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从归属来说,从心里而来,幸福是人对现实和现状的满意程度的一种感受。如果你对当满意,则觉得幸福,如果不满意自然不会感到幸福。幸福从途径来说,是靠自己争取的。谁都给不了你幸福,只有你自己想明白了,付出了,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㈡ 获得幸福的三个途径
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身边的人给予并收获着幸福,自己却像个局外人一样只能旁观这一切?这感觉好像天堂就在你眼前,却有一道上锁的大门将你拦在外面,让它可望而不可即。
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沐浴在幸福之中,而有些人的接收器蒙上了灰尘,他们与世界的联结被切断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困境并没有超出人类的控制能力,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行动。
方法1:设定目标,探索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们应该深人内心去认识自己。首先,应该确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目标:其次,努力在这些目标中寻找自己想做的;接下来,将每个目标细化.并寻找出有意义,源自于内心需求,真正想要去做的;最后,为那些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做一个详细、完整的计划,并付诸行动。
一个因为外在压力而勉强自己去实现某个目标的人,是不能在其中找到长久的快乐的,只有发自内心地对这件事情有强烈的热爱,才能够获得真实的幸福。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有哪些是真正想做的,有哪些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做的。
追求我们能做、想要做,并且具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满足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当我们追求与自己内心需求一致的目标时,更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无限潜能。同样,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途中,我们是快乐的,不会感觉痛苦或者麻木。
方法2:从小事入手,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我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使自己的习惯有较大的改变,可以从小事情着手,从事情上去改变,对我们来说会更加容易。你可以从小事情中试着培养自己的一种兴趣,比如阅读、听音乐、打网球,然后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
方法3:避免习惯化,试着增强自己的愉悦感。不要烦繁地重复自己感兴趣的事。
我们通常都是身处在某些特定的、舒适的环境下,或者是接触自已感兴趣才会产生愉悦感,而当我们结束了这些感兴趣的事,愉悦感便会消失。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记住这种愉悦的感觉,并试着增强它,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幸福感。
而当我们频繁地重复原来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事情时,也可能会减少我们的愉悦感。比如你喜欢某种水果的,如果你不停地吃它,就很可能会产生发腻的感觉:而如果你隔段时间吃一次,它带给你的愉悦感就不会消退。
所以,我们可以找出重复某件事情的最佳间隔时间,这个时间既能避免产生又能够不断地带给自己惊喜。如果掌握了间隔时间这些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得到更多善意的回报。
幸福其实不难,学会感受幸福,便可慢慢收获幸福,小士也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获得幸福。
㈢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感受了多少。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关!而是基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换句话讲:就算是对你的生活环境了如指掌,包括你的职业、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以及收入水平,充其量也只能预测你幸福指数的10%。至于那剩下的90%,则取决于大脑过滤外部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外部世界本身。宾夕法尼亚州的研究人员在《运动心理学期刊》上的文章中指出,越是运动,人就越兴奋、越有激情。美国心身医学学会颁布的一项研究显示,30分钟的健走或慢跑甚至可以起到临床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功效。工作了一整天后,完全的放松可以使我们养精蓄锐,精神百倍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去。譬如,晚餐后关掉手机,度假时断掉网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㈣ 经济学原理:个人幸福的途径是什么国民幸福指数的四层含义是什么
个人欲望最小化。感恩的心,以自己拥有为足,是幸福 的一个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与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从2006年起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由四级指标体系构成: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每一级指标体系中都由若干个指标构成,指数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国民幸福措数的提出对于转变发展的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不能完全表征和度量经济发展状况。
㈤ 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
最老生常谈的话题往往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然而有时候最普通的向往却是最难实现的现实,获得幸福,一方面从命运的角度去说,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生来衣食无忧,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而言,他们必然会比贫穷人家的孩子要幸福得多。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才能够获得幸福呢,或许更多时候看的是个人的心态。
