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如何提升小学生认识幸福

如何提升小学生认识幸福

发布时间:2023-06-18 19:39:59

A. 如何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孩子

作为一名家长,想要培养祝幸福快乐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和鼓励,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平时我们要多和孩子们像和朋友交流一样轻松的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学会充分尊重他们,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和让自己得到成长,从而才可以培养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幸福快乐的孩子们。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学会不断的提升自我,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才会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想要做到自我提升,以下几个要点可以很好的帮助到我们:
1.全面了解和认识自我
我们要睿智安静地反省下自己,彻底地认识下自己,自己的优缺点列举出来,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哪些方面还存在努力不足,更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方面现在就能够解决,哪些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解决等等,充分认识自己后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自我,找到改善的目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2.把目光知道放长远一些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只看眼前,而是要把目光放长远,当我们做一些重大决定时,能够考虑到五年以后的境况,我们就能够更自主和自律起来,一个人的眼光越是长远,他的目标越是明确,越是能够坚持一些良好的习惯。
3.目标确立要符合实际
不现实而且过于理想,这就导致了努力一段时间依然看不到希望的不良状况,因而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无法继续坚持,所以我们订立目标一定要实际,每天多进步一点点,进而才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4.敢于改变和提升自我
当你想变得自律更优秀,一些不良的习惯就会随之而进行改变,而想改变不良的习惯,就一定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调整,所以坚持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坚持,才能培养出新的优良的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B. 想要提升孩子幸福感,家长在生活中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呢

想要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家长平时就必须要多关心一下孩子,不要总是去询问孩子的成绩,可以选择去关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平时可以主动的去给孩子准备一些他们比较喜欢吃的东西,或者是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着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非常的幸福。孩子平时在做选择的时候,父母也是需要去关心一下孩子的选择,也要去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跟家长本身就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所以说只要家长能够注重跟孩子相处的方式,就可以让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能够有效地减少很多争吵的一种现象。好好的教育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开心,让孩子更加喜欢家长。而家长也是应该要理解自身的一个问题,要积极的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C. 小学如何开展幸福教育

树立幸福观念。该校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拥有“快乐工作”的心态,在工作中贡献,在工作中收获幸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把幸福教育的思想感染到学生身上。该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幸福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讲理论,摆事例,学习、感受幸福教育的涵义。并集中时间在学生中间开展“幸福观”的大讨论,形成深刻的认识。
建立幸福班级。该校要求每位教师不仅在学业上勤勉教导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多关心学生,多用真情感化他们,多用理解安慰他们,多用行动支持他们,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知心人。在课间还积极地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无时不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与此同时,班级依托京剧、布贴、剪纸等丰富多彩的“一班一品”文化阵地,制作“温馨小语”、“知心乐园”等版块,从内心深处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氛围。
提升幸福品位。该校积极把幸福教育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谙在感恩身边人的时候,领悟被别人关怀、用行动感恩是双份的幸福。该校还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年坚持的“阳光体育节”、“校园艺术节”等舞台开展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益智、健身、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趣味性与幸福感。该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由专门的老师负责解答、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扰,并设有追踪系统,对心理辅导过的学生进行跟踪考察,从而提升了幸福的品位。
付出幸福行动。幸福的真正意义在于自己拥有了幸福之后能把幸福带给别人,从而收获更大的幸福与价值。该校引导学生在校和同学相处要互帮互助,回到家后帮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记下“幸福日记”,和周围的人一起享受幸福的滋味。
收获幸福成果。该校通过开展系列幸福教育,不仅彰显了先进的科学教育观,体现了学校滋润心灵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幸福,享受到了幸福并创造出了幸福,而且收获了丰硕的幸福成果,学校也获得了“枣庄市艺术示范学校”、“枣庄市平安和谐校园”、“滕州市家长满意学校”、“街道教书育人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荣誉。

D. 怎样提升孩子幸福感

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让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不是很爱自己,因此觉得童年不幸福,那么提升孩子幸福感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提升孩子幸福感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而故事和回忆,离不开平淡生活中营造的仪式感。

仪式感虽只是一种形式,却是培养孩子用心热爱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是提升孩子幸福感、让内心富足的最好方式。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它比给孩子吃大餐、买名牌更有实际意义。

当孩子还在身边的时候,为ta尽可能多地创造幸福、感动的时刻吧!

