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全托起你我他的幸福生活怎么理解
这是真理
说起安全二字,时刻出现在我们耳旁,仿佛也有千万遍。虽然我们将这两个字铭刻在心中,但是吵碧意滑液外的灾害随时会发生,就算有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预测的非常精确,只有我们提前的预防才能把灾难降到最低。安全你我他,幸福千万家,安全是我们回家最近的距离,时刻做好防范,时刻警示自己,信碰物避免一切可以避免发生的问题。因为安全是人生幸福的港湾。有了安全,才有欢乐和温暖,有了安全,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
Ⅱ 安全和幸福的关系
没有安全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Ⅲ 存在、自由、幸福、安全,之间的关系
自由就是自己所感觉最舒适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家庭,一个公司,如果感觉生活的材米油盐那些琐事是负担,那就不会有自由,如果感觉那是一种享受,那就是自由,因为犯罪被困在监狱
里的那些人,永远失去自由,他们所渴望的就是自由,幸福就是能够早日出去。
我感觉所谓的幸福关键就是看自己的内心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而已,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想要的幸福也就不一样,只能说高级人类永远都不满足现状,比如一个吃不起饭的人,他们的幸福就是吃饱穿暖就开心幸福了,但是,当他们真的达到所要的时候,他们又希望如果自己能住上大房子,开上跑车就好了......恋爱的男女有的人认为只要过平淡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的人者认为奢华的生活才是快乐幸福,就看自己的态度。
生活踏实了,每天幸福开心了,也就感觉安全了,同时也就找到存在的原因了,其实他们都是互相存在连带关系的。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对待生活的看法
Ⅳ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关联性,也有独立性。人民获得感的增进是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的基础,只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从改革发展中获得实惠,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才可能提升。
没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成果不能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发展不能增进人民福祉,必然会消解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也要认识到,与获得感不同,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多地受到人们主观感受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获得感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提升,它只是为增进人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可能,而不是绝对保障。但从宏观层面来说,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都有赖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含义。
获得感主要表现在人民能够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收入福利的增加和就业居住出行等情况的改善,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
幸福感是一种情感与心态,是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产生的喜悦情绪,比如工作与生活体验,享有尊严与自豪等。
安全感,则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没有后顾之忧和具有稳定预期,是保有安全感的基本前提,稳定而有质量的就业,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得到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则是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Ⅳ 安全感――幸福的基础
安全感是孩子幸福的基础。
0-6岁是孩子安全感的敏感期,特别是0-3岁是更加重要的敏感期。
实际上,分享到现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0-6岁基本上包含了孩子所有的敏感期,特别是0-3岁尤其重要。
之前的数感、空间感也是如此,所以很羡慕你们家宝宝还小,尤其是那些刚出生的宝宝,我们应该更好的去爱护她们,养育她们。
当然,大宝宝也不要烦恼,我们还有机会可以去弥补。(敏感期又称窗口期、关键期,是指这个阶段培养最容易,且孩子受益终身)
孩子爱粘着你,其实是需要找到一个印证,证明爸爸妈妈很爱我,我需要什么,她们会给予满足,就是寻找一种心里的安全感。
过了敏感期的孩子,父母要陪着孩子多倾听,倾听孩子的诉求,当他愿意跟你说话,觉得你比她有智慧时,当然就更愿意和你沟通,交流。
安全感是孩子一种稳定的、可控的感觉。
分为外在的安全感和内在的安全感。
外在的安全感:
最忌讳在孩子的头一年,频繁的更换监护人。
比如,刚开始是妈妈带,妈妈产假过了之后由于工作,需要老人来带,后来老人身体不好,爸爸妈妈工作又忙,又请来了保姆。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频繁的换人,会把孩子换的不知所措。
另外,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不一样。比如,孩子哭了,保姆可能怕主人责怪,立刻跑去哄哭。爸爸妈妈会觉得,我不能立刻满足你,要拖延一下。而老人一般也会立刻马上冲到孩子面前。这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内心无法形成一种稳定的感觉,似乎环境总在变化。不利于安全感的形成,也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的孙俪娘娘,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她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学习了哭声免疫法,觉得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应该拖延一下再去关注孩子。后来孩子大一点之后,她发现自己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反思之后,养育二宝的时候,当孩子哭的时候,就会给予宝宝敏感反馈,让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
注意:敏感反馈≠立刻满足
小时候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建立好,孩子大了之后的青春叛逆期,就会比较恼火,因为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当他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基于安全感的缺失,不愿跟你过多的沟通与交流。所以,小时候安全感的良好建立,也有助于孩子叛逆期的平稳度过。
内在的安全感:
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无条件的爱她,支持她的敏感期探索。也许有些
会说,我当然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仔细想想,你真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爱她的吗?
