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幸福是怎么来的,有何标准吗当今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标准是什么
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吉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
公式中的吉尼系数(Gini系数)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测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
关于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之间的代沟,人们曾经提出“数字鸿沟”的概念,但着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不同凡响提出“幸福鸿沟”(HAPPINESS GAP,或译快乐鸿沟)的概念,他的《东亚快乐鸿沟》(《THE EAST-ASIAN HAPPINESS GAP:SPECULATING ON CAUSES AND IMPLICATIONS》)一文广受赞誉。他指出:“总体而言,各种研究都表明,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与快乐之间关联度更为紧密,但尽管如此,在影响个人快乐的所有变数当中,收入决定快乐的比重仍不超过2%(Diener et al. 1993)。”,“多个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在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以1981年的物价为准,大概在3000美元左右)还很低的时候,二者密不可分,但一旦超过那个水平,这种互连性就会消失。”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授予了心理学家卡尼曼( Kahneman )带给人们的“前景理论”新方向。卡尼曼在做诺贝尔演讲时,特地谈到了一位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中心主任奚恺元教授。奚教授用心理学来研究经济学、市场学、决策学等学科的问题,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奚教授指出,人们到底是不是幸福,取决于许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奚教授正在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和经济学( Economics )相对应,奚教授把这种科学叫做“幸福学”( Hedonomics )。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② 泰勒教授的四种幸福模式
泰勒教授将人的幸福模式按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两个维度分成了四种:
第一种为只关注当下,不关注未来的享乐主义;
第二种为只关注未来,不关注当下的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为既不关心当下的幸福也不相信未来的幸福的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为既关注未来又注重当下幸福的感悟幸福型。
看了这四种幸福模式,感觉我的人生完整地经历了所有阶段:
年少的时候享乐过,成年后有了目标,会为了未来奔波,像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但突然有一天,我停下来问自己每天反复推石头的意义是什么?
也就是这么一问,让自己变成了第三种的虚无主义类型,总之做什么都苦,任何事都没有意义,未来也只不过是重复现在而已。
后来实在经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了,为了搞清楚不幸福的原因,开始走上向内探索的道路。
期间如饥似渴地读各种书籍,上各种课程:心理学、哲学、佛学、身心灵等等。
也做了长达三四年的实践,用写作疗愈内心的伤痛,用画画提高生命质量与价值感,用站桩冥想来获得身体与头脑上的好状态。
一圈折腾下来,终于来到了第四种。
我不能说自己完全将第四种践行得很好,但至少我的生命底色已经完全改变,很容易感动,更容易关注到身边的亲人与物品,也不再苛责自己,开始学会爱自己,成全自己。
Kaylin教练在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
幸福不在现在,不在未来,是面向未来的每一个现在的感受。
是的,幸福跟感受有关。
察觉自己的感受仍然是我目前很重要的练习。
今天三件值得感恩的事:
1、感恩我吃进去的米饭、白菜与刀豆,是它们支撑着我的生命系统;
2、感恩女儿的笑脸总是让我看不厌;
3、感恩我自己踏出了对父亲沟通感受的第一步。
③ 如何获得真实的幸福--真实的幸福读书笔记2
塞利格曼在本书中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的方式。作者提出了幸福的公式:H=S+C+V
H是你的幸福的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围,C是你的幸福的环境,V是你可以控制的因素。塞利格曼关于可控因素的建议就是我们需要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
塞式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很多微信文章里都会传播一个理念,“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人们在成年后的很多不幸都是糟糕童年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假如你是这个观念的拥趸,你可能很容易将自己成年之后的抑郁、焦虑、易怒等性格特征或者经历的挫折,归咎于童年经历的不幸事件。
你的过去会主导你的未来,实际上这是弗洛伊德主张的观点,他认为,我们一生中每一个心理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好比说开玩笑或做梦,完全是由我们的过去决定的。情绪动力学事实上就是心理动力学,也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名称。
作者引用了大规模地调查成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童年不幸的关系后的发现,童年遭遇的种种痛苦,诸如父母身故、离婚、童年得重病、被虐待、被忽视、遭到性侵犯等,并不能决定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吸毒、性问题、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心理学上不同的学派关于情绪与想法之间的关系存在分歧。绝对的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认为情绪是思维的动力;而强硬的认知学派则认为思维启动情绪。
本章中,塞利格曼所持观点相对中立。他提出在不同的情况下,两者会互相启动对方。有的情绪是反应性的,如感官的愉悦,它不需要思考和解释就可以启动。比如,当饥肠辘辘时吃到一碗美味的面条,你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而对于过去的情绪都是思维和解释所启动的。对于过去的情绪可以是满意、满足、骄傲和平静,也可以是怨恨、愤怒,这些情绪完全由你对过去的看法决定。对于过去的看法决定情绪这一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挣脱过去的桎梏。
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有两种方法可以逃离这种误区
---感恩和宽恕。
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塞式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我究竟是个乐观的人,还是个悲观的人?如何分辨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呢?如何能乐观地面对未来?
