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如何让孩子更具幸福感

如何让孩子更具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3-05-20 18:27:22

A. 怎样培养孩子才能让他有幸福感

一是,把孩子培养成好人好公民。孩子成为了好人好公民,可以让父母不用为孩子再操心再担心。对社会来说,更是好事。如果孩子没有成为好人好公民,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伤害的,也会害了自己的。那不仅是让父母再操心再担心的问题,而是这种再操心再担心比把孩子养大时的操心担尺巧闹心更揪心,而且会让父母没了颜面;

二是,把孩子培养陵罩成不是自我为中心的人。孩子不是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会让孩子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睦美满的。大凡一个家庭问题多多,闹得不可开交,打得鸡飞狗跳,都与家庭中的一方或双方都是自我为中心者相关。如果家庭中一方是自我为中心者,往往是一方受气一方蛮不讲理。如果是双方都是自我为中心者,那这个家庭中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结局就是家庭的解体。孩子家庭的解体,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痛。

三是,让自己的孩子有内涵意义的童年。有过内涵意义童年的人,也才会让自己的孩子有内涵意义的童年,才不会用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去逼迫孩子。否则,没有过内涵意义童年的人,要么是去剥夺自己孩子的童年,要么是因为生孩子的气把自己气得要命。看看现实,因为几代人都没有过内涵意义的童年,也就不让自己的孩子有真正的童年,这不仅在伤害着孩子,也因为不会正确教宽冲育孩子而把自己气得够呛。

B. 怎样让孩子感到幸福

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供爱和支持。孩子需要感觉到爱和支持才能建立自信和安全感。鼓励孩橡雀子、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都是表达爱和支持的方式。

2. 培养兴趣爱好。让孩子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和精力会令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通过参加课外活动、阅读书籍等方式,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并对其进行鼓励。

3. 提供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孩子需要一个稳定、有秩序、无暴力的家庭环境才能安心学习和成长。让孩子知道芦型在家里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同时要维持家里固定的规则和制度。

4. 鼓励好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并把问题及时解决。向孩子传递开放性、平等性、理解性、尊重性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孩子更加愉快、自信和幸福。

5. 鼓励孩子发展人际关系。支持孩子与同伴建立友谊关系,参与团队活动,帮助孩子学习合作、互助的技能。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让他们感到幸福陪如猜的基础。通过给予爱和支持、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情感上的满足感,从而达到幸福的状态。

C. 怎样提升孩子幸福感

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教育方式让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不是很爱自己,因此觉得童年不幸福,那么提升孩子幸福感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提升孩子幸福感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而故事和回忆,离不开平淡生活中营造的仪式感。

仪式感虽只是一种形式,却是培养孩子用心热爱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是提升孩子幸福感、让内心富足的最好方式。

偶尔的惊喜和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它比给孩子吃大餐、买名牌更有实际意义。

当孩子还在身边的时候,为ta尽可能多地创造幸福、感动的时刻吧!

下面这12件小事,并不复杂,却能让生活充满温暖,让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满满。

让孩子的童年幸福感满满

12件小事

1每天醒来和睡前彼此问候,把“我爱你”挂嘴边:早晨睁开双眼,给孩子一个香甜的吻,彼此互道 “早上好”,晚上睡前互道“晚安”,出门前相互拥抱。让彼此的爱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流淌,温暖一整天。

2每晚亲子阅读:睡前进行亲子阅读15-30分钟,谈谈彼此一天的收获,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进入梦乡。

3每周一次特别晚餐:为这天设置一个主题吧,如“周五披萨夜”,全家人一起准备这顿晚餐,让这一顿晚餐成为全家人每周的盼头。

4定期在学校门口留影:每月的月初或月末在幼儿园门口、学校门口的同一位置留一张影,并把这些照片按时间顺序整理在一起,等到毕业后再翻看,满满的幸福回忆。

5特别节日记得拍全家福:这是幸福时刻的定格,如果能做成照片墙,每每路过都是满满的感动。这同时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有一个稳定、有爱的家。

6每年问同样的问题:从孩子懂事起,每次生日或过年的时候,爸妈都问问他一些相同的问题。比如“今年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你长大挣钱最想买的第一样东西是什么?”并记录他的回答,等孩子长大了翻出来读一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想法和答案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代表孩子的成长和成熟,好有意义。

7家人专属的交流方式:别人家儿子和爸爸的特殊击掌方式是不是很有爱?不妨设定一些家庭暗号,这种专属于家庭的交流方式,让家庭更紧密,让孩子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8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如家长会、校园运动会、演出等。这些孩子期待已久,想让你看到他优秀的时刻,一旦错过,TA会遗憾一辈子的。