比如,动手敏感期,她想自己吃饭,但会弄的到处都是,你给她练习的机会了吗?她想玩土,会把衣服弄脏,你给她尽情体验的机会了吗?水敏感期,你给她尽情玩水的机会了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在老一代人身上,体现的尤其明显。
以前,我对这些东西也不在意,总是随着老宏袜氏人去做,自己也不管,不去做任何改变。但随着不断的听课学习,我意识到,自己好多观念、做法错了。老人的想法改变不了,也不要尝试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我们可以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带孩子。对于自己的自主权,我们一定要争取。
而后,当我真的这么做了之后,我欣喜的发现,老人在说我无果后,不再说我。老人在发现孩子喜人的变化后,也在慢慢地向科学的育儿方法靠拢。虽然前期的不理解,真的非常难受,但结果是好的。尤其是最近,孩子出去不再胆小、怕生,会跑到小朋友跟前一起玩耍,而不是远远地望着。玩的高兴时,她也会高兴好带的大叫!瞬间感觉一切都值了!
我们对孩子要无条件的爱,
1.哭的时候要有回应。
哭是蔽散孩子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去寻找哭背后的原因,其实我们所谓的淘气,所谓的不听话,有时候只是小孩子独特的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比如,她喜欢玩沙土,自己尝试吃饭时,手上会弄上菜油,脏兮兮的,大人会觉得孩子肯定不舒服,或是自己看着脏脏的孩子不舒服。但其实,孩子玩的不亦乐乎。你撤走,她反而会用哭来抗议。0-3岁,主要通过触觉开发她的智力和大脑。
2.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要总是打断或插嘴。
3.想做的时候,安全范围内,给他足够的空间去探索。
安全感是一种稳定、可控的感觉。
关于可控
1.孩子哭闹的时候,妈妈要给予敏感反馈,让孩子觉得妈妈就在身边。
2.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小家务,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下班了,宝贝,给妈妈拿一双拖鞋。这是很好锻炼孩子的机会。特别是孩子手部动作的训练,非常有助于孩子左右脑的开发。不让孩子做事情等于扼杀了孩子发展的动力。
3.不要频繁搬家
1岁之前最好不要频繁的更换生活居住环境。6岁之前,不要频繁更换扶养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老人是代替不了的,条件允许,最好父母都在身边。如果父亲长期在外出差,那么母亲就要给孩子更多的互动和游戏。
关于安全感,给父母的建议。
1.母亲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几乎100%妈妈都会有产后抑郁。产后抑郁,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可谓问题众多。
那妈妈应该如何做呢?
可以寻求老公以及周围人的帮助。
多出门走走,晒晒太阳。
当产后抑郁时,妈妈要敏感的察觉,勇敢的走出来。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悲伤的情绪中。
2,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其实,夫妻关系远远大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好了,孩子才会更加快乐,更加安全。其实,产后第一年,由于生理和心里的原因,夫妻关系远没有刚结婚时那么亲密,建议各位妈妈或爸爸,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也抽出时间和自己的伴侣浪漫一下吧!(关于夫妻关系,罗老师后面有专门的讲座)
家长问题:
1.孩子总是问“妈妈,爱我吗?”