生活中总是会有好事和坏事发生,区别乐观者与悲观者的差别就在于我们对于好事与坏事的解释风格。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远”、“从来”、“总是”,把它归因到人格特质上,那么你就是悲观型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时候”、“最近”,把它当成偶发事件,你就是个乐观型的人。
而针对好事的态度,乐观型和悲观型的人的态度却正好相反。乐观型的人认为好事是永久性的,他们把好的事情归因与他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是永久的。悲观的人则归因与暂时性的原因,如情绪和努力。
永久性是时间维度的指标,普遍性则是空间维度上的指标。
悲观型的人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普遍性的问题,他会放弃每一件事,虽然失败的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乐观型的人会把失败当成特定事件来解释,虽然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也会变得无助,但他相信其他的部分还将继续前进。
永久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放弃多久---对坏事永久性的解释会造成长期的无助,而暂时性的解释则可以迅速恢复。普遍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把无助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是只维持在原来的地方。
如果以上理论成立,我们就可以通过觉察自己对于好事与坏事的解释方式,来调整自己看待好事与坏事的放式,从而能够做到乐观地面对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
书中谈到,找到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原因,和对不幸事情做出暂时性和特定性的解释,是希望的两个支柱。现在有很好的方法来培养乐观情绪,这个方法就是指认出自己悲观想法,并且反驳它。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步骤。一旦你意识到有悲观的想法,就要用ABCDE模式去反驳它:
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e)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
我们可以轻易反驳别人对我们的不实的指责,但我们却很难反驳自己对自己的指责。反驳的第一步就是要检查一下我们的下意识的反应是否正确,下一步就是把反驳付诸行动。
塞式幸福法则3:抓住现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感与过去的和未来的幸福感有非常不同的成分,它包含愉悦(Pleasure)和满意(Gratification)。
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也就是哲学家说的“直感”(raw feels),例如狂喜、兴奋、高潮、欢笑、兴高采烈和舒适。
满意是做了我们最喜欢的事而带来的感激,但它不一定伴随着“直感”。这种满意会使我们整个沉浸在里面,失去了自我意识,例如跟一群好朋友聊天、攀岩、看一本好书、跳舞等。只要我们的能力能应对挑战,做得得心应手,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比愉悦更长久,因为它是思考和诠释的结果,它的能力来自与我们的优势和美德。
关于如何提升我们的愉悦和满意,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增加愉悦
积极情绪的研究得出了三个概念---习惯化(Habituation)、品味(Savoring)和正念(Mindfulness),它们可以帮助你增加生活中的愉悦。
1、 习惯化
不管是身体的还是更高层次的愉悦,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使它们不能成为永久的幸福来源。想象一下你连着吃第四个冰激凌相比于你吃第一个时的感觉差异。这个过程叫习惯化或适应,这是神经作用的结果。我们天生对新奇的东西敏感,当事件不再能提高新信息时,神经就不再反射。
作者建议要找出哪些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其次是把愉悦分开放入生活中,中间的间隔要长些。从这个角度讲,这一段的标题应该是“避免习惯化”。
2、 品味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现代人极度的未来心态会让我们忘记现在。书中的品味就是只要感知愉悦,将注意力放在愉悦的经验上,比如在夏日雨后,感受湿润清凉的空气,闻一闻被大雨浸润过的花草树木、以及泥土的味道等等。
书中有一段特别美好的描写,“我找了一段空闲的时间可以从容不迫地读这些信。我让每一个字慢慢地滑过我,就像淋浴时让温暖的水流过身体肌肤一样。”读的时候似乎就能体会到这段文字温润细腻的质感,
洛约拉大学的布莱恩特和维洛夫两位心理学家发现了五个提升品味能力的方法。与别人分享、建构记忆、祝贺自己、使知觉敏锐、专注。
3、 正念
正念始于观察。我们常忽略许多有重要意义的经验,我们机械地做事并与人交往,不太动脑子。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兰格发展出以下方法,是我们对事情更留心,从而以新的放式看待现在。这些方法包括冥想和正念练习等等。
满意