9和孩子一起为家人准备生日礼物:家人生日时,带上孩子一起给对方一个惊喜。仪式感使夫妻之间的爱情得以保鲜,也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我们的家庭是幸福、和睦的。

10和爸爸/妈妈单独约会:很多独特的记忆都来自于和某人的秘密,这让彼此关系更加紧密。父母单独一方,尤其是平日工作较忙的爸爸,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单独和孩子“约会”,去新鲜地方,吃没吃过的小吃,独处的欢乐时光,父子/父女之间的感情会迅速升温,孩子也会幸福感满满。

11让你自己快乐:这绝对不是自私,你有多么幸福快乐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乐。很多调查都验证了妈妈的抑郁情绪与孩子的“负面成长”之间存在着毋庸置疑的关联。快乐开朗的父母,的确更有可能养育出幸福快乐的孩子,所以请调整好你的负面情绪,多给孩子和家庭一些欢声笑语吧!

12给孩子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玩是孩子极为重要的成长与学习的方式,让孩子摒弃一切束缚当孩子自由玩耍的时候,是完全享受当下的幸福体验。不要以为自由玩耍就是浪费时间、没有无意义,它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智力、身体、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发展。几个孩子在一起无计划的自由玩耍,更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在羣体中发挥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冲突、如何调节情绪和调整行为,以及如何表达自己。

D. 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引言: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技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行为多多进行正向的语言教育,可以通过一些肯定鼓励赞美的方式,能够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家庭教育当中不要总是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也不要总是说教和命令。少用一些否定性的语言,可以多用一些肯定性的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在家长心目当中是优秀的。父亲也要多跟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因为父亲对于孩子成长道路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在跟父亲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是能够提升孩子的幸福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有自信,也会让他变得更加聪明,情商更高。

最后家长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物质条件上的满足,就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父母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

E.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幸福感的培养呢

1、学会倾听

对于孩子来说,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关注的,没有什么其他事情比父母能够认真倾听他们讲话更重要了。父母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够建立起亲子沟通的通道,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可能喜欢重复一些话,有的话也许父母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是,请不要打断他,不要显得不耐烦,而要认真地去倾听,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有的时候,当你正在忙着做家务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跑过来饶有兴致地同你讲一件事情,请不要敷衍他,而是暂时停下手中的事情,微笑地看着他,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听他把话说完,再去忙别的事情。我的儿子小的时候,常常会在我忙着煮饭的时候跑到厨房,同我分享他的新发现,或者什么有趣的事情,我都会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听他讲话。他能够感受到我在认真地听,所以当他讲完离开的时候,脸上总是带着满足的微笑。与此同时,我的内心也会产生满满的幸福感。

2、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爱,对孩子微笑,并拥抱、亲吻他

在充满爱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是最快乐的,父母要每天花时间向孩子表达爱。美国的一位人际关系专家将父母对孩子的爱分为两种:一种是“爱的大餐”,另一种是“小点心”。“爱的大餐”是指每天3次,每次至少3分钟主动向家人和孩子表达爱。“爱的小点心”有很多种,可以亲吻额头、微笑、拥抱、赞美、感谢等等。

父母对孩子微笑,就相当于对孩子说:“我爱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听到这3个字更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你爱过吗?如果有爱你的人,你的心会变得柔软。如果有你爱的人,你会变得勇敢、坚强。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每天获得4次拥抱,只能维持生存;每天获得8次拥抱,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每天获得16次拥抱,他才能够成长。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永远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爱,对他微笑、亲吻、拥抱他,我们的这些行为可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产生神奇的功效,对于孩子是非常有益处的,能够让孩子获得自信和安全感。

3、善于赏识并鼓励孩子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简单而笼统地对孩子说:“宝贝,你真棒!”这不是有效的鼓励,这是对孩子品性的评价,会像刺眼的阳光一样让孩子感觉不舒服、反感,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做出相反的行为。当孩子取得一些进步,或者学会了新的技能之时,我们要尽量对具体的细节进行称赞。

比如:“宝贝,屋子那么乱,你居然收拾得这么井井有条,书桌上的书摆放得整齐极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宝贝,你画的这幅画儿真是太有趣了,我喜欢小姑娘身上的那件泡泡连衣裙!”这样的欣赏与鼓励比空洞的“你真棒!”更容易让孩子得到快乐、满足与积极的自我暗示,也会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更多地关注于自己的努力,形成内在的自我成长动力,建立自信心,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

4、给孩子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与艺术的机会

带着孩子爬山、滑雪、骑车、散步,去听音乐会,都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获得更多的快乐。多接触大自然、多运动,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并且从运动中获得自豪感。听古典音乐、学习某种乐器,或者参加表演展现才艺,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音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促进自我表达,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变得更有自信。