答:妈妈很爱你。
分析:这样答,孩子感受不到你到底怎么爱她,感觉很空洞,所以他会不停的问你。
妈妈可以这样答“妈妈很爱你,宝贝,你觉得妈妈什么时候最爱你呢?”,去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嗯,妈妈确实很爱我。
2.孩子3岁了,非要家长陪着上厕所,去房间。
答:一种情况:孩子对你特别依恋。
另一种情况,要引起你的关注。
Ⅵ 关于我理解的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
几天前有看到十点读书中一篇关于如何给女生安全感的推文,所以就顺道说说自己关于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理解吧。其实正常情况下,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这三种感受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相对独立的,首先最好说的应该就是幸福感了,就我自己的感受是:幸福感跟个人的内心状态和追求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感受也都是因人而异冷暖自知的,根本也没有所谓的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同的人所处的阶段、状态和需求不一样,可以和别人沟通但不要用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去衡量和定义别人的幸福。
一个人会感到幸福,首先得搞定基本的温饱问题,然后就是精神上的充盈度和富裕度,很俗的说就是物质+精神的填充。基本的温饱问题这个想必是没什么意见的,当然这里的温饱问题不是指所谓的更好生活的追求。幸福跟经济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是必须得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精神上的充盈度和富裕度则跟很多元素有关系的,跟爱也有非常大的关系。都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如果你可以感受得到爱,那么即使外界物质的条件较差幸福指数也是会很高的。不过随着我们年龄的递增,爱的角色和来源以及需求度都会在不断的变化着吧。
所以你需要幸福感,那么就需要具有经济独立也就是至少养活自己的能力,当然具有这个能力不代表就一定要自己亲自去获取经济收入;其次就是获取一些精神上的粮食,精神上的粮食可以通过阅读旅行思考看世界以及你所爱的和爱你的人身上获取;最后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相对客观理性的认知和追求。忘记了自己是谁和背离了客观规律的盲目追求都是自我折磨,人与人正常情况下都是“互利共赢”和互相给以才隐饥能长久健康的走下去的。
在说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时候,似乎说的更多的都是女生这方面的。但是事实上,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大家都是需要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只是男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一般比较少被提及和甚至就是被忽略了,以及作为男生大部分是比较不喜欢对外人表达情感的,相反女生是喜欢对外表达情感,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就是讨论女生的安全感了。
其实就我自己而言,2013年8月下旬一个人刚到厦门的时候是很没归属感和存在感的,一方面跨专业找工作和租房子都没落实,另一方面刚好自己又感冒发烧身体无力,然后不习惯继续去麻烦别人其实是不知道适合找谁,所以当时的感觉就是在厦门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迷茫无助也冒出过选择来厦门是一个错误这样的想法。不过后面随着周末与亲戚及同学的交流,工作租房的暂时确定及对厦门的不断熟悉,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归属感和存在感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可能凭空消失。那么就自己理解的而言,要想拥有这两种感觉,还是得先让自己拥有经济独立的能力。不管我们是否单身,我们都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基本的自我内心的保障了,换句话说就是生存之本了。当然如果有了家庭后,个人比较倾向于的是应该以家庭作为一个共同体(家的核心就是由一个男主人和一个女主人构成的),比较倾向于的是协同协作分工而不是之前单身状态下的各自打拼,然后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去破坏彼此的信任和依赖(有了大致的家庭分工后,很可能会出现个人某些方面的暂时弱化和出现彼此互补的情况,比如男人更关注经济方灶知返面,女人更关注家庭方面)。
要让人感到安全感,那么正常情况下就需要让对方知道你在乎对方和能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并不会离开对方,本质好像就是信任了吧。不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和简单的,特别是在两个相对陌生的异性之间。因为首先你得需要两个人彼此不排斥,其次两个人有机会或者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去线下互动,最后还得看看两个人的三观思想兴趣爱好生活追求性格习惯是否能互溶或者说接受吧。