下面这12件小事,并不复杂,却能让生活充满温暖,让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满满。

让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满满

12件小事

1每天醒来和睡前彼此问候,把“我爱你”挂嘴边:早晨睁开双眼,给孩子一个香甜的吻,彼此互道 “早上好”,晚上睡前互道“晚安”,出门前相互拥抱。让彼此的爱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流淌,温暖一整天。

2每晚亲子阅读:睡前进行亲子阅读15-30分钟,谈谈彼此一天的收获,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

3每周一次特别晚餐:为这天设置一个主题吧,如“周五披萨夜”,全家人一起准备这顿晚餐,让这一顿晚餐成为全家人每周的盼头。

4定期在学校门口留影:每月的月初或月末在幼儿园门口、学校门口的同一位置留一张影,并把这些照片按时间顺序整理在一起,等到毕业后再翻看,满满的幸福回忆。

5特别节日记得拍全家福:这是幸福时刻的定格,如果能做成照片墙,每每路过都是满满的感动。这同时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有爱的家。

6每年问同样的问题:从孩子懂事起,每次生日或过年的时候,爸妈都问问他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今年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你长大挣钱最想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并记录他的回答,等孩子长大了翻出来读一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想法和答案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代表孩子的成长和成熟,好有意义。

7家人专属的交流方式:别人家儿子和爸爸的特殊击掌方式是不是很有爱?不妨设定一些家庭暗号,这种专属于家庭的交流方式,让家庭更紧密,让孩子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8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如家长会、校园运动会、演出等。这些孩子期待已久,想让你看到他优秀的时刻,一旦错过,TA会遗憾一辈子的。

9和孩子一起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家人生日时,带上孩子一起给对方一个惊喜。仪式感使夫妻之间的爱情得以保鲜,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我们的家庭是幸福、和睦的。

10和爸爸/妈妈单独约会:很多独特的记忆都来自于和某人的秘密,这让彼此关系更加紧密。父母单独一方,尤其是平日工作较忙的爸爸,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单独和孩子“约会”,去新鲜地方,吃没吃过的小吃,独处的欢乐时光,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会迅速升温,孩子也会幸福感满满。

11让你自己快乐:这绝对不是自私,你有多么幸福快乐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乐。很多调查都验证了妈妈的抑郁情绪与孩子的“负面成长”之间存在着毋庸置疑的关联。快乐开朗的父母,的确更有可能养育出幸福快乐的孩子,所以请调整好你的负面情绪,多给孩子和家庭一些欢声笑语吧!

12给孩子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玩是孩子极为重要的成长与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摒弃一切束缚当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是完全享受当下的幸福体验。不要以为自由玩耍就是浪费时间、没有无意义,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智力、身体、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发展。几个孩子在一起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更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羣体中发挥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调节情绪和调整行为,以及如何表达自己。

E. 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富与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我们所说的“财富”指的就是金钱。也许很多事物对成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是在孩子来看来,金钱其实却是非常神奇的东西,财富不就是如此。我们都知道财富要靠劳动来获得,但是在孩子的眼里,金钱是可以帮助他们买零食、玩具,可以在游乐场尽情游玩的东西。孩子们父母的金钱就像蘑菇一样,取走了还会长出新的来,而恰恰是这样的误解,才会使很多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感恩,更不知道节俭,我们要明白孩子失去了感恩和节俭就会失去很多的快乐。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其实,对我们父母来说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很多成年人也没有找到财富与幸福的平衡点,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好好想想什么事财富与幸福。

