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人类是怎么失去幸福感的

人类是怎么失去幸福感的

发布时间:2023-06-01 01:24:03

1. 为什么有些人的幸福感很低

1 What?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2 Why?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 清华大学 心理学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 终身教授 、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 彭凯平 表示,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老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如今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过于焦虑。

就业,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3 How

心理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持有的观点。一项发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 最后,他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工作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学家、学生、 机械师 、舞蹈家、医生等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在“沉醉”状态下能动用你的全部或大部技能。但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对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 

着名心理学家提出如下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1、享受瞬间 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2、控制你的时间 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

 3、增强积极情绪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 消极情绪 。

 4、优待身边的人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带幸福感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6、告别枯燥的生活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7、多活动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向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8、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 享受孤独 。

 9、关照心灵 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当然,信仰不可能让我们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着 幸福之路 前进。

2. 为什么,现在的人赚钱多了却感觉不怎么幸福了

因为现在虽然赚钱多了,花销也比之前要大很多,加上强度很高的工作,承受的也比之前要多很多,加上现在的人攀比心理严重,自然也就不会感觉到幸福了。

3. 为什么有人会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

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是因为这个人不知道满足,如果遇到一个小事之后,就觉得特别幸福,有了幸福感就特别容易满足,也会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其实生活中的每个小事物都会能让人感到幸福,都是很幸福的事。

4.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

一、现代人的悲剧

希望拥有幸福,是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最终极的目标。

在过去,按照绝大多数人的逻辑与先天自生的思维方式,会认为:只要我有钱,就一定会很幸福,没有理由不幸福。随着启蒙运动的大力倡导,西方人开始接受了一种理念,那就是:幸福不在于精神,而在于物质,如果到内在的精神上去寻找幸福,就等同于是在没有幸福的地方去寻找幸福,无异于缘木求鱼。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是把发展的焦点转移到外在物质的极大丰富等方面。

但是,随着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诞生,2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今天为止,现代文明一方面给我们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危机——哪怕物质越来越丰富,知识越来越多,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我们却越来越不会做人,伦理道德的底线也越来越低,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地步。尽管很多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拥有庞大的财富,但很多人还是不幸福、不快乐、不开心。

现代文明基本不重视内在的充实,只知道一味往外去寻搏神找幸福,因为方向错了,所以最后只能是空手而归、一败涂地。物质方面虽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发达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但心灵危机也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60年代的时候,欧洲与美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的幸福指数这一课题。自从有了这个比较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后,人类的幸福指数却一直都在下滑。

美国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2000年之间的40多年裤银岩中,他们的收入翻了三番,但离婚率却翻了两番,青少年自杀率增长了三倍,犯罪率增长了四倍,监狱里的服刑人员增长了五倍,抑郁症患者增长了十倍……而且,初次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平均年龄,也从29岁下降到14岁;不仅成人会患抑郁症,连儿童都开始罹患抑郁症。抑郁症不但赶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且还让人生病甚至死亡。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将成为全球公众健康的最大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一直在下降。60年代的时候,西方曾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你能够信任大部分的人吗?”有58%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投了肯定票。但到了1998年,在回答同样问题的时候,能给予肯定答案的人只有30%。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认为:“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谁是真正靠得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竞争、攀比、互不信任、互不沟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切都为自己着想,导致了无穷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高发率。

2003年的《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为20万,也即是说,每年都有差不多两个汶川大地震的死亡数字源于自杀,其中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据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将像感冒一样普遍。

针对于此,专家推荐了一个快乐的处方:每天要保持开心的心态胡御。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如果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当然不会去自杀,不会去跳楼,但怎么样能够每天都开心呢?面对激烈的竞争,巨大的生活压力,怎么能保持愉悦的心态呢?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一下: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

二、幸福痛苦与外在的关系

什么是痛苦和幸福?痛苦和幸福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生科学与哲学上的重大课题。虽然有些哲学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问题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有稳定的收入是幸福;有些人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幸福;有人认为:周游全世界是幸福……但从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质。虽然有稳定的收入,就有安全感,在安全感的基础上,有可能产生一种短暂的幸福感,但收入本身却不是幸福,而只是产生安全感的一种客观因素而已。同样,和睦的家庭、旅游等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工作压力,使人忘却感情的挫折,让我们得到比较舒适的感觉,但其本质却不是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根本就不属于物质的范畴,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这种内在的感受,有些时候和物质有关,有些时候和物质根本没有关系。痛苦也是一样,比如说,有些穷人就活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很自由,很轻松。

现代医学通过脑部扫瞄发现,很多压力过高的人,比如企业老板、高级官员等等,他们脑部的很多部位,出现了断层。可见,在高度的压力下,人是没有办法幸福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小空间当中,很多时候与外界没有关系。无论痛苦还是幸福,都无法与别人分享,也无法让别人替代。

所以,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金钱和幸福,哪个最重要?

