响、关注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和走势、关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幸福感的状况,充分考虑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民众幸福度的协调与统一。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政策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社会图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各尽其能”可以理解为民众潜能的充分发挥,“各得其所”可以理解为民众基本生存需要的充分满足。如果按照我国的文化传统,将“和谐相处”也理解为民众的一种基本需求,这就意味着在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中,民众的基本生存需要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民众可以通过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而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依据体验论幸福感的观点,幸福感体现的是民众对自身所具备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一种积极的体验。从这个角度讲,幸福指数的内在含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三、要避免对幸福指数的理解误区
从当前部分人对幸福指数的理解来看,将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策目标,还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应当注意加以避免。
首先,应当避免将幸福指数与GDP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幸福指数并不一概排斥GDP。尽管幸福指数的倡导者们在提出幸福指数这个指标时是以GDP指标为靶子的,但认为幸福指数可以完全取代GDP的想法却是十分幼稚的。GDP,特别是人均GDP,尽管存在着诸多缺憾,但仍然被认为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往往被作为体现民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没有财富的积累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为基础,也就谈不上民众的幸福感。国外有研究者发现,在过去的40多年里,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但美国民众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有人借此便断言,收入和财富对幸福感没有影响。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理解:在民众的需求和欲望呈上升趋势的态势下,正是由于国家的财富在不断增长,才使得民众的幸福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西方的一些研究还表明,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这是以西方社会较强的综合国力以及居民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为前提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收入并不太高的国度,个人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与此不同的特点,我们通过对国内某省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现一种正向的关系,即城市居民幸福感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因此,至少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提出用幸福指数来取代GDP还为时过早。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积累社会财富,不断提高民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提升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们应当善于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以往发展中的教训,重视GDP又不唯GDP,将GDP和幸福指数等指标互为补充,作为考察社会进步发展的依据。这样做,无疑会更有益于社会的良性发展并更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
其次,应当避免简单地将幸福指数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如前所述,幸福指数用一组指标来综合反映民众的主观生活质量,从总体上看它所体现的是民众一般的心理体验,因而必然会受到长期的和短期的、宏观的和微观的、主体自身的和外部环境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幸福指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主要是用于对特定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良性运行状况进行衡量与评价。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满意感与幸福感的差别。由于满意感可以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因而设定一组科学的满意感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的原则抽取评价主体的有代表性样本来对个体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在一定意义上满意感指数也可以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在用于衡量社会进步发展的指标时,幸福指数的主要功能在于诊断,而不是用于排序;主要为了诊断政策选择和社会运行是否存在问题,而不是为了对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进步程度进行比较。因此,在我们追踪幸福指数的变化时,主要是看我们的发展是否偏离了我们的终极目标,而不能像我们关注GDP那样,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增长了多少个百分点、以及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中位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当然,必要的比较也是需要的,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城乡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不同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幸福指数对不同地区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等等。这种比较的目的在于对我们原来的发展思路与政策选择进行评估和检讨,为现行政策的调整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再次,应当避免将幸福最大化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将幸福指数作为政策目标,并不意味着要将幸福最大化作为一种政策选择。近代功利主义所提出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伦理学命题,如果试图将它作为一种经济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具体政策追求,则注定会演变为一种当代的乌托邦,这一宿命已经为福利经济学家们的努力所证实。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在个体的层面上实现幸福最大化的可能性。有人提出要构建幸福学这样一门新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帮助人们找到实现幸福最大化的途径。毫无疑问,这一努力是立足于个体的,其现实价值主要在于指导人们的人生实践。将幸福指数作为政策目标,不是为了追求通过调整社会政策和促进社会进步来实现全社会幸福总量的增长,而是力求通过幸福指数来考察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策取向,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良性运转。根据体验论幸福感的观点,由于人们的需求水平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提升、人们需求的种类会不断丰富,因而幸福指数所反映的主观生活质量的构成要素也会出现变化。在幸福感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一些要素可能会逐渐排除,而一些新的要素也可能会被纳入,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一些要素,其对于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权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幸福感基本结构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幸福感评价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将幸福最大化作为一种政策选择。