有的人将财富比作万恶之源,也有人将财富当做毕生的目标。我认为财富不过是一种介质,我们只是通过它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幸福。财富与幸福之间也未必是正比关系,更多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


我们要知道大多数人追求的幸福,实消灶际上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只有自己比他人得到更多时,我们才会有更多的幸福感。生活在城市的人与生活在乡村的人,平均收入会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拥有幸福感的人群的比例,却不会有什么差距。就像我们会想,我的房子是不是比邻居的更漂亮,而我们却不会去想,我的房子是不是不够用呢?因此,我们知道幸福和财富是没什么直接的关系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的差距有关。作为父母我们只有自己生活的快乐,那么你就是幸福的,不要因为攀比的心理,而让自己的幸福变得不幸。

人们对待财富往往不能心平气和,所幸财富也不是快乐的唯一源泉。其实,在财富满足了我们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它对生活的乐趣慎盯没有多少的影响。与朋友家人聊天、听音乐、帮助他人等都对幸福有各种各样的影响拿孝扮。比如那些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如朋友、家庭等等,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样让孩子做个幸福快乐的人呢?

事实上,友好、感激和爱更能带来快乐,因为付出让人感到自身对他人的价值,会极大地提升幸福感。那么,我们就要将这种理念传输给孩子,让孩子真正的理解美好的 情感 对一个人幸福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幸福,在帮助他人时的快乐是幸福,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也是一种幸福,一个惊喜、一个宽慰,让孩子明白生命的中的幸福就存在心中。其实,幸福就是选择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人生,人生自然也会回报你一份幸福与快乐。


总之,幸福在创造财富的尽头,幸福也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的问题,家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我们去调解,但是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人们总会觉得别人的生活过得很幸福,而自己的生活很不幸福,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作为父母我们应把自己理解的幸福传达给孩子,你将会收获更多的幸福,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样在幸福中度过每一天。

F. 如何提升学生幸福感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便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个性。在所教的班级中,笔者要求每一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课后打招呼时使用,教师也不例外。从一个名字的称呼进行改变,师生之间的距离

G.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一起来看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着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研究发现,她们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标志,而且,当时正处于孕晚期的孕妇生下的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这些妈妈把当时的情绪传递给了还在子宫中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出生后,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紧张,心理资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从备孕开始,妈妈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让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如果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摄入充分的营养,并满足情绪的发展需求。

平稳积极的情绪,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胎教实际上更多的是做给妈妈的。

同样的,孩子出生后到1岁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妈妈是否健康、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决定的。

这个时期,孩子的很多行为能力——坐、爬、走、吃、说话等等,都是一个从没有到逐渐有的过程。

他们是那么的弱小,需要我们全方位的照顾——喂奶,换尿布,看病……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时候,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还要能够判断出他是饿了还是尿了,是需要抱抱,还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们就焦虑不已,甚至打骂他,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不安全的,他们的安全感是很难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胎儿期到一岁半,请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无条件地爱和呵护他。

很多妈妈问我:

“我的孩子(2岁左右)动不动就打我,脾气特别大,他长大后会不会家暴?”

其实,这个跟家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家暴,那么基本上孩子也学不会家暴。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主是要想表达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办和替代了。

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挣脱妈妈的怀抱,想去玩路边的'沙子,可妈妈却不放手,非要抱着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这个时候,妈妈抱得越紧,孩子就越要用力挣脱。他可能还会打你,咬你,抓你,甚至还会有很暴躁的脾气。

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这么做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说,当孩子已经有能力(这个孩子已经会走,有行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他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环境,需要妈妈有稳定的情绪,还需要从自己的尝试中的去获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这时,给予他们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爱护,而是放开他的活动半径——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他多探索。