我想,对全世界70亿人口中的每个人来说,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按照过去的理念,有钱就是幸福,没有钱就是痛苦。但无数活生生的生活经验与科学数据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选择金钱最重要,终将很难用金钱获取幸福。所以,我们曾有的经验与观念都错了,虽然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的现代知识,却无法超越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本来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而活着,怎样过一个比较有价值、有意思的生活,对当今时代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倘若忽略了精神上的营养,而仅仅注重物质单方面的发展,就会导致上述一系列的问题。当然,如果温饱问题解决不了,肯定很难有幸福感,这是肯定而不用质疑的。但二战以来,欧美和其它许多国家开展了154次问卷大调查。所有调查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时候,物质财富与幸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一切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说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西方人现在才发现而已。

三、痛苦的来源

就像治病需要观察病的来源,从而对症下药,治愈疾病一样,要消除痛苦,首先也要了解痛苦的来源。

除了物质以外,佛经里面提出了三种痛苦的来源:第一个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第二个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尽管普通人不可能没有丝毫的自私心,但假若对自私心无有管理、不加控制,它就会没有节制地无限膨胀,最后将导致更多的压力和痛苦。

第三个痛苦的来源,是执着。普通人都会有执着,但执着若是超过了界限,就不但不能带来幸福,而且会让我们更加痛苦。

只要有了这三个因缘,则即使拥有再高的地位、名声与财富都没有用,一定会饱受无限的痛苦和压力。

(一)过度的欲望,脱轨的列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如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首先,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既有科学的证据、佛教的证据,更有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说明。

比如说,对一个从乡下刚刚搬到城市的家庭成员来说,能第一次拥有一套小区公寓楼,他们会觉得兴奋不已、幸福异常,因为与乡下简陋的平房相比,简直是太舒适、太高级了。然而,过了半年、一年以后,这种兴奋与舒服,就会渐渐消失、渐渐衰退。当他们看的越多——很多看似与自己不相上下的人,住进了环境幽静的别墅、品质优良的高端住宅区等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公寓楼心生厌倦,甚至心生不满。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住房,并为此承受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等到终于赚到大钱买了别墅住进去,一开始也像当年从乡下搬到公寓楼时的心情一样舒畅,但当看到别人住着更好的别墅,开着高档的轿车时,满足感又被不平衡所代替。

由此延伸到一块手表、一个手机,任何以物欲为满足的幸福感,都是短暂而危险的。当一代代的高科技产品出来以后,必将 *** 人们更新换代的消费欲。当新鲜劲过了以后,又开始追求新的产品。就像苹果手机,本来已经有了第一代,但第二代出来以后,就再也对第一代不感兴趣,一定要买到第二代,否则就不够时尚、不够新潮,然后是第三代、第四代……

哪怕临终之际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仍然没有满足,最后就在充满抱怨、仇恨与不满的心态中离开人世。多么失败啊!

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有一个估计资料中说: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受其中的软广告和硬广告影响,一周的消费一定会多出四个美元。虽然这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但逻辑上是说得过去的,因为广告的 *** ,会增加我们的占有欲,激发我们的虚荣心。

为什么有些物质条件很差的穷人会有幸福感呢?因为他们大多生活在偏僻、封闭的地方,周围没有什么有钱人,了解的信息很少,平时看不到太多的电视广告,可避免从中知道有钱人的生活状况,所以会阿Q似地以为,所有人的生活都和自己差不多。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无论物质条件再糟糕,也非常安于现状,非常容易产生幸福感,如果没有什么外在的冲击,这种幸福感可以持续到死。但是,如果这些人走出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或看到了更多的广告,知道了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愤愤不平,从而失去原有的幸福。

心理学家现在才知道,佛教一直在这样教育我们,现实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建立在满足感之上;当满足感消失以后,幸福感也将随之而衰退。这是谁都无法颠覆的自然规律。

