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复旦大学陈果收入多少才幸福

复旦大学陈果收入多少才幸福

发布时间:2023-05-29 10:40:35

⑴ 复旦大学情商陈果的简历

个人小资料:
姓名:陈果 身高:172 出生年份:1981年2月 职业:教师
学历: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1、学生时代绰号“酋长”,人称“模特姐姐”,是校园风云人物

2、有过兼职模特经验

3、学拉丁舞的时候,老师嫌不够扭跨,于是养成了猫步习惯

4、对男友的要求:低调,平淡,成熟,在她眼中性感,不要好看,有丑人情结。碰上自己中意的,上述标准自动作废。

5、为什么读博:喜欢哲学,喜欢宗教学,觉得有这样的几年能从容镇定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幸福,也很幸运,是标准的“自投罗网”的博士生。

⑵ 曾经爆红网络的复旦女神陈果,如今过得怎么样

聊到陈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曾经的她由于颜值高,气质佳,在短视频中风趣幽默,且富有内涵的教学视频,成功的走红网络,虽然在随后因在综艺节目中,曾因念错字也遭到过质疑,不过多数的网友选择支持她,在他们看来,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并不代能代表什么,况且她在国内顶尖的学校支教,也说明了其业务能力有多突出。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陈果懂得利与弊权衡,她不需要靠网络,来获得不菲的收入,在这种人眼中,学识和成就要远远比这些东西重要,再者说了,虽然如今在网上的知名度下降,然而她的课依然是非常受欢迎,属于是复旦的风云老师。

⑶ 复旦女博士陈果,事业有成,39岁为何依旧单身

女人拥有好看的皮囊,是她们的资本,谁让人家生的好呢?在现实中,我们羡慕那些长得好看的女生,也羡慕人家能考上知名的大学,事业、爱情双丰收,似乎这样完美的女人,都是无数人都羡慕的。

对于她来说,一时的孤独不算什么,内心的那份强大,才是最让人佩服的。她也不会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就将余生随便托付,因为她明白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终究会来临的,只不过会迟到而已。

⑷ 爆红3年后,复旦女神陈果“销声匿迹”:我自盛开,蝴蝶爱来不来

Slowtime | 慢时光

文/时光君-双木



“复旦女神”陈果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她的名言。


“喧闹任其喧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人生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幸福,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幸福。”


“所谓优雅,就是你遵从内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样子。”



她是第一批“网红教师”。


早在2010年,她讲课的视频被学生传到了网上后,独特的讲课风格和精彩的言论便让她在网上走红。


2018年,有了自媒体和短视频的加成,她更是迅速爆红,成为了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网红美女老师。


有人爱上陈果的口才,有人爱上陈果的思想。


更是有学生评价她:“老师把课讲得这么美,当她的学生很幸福。”



然而,有流量就必定会带来争议。


有人说她自身“语言艺术家”,认为她讲的内容太过浅显,是浮于表面的鸡汤。


有人对她的“爱情语录”产生了质疑,认为她自己都是单身,凭什么去谈论爱情?


而在一场演讲节目中,她念错了一个词语,更是被网友质疑学历和真才实学,瞬间被推到风口浪尖。


仅仅几年时间,陈果便“跌下神坛”,这其中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1981年出生的陈果,是妥妥的“新时代女性”。


她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的她,在很小的时候,外婆就教育她:


“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


外公也会对她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陈果很早就开始了文史哲的学习。


后来,她如愿以偿进入了复旦大学,深修哲学专业,并一路攻读到了博士。



2008年,学成毕业后的陈果顺利留校,成为了一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


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拘束,站在讲台上的她,如平常一样放纵洒脱。


她总喜欢一只手拿着粉笔,另一只手插在裤兜,对所有有趣的事物畅所欲谈。


在课堂上金句频出,简单而富有哲理,听完之后,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正是因为她的真实爽朗,让众多学生都想活成她的模样,沾染她的韵味。



她谈论自爱:“别人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自己都重要,但如果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加重要。”


她谈论孤独:“孤独不苦,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她谈论无用之用:“有用的东西能够让你谋生,无用的东西能够让你快乐。”