四、理解幸福关系
1、提高幸福指数: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矛盾。
从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看,幸福首先是价值,而不是效用。美国国民幸福指数编制者卡尼曼在价值论上主张“回到边沁”,即从马歇尔的效用,回到边沁的价值,来重新理解幸福问题。抓住了问题的总根子。
效用只是一种中间价值,是实现价值的中间手段。手段与目的的背离,是工业化的典型特征。福利经济学把福祉建立在总效用最大化上,从根子上就偏离了价值核心。在工业社会,幸福与效用的矛盾还不明显;但对于信息社会,这就造成了根本误导,有钱不等于快乐,GDP不等于幸福,就是幸福与效用矛盾的突出表现。
福利经济学缺乏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立的微观基础,而借用新古典的效用作为微观基础,就造成了一个思维误区,似乎幸福问题只能在再分配领域解决,而不能在微观领域,在初次分配中解决。黄有光就是这种思路的代表。
实际上,再分配确实是提高幸福指数的有效手段,但只有从微观机理上彻底说明幸福,才能把宏观经济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把国民幸
2、不同收入阶段效用与幸福关系不同的矛盾
接下来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效用与幸福关系的历史相对性问题。现有指标设计容易陷入一种误区,用反映效用的指数,抽象地与同一种幸福尺度进行比较。
事实上,国外大量统计测算表明,不同收入阶段,效用与幸福的关系不同。在解决生存需求的温饱阶段(衣食阶段)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小康阶段(住行阶段),效用与幸福的正相关关系比较明显。而在解决自我实现需求的大同阶段(国外研究中,进入门槛设在3000美元——8000美元之间不等),当物质需求为主转向文化需求为主后,效用与幸福的相关性明显减弱。
如果不充分考虑这个特点,国民幸福指数在反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幸福水平时,就会造成混乱。建议把全国分成三类收入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弱化有形、物质指标的权重,突出文化内容;对于贫困地区,仍要以“有钱”定“快乐”。这是基于幸福相对性的设计思路。
3、快乐与幸福的关系
从后现代经济学角度看,幸福指数设计上可能出现的第二个重大误区,就是把个人快乐与社会幸福对立起来,至少是忽视个人快乐的微观测度。
后现代经济学理解的个人快乐,并不是从心理现象角度立论,而是从微观现象角度立论。社会幸福不光是个人快乐的总量累加(这一点不同于卡尼曼的观点),而是通过个人快乐这种微观机制,在制度作用下达到社会幸福这种宏观效果。这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性条件下一说个人快乐,一是把它不正当地与物质欲望满足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个人快乐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可以超越物质欲望,而与感性的文化需求联系在一起。二是把它与眼前利益联系在一起,同根本利益对立起来。
做一个简单的推论就可以看出,以人为本,当它从现代性指向后现代性时,从解决工业化条件下的温饱和小康到解决信息社会条件下人的精神追求时,恰恰就是要以感性的人为本,从具体个人的现实需求出发,弥合由人的异化造成的种种社会矛盾。
反过来说,如果幸福指数设计的指导思想,还仅仅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人人忍受痛苦,社会才能幸福”的结论里,这样的国民幸福指数和目标状态,在全球化。 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种感觉,它的大小与有无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欲望是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由一个人的观念来决定的,每个人的欲望因观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层次不同,所以在同处一种环境中,幸福与不幸福就因人而异。所以,这个方程式得出来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分析。
如果想评判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欲望的五个层次来划分。这五个层次,你想达到几层,而你现在又达到了几层,如果你想的却还有几层没有达到,那你就是个不幸福的人了。如果你达到的已经超过或者等同你目前得到的,那你就是个幸福的人。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2011年5月24日在巴黎发布一项名为“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普通民众可以根据个人关注度对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等11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得出的指数可以用来衡量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并在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之间进行比较。
“幸福指数”涉及的11个因素为: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整体满意度。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在介绍这一指数时说,这个测算工具可谓一项“创举”,专家花了10年时间研究才取得这一成果,但指标还需进一步完善。物价也影响着幸福指数。
古里亚说,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之外创立一套衡量生活满意度的指标并不是经合组织首创,很多国家也在致力于这项工作。不过,经合组织公布的“幸福指数”汇总了34个成员国的数据,国际程度最高;而且它的特点在于,每个人可以根据对生活不同内容的不同侧重得出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数据,而个体的选择汇聚起来则可以体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整体生活质量。
据介绍,让政府在GDP指标之外同时参考幸福指数来制定公共政策是这个工具的终极目的。古里亚说,希望通过这一指标来试探各国反响,各国政府也可从中了解到民众需求,使其公共政策更为有的放矢。
但也有专家表示,“量化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在拥有不同国情的各个国家之间比较。
经合组织专家表示,这个工具还将进一步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更多指标纳入考虑范围,而且比较对象也可能扩大到经合组织伙伴国——— 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南非。 摆在你面前的有5个杯子,你第一感觉会拿起哪个杯子?
A.一杯纯净的白开水
B.浓浓的美式热咖啡
C.刚挤出来的鲜牛奶
D.刚泡的老人乌龙茶
E.热腾腾的珍珠奶茶
解析
选A:属于“想喝忘情水忘记一切型”,幸福指数为20%:这类型的人非常的独立、聪明,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选B:属于“欢喜冤家捶心肝型”,幸福指数为40%:这类型的人非常的自我,可是他和对方彼此却很相爱,常常会拌嘴斗嘴,不过心底彼此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选C:属于“煞到对方很甘愿型”,幸福指数为55%:这类型的人很单纯也很善良,他只要喜欢上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超幸福。
选D:属于“你浓我浓分不开型”,幸福指数为80%:这类型的人,幸福的定义就是跟自己最爱的小孩在一起,这种感觉很窝心,他目前的心境是非常成熟的,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他都能很平静的享受。
选E:属于“只羡鸳鸯不羡仙型”,幸福指数为99%:这类型的人和另一半在一起已经不需要用言语沟通,两人的默契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常常只要对方一个眼神就能了解。 达特茅斯学院布兰奇·弗劳尔教授与英国沃里克大学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博士研究指出,额外的金钱确实能买到一点幸福。他们将非常幸福确定为3.0,比较幸福确定为2.0,不太幸福确定为1.0。每增加1美元,只能多获得0.00000409个单位的幸福。
根据这一指数,与丧偶或离异相比,持久的婚姻价值每年10万美元。“分手”对幸福的危害最大,紧随其后的就是配偶去世。平均来看,二婚或者此后的婚姻都不如第一次婚姻幸福。父母离异的16岁青少年在成年之后会觉得不太幸福。