我们必须要知道,自己努力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什么,是往健康、幸福发展,还是往不满、痛苦发展。如上所述,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后果——痛苦。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想长寿,不愿意衰老,但长寿就是衰老的主要因素,衰老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厄运,我们只能乖乖地去接受、去面对。面对衰老的威胁,有些人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有些人却无法自制,越来越焦虑、空虚、恐惧,这都是自己的心态、意识创造出来的,与衰老本身并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为战俘时总结出的着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没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

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一套训练方法。

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

我个人认为,佛学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哲学、科学的综合学科,任何世间学问与其他宗教,都无法超越它的深度、广度与价值。大家可以看佛教书籍,里面讲得非常透彻,对摆脱痛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离谱的自私,脱缰的野马

不幸福的第二个因素,是自私心。

每个凡夫生下来,就会有先天的自私心,加上后天受到有些文化的熏陶,自私心会变得更加强烈——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绝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本来分享是最大的幸福之源,如果懂得分享,则哪怕非常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愉悦与幸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越来越亲密。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学会分享,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悲剧就不可能发生。可惜我们却认为,所有好的东西,都只能我一个人拥有,而不能属于别人。

比如说,一个小公司有十个员工,其中一个人的月薪增加了三百块,而其他人的月薪都没变化,这个人就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但如果是10个人的工资都同样增长了六百块,其中的幸福感就根本没有独自一人增长300块钱的幸福感强烈。按理来说,收入增长了两倍,应该获得两倍的幸福,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有所下降呢?因为别人也有,所以不开心。如果其他同事的工资都增长了2000块,而自己的工资却只增长了1500块钱,虽然数量是300块的5倍,却不但不会得到5倍的开心,反而非常失落:凭什么自己比其他人少500块钱,太不公平了!

再比如,自己所在的某个圈子里有10个人,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拥有一辆非常高档的轿车,自己就会很有成就感、幸福感。如果后来圈内的每个人都买了同档次的轿车,自己还会有幸福感吗?没有了。此处的开心和不开心,与物质根本没有关系。其他朋友有轿车,并不会降低自己的轿车档次,自己在物质上没有什么损失,但精神上却会不开心。如果圈里的10个人当中,自己是第8个买轿车的人,那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幸福感了,只是感觉很平淡,有了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如果自己是最后一个买轿车的人,则即使轿车拿到手,也不一定感到开心,只会有一种填补失落的发泄和解气。

这都说明我们都是自私的。只希望自己独占好东西,而不愿别人拥有,但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在2500多年前,就把这些理念告诉了我们,但世人却不但不相信,还给佛教贴上了消极、悲观等标签。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现状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离谱的自私,否则我们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如果一生都为虚荣所驱使,我们就绝不会有幸福。虽然普通人不可能立刻放下所有的自私,但如果有人对如何放下自私感兴趣,则大乘佛法给我们推荐了非常多的方法,)通过大乘佛法的理念与训练方法去锻炼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变成会关心别人、会分享幸福的人,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菩萨。

我们不能认为,菩萨就是泥塑的,高高在上、一动不动、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的佛像,这只是菩萨的形象,而不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也是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努力,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菩萨。当成为菩萨后,不会在小问题上与人计较,而是无条件地奉献,哪怕为了众生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无怨无悔地甘愿奉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光荣、伟大的,因为没有自私与欲望,所以他们没有痛苦与焦虑,非常幸福自由。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是说给别人听,或做给别人看,而是发自内心地、无条件地为众生服务,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所谓的服务项目,不但包括扶贫、当义工,最关键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世界的真相,人生的真相,让所有人彻底摆脱轮回痛苦——物质贫乏的痛苦,与精神空虚的痛苦等等。

菩萨与非菩萨的界限,就是放下自私心,从骨子里关心天下所有的生命。此处的生命,不单是人类,也包含了蚊子、蚯蚓等在普通人眼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的小生命。因为,虽然从某些人的角度来说,动物的生命也许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动物自己来说,却有着珍贵的生命价值。比如说,人类不希望有蚊子,认为蚊子是害虫,该被打死。但假如换一个角色,从蚊子的角度来说,他的生命却是异常宝贵的。我们没有资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

如果有害无利或弱小微贱的东西,都可以消灭。那假如真的有外星人,他们的智慧、知识都超过了人类。那么,当有一天比我们更有实力的外星人来侵略地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也用上述逻辑来说服自己接受外星人的侵略与 *** 呢?我们还会不会说这是合理的呢?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又凭什么去杀害其他小生命,或伤害另一个弱势群体呢?