她谈论人生知己:“人生知己难求,最好的知己其实是自己。”


她谈论婚姻:“婚姻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应该郑重其事地去选择,这才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负责。然后慢慢地要学会爱自己,爱对方,爱这段关系,从你和我活成一个完整的我们。”



她的课比双十一还难抢,一百五十人的教室,从来座无缺席。


很多人从她的讲话中获得了启发和教益,也让她的名气越来越大,课程播放量超过千万。


2019年1月6日,陈果又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人气更是达到顶峰。



从走红复旦大学,再到红遍全网,再到上《新闻联播》。


很多人喜欢她的课程,更喜欢的,是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生活散发出由内而外的优雅。


《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词:Brainy is the new sex。


聪明,是一种新性感。


她的思想比容貌更撩人,活成一束光,稳稳地幸福。



陈果走红之后,在一片叫好声中,非议的声音也渐渐响起。


在一次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开讲啦》时,一个小错误让她跌下神坛。


在节目中出现了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汉字——耄耋(mào dié),但陈果却读成了“毛至”。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网友认为,虽然这是个生僻词,但作为一名高学历大学老师怎能会不认识呢。


谩骂与质疑声纷至沓来。


甚至有的网友开始怀疑陈果的真实水平,攻击她是“中国学术界之耻”。



其实,读音错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北大校长还曾把“鸿鹄”读作“鸿浩”,清华校长还不识“瓠”呢。


陈果也仅仅是个寻常人,有个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


但几乎是一夜之间,陈果的教学内容被批判成“鸡汤文”。


网友说她没什么专业论着,教的东西也只是一些“快餐文化”,听了也没用。


可什么是心灵鸡汤?什么不是心灵鸡汤?它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王阳明曾说: “知而不行,是为无知。”


网络上有句话很风行,“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阅读了那么多书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不是因为道理无用、书籍无用,而是因为我们“知而不行”、“行而不坚”。



我们太多人有些“唯物主义”、“实用主义”了,什么都想一步解决到位,导致我们精神生活十分匮乏。


而陈果真正的价值,在于回到人的主体性。


她为大众展现出人类主体精神世界的滋润性与丰富性。


她为大众推荐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了精神世界的滋润性与丰富性,这些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就像撒贝宁评价她说的那样:


“陈果老师颠覆了大学老师在我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年轻人在面对世界,追求答案的过程可能是痛苦、迷茫的,但听陈果老师的课,她能给人们快乐、愉悦的状态去前行。”


对于这这样的青年学者,我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而不是苛责。


(仔细看板书,她的课真的只是肤浅鸡汤吗)


而陈果本人,并没有太在意此次争议。


她自称,原本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有一天突然被大家所认识了。


自此之后,陈果慢慢在网络上“销声匿迹”,回归了自己生活。


曾有传言说她被复旦大学停课,其实是谣言,她一直在复旦授课。


因为就算爆红,她也一直保持着清醒。


她曾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一个观点:


“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


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人活一世,被人喜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能听到质疑的声音,都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否定。


一个人最大的魅力,不是靠取悦别人求来的,而是活出自己后赢来的。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活出自己。



陈果曾经说过:“神坛就是祭坛”,她其实早就预言好了自己的未来。


她的“沉浮史”,浮于她的学识与知性,沉于她的疏忽与大意。


但不论人生怎样跌宕起伏,她都静然处之。


在她还没成为老师时,她是bbs上很活跃的发帖者,半夜三更会写长长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是才气。

但她现在的WB,已经停更2年多了,各个公众平台也找不到她的账号。


就像前段时间的罗翔,被恶评者们的肆意狙击,导致开始被闭嘴、被退出、被伤害。


人言可畏,才是当下舆论环境的真相。



幸好,陈果和罗翔一样,依然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她依然每天尽心尽力地去备课,去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那些枯燥的知识点。


她也会和朋友喝酒小聚唱歌蹦迪,和大家分享有趣的经历。


有复旦的学子曾表示,经常在食堂里看见陈果老师:


“戴着有线耳机,是不是在听歌不知道,但是不会被别人打扰。她活在她的世界里,并不会管这个世界的风言风语。”