B. 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如下:
1,当经历挫折时,要善于乐观的去看待问题,这样就会豁然开朗,提高幸福感。
2,保持平常心,遇到挫折冷静处理,遇到惊喜淡定自若,保持平常心更能提升幸福感。
3,不盲目比较,不要八卦别人的生活,不和他人盲目攀比,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就会提高幸福感。
4,降低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是提高幸福感的一条捷径。
5,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极大地提升自我的幸福感。

C. 影响幸福感的五因素是指

影响幸福感的五因素是指:对工作充满热情,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经济稳定,身心健康,充满活力,为社区做贡献。

第一,对工作充满热情。这里说的工作不仅是那种能获得收入的工作,还包括志愿者等公益活动。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对他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有激情。

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是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工作幸福感高的人,跟没有这种幸福感的人相比,更容易认为自己有着美好的人生。

第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幸福的人,平均每天花6小时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说,只要多花一些时间跟别人进行沟通,就能提高人生的整体质量。另外,拥搭穗腔有挚友,也是提高人际关系幸福度的有效方法。

第五,为社区做贡献。社区幸福度高的人,一般会为自己的社区而自豪,反过来他们会给社区做更多的贡献。这种对他人的付出,也会提高自身的幸福度,而且为社区做贡献之后,成果很容易被体验到,这也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D. 人越幸福会越健康吗到底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幸福指数