我们不能一切都从自己的立场去判断,永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永远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佛教中名副其实的平等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所有悲剧,其衍生、发展的源头,就在于不平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佛教是所有文化中最和谐、最平等的文化。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教,只是从外表上看到佛教的一些宗教色彩,而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许不会同意这种说法,但相信对佛教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有同感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努力让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有能力帮助别人的菩萨。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也许有人会说,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名声,怎么可能帮助众生呢?有钱有势并不代表有能力帮助别人,无钱无势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帮助别人的条件。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穷得只剩下钱》。我想,对不太了解金钱的人来说,这个题目也许有点别扭,既然有钱,怎么会是穷人呢?但了解金钱本质的人却知道,这话说得没错,有钱不是富裕的全部内容,没有钱也并不代表贫穷。即使没有钱,同样也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让别人明白一些道理,之后从精神的痛苦中摆脱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反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才能完成拯救众生的工作呢?只有像释迦牟尼佛这种智慧已经发展到顶峰,把所有的自私、欲望等等都断除的人,才能完成这个工作。

打个比方,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大学教授,首先自己必须去念书,等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之后,才能胜任教书的工作。同样,要帮助众生,最好能先向释迦牟尼佛看齐。

当然,现代人在享受西方科学成果的同时,也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垃圾文化。目前的现状,是我们越来越浮躁,连静下来坐一个小时都办不到,不想看书,更不可能禅修,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又如何能得到幸福呢?

我建议大家,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并落实到生活与工作当中,这样一方面对身边的人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也能活得很开心。

(三)过度的执着,无形的杀手

痛苦的第三个来源,是执着。

什么叫执着呢?

举个例子,两个人感情非常好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在乎、执着的结果。很多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都是执着产生的。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真正分开了,互不关心、互不执着、形同陌路,则相互之间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无论对方对自己好不好,都无所谓,更不会紧张计较、频生痛苦。这就是没有执着的表现。

执着有很多层次,从高层次来讲,佛教认为,把周边的一切,包括人和物质,都看得非常实在,就是执着。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都告诉我们,世界并不是实有存在的。

以颜色为例,物理学家告诉我们:“颜色不存在于物体的本质当中,而是在观看者的眼中,是由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某种频率的光所引发的感觉。”物质的颜色,只是频率、波长不一的光波投射到我们的眼中而产生的幻觉,并不是真实、客观的东西。关于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了。但我们仍然会把衣服的颜色当作真实存在的东西,经常到商场去为自己搭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并挑剔、嫌弃过时、老土的颜色。很多有钱人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佩戴什么颜色的饰品,房间布置成什么颜色,都是由私人设计师或电脑选配的,可谓精心、讲究到了极致。为了变换衣服、房间的颜色,花费了很多的金钱,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想必各位都看过《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所传达的理念就是:整个世界不是真实的,而仅仅是一个电脑程序。将电脑植入人的大脑,然后通过程序来感知世界。虽然这是科幻电影,但该片的导演,是对佛教很有研究的。他拍摄此片最重要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世界就像一个电脑程序一样虚幻不实。电脑程序一旦有变化,世界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电脑程序崩溃,世界就会瓦解。

佛告诉我们,就像晚上做梦的时候,在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显得非常真实,与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醒过来以后,才知道原来都是假的一样,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一场梦,而且是一场多生累劫无法醒来的梦。除非有一天我们能学佛,懂得佛法的道理,之后像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恍然大悟或者顿悟,才能让我们从红尘大梦中醒来。虽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但在懂得这些理念之后,我们就能把一切东西,像《金刚经》当中所讲的一样,当作“梦幻泡影”,那样就不会活得这么辛苦、这么累。

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了,也不会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放弃家庭、放弃事业,消极遁世、不负责任。很多证悟了的菩萨,其外表可能是一个领导、一个商人或一个清洁工,但他们的内心却不会把世界看成实有的东西,而是随缘——随着因缘走。他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逃不脱因果循环的罗网,都不是随着我们的喜好而发展的,不会为人的意志所转移,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是我们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的。虽然我们的主观意识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客观的处境,这样也能增强幸福感。