陈果依然能够活得如此洒脱,究其根本,正如她所言:


“喧闹任其喧闹,自有我自为之,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很喜欢蝴蝶。为了得到美丽的蝴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穿上运动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终于在气喘吁吁中抓到几只。


可是蝴蝶在网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就会飞走。


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他买来几盆花放在窗台,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悠闲地望着蝴蝶在花周围翩翩飞舞。


但其实这还是一种有求的心,只是把有求的心变平和了。


而真正的洒脱,是我自盛开,蝴蝶爱来不来。


有求,就会有失望;无求,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想起了杨绛先生翻译的兰德的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南怀瑾先生也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活得知足,这才最重要。


风情万种,便是你热爱生命,轻舞飞扬的样子;


与世无争,便是你能面对人生的诸多境遇,淡定从容,恬然自适的襟怀。


有魂,有根,有趣,一个女人最优雅的样子,无非是像陈果一样,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作者:时光君--双木,90后,慢时光专栏作者,用理性认真思考,用态度安静生活。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⑸ 复旦大学 陈果 详细资料

陈果:。 女,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教师,陈果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做访问学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大陆基督教哲学青年学者暑期密集班”做学者。 工作经历: 2008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翻译; 2004年-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牧心理学》及《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助教和翻译,任课教师: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师硕士班”英文教师; 2004年暑期,《人民画报》上海总部实习记者。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奖励与荣誉: 2007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6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美国中华基督教总会颁发的“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5年,香港“道风”优秀博士生奖学金 2004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2003年,香港“道风”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专业研究成果: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 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 《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复旦大学陈果介绍

----转自复旦大学 陈果博客

在我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的时候,家里的长者就希望我进入大学之后能够修读艺术、哲学或宗教,因为这些学问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是蕴含了生命。长辈们期待着我成长为一个懂得幸福,也会创造幸福的人,而幸福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生活”。外婆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外公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母亲说:“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做事前想好因果,并愿意承担就可以了。”一位人生的挚友说:“豪华的大餐和街边的大饼油条都有此中的乐趣。”敬爱的复旦的我的导师说:“要爱人如己,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啊!”……
就在这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我成长着;童年时捧着一盒奶油蛋糕就像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一生的幸福,现在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成了“作一生的好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贵的尊严的好人”;原本认为“快乐”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可是现在却渐渐明白了:“乐”必然是“快”的,“心”却不一定是“开”的,所以“开心”成了我新的追求:过去以为对人的关怀是偶尔的问候,后来终于发现“关怀”源于恰当时刻的默默陪伴,或者是他人疲惫时的一杯清茶。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偶获”,却成了我生命的定格。
最后证明长辈的期望都被实现了,我从小接受了一些艺术方面的培养,也从家人的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进入大学读我本科的时候一直进行着文学、哲学和历史的研习,尤其喜欢美学和艺术哲学,当时就冥冥中感觉到自己会很热衷于一些有关玄想和冥思的东西,于是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选择了西方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专门研读揭示一些玄奥真理的东西,自己也慢慢地学会放慢脚步看看周遭的风景。终于进入了博士的学习生涯,我选择了宗教哲学,因为经历了漫长的数十年的探究,我最终发现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最后还是回归于宗教的维度,回归于一种超越性。因为个人对于玄奥事物的兴趣以及对于内在精神的好奇,所以博士的学习方向集中于基督教的经验结构。在复旦呆了很多很多年,去了香港进行基督教的研修,也去了北京探讨宗教之间的对话,下一站就是温哥华。
来到了温哥华,经历了那长长的夜,十多个小时的横跨太平洋的飞翔,我告别了我发自内心热爱和自豪的家园——上海,来体验“游子”的感受。一个月过去了,最初的新奇感、兴奋感淡却了,但更多的理性上的认识慢慢的浮现出来了。首先,我坦然的发现:我欣赏西方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和留心,对细微的生活细节的醉心享受和浪漫呈现,对他人的根本上的尊重。在面对美好自然时,我常常更感慨于片刻安宁的“发呆”,因为“发呆”就是无所思无所想无所惧无所忧,这是多么珍贵的瞬间,也算是传说中的“物我两忘”的境界的粗浅体验吧。其次,我深深地清楚了:我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西方人”。我的骨髓里甚至头发根里都埋下了中国的“种子”。虽然精致的西点,漂亮的洋装,友善的笑容,希腊式的或者欧洲风格的建筑令我赞叹,但是我还是喜欢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或者上海方言,还是喜欢泡饭榨菜臭豆腐干,还是怀念那种“天人合一”“低调而内敛”的风骨。最后,我也明白:要做好一个中国人,要做好一门学问,要自由而坦荡荡地享受生活,就要打开视野,更要打开心扉,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和实事求是的真精神。中国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可以发扬的好东西也很多。
我的内心满满地装着感恩。我喜欢温哥华的大自然的美丽,喜欢这里的人们可爱而纯真的笑容,喜欢Regent College 的Atrium里洒满阳光的温暖,喜欢许志伟老师的智者之风和大家气质,喜欢帮助我们顺利学习生活的老师们的认真和细心,喜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得自己都好感动啊!
说一句“谢谢”,对温哥华的一切,因为在这里即将展开的半年生活将目睹我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也对我在这里结识的好朋友,我的知己,很幸运地获得了这样一份友谊,弥足珍贵。
要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永远也学不彻底的,需要用一辈子倾心学习的就是——爱。