是的,正常判断人幸福指数的方法有:依照提供的经济生活物质情况来判断、依照家庭氛围感家人之间的感情羁绊来判断、自己对事物切身感受,以自己三观来做判断。

幸福的概念是长时间持续对自己所过生活的一种满足感受,并且希望这个舒适的生活满足感能保持不变。不同的生活经历塑造着人们所希望的东西以及感受到幸福的事物都不一样。有人觉得能吃饱饭,吃到美食就很幸福;有人觉得能穿漂亮衣服就很幸福;有人觉得能自由自在就很幸福。对此我总结了三个观点,都是大多数普通人所期望幸福生活环境,能借此判断自己的幸福指数,下列是我的几个观点。

感受到幸福,就会放松身心消除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疲惫。感觉幸福作息就会更加正常,摄入每一样食物能更好的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评判幸福指标的标准就是让大家做让自己感觉到舒适开心事情。

E.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大家如今的努力就是想让未来的自己过得幸福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幸福的人,但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呢?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1

看看他的穿戴,如果他的穿着比较时尚得体,无论是花样的选择还是衣服、鞋、帽的搭配,都非常的讲究,可见他过得是幸福的,只有感觉幸福的人,才有心思打扮自己。

看看他的容貌,如果一个人容光焕发,精神满面,气色特别的好,说明他过得是心满意足,没有忧虑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也是他所想要的幸福的生活。

可以试探的问他怎么样,然后仔细倾听他的回答,如果他的回答躲躲闪闪,欲语还休,总想着尽快结束话题,那么可以肯定是不太幸福的,如果他面带满足的微笑,说话也是满足的语气,那肯定就是幸福的了。

可以通过他花钱的态度来判断,一个幸福的人是不会缺钱花的,没钱肯定会让一个人忧虑,如果他花钱比较随意自由,也不会为了一点钱和别人计较,那么他肯定是幸福的。

通过细节来观察,看他的一举一动,一个幸福的人肯定是潇洒的,看起来也比较帅气,脸上带着一种骄傲,那是他成功的印记。

一个人精神愉悦,神态安详,说话做事非常自信,处处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恩,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而且他也能够深深的感知自己的幸福。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2

一、经常面带笑容

“让这个世界灿烂的,不是阳光,而是你的笑容。”生活就如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对你微笑,你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对它微笑。有人说:“经常面带笑容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差。”事实确实如此,每一次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人,霎时间心也跟着阳光起来。突然发现,身边每一位爱笑的朋友,他们的日子都是过的风生水起,浪漫无比的。

二、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越是幸福的人,往往越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清楚地明白:“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何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何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呢?”别人夸奖你奉承你,你不会因此年轻十岁;别人无视你甚至嘲笑你,你也不会因此而变傻变笨。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其他的事,与我何干?

三、不把时间浪费在恨任何人

幸福的人,往往明白: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在幸福的人眼里,时间是自己的,与其用大把的时间仇视别人,不如宽容别人也放过自己。远离所有负面情绪,生活终将教会我们:没有任何人该对我们的人生负责,除了我们自己。

四、不把精力用在与人谈论八卦上

蒋方舟曾说过:“在这个时代,文化变成了一个看似非常喧嚣,但其实非常沉默的事情。”看上去人人都在发表着意见,朋友圈和微博永远不缺热门话题,但你会发现:幸福的人,往往很少与人谈论八卦,因为他们明白:你若芬芳,蝴蝶自来;你若愁闷,则霉运上门。他们更愿意尝试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毕竟能丰富生活的,并不只有八卦。

五、每天至少花10分钟的时间静坐

幸福感越强的人,越喜欢花时间在静坐上。对他们而言,静坐是人每天最舒服的状态,不去想事情,不去有任何动作,在最安静,清洁的地方,享受着一天宁静,感受身心状态。身心躁动时,感受到一次次浮动, 由于静坐让它沉淀下来,让思维可以宁静而致远。有位智者也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们不仅需要一段时间的安静,到了一定年纪,我们更会享受所有安静的.时光。

六、每天睡满8个小时

睡眠学专家Matthew Waler说:“有一样东西,它能提高你的记忆力,增加你的魅力;让你保持苗条,降低食欲;保护你不得癌症和老年痴呆;不让你感冒和伤风;降低你心脏病、心梗和糖尿病的风险。会让你感觉更快乐,不抑郁,不紧张。这种东西,叫做睡眠。”