5、教育孩子学会付出

付出总是比收获更让人感到幸福,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孩子去接触不同的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可以带孩子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可以买一些书本、玩具寄给贫困儿童,可以去看望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当孩子看到了世间百态,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付出,就会珍惜和感恩当下的生活,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能力付出、可以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力。

6、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相关研究表明,幽默感是考验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因素,拥有幽默感的人大多性格阳光开朗,同时拥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乐观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痛苦,比较快乐地生活。幽默感并非与生俱来,有70%左右都来自于后天的培养。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

7、营造亲密而快乐的家庭氛围

当我们长大成人,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关于快乐的记忆,通常最先想到的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那些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快乐交谈的声音、画面,仿佛瞬间就出现在眼前。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非常珍惜全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读书、一起旅行的时候,我们要尽量让这段时光温馨而快乐。因为不久的将来,这些温馨的画面都会成为孩子成年后最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为生命打底,也足以温暖孩子的一生,成为他获得幸福感的不竭源泉。

F.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幸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下面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一起来看下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1

一位世界着名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的状态,也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如给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欢喜雀跃,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消失。幸福的品质却十分稳定,这是一种感觉良好和产生乐观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培养出这种品质,父母应重视家庭中宽松的氛围,在父母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尽管有时孩子的选择是痛苦的,但他们可从中“悟”出点道理。每一个父母都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基础上的。热情好客、待人诚恳宽容的父母对孩子有很好的影响。

在一些富裕国家,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物质条件的优厚并不是与孩子的幸福感觉成正比。在适当的物质生活保证下,要教会孩子除了物质以外,如何在内心创造一种快活的情绪。西方流行一句话叫“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许多教育家强调在“挫折教育”中应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把幸福寄托在一种追求上,最终往往是痛苦的。

“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父母和家长应认真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如何培养孩子的幸福感2

孩子的幸福感如何建立

幸福也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然而,其实孩子的幸福,从他还是妈妈肚子里的小胚芽开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为什么呢?因为幸福最终的归因,就是安全感,而孩子最初的安全感又来源于父母。

因此,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资本,也就成为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破解的密码。

今天来跟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从胚胎时期就开始了。

为什么这样说?

美国“9·11事件”一年后,有人找到一些亲历这个事件的一些孕妇,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孕妇在事件发生后都出现了心理问题,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性格大变、情感麻木、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等等)。

研究发现,她们的孩子身上也有相同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标志,而且,当时正处于孕晚期的孕妇生下的孩子,表现得尤为明显。

也就是说,这些妈妈把当时的情绪传递给了还在子宫中的孩子。她们的孩子出生后,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紧张,心理资本也更低一些。

所以,从备孕开始,妈妈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让自己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如果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也就可以合理地摄入充分的营养,并满足情绪的发展需求。

平稳积极的情绪,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做胎教实际上更多的是做给妈妈的。

同样的,孩子出生后到1岁半之前,他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妈妈是否健康、是否有稳定的情绪决定的。

这个时期,孩子的很多行为能力——坐、爬、走、吃、说话等等,都是一个从没有到逐渐有的过程。

他们是那么的弱小,需要我们全方位的照顾——喂奶,换尿布,看病……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缺乏的,往往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他哭的时候,我们需要无条件接纳他的情绪,还要能够判断出他是饿了还是尿了,是需要抱抱,还是需要陪他玩……

如果孩子一哭,我们就焦虑不已,甚至打骂他,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不安全的,他们的安全感是很难良好建立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从胎儿期到一岁半,请稳定自己的情绪,并无条件地爱和呵护他。

很多妈妈问我:

“我的孩子(2岁左右)动不动就打我,脾气特别大,他长大后会不会家暴?”

其实,这个跟家暴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家暴,那么基本上孩子也学不会家暴。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主是要想表达自己的反抗——我不再需要你的包办和替代了。

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小朋友,他努力要挣脱妈妈的怀抱,想去玩路边的'沙子,可妈妈却不放手,非要抱着他去看前面的小花。

这个时候,妈妈抱得越紧,孩子就越要用力挣脱。他可能还会打你,咬你,抓你,甚至还会有很暴躁的脾气。

为什么呢?因为妈妈这么做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说,当孩子已经有能力(这个孩子已经会走,有行为能力了)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他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环境,需要妈妈有稳定的情绪,还需要从自己的尝试中的去获取掌控生活的安全感。

这时,给予他们安全感的方式,就不再是全方位的照料和爱护,而是放开他的活动半径——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他多探索。

否则,你就会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不听话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第一次叛逆”(1.5-3岁左右)。