很多人因此认为,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是唯心主义,其实佛教根本不是唯心主义,这都是不了解佛教的说法。

这些理念并不是教条,我们可以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来证明:比如,用我们的肉眼去看,瓶子是静止的,瓶壁的分子之间也是紧致细密、没有任何空隙、不会漏水的。哪怕我们瞪着两只眼睛看一整天,也看不出瓶子在运动,但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瓶子是运动的,科学家称之为布朗运动,因为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的科学家叫布朗。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以前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在因果当中循环、生灭。

物理学是用运动来表述瓶子的状态,但佛教所用的生灭一词显得更加确切。譬如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核周边的电子一直都在围绕原子核运转,其运转速度可以高达上千公里每秒,物理学中称之为运动。我们可以假设,电子的转动是从东边出发,之后运转到南边,然后再走到西边、北边的位置上,或者是往相反的方向转动。但佛学告诉我们,实际上,经过东边的电子,根本不是经过南边、西边与北边的电子,因为东边的那个电子在位于东边的当下已经消失,后面的所有电子,都是新诞生的。所以,用生灭来描述更为精确。

同样,用我们的肉眼看楼房,包括地板、墙壁,都感觉是静止的,但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静止的楼房。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的静止物体从哪儿来的呢?都是地地道道的错觉,来自于高速运转的一种错觉。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既然一切都是幻觉,那我们还有必要这么执着吗?这样反复思考,就比较容易断除执着,这是佛陀给我们指出的缓和压力的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有它演变的自然规律。多年以来,现代科学忽略了精神领域的研究。即使有一点精神方面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却与内在的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正确的方法。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执着是痛苦的首要因素,物质等等都是次要的。所以,单靠外界的物质条件来让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可能的,即便物质具备这样的能力,地球也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比如说,虽然美国人口还不到全球人口的5%,但他们却消耗着全球资源的34%。如果全球70亿人口都想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需要三到五个地球才可以承担,这显然不可能。所以,要想获得幸福,只有调试自己的内心,并适当地往内心去寻找。

在得知痛苦的来龙去脉以后,首要工作,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佛陀认为,解决痛苦,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一些观念来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从而缓和我们的压力;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禅修。佛学一直都在着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方案,若能吸收并实践这些理念,再加上现代科学赋予人类的物质财富的完美结合,也即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就能让我们在拥有足够物质的同时,设法控制精神上的上述三个缺陷,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拥有丰富的精神财富与健康心灵,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幸福,也能使整个社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5. 为什么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人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当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时候,就会缺乏安全感,缺乏幸福感,以前人们的幸福感只是吃饱喝足就够了,而现在人们的幸福感除了生活条件提高以外,还要求精神上得到满足,同样以前因为每家都比较贫穷,所以大家都觉得非常安全,而现在不一样了,贫富差距比较大,所以安全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们的安全感也就逐渐的觉得匮乏

6. 在急剧转型的当代社会,为什么会有人感觉不幸福,为什么社会焦虑

因为社差敬耐会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中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学校、工作还是社交领域,都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高强度的比较,这样虚春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焦虑感,而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往稿竖往需要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效率,并时刻面对各种信息和刺激,这也使得人们很难获得幸福感。

7. 影响幸福的因素

影响生活有七大因素

一. 爱比较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二. 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三.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 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 极心态。