的确,睡觉会增加人的幸福感。每天睡满8个小时的人,精力会更加充沛,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烦恼也就自然少了。

七、培养一两个兴趣爱好

明末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兴趣爱好,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性情。有兴趣爱好的人,会感到更加幸福。当他沉浸在自己的爱好里,全身心投入,就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琐碎,浑身散发着光芒,这光也会感染周围的人。古人讲“由艺进道”,有益的兴趣爱好可以滋养生命,使一个人精神富足。

八、经常和朋友交流谈心

你工作再忙再累,它不会在你生病时给你体贴和温暖,而你的朋友们会给你。幸福的人,往往会经常跟朋友交流谈心,开心时,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便会加倍; 难过时,向朋友们倾诉倾诉,烦恼便会少了许多。科学研究也证明,有意义的交流是提升幸福感的良药。不交流,心结还在,人自然抑郁不开心。多沟通,心结自然解开,人自然就轻松!

怎么判断一个人幸不幸福3

幸福的人必是积极而淡泊的。

积极是一种主动、进取的入世心态,即使在逆境中也从不自暴自弃,而是越挫越勇;淡泊是一种安适、洒脱的出世心态,即使在得意时也从不趾高气扬,而是平实安详。

幸福的人能将此两种心态调和统一,使其做人处世时能审时度势,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利导,到位不越位;有理智,敢冒险,知险能避险;敢任事,愿负责,不后悔;敢追求,不妄求,无遗憾。

幸福的人必是通达而简洁的。

通达,即通透、畅达。通达里饱含智慧。这来源于勇敢的追求之后获取的丰富阅历,使之临小事能见微知着,举轻若重,防患于未然;处大事则智能化险,勇能克难,胸有成竹,做到举重若轻。

通达者充满自信。这是智慧之内神。虽然有些前途与过程不可预知,但其智足以知大势,其谋足以定小末,其勇足以解意外。我做我主,我即我神,何忧之有!通达者必然简洁。简洁是目标的明析,是过程的简约,是方式方法的高效率。这是纷繁复杂之后的回归,是真正的成熟,是智慧的外相。幸福者心智昌明,性有所属,心无所缚,无羁无绊,处世目标明确,总能简洁高效地解决问题,如行云流水,洒脱自如。

幸福的人必是执着而阳光的。

幸福的人总是执着于恒定的思想、坚定的信念、理性的态度、正向的精神,和由此累积而升华坦诚、光明、温暖而绵绵持久的心境,能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群体之间建立起更舒适、淡雅、稳定、恒久的关系。所以,幸福的人在追求时总是执着于这些理念、态度与精神,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坚定不移。

这种理性的思想、态度和精神,是自然而必然的,从而导引出一种正向的生活态度,在幸福的人身上形成阳光般气质。这种气质在丰富与和暖自己同时,会以一种积极的、温暖的、乐观的形式辐射出来,穿越时空,普照与之相知和相处的人们,激励他们,鼓舞他们,帮助他们,甚至引导他们上升。

幸福的人不是没有痛苦,但那只是肉体与情感上的痛苦,不是精神的。幸福的人将这种痛苦作为一种人生体验,一种情感财富,一种审视灵魂的工具。幸福,是生命的厚重,是被需要的实现,是痛苦的哲学。

F. 影响幸福的因素

影响生活有七大因素

一. 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二.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三.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 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 极心态。

四. 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五. 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六. 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Borod认为负性情绪更多是在右脑进行,积极情绪更多是左侧半球的任务。),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七. 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G. 幸福感的五个指标

人生幸福感的5个指数:即目标感,社会联系,社群,经济状况和身体活力,对于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感受,对于养生延年,有很大帮助。

指数1:目标感

健康快乐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标,也是他们全部生活的根本支点。

一个人要想富有意义的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目标。目标能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动更有计划,更富有成效。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没有目标。

如果生活没有目标,衰亡过程就会加速。日本东北大学的医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对多名年龄在40—79岁之间的健康公民进行了跟踪研究。其中60%的人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5%的人承认没有目标,剩下的人难以作答。研究发现,在那些宣称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当中,患病和自杀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其寿命也远远短于那些有所追求的人。