一个人的外在决定了是否愿意和对方在一起,一个人的思想和内在则决定了能在一起多久。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涉及到一个安全感建立的问题了。
现在对于很多有一定年纪的单身汪而言,为什么会更喜欢找自己曾经熟悉的人或者同学或者中间有靠谱熟悉人的人,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优先内部消化这样的情形,这背后就是涉及到了安全感建立的问题了啊。作为两个正常理性的成年陌生男女,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随意的就让对方感到有安全感的。两个人之间必须得发生点什么或者一起亲身经历点什么才会逐步的建立起安全感,线上单纯的聊天互动其实是很难建立起坚固的安全感的。
很喜欢一句猛顷话:当我满怀期待地向你走去的时候,你正好也向我走来。就我自己所了解的是,其实大部分条件普通性格也还好的一般人,都是早早的就有了男女朋友的,特别是女生(被伤害而导致的另当别论)。那么最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加入了单身汪大军里的人,好像通常都可以被划分为这么几类,比如:1、对生活和自身以及另一半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和追求,不愿意轻易将就,更喜欢先完善自己或者先专注事业然后再去遇见更好另一半的优秀者(自己不咋的,还对另一半各种高要求的我就不想说什么了);2、性格太过内向、慢热又喜欢活在自己的理想爱情国度里,好像当遇到感觉还不错的异性时内心也常会有莫须有的自尊在作怪阻碍自己向对方靠近;3、还有一种就是跟优秀者相反的,自己思想或者能力或者某些行为人品有问题的渣男浪女。
好的优秀男女和渣男坏女都是同时存在的,虽然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自我感觉小接触下我还是可以很容易就识别出来的),但是自己身边的人有经历过。或许正是因为大家身边或者社会新闻存在着不少有关坏男坏女事件的报道,以及社会本身的错综复杂,所以对于安全感的建立并不是你想去和对方建立安全感对方就会回应尝试跟你建立安全感的。
所以回到现实中来的话,很多有点小经历后的人,如果依然还是单身又想摆脱单身的话,可能确实就会优先选择和自己的同学或者曾经认识有过阶段性同行的人在一起,以及有个对你有一定了解你又很信任的中间人介绍来的人。很多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想必背后就是一个安全感在影响着,毕竟曾经好歹有过接触或者说有了一定安全感的基础了。当然至于最后的结果依然都是顺其自然的,大家都是不小的成年人了,想必都是喜欢好聚好散的,谁都不想去破坏同学关系和自己信任的人之间的关系。或许能走在一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最终没能走在一起那么彼此友谊的小船也不能说翻就翻呀。
人类的安全感问题,真的是一个很神奇又变幻莫测的问题。想要和别人建立安全感,那么就应该了解影响安全感的因素,以及自己是否愿意去打开自己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男生女生确实是两种很神奇的物种,男生偏理性喜欢解决问题以结果为导向女生偏感性喜欢感受易情绪化以工程为导向,当这两个星球的物种发生碰撞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是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的。而且也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的社会环境默认的赋予了男女们不同的义务、分工和责任以及对行为的约束(不代表就一定是正确),当然很多传统社会赋予的男女差异化的约束也都正在改变中。
曾经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外向型的男孩,然后不知不觉走向了内向的这一侧。我不确定现在还有多少妹纸的观念是:“如果那个人真的爱你,他就要耐得住性子一直来找你追求你啊,正好可以考验他们到底有多爱你!” 其实我的回答是,才怪呢。一个男生追求你,是因为他对你尚处在有好感的阶段!当他满怀热情地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你,全方位了解你时,你冷冰冰不理睬不回应,无异于朝人家泼了一盆冷水,把他满腔的热情浇得透透的。才华、涵养、学识、温柔……你什么都不展示给对方看,凭什么要求别人爱你爱得死去活来,非你不可?作为男生,应该都是那种:我感觉你不错,我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你,可是,你可不可以给我一个暗示,让我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一个傻子在单相思。”(不喜欢的直接回绝,感觉还好的还这样那就注孤生吧)在感情里,没有谁有义务,对另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热情是会被消耗的,爱情是需要有回应的。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贴的标签“内向”“害羞”“慢热”都不过是我们给自己找的借口,你要做的就是不再逃避,从点滴小事的成就感中积攒自信。
每一个正常有追求的人,都是会去不断学习的吧,但是学习本身也都是需要时间。或许你现在看到的另一半有着各种的问题,特别是男女朋友间的相处。但是在我觉得,男女间的相处模式也是因人而异的,而且这本身也是需要学习的。大家都很羡慕有一个很会和自己相处的另一半,可是你却不曾想过 ta 为什么这么会和自己相处,你认为这是 ta 天生俱来的亦或者是曾经哪个妹纸(汉子)教会的呢?