1.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 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 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 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 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 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 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 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友情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16. 朋友应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我理解为: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 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20.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某天你生病了,父母把你的药煎好放到你的床边。当有一天他们对你说:到桌边来吃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变“坏”了呢?)

21.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有时候物理距离的增大,人的距离却变得如此之近)。

22.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23. 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24. 人是有“贱”性的。

⑹ 复旦女教授陈果: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你认可吗

人的一生,多少经历了这样的时刻

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结论是什么?结论是你活成真正的自己,还是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自己。

有人问陈果:别人喜欢你和自己,哪个更重要?

她的回答是: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重要。

认可这个观点,毕竟人活一辈子,被人喜欢并不是那么容易。

无论你做的再好,都能听到质疑的声音,得到各种否定。

蔡康永在演讲中做过测试,他首先在过去的一年里,让对结婚失望的观众站起来,这时有几个人站起来了。

然后,过去一个月,有退休想法的人请站起来,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

每天刷朋友圈次数超过5次的人请站起来,站起来的人也很多。

他说了几个选项后,现场已经满了人。

然后,他说:大家都是女性,也许是母亲、女儿、员工、上司、妻子扮演这么多角色,真的很拥挤,很拥挤,让我们失去了自己。

演讲的最后,他说:人生的幸福其实很简单,不喜欢的时候可以说不。

人活着累是因为有些人选择我们不能互助,有些人永远不喜欢你,但你很辛苦地做没有结果的事情。

没有人能让自己的每一个身份都如此完美,所以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你就会过得很扭曲。

被周围的期待所控制的人生,就像木偶一样,决不能拥有自己的灵魂。

人生最好的状态,应该像作家说的那样

在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爱生活。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去看世界。这么简单。

02。的双曲馀弦值。

人与人最舒适的关系,不必取悦。

什么是最简洁的人际交往模式?

也就是说,你必须永远知道你周围90%的人会生气。

上周末,我去医院看望刚做完手术的堂兄,她的身体逐渐好转。

一直以来,在家人朋友的认知中,表哥是个小心生活的人。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她上学的时候经常被同学欺负,但是忍耐着,说只是好朋友之间的小骚动。

她和朋友的交往模式,往往给别人买很多零食,节日礼物也不少,关键时刻想帮忙,电话总是没人接。

上班后,她省吃俭用积蓄,有人问她借钱,她什么也没说就借给别人了。

她急于花钱的时候,不敢开口还钱,总是害怕断绝这种关系。

我以为结婚会变得幸福,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包围家务,洗衣做饭,所以时间一长,她丈夫就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害怕失去,她总是不高兴。