制定目标既要有正确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确定的目标,如同夜里的灯塔,醒目而光辉。所谓“可行性”经过努力,目标也可实现。

这就要从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指数2:社会联系

社会联系,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是需要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当你脱离了社会,脱离群众时,你就会感到孤单而烦恼。当朋友来次电话,或许使你心情舒坦起来;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许使你兴奋好大一阵子,人离不开人的往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能激发你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对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说,人的幸福感与人与人的关系非常重要。当你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不仅关系到你的生活,也关系到你的情绪,也关系到你生活中的快乐幸福。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注意不要把个人利益看的过重,在利益的天平上,国家与人民的这头,永远高于个人,如果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最多是为自己而活着。这不但有愧于国家和人民,连朋友也可能会离你而去,你将失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根本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感。

指数3:人群关系
交朋友是化解孤独的良药,有人是灌溉生命的流水,老年人最终珍惜的是生命,当你疾病缠身而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时,朋友的爱心与祝福一定能使你身体得到抚慰。我们谈论友谊时,柏林大学研究人员安·伊丽沙白·奥哈根曾经指出,亲密的友谊基本元素包括“热情、宽容和信任”,而其中的关键是你要付出真心,这话说的很深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付出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而惟有心心相印,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花重金买不来友谊,靠权力换不来友谊,惟有付出真心,才能赢得友谊。

友谊是一种精神营养,只有心中热情才能获得,如果你对人冷冰冰的,见到你即是是最好的朋友也会不舒服,友谊也会不翼而飞。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挚的友情,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的。对待朋友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认为付出一分就必要要得到一分,这样不但不能获到友谊而原来的友谊也会失去。如果朋友向对方提出问题时,你要用诚恳的眼神注视着他,学会用微笑接受提问,用善意应对提问。朋友之间应该相互沟通。这样才会轻松愉快赢得友谊,才会多一份友谊多一分快乐。

指数4:经济状况好

经济状况是幸福感重要指数,经济是命脉,经济状况差生活就难以改善,穷日子不好过,生活就发生了困扰,生活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钱,没有钱就谈不上幸福感。

金钱对人的诱惑不亚于权力,也不亚于美女。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迷恋金钱,期望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能使人生活富裕日子幸福。人离不开金钱,一个人从生到死,无时不伴随金钱的影子,、在金钱面前要仔细的观察或思考生活,就会深深的认识到,金钱给我们的种种告诫,金钱只能靠劳动取得,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如果靠行骗、盗窃、行贿受贿而获得的金钱,会感到胆战心惊,内心就不会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同样是一叠钞票,由于来路不通其价值意义也不同。生活告诉我们,人不能没有金钱,但不能为金钱活着。在人生的路途上,金钱也是一个关口,你要获得金钱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劳动去创造,这样才能获得金钱的幸福感。

指数5:健康状况

健康能够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一个人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感到身体轻松愉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国外有句谚语,乞丐比有钱的富翁过得还愉快,意思是说健康对生命来说是最宝贵的,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权力换不来健康,金钱买不来健康,对那些手中无权,兜里无钱,但身体很健康的人永远值得骄傲。每个人都有两位医生,一位是医院的大夫,另一位是你自己,大夫靠药物赶走疾病,自己靠精神赢得健康,你要活的健康的幸福感,一定要认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这样的本领,既能够战胜逆境,又能战胜疾病。而且能战胜逆境又能战胜疾病向你发起的进攻,若能如此,你就能成为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

H. 提升幸福感的5个要素

想要提高幸福感吗?

汤姆.拉思和吉姆.哈特在《你的幸福可以测量》书中提出了5个要素,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一天之中人们怎样利用他们的时间,是否有成就感?