前天,我跟女儿在我家小区的花园玩,一个5岁左右的小弟弟走过来和我女儿打招呼,问:“你在看什么书呀”“你在哪里上学呀”……

我女儿就跟我说:你看,这么小就是一个“撩妹小高手”了。

其实,谈不上什么“撩妹”,只是说明他有了社交的需求和能力。

你会发现,3-6岁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说,“我是熊大”,“我是奥特曼”,“我是白雪公主”……他们经常沉浸在一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当中。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角色认知的能力,并且对规则和社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了放开孩子的活动半径,还要:

引导他的社交,让他在游戏规则当中,学会礼貌、礼仪;

引导他在角色认知里,培养起责任感、语言能力、行动能力;

并且进一步培养他的生存能力,包括他做家务的能力。

也就是说,除了进一步拓宽孩子的探索领域、帮助他们认知自己和环境外,还要教导他们了解社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和礼仪,让孩子了解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这样,他们在环境和交往中,才会有的放矢,才会如鱼得水,轻松快活。

这也是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6岁的孩子,非常优秀。不仅成绩很好,还会很多才艺,琴棋书画都学得有模有样。

然而,他已经开始厌学,并且要跟我探讨“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样沉重的话题了。

为什么呢?

原来,他从中班开始,就在学英语,学书法、画画、钢琴、围棋等各种兴趣班;到了大班,妈妈就经常带着他到处秀——展示给别人看,他能背什么,能写什么;上学前班的时候,他已经把一到三年级的课程初步学了一遍。

所以,这个孩子到了一年级,就开始不写作业,想各式各样的办法去逆反。

他的父母想不明白,昔日那个听话的神童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到6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说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对颜色、图形很感兴趣,对守恒定律能够有充分的理解,但对文字和概念的东西不感兴趣。

虽然,也有极少一部分孩子确实会对文字感兴趣。但是,不管是否感兴趣,都不要过度教育,不要让孩子过早过多地去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

这种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对孩子安全感的一种破坏。

比起学知识,我们这个时候更应该去做的,是最大化地让孩子去玩,让他有规则地玩,因为孩子有非常多的剩余精力需要释放出去。

否则,剩余精力未能及时释放出去,就会造成内伤,如同这个抑郁的一年级的“神童”。

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曾经有一对父母通过微信,跟我控诉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听话,多么的叛逆。

比如他故意把分数考得很低,故意去报复爷爷、奶奶的管教方式,甚至故意把一些食物搞坏,还经常嚼着嚼着食物就吐出来,用衣袖擦得满桌子都是……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恪守规则的家庭:孩子的爷爷曾经在政府的政研室工作,奶奶在图书馆工作,姑姑在人民银行工作,爸爸在银行工作,妈妈也是在什么金融办工作……却养出了一个特别叛逆的孩子。

为什么呢?6-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需求,就是成就感和价值感。但他们给孩子立的规则却把它们破坏了。

比如,他们通过零花钱来逼孩子遵守规则:孩子期末考试没有考到多少分,那么零花钱就减去多少;今天哪件事情没有做好,零花钱又会扣掉多少……

这个规定特别不合理。

一方面,我们千万不要用钱来交换孩子的人格自尊。凡是人格自尊很低的人都容易犯罪——那些违法犯罪,尤其小偷小摸的人,往往都容易为了钱去降低自己的人格。

另一方面,这样的管教方式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他会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他所有的聪明才智来干坏事——他要从叛逆中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只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就是给孩子固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钱,可以自己决定用来买笔,还是买衣服。

两周以后,他的妈妈告诉我说,孩子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总之,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底,而孩子对安全感的心理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在生命之初,孩子的安全感在父母稳定的情绪,以及无条件的爱和呵护里。

1岁半到3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对于这个世界最大化的探索中。

3到6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社交里,规则感里,和每一个让他自信的游戏角色里。

6到12岁,孩子的安全感在他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里。

我们做父母的,要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变化养育方式,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听话和服从。

如此,我们才能养育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养育一个可以在未来收获幸福的孩子。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孩子更具幸福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多少人的婚姻是败给父母 浏览:499
方舟手游电鳗如何幸福 浏览:770
办一年的健康证需要什么 浏览:167
村官考事业单位有什么用 浏览:297
婚姻如何翻盘 浏览:395
事业编面试前资格复审查什么 浏览:177
平安保险健康险报销需要审核多久 浏览:818
三个人讲故事怎么分角色 浏览:500
经济业务收入怎么找数据 浏览:64
办健康证可以带哪些证件 浏览:599
南昌市办理健康证需要做哪些检查 浏览:328
军人婚姻档案在哪里 浏览:878
美女在哪个ktv唱歌啊 浏览:277
健康密码对胎记有什么影响 浏览:297
为什么婚姻久了会累 浏览:544
什么叫幸福无限 浏览:95
退伍后怎么考事业编 浏览:877
如何写童话故事习作 浏览:168
途虎直播美女有哪些 浏览:638
秦东魁老师如何婚姻不顺 浏览: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