1,获得幸福,首先要明白幸福是什么,幸福更多时候是人们对于当下生活的一种感受,确切的说,幸福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们想要获得生活中的幸福,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生活,生活中的幸福有时候来源于忙碌的工作,有时候来源于惬意的享受下午茶的时间等等。
2,幸福感表现的是人们对当下的一种生活心态,有时候,幸福感和人们的心态有很大的关联,心态好的人能够在平凡的小事中体味幸福,悲观的人不论遇见什么样的人或事总会考虑到它们坏的一面,所以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
3,生活中没有幸福的事情,个人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取幸福,幸福的来源可以是你认真工作时的表现,在工作上得到别人的认可,未尝不是一种让个人感到幸福的行动,用自己不懈的追求得到喜欢的人的芳心也是一种幸福的行动,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有时候人们缺乏一种发现它的能力而已。
㈥ 获得幸福的方式
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但是生理上得受委屈,那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欲望。宗教提倡让欲望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单一,这样幸福就会不断地增加。
不管怎样,你会发现我们的不满都在于我们对自己的欲望疏于管理,而欲望的生产成本又特别低,同样吃一口饭,你可以有一百个欲望。欲望膨胀得很快,但是现实中满足欲望的过程却很漫长,你就会不开心。
例如有人递给我一把凳子,但我的欲望是坐沙发,我会觉得他不给我面子。又例如买房,你一毕.业,想买间一百平米的房子,产生这个欲望只需要一秒钟,可是要挣买房的钱说不定需要一辈子,你肯定感到不痛快。如果你把你.的欲望改成,先租三年房,攒三年钱,再从经济适用房入手,那就实际多了。
另外一种追求幸福的方法是先把欲望放在一边,同时想方设法去创造满足欲望的手段,去掠夺金钱、权力、财富。希特勒就是用战争和消灭犹太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征服欲。
用第二种手段追求幸福的人,大部分都是那些所谓的“爱折腾的人”,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通常反被追求的手段所奴役。比如说一个企业家的欲望是挣钱当首富,他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结果幸福还没得到就坐牢了,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这两种获取幸福的手段,一种是管理欲望,让自己的欲望跟自己外部的物质条件适度融合。另一种是放纵自己的欲望,同时拼命在满足欲望的手段上下工夫。
看上去,第一种方法更靠谱些。当然,管理自己的欲望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你的朋友已经买车买房,你还在家里“吃斋念佛”,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㈦ 幸福可以分为这三类,你知道吗
幸福可以分为这三类,你知道吗?
“幸福”一词可以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它是照亮人类迈入更文明更健全的指明灯。同时评判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文明,“幸福感”成为不可缺少的考量指标。在经过一天半的时间看了哲学家叔本华的《欲望与幸福》这本书之后,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让我在面对幸福这座大山时又能前进一小步。以前自己也有写过关于幸福的文章,但主要是针对爱情和婚姻来展开的,不全面有局限。这次我想从哲学的角度来叙述和展开关于幸福的基本要素和构成。
谈到幸福每个人既熟悉又陌生,都能讲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也能列出几点幸福的构成条件。但是又说不出理解不了幸福究竟怎样获得和它的重要性,于是将它束之高阁看成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哲人都没能给幸福下个完整的定义,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大富大贵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家庭和睦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自我实现就是幸福等等。我们没有一个标准去评判谁对谁错。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幸福的完善体系,发现获得“幸福”的更多可能性。
哲学家叔本华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自外界得来的幸福有婚姻、亲情、朋友、社会声望等;自肉体得来的幸福有性行为、酒精、毒品、麻药等;自心灵得来的幸福有精神、人格、意念等。虽然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手段有如此多,但差别也很明显。书中认为自外界得来的幸福和肉体得来的幸福获得途径容易,但持续时间短不稳定。而从心灵得来的幸福获得途径难,但持续时间长也更稳定。前两者获得幸福的途径要借助外物,比如婚姻和爱情的幸福必须要经过双方努力才能获得,既要有自己对伴侣的关心和爱意同时也要有伴侣对自己的关怀。这样才能感受到幸福。还有性行为,性要借助意淫的载体才能获得满足。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这一获得幸福的条件是不可持续且不稳定的。它让幸福变得不可控。而自心灵得来的幸福不一样,它不需要借助外物,他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完成。比如通过“独处”获得幸福,可以是自娱自乐也可以是一人饮酒醉。再比如“理念”,获得一个新的理念也能增强幸福感。不靠他人或外物也可以守住自己的一片乐土。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知足。
现在我们知道自外界得来的幸福和肉体得来的幸福与自心灵得来的幸福的本质区别。有了这层认识再来看为什么现代人会觉得幸福感缺失或感受不到幸福。我认为不外乎有这三个方面:对自外界幸福的过分依赖,对自肉体幸福的消极沉迷,对自心灵幸福的漠视缺失。
三类幸福无孰高孰低,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幸福定义。有人追求家庭幸福,有人追求名望地位,有人追求红灯绿酒,有人追求无欲无为。不可强求,但有一点可以给我们启迪:幸福的理念无所不包,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幸福感缺失了,我们可以尝试从其他途径来获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