四. 不知道奉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五. 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六. 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Borod认为负性情绪更多是在右脑进行,积极情绪更多是左侧半球的任务。),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七. 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8.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缺乏自信 在婚姻中的这种缺乏自信,并不是说对自己真的不自信,而是一种在婚姻上过于盲目的,怕失去的行为意识,常常把自己陷入忧心忡忡的情绪中。通常会表现的行为有,翻看对方手机,查看对方聊天记录,对事情刨根问底、死缠烂打,甚至严格的管制对方钱财等等。 其实这些行为表现,看似很在乎这段感情,但实质是一种在潜意识中对对方的不信任,为什么呢?因为外面太多的人都出了问题,所以就会把这种潜意识的影子,笼罩在对方身上。 这不是一种理智的做法,而且是导致婚姻不顺的重要因素,就算你对对方有足够的了解,也要正确的去塑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或大家明确出一个可达成共识,或不可超越的界限。不要忘记,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平衡,那就容易出问题。 虚荣心过重 在生活中提到虚荣心,估计不管男人女人,或多或少在其内心中都会存在,佛洛依德不是说过嘛,虚荣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自尊而采用虚假方式来得到满足的一种不良心理。适当的爱慕可以增加斗志,但过了就会变得虚荣。婚姻中的虚荣心理,最常见的表现为攀比心、自我不易察觉的嫉妒,对外表、学识、身份、资产等过于看重等。 这些心理,看似和另一个人无关,但都会无形中拉开两人的距离。比如攀比心,易在无形中拿对方与其他人比较,有了比较,就有强弱,有了强弱,心理就自然出现落差,这是一方面。嫉妒也是一样,适当的存在是动力,过了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这种心理也是导致婚姻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何必去轻易否定自己呢,命运多变,盛衰无常,只要两人同心齐力,目标总会得到实现的,又何必把时间耗费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呢,对吧。所以虚荣心是一把双刃剑,就得看你自己怎么去使了。 缺乏包容 没有包容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不止是婚姻,亲情、友谊也是如此。所以这首先是处事层面的问题,其次才是婚姻中的问题,对于单身的人来说,择偶的时候,这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点。在婚姻生活中,避免不了日常琐事、锅碗瓢盆等内在环境对婚姻的影响,洗衣、拖地、买菜、做饭、刷锅洗碗、带小孩,这些都是生活日常,一个人是无法担负的,包容,其实就是在这些问题上相互的理解与支持,这是相互的,让一个人负担,从行为和心理上都无法达到平衡。 其次,也难免会出现外在环境对婚姻的影响,如父母、婆媳、亲戚、朋友、事业、社会环境等因素,若是这些方面彼此缺乏包容,都站在自身的立场考虑,那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一味妥协屈就 婚姻中一味的妥协与屈就,也会导致幸福感的下降。这也许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因为发现很多时候,发生这样的事,表面上看不是自己造成的,但实际上又与自己相关。 曾经不当的选择、草率的决定、随意的许诺,以及发生问题后找不到好的方法去处理,而存在观望、期待对方转变的心理等,这些都是导致在婚姻上容易一味妥协屈就的原因。(当然,完全因为太爱对方,而心甘情愿屈就于对方的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2 沟通不畅的婚姻不幸福 男人和女人相互了解的方式就是语言上的交流沟通,这是增进两个人感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男人和女人在婚后坐下来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两个人的误会、隔阂也就会越来越多。 男人不知道女人心里想什么,就是每天机械地做着分内的事情;女人不知道男人心里想什么,就是按部就班地过着平淡的日子。男人没有犯错,女人也没犯错,可是婚姻就是感觉不幸福。这都是两个人缺乏沟通造成的。沟通是男人和女人打开彼此“心门”的钥匙,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精神上的共鸣,婚姻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了。 经济基础薄弱的婚姻不幸福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说男人和女人的婚后生活只能是保证基本的温饱,那两个人生活的主旋律可能都是以“挣钱”为目标了,这样的婚姻生活也可以说是真的很不幸福。 经济基础决定了男人和女人可以享受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如果总是处在一种缺钱的状态,那肯定会影响婚姻的幸福感。当然,经济基础也要有个度,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了,过高的要求会让男人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婚姻更加不幸。 婆媳关系不好的婚姻不幸福 都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婆媳关系就是结婚后女人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家庭关系,并且有很多家庭都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了婚姻的不幸福。 让之前不太熟悉,且差着辈分的两个女人和谐、融洽地相处,确实有些难度。但是如果做丈夫的能够协调好其中的关系,那对婚姻的影响也将会降到最低。 婚姻里缺乏幸福感的原因3 一、无奈结婚,是被父母逼得 父辈那一代,男人结婚是怕娶不到老婆,女人结婚是找个男人养着,那时候结婚的目的很明确。而,现在的社会没结婚的早已像夫妻一样同居,男人不再怕没有女人同床而睡。女人也有自己的工作,有能力养活自己,也不怕自己没钱花。 社会在进步,女人的地位在提升,因此很多男男女女都不愿太早结婚,都像个大孩子一样玩耍。结婚后要生孩子养孩子,压力暴增。结婚后就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了,该自己承担了,他们怕,怕自己无法承担。 但是,所有的怕都无济于事,年龄大了结婚是趋势,你要是不结婚首先着急的是父母,其次你还有承受旁人异样的眼光。 无奈之举,只能硬着头皮结婚,可是这样的婚姻怎么可能有幸福可言呢?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开始! 二、男人工作,女人也在工作 以前的社会“男耕女织”,女人只负责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出去赚钱养家是男人的事,所以那时候女人的地位特别的低,经济不能独立,思想就不能独立,什么都要听从男人的安排。 说来也奇怪,那时候的女人她们是幸福的,愿意听从自己的男人,无怨无悔的跟随着自己的男人。 而现在不一样了,男人能赚钱,女人也能赚钱,甚至有些女人赚的比男人还多。在一个家庭里,要是两个人都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就没有谁愿意听从谁的,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男人觉得自己的地位得不到满足,女人觉得自己不该被压迫,双方持有的太多,婚姻就好像是一盘棋,一场博弈,失去了本该有的幸福! 三、三观不合,无法心灵沟通 我们经常说三观不合,其实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三观,小小科普一下,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三观是我们的教育程度和成长经历所决定的,世界上没有相同了两片树叶,所以说真正三观相符的人是没有的。那为什么婚姻中很多都说两个人三观不合,无法继续下去了。 我个人觉得,只要两个人的三观相差不是太远,就是可以幸福生活的。那些三观相差太远的人,是没有办法相处的。比如一起去看海,女人说多美的大海啊,而男人却来了一句这海里淹死过很多人。你说,这样的两个人怎么能相处,怎么能得到幸福的婚姻。