作者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五大要素中最基本的,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则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幸福感。

最重要的因素是每天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是和上司、同事们关系融洽。

每天都有机会发挥自己优势的人是幸福的。

其实,收入高低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高收入而不满意的人并不少。

个人觉得,拥有职业幸福感的人真不多,干一行、怨一行反而很多。所以,年轻时,多折腾,多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太重要了。

研究表明,如果你交往的人非常快乐,那么你快乐的概率会提高15%,甚至,你朋友的朋友很快乐,那么你快乐的概率也会提高10%。

也就是说,幸福感是会相互影响的。

想要提高幸福感,就要多和快乐幸福的人交往,远离不快乐的人。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说,在不是强迫的情况下,不幸者的不幸大都是自己造成的,不值得同情。

想要提高幸福感,作者提议保持每天6小时的社交活动,包括:工作、家庭、打电话、与朋友聊天等等。

不过,我觉得作者说得不够全面,社交幸福感最重要的应该是家人,因为相处时间这么长。如果下班连家都不想回的话,根本谈不上幸福。

调查表明,幸福感与人均GDP密切相关,平均来说,发达国家的公民幸福感更强。

作为上班族,年轻时不仅要多挣钱,一定还要养成储蓄的习惯,并学会投资理财。人到中年后,具有财务安全感的人可以减少大部分焦虑。

除了挣钱积累很重要外,如何花钱也能决定人的幸福感。

作者建议为体验和记忆而消费,即“体验式消费”,我非常认同。

比如,外出吃饭或者旅行度假,在海边做一个SPA,看现场表演等等。体验式消费能给人带来更长久的愉悦,拿旅行来说,事前可以期待,旅行时可以充分体验,事后还可以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而购物带来的愉悦会很快消失。但对美好的回忆,我们永远不会厌倦。

在书中,作者给了三条建议,

这三条看起来简单,但真能做到的人不多。

以上3条建议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但如果不能都做到,我认为睡眠第一,其次是饮食,最后是锻炼。

这一点不容易在评估整体幸福感时想到,因为这不完全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或者说,我们习以为常后,难以想到。

比如,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是幸福的基本保障。

一到冬天,雾霾严重时,我就觉得幸福感下降,只想逃离到蓝天白云的地方去,却又无法离开。

另一项必备的是安全感,比如,晚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外溜达,不必担心人身安全。广义的安全感不仅指人身安全,还包括道路、街道的整洁、有序。像印度孟买那样的城市,晚上我都呆在酒店,连去酒店外海滩散步的念头都打消了,因为脏和混乱,让人不安。

疫情期间,看看国外那些ZF的不作为,民众的不守规矩。我们会庆幸生在中国。

以上5个要素,构成了幸福感的基本方面。对于有的人来说,职业幸福感和财务幸福感或许更重要一些,而有些人更看重健康状况和人际关系幸福感。

或许,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追求的幸福感会有所不同。

I. 如何衡量幸福感

用三种指标衡量居民幸福感,应该有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对幸福感的考察,是基于个体对自身生活需求满足程度的认知评价。幸福体验的个体特征决定了不同个体的幸福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这些目标也是幸福所必需的。
把追求经济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中心目标,会降低幸福感,进而调整取向。情感感受往往在幸福感中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与此不同,以至于改变了自己的经济状况,甚至整个生活状态。一个人在身体各方面都得到满足后才感到幸福,所以不得不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居民人均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关系。外向和神经质这两种性格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需要的是发现是眼睛,并把所有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幸福感的提高或降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北省和辽宁省哪个经济更发达 浏览:893
地摊经济时代新手如何考察 浏览:165
什么环境适合拍摄美女 浏览:903
健康保险要怎么买才最划算 浏览:593
有利健康瓶装白酒代理做哪个好 浏览:126
樊城区幸福路在什么位置 浏览:608
婚姻中的丈夫是什么心态 浏览:558
经济舱有什么不一样 浏览:693
闪婚女人怎么提升幸福 浏览:892
美女被男子伤害了怎么办 浏览:192
你和对象最幸福的是什么 浏览:375
乐清经济开发区属于哪个乡镇 浏览:924
经济管理处是干什么的 浏览:334
什么地方容易偶遇爱情 浏览:440
区分幸福和快乐有什么用 浏览:420
如何破局婚姻制度的关系 浏览:852
海边摄影师美女怎么工作的 浏览:759
免费经济钱从哪里来 浏览:673
打王者如何让自己的经济快速发展 浏览:59
王安石变法在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举措 浏览: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