直到丈夫在同事面前嘲笑唯唯诺诺的样子令人厌烦,她才意识到一味的喜好不能改变真心。

美国的社会学家说: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交换关系。

好像生活总是这样,生气的是脾气好的人,理解别人的人总是理解人的意思,照顾人反而没有人照顾。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微笑不一定是拥抱,也可能是肆无忌惮的伤害。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心,喜欢的只有尺寸的人,考虑到别人的心情,自己注定不舒服。

正如《奇异说》辩手董婧所说:今天素颜上班,她说丑陋,明天化妆上班,她说妖精,不要取悦周围的人,他们真的很难取悦。

人生的后半部分,舒适比什么都重要。

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不必取悦。

03。

永远不要,向别人说明你自己。

我听说过经典的故事

一个弟子向师父求教:师父,有人说我是天才,有人说我是傻瓜,你看吗?

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大师反问。

青年不知道如何回答,茫然。

师父说:比如一斤米,在酒店眼里是酒,在乞丐那里是救命的饭。米还是那米。

青年听到这句话,瞬间豁然开朗。

你的人生价值取决于你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别人的看法。

被人误会,不被理解,是人生的常态,也是表达者的宿命。

我非常喜欢电影《让子弹飞》。每次我看到老六的故事,我都感到无助。

在旅馆里,老六吃了两碗凉粉,只给了一碗钱。

观众越来越多,老六越来越着急,他百口不辩,但不愿背上这样的罪名。

最后,他用刀切开自己的腹部,勉强拿出一碗凉粉,向大家证明不是只有一碗凉粉吗?

客人们发现没有兴趣,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六个人倒在血泊中。

总是参观的人是看客心,还有几个人想知道真相。

太多的说明是徒劳的,太多的证明,只剩下凉薄。

有时,面对别人的疑问和否定,沉默是最有力的反应。

作家刘先生写过这样的话

世界上没有避免惹人生气的性格,说话会惹小人生气,说话委婉会惹人生气,老人生气有原则的人,光滑的人生气聪明的人。

既然惹人生气,就做自己,做自己,不怕惹人生气。因为你可以承担结果。

懂你的人不言而喻,不懂你的人不必争辩,决不能向别人说明自己。

生活中最先进的生活方式是:

不要总是说明,不要总是喜欢,不要一辈子谦虚。

不冤枉自己,有人欣赏你的自信对自己好,世界会温柔地对待你。

日本提倡医学第一人日野原,明确了哲理观点

生来就是人,三点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一,不在乎身外的东西

第二,不受别人的评价

第三,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下半场,不要故意高兴,放下给人留下好印象的负担,心情当然会越来越平静,终于能停止受害。

点赞吧。我希望你永远跟着自己的心走,活出自己的美好表现。

⑺ 陈果的幸福课

这些天闲来无事总爱听听有声书,买了一系列的课程,在早晨睁开眼赖床的时候,在边做早餐的时候,在上班路上,在睡前的时候,都会放一点课程来听,有人说,这是一种现代都市人的焦虑症,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保持上进的状态,不过究竟是什么,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很偶然开始挺起了陈果的幸福课,陈果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可是她在讲课的时候,是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听众在倾其所有,她说话方式娓娓道来,不急不缓,从来也没有因为是在授课而将自己凌驾于任何听众之上,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面向一群人而故意说一些听众爱听的话,她的方式是:“我把我说给你听。”与其说陈果是一名讲师,还不如说她是一名和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分享者,只不过,她是站在复旦大学的演讲台上分享,她是在面向所有对人生有着更深层次思考的一群听众做分享。

关于幸福

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话,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别人说给你听的,也不是别人做给你看的,更不是别人通过任何方式向你证明的,幸福,无需证明,因为你从她的表情、她的眼神、她的动作这些表现形式里你是看得到的,她幸不幸福。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我发现,越想要证明的什么的人,真的,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在这一方面的安全感的,至于为什么会不安全,究其根本,还不是因为内心感到匮乏或者不足。这种不足感,足以让一个人想要竭其所能去证明自己是丰富的、是满溢的,可是,这种证明里,带着一丝丝的僵硬、一丝丝的控制欲、一丝丝的对抗性,正是这些小小的破绽,足以暴露出一个人想要掩盖住的本来内心。

