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马卡连柯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那么,我们目前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学校德育的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也说明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是很难实现德育目标的。而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影响人格,形成德性。她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成长是幸福的,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的,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同样是幸福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孩子往往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而家长给他们的也往往只是物质的幸福,这样,即使他有了很多物质的幸福之后,仍然体会不到精神的幸福。还有一些孩子,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变态的心理,他们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幸福。
㈡ 幸福课程理念是什么
幸福课程体系的基本理念 树立育人为本的幸福课程价值观幸福课程应树立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这里的“育人本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幸福生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