两个原本不是那么熟悉的人,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足够信任的基数,应该是有些拘谨的。就像我们通常跟自己熟悉的同学朋友同事聊天交往,或许都是很逗逼甚至可以是有点黄有点暴力的聊天,但是你会和一个刚接触或者说之前不算很熟悉的异性这样么?反正我是做不到。
当开始发现有点喜欢或者说在意一个人的时候,对这个人是会谨慎的,因为可能想要在一起但害怕失去,所以会变成这样。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会逐步的释放自己并不断的暴露出自己原本逗逼的状态和不足的缺点,如果一个人愿意把一些自己真实不足的状态暴露在你的面前,又愿意跟你扯一些个人生活中很细的部分,甚至把你或者你们共同的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那是因为对方开始相信你信任你了呀。也因为信任所以才会敢让你看到自己的“丑样”,甚至还会有很“弱智”很小孩子的一面。否则按照人类的习惯,是会在陌生人面前保持形象的。
是个正常的人,应该都是喜欢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和沟通的,有什么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有需求直说或者至少给个对方能看懂的暗示吧,反正不要让生活搞的那么累那么复杂就是了。总是就是讨厌猜忌,更喜欢的是开诚布公的交流和交换看法,当然生活中的很多味道如果直接面对面的说白了好像也就少了一些乐趣了,那么就通过第三方的文字、平台、其他信息传播啥的中转告知咯。曾经我也是各种follow微博情感大V和电台情感砖家及喜欢去厦图翻翻情感婚姻类书籍的,学习和提醒还是有的。
在我现在的认知世界里,感觉大部分女生内心好像都是缺安全感的,所以很多女生宁愿先隐藏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不轻易打开自己。所以个人一直觉得,两个人决定在一起后,沟通很重要信息互换很重要,婚姻家庭更是需要去经营的而不是放任不管,回归现实不要沉迷在理想国度也不要去踩某些底线。
当然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挺难的,因为人本身也是奇怪的,虽然存在沟通,但是依然也有一些女生还是存在缺乏安全感的行为。总之,有些事情是只能说是多去换位思考多去理解吧,理解万岁。
事实上真正的安全感绝大部分还是要靠自己去获取,当你思想经济人格都是独立时,你就会有比较强的自我安全感,因为你根本不需要依赖谁而才能活着。
然后有了安全感后,那些归属感和幸福感之类的东西也就不远了。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之类的需求,无关男女。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应该要找适合又能给你安全感的人,这里主要是指有某些条件要求的人。因为不同的人成长环境不一样,那么当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在乎和看重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有些人因为自身缺少了一些东西所以很希望通过另一半来补偿,故不要为难自己去强碰壁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比如,有些人是身高控,有些人是颜值控,有些人在意有没有房车,有些人在乎学历,有些人在乎是哪里人,有些人在乎你的职位和行业,有些则在乎你是否独生子女等等。林子大了,各种事情也就都会出现了。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没人关注你的时候,你得学会先自我充盈和独自面对成长的艰难困苦。自己在2007年结束了第一次高考后,就算是成功的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了吧,看着自己曾经班上的同学考进清华又有部分人进入前十所高校,内心是不甘心的。一次次想突围最后失败,然后放弃然后自卑然后各种继续自卑,然后感觉不行再次突围继续突围,然后一路走来到现在真的是各种滋味难以言表呀,反正各种独自面对承受着辛酸、孤寂、落寞、否定到自我修复和释怀都变成了过去成长的见证了。不过曾经的一切也都过去了,曾经的安全感归属感什么的也早都回来了。也感谢大学四年的这个空档期,喜欢上了阅读思考码字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并让自己相对的走了出来,也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上了旅行看世界(主要是心态),然后前年开始又真正喜欢上了运动特别是徒步及慢跑,然后还有摄影、骑行等等等等。
过去的不如意让也我感受到了很多生活中的“色彩”,不管是五彩缤纷的社会现象还是来自内心的孤独、嫉妒、贪婪、害怕等,不过也都是直面和主动自我对话的。或许有些经历也算是有些收获和自我成长吧,比如情感感知能力,但是同时似乎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习惯问题,比如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导师”和“忘记了微笑”。现在的自己也只能说是正在变化中的自己,也还不是自己最好的状态。我之前也总是希望当自己有一定阅历和能力、思想真正的成熟以及经济实力上去后再去开始一场有质量的恋爱吧,但是现在发现年龄这个东西确实也无法再忽视了。毕竟接下去父母也可能很快就老了,如果那时候小孩又刚来到世上,以到时候两个人的精力和所处事业的状态,应付起来那可能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虽然自己目前还算可以正常的应付得起每月固定的经济开支,除去每个月的房贷房租及基本吃饭费用开支外,剩余的应付当下的生活也还算OK。但是如果找到并确定了适合的另一半后,两个人的奋斗也比一个人会轻松一些吧,也可以有更多的费用节省。毕竟两个人也算是一个团队呀,总比一个人奋斗相对的高效多了。不过反正也不管现在什么情况,都依然做好了一个人继续前行的准备。有适合的人爱时,把时间留给爱的人,否则就把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积极参加并一起组织跑团活动去,然后之后条件允许的话可能会继续去读一个 Master。要想给人安全感,那么自己首先得有安全感。
PS:对于朋友圈,曾经不喜欢屏蔽,更是讨厌拉黑,但是随着某些不需要的信息的泛滥(比如微商、代购,不熟悉人及不想看的人的信息),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会屏蔽别人的人了。我已经对很多“所谓的好友”选择了不看对方好友圈了也有部分选择了不让对方看我的朋友圈了,当然正常微信发信息还是ok的。我只想要正常的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