9.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没有幸福感了

是的,现代人的幸福感确实非常低!原因如下:

1.房子、教育、医疗、养老四座大山

如今即使是农村人也都得必须在城市买房子了,因为没有房子男孩找不到女朋友,女孩也不会找没房的男孩结婚。而中国的高房价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阶层能承受的。

孩子教育也是很大的一块开支,现在大部分年轻夫妇都只要一个孩子,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才,而各种培训班又层出不穷。普通家庭都得省吃俭用才能勉强负担的起。

医疗更不用提,家里有一个得大病的基本就得宣布破产了,动辄几十万的治疗费可以说分分钟能让人崩溃。

养老,如今养儿防老的年代已不复存在,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如以前孝顺了,是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拿着一个月两千块钱的死工资,还不够一家人吃饭,省吃俭用家里一有生病的人马上回到赤贫状态。没有幸福感可言。



4.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富,穷人也越来越穷。很多穷二代穷三代的孩子混了一辈子可能也就混一套房子的贷款,还是省吃俭用抠出来的。

而富人家孩子一生下来就有上亿、上千万资产,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对钱也没有太多概念,也有时间追求梦想、理想。一大把时间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用怕失败,也不会承担什么风险。

穷人的孩子一辈子都在为温饱打拼,也没资格谈什么理想、梦想。甚至连谈恋爱的资格都没有。

社会上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幸福感无从谈起。

10. 当代年轻人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当下的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精神上的残疾 。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心情会莫名的低下,有的人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一直在等着一个突破口。到了最后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突破口或许已经找到了,或许还有他一直都在忍受着,没有知道或者是没有人想知道。

将这些情绪告知父母,可能他们无法理解你为什么会不开心,因为在他们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愁吃穿,物质很丰富。在他们眼里,只有干体力活才会累,不会看到你身体上,精神上,人际关系中的累。如果你随机采访一个年轻人:“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你可能不会听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其实,网络里的世界大多是虚构的,普通人没必要将自己的生活向他们对标,只要自己感受到幸福快乐就足够了。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阅读全文

与人类是怎么失去幸福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了解天文地理经济看哪里 浏览:408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如何申请补贴 浏览:442
美发属于什么事业单位 浏览:755
多看多读英语小故事怎么说 浏览:135
如何追求幸福的阶梯 浏览:302
美女猩叫什么 浏览:370
江苏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哪些 浏览:536
故事马丁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300
想做老年健康管理师怎么找工作 浏览:141
隐瞒孩子健康异常该怎么处理 浏览:86
药王的故事有哪些 浏览:129
摩羯座和天秤座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浏览:197
天津西站到空港经济区坐地铁怎么走 浏览:615
小朋友讲个故事在哪里可以听 浏览:239
铁岭幸福里是哪个区 浏览:576
古代用什么树来代替爱情 浏览:282
经济安全有哪些安全威胁 浏览:262
哪个字代表幸福 浏览:823
为什么经济学反对价格控制 浏览:178
乘风破浪讲什么故事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