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幸福幼儿教育
幸福教育是孩子幸福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孩子不为学习的事情太发愁,家长也不为孩子的学习发愁
㈡ 什么是幸福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
幸福的意义: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满足、方便划等号。幸福感=R*满足感(R:幸福商)。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幸福是在不幸之中解脱和以后与之形成对比才能感觉得到的。
㈢ 幸福教育的三个理念是什么
幸福教育的三个理念是,一拥有乐观的心态,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三提高自己的学识。
一是拥有乐观的心态。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整天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总是喜欢与开朗、乐观的人在一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有更积极、阳光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好。学生有更高的志趣,更开阔的眼界。
二是提高自己的学识,作为老师,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是最幸福的,我们除了用心去关爱学生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读书可以拯救自己,帮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不学习便跟不上形式,跟不上时代。
幸福教育的三个理念
第三是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灵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们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除了教他们文化知识外,还要教他们为人处事,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要起表率作用。
㈣ 什么是幸福教育
把幸福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培养,我们做精英教育,但更要做平民教育。我们是在做培养“社会人”的工作,为每一个学生打下这样的基础: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幸福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里的“幸福人”。 幸福教育的核心,应当是把教育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幸福的教,幸福的学” 。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获得成功和幸福。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从而使学生的人生充满幸福,成就一个幸福个人。 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源泉。助人为乐,成人之美,教人有幸,育人是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成就学生,幸福自己,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永远就象一首歌里唱得那样:“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 。教一辈子书,春种秋收,花开花落,桃李满天下,栋梁在其中,不分高低贵贱,学生个个成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感觉不到幸福,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感受到幸福,只有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善于工作,乐于工作,享受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幸福着他人的幸福,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辉煌,达到幸福的彼岸。 感悟幸福教育,成就幸福人生。可喜的是幸福指数已进入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指标当中。从“他为人民谋幸福”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社会图景。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幸福教育的责任。 教育幸福了,人生肯定幸福。
㈤ 什么是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就是根除学生的痛苦。
幸福教育,就是让孩子得到幸福。
什么是幸福?教育的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幸福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教育学作为面向整体人性的学科,教育观照下的幸福无疑与哲学的幸福概念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又有自己的倾向性。首先,教育学的幸福是针对个人的,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个人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他们都是完整意义的人;对个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感受予以同等的尊重,相信它们都是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相信个人的幸福主要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别人的、成熟了的、标准的、成年人的幸福标准,而是看它是否与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其次,在教育学的幸福中,所谓的“社会伦理标准”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能够被学生理解的“群体”标准。再有,最为特殊的是教育更注意幸福的发展意义,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