关于社交

有人说,生活里每个人都是演员,没错,演员本身不是个贬义词,但是如果,你错误地运用了演员这个工具,你因为太用力地想要演成别人眼里的样子,而丢失了自己的内心的声音,那个时候,演员这个词就被你滥用了。我们是社交动物没有错,应该没有人可以不社交一直活得快乐的,就像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过的,合作是让激发我们成为更多可能性的自己的唯一方式。可是,社交的终极目的不是让自己完全去成为别人手里的牵线木偶,社交与合作的终极目的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安于自己。

关于自由

我们以为的自由其实都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你或许以为自由是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陈果站在这个想法背后想过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她给出了一个很关乎人性的解释,那就是,这个想法背后说明你可能在过去的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欲望被生活学业或者其它某些东西压抑地太厉害了,于是如今的想要自由变成了欲望的表现形式。这里听上去有点可怕,可是当你如果仔细读了前面的内容,你会发现,某种我们理解的自由是亩灶隐被欲望支配着,是一种被欲望包裹着的放纵。

关于自律

然而自由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至少是不妨碍他人不损害他人,而绝对的自由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律来让自己更接近自由。所以,自律这个词看上去即便这么有束缚感,可是,自律会让你战胜你的欲望,而不是短暂地沉浸在欲望的漩涡里,它会让你的内心更加平和,也会让你不再只追逐短暂的刺激与快乐,而更加关注本源的东西,所以,自律让我们接近自由,可是,绝对的自由,就如绝对的公平一样,它是不存在的。

关于公平

我某种程度上和陈果的理念趋同,是因为,我经历过的人生起伏大大小小,我曾经也会抱怨哭泣甚至痛苦,为什么被不公平对待的总是我?后迅厅来,我发现,公平这个词也是有两面性的,一面辩纳是你的不公在别人的角度或许就是一种公平,另一面是这些所谓的不公的遭遇都在某个时点变成了我的一部分,它们成就了今天的我,一个更加多角度考虑问题,一个更加理解和包容别人,一个更加注重去关注自己内心真实需求的我自己。某些经历在现在的我的身上甚至开始闪闪发光,我很难想象,自己如果曾经轻易地到达某个位置或者获得一笔巨额的财富,我还能活成今天的自己吗?换个问题,你喜欢今天的你自己吗?比以前呢?

关于生命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社会或者媒体强加给我们的观念迷住了眼,也迷住了心。我们很少去考虑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该如何度过?陈果说,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里,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爱。而这种爱,是先从放过自己和放过别人开始的,因为古往今来,归根到底,人性相通。请慎重使用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不妨从认识我自己作为一切学习和修行的起点和源头,你怎么舍得,使自己的生命不够美丽?你是否曾经想过,既然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我能不能活成其它的样子?创造这个词,本来就与生俱来,我们为何不用在自己生命的课题上呢?

哲学课从来都是对人性和灵魂的拷问,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表达出发自内心的认可,能够让自己在绝大多数社交场合都能自在地交流,能够在独自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不感到孤单,能够在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真心以待,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乐于付出不求回报,那么,我想说,这都是你爱自己的方式,正是这样的你,让我不得不喜欢。

阅读全文

与复旦大学陈果收入多少才幸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是建设性的幸福 浏览:40
怎么弄掉健康成长系统 浏览:154
生肖里面哪些算美女 浏览:602
魔环讲的是怎么的故事 浏览:816
女人嫁给了爱情该怎么办 浏览:847
我不在乎爱情将结束是什么歌 浏览:566
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的爱情 浏览:50
从哪里可以咨询婚姻法律网 浏览:977
爱情坚贞花正好下句是什么 浏览:660
父母爱情老大为什么去当兵 浏览:793
事业单位变更年度报告怎么写 浏览:54
婚姻证件管理专用章怎么弄 浏览:967
男子求婚姻念什么经 浏览:30
怎么跟身边的人推荐健康事业 浏览:299
有哪些美女当上了领导 浏览:922
如何刷高经济 浏览:925
幸福树腐叶病怎么治 浏览:533
阿凡提分鹅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浏览:100
事业单位编制报考岗位如何选 浏览:653
经济金融的大四实习岗位有哪些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