否则,你就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岁左右)。

前天,我跟女儿在我家小区的花园玩,一个5岁左右的小弟弟走过来和我女儿打招呼,问:“你在看什么书呀”“你在哪里上学呀”……

我女儿就跟我说:你看,这么小就是一个“撩妹小高手”了。

其实,谈不上什么“撩妹”,只是说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会发现,3-6岁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说,“我是熊大”,“我是奥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们经常沉浸在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当中。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角色认知的能力,并且对规则和社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了放开孩子的活动半径,还要:

引导他的社交,让他在游戏规则当中,学会礼貌、礼仪;

引导他在角色认知里,培养起责任感、语言能力、行动能力;

并且进一步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进一步拓宽孩子的探索领域、帮助他们认知自己和环境外,还要教导他们了解社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和礼仪,让孩子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样,他们在环境和交往中,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如鱼得水,轻松快活。

这也是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6岁的孩子,非常优秀。不仅成绩很好,还会很多才艺,琴棋书画都学得有模有样。

然而,他已经开始厌学,并且要跟我探讨“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样沉重的话题了。

为什么呢?

原来,他从中班开始,就在学英语,学书法、画画、钢琴、围棋等各种兴趣班;到了大班,妈妈就经常带着他到处秀——展示给别人看,他能背什么,能写什么;上学前班的时候,他已经把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初步学了一遍。

所以,这个孩子到了一年级,就开始不写作业,想各式各样的办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个听话的神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到6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说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对颜色、图形很感兴趣,对守恒定律能够有充分的理解,但对文字和概念的东西不感兴趣。

虽然,也有极少一部分孩子确实会对文字感兴趣。但是,不管是否感兴趣,都不要过度教育,不要让孩子过早过多地去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

这种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孩子安全感的一种破坏。

比起学知识,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让孩子去玩,让他有规则地玩,因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余精力需要释放出去。

否则,剩余精力未能及时释放出去,就会造成内伤,如同这个抑郁的一年级的“神童”。

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曾经有一对父母通过微信,跟我控诉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听话,多么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数考得很低,故意去报复爷爷、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坏,还经常嚼着嚼着食物就吐出来,用衣袖擦得满桌子都是……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恪守规则的家庭:孩子的爷爷曾经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图书馆工作,姑姑在人民银行工作,爸爸在银行工作,妈妈也是在什么金融办工作……却养出了一个特别叛逆的孩子。

为什么呢?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价值感。但他们给孩子立的规则却把它们破坏了。

比如,他们通过零花钱来逼孩子遵守规则:孩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到多少分,那么零花钱就减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没有做好,零花钱又会扣掉多少……

这个规定特别不合理。

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要用钱来交换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违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为了钱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这样的管教方式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他会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他所有的聪明才智来干坏事——他要从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就是给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可以自己决定用来买笔,还是买衣服。

两周以后,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总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对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稳定的情绪,以及无条件的爱和呵护里。

1岁半到3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对于这个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规则感里,和每一个让他自信的游戏角色里。

6到12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里。

我们做父母的,要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变化养育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听话和服从。

如此,我们才能养育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养育一个可以在未来收获幸福的孩子。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升小学生认识幸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遗嘱和婚姻有什么区别 浏览:335
蒋南孙做什么事业 浏览:939
美女养什么鸟好 浏览:978
爱情保险有什么用 浏览:944
狮子座属猪女的婚姻如何 浏览:401
爱情中的相处之道是什么 浏览:25
爱情大于生活的年龄是什么意思 浏览:999
粤语如何唱出故事感 浏览:311
幸福树的芽为什么老死 浏览:878
什么专业适合公务员和事业编制 浏览:987
有车有房有钱也有爱情是什么歌 浏览:166
华翔板材和健康兔板材哪个好 浏览:952
幸福爱你的笑容都的什么 浏览:236
两家联姻是什么故事 浏览:227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伤心的故事 浏览:504
哪些吃鸡主播收藏里面都是美女 浏览:883
爱情比喻成什么东西好 浏览:677
男方拖累女方的婚姻怎么处理 浏览:578
东营事业编进面多少分 浏览:58
形容美女喝茶叶用什么词语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