愉悦是感官和情绪的,而满意来自于施展个人的优势和美德。当你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完全沉浸于其中而不受干扰,由此所产生的满意干、心流体验都不是当即的愉悦。事实上,完全沉浸在某样东西中时,可能是没有意识甚至是没有情绪的。
作者引用了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心流”研究成果。打坐的韩国人、日本的飙车族、工厂生产线装配工、芭蕾舞演员,他们各自的行为差异很多,但都以非常相似的方式描述了“满意”的心理成分。
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有即时反馈、深深的投入、控制感、忘我、时间停止。
满意的定义不包含感觉、情绪,不包含自我意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满意驱散了自我沉溺,而且满意所产生的心流越多,一个人就越不会抑郁。
作者在本章结尾总结到,有人会问:“我怎样才会幸福?”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如果你不能区分愉悦和满意,你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愉悦。作者并不是反对愉悦,他想说的是,你可以主动进行控制,以提升你的积极情绪到更高层次的幸福干。感恩、宽恕和如何避开决定论的教条,能增加过去的积极情绪;通过反驳学会希望与乐观,增加未来的积极情绪;打破习惯化的陋习,通过品味、正念来增加现在的积极情绪。
当你一生都在追求积极情绪时,你也许找不到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2500年前就问过真正正确的问题:“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作者的回答是找出你的优势并发挥它。
④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句话道出,顶配幸福的公式
公司里,涨不上的工资,干不完的活,生不完的气,发不出的火
夫妻间,丧偶式育儿,甩“锅”式不干活,刷不完的某音的男人们,干不完活的女人们
亲子间,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
在忙忙碌碌中,似乎每一个人都逃离不开“矛盾”与“纠纷”,也在此压力下,扰乱着自己的心情,甚至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如何获得幸福呢?
着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生活即是当下》中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融通的做法,便是幸福的顶配公式。
家楼下,总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所事事,楼下呆坐,街坊邻里,了然于胸,是的,这个特殊群体就是我的奶奶们,一群老太太天天坐在楼下唠家常,东家长西家短的。
看惯了家里的争争吵吵、打打闹闹,奶奶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吵不闹的夫妻最容易分手,那些吵吵闹闹的,反而离不了。
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似乎每一个老太太都是人间清醒啊。
一对夫妻,生活在一起,哪有不争吵不打仗的呢?
那些家庭生活中,能够咽得了气、忍得了委屈的,都是怀揣着“无所谓”的演员。就像我的同学,和老公结婚,就是因为各方面的条件匹配,经济条件好、两家人相互熟识、男孩不坏,可是结婚七年,仅仅是同一屋檐下生活而已,无所谓爱,也无所谓在乎,因此,当老公出轨的时候,她仅仅是基御风轻云淡地说:“钱在,房在,家在,不影响孩子学习就行。”
这种夫妻,并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全盲,正所谓“心亡则忙。”无心的夫妻,哪里有在乎的矛盾,自然是家庭安安静静,可是这仅仅是暴风雨前的安静。
真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夫妻,是看得见大错误,也能忽略掉小矛盾。
在大事情上,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做“睁眼瞎”。作为女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明白自己能接受的底线,并且要有握住自己生活的能力。
有一个新闻,曾说,因为丈夫迷恋并打赏女主播,老婆就带着两岁孩子要跳河。
在这则新闻中,女子的确知道自己的“底线”,她无法原谅丈夫的错误。可是,她却消极应对,她没有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能力,因为她是一个全职主妇,没有经济来源。但是,生活一想就是困难,走出去才能遇到天堂啊。
作为一个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挣钱的能力,才有不受委屈的底气。我们可以陪一个人浪迹天涯、东山再起,也可以陪一个人迎艰克难、安享当下。
所以,夫妻间,所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有忽略小错误、小争吵的大度,也有对大错误的不屈与不妥协。
网上曾有一个视频,一个厨师爸爸,因为孩子不学习,便将孩子带到后厨,让孩子端锅,并质问孩子“是端锅沉?还是拿笔沉?”
很多人点赞,认为这样的沉浸式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直观地懂得什么是苦,从而好好学习。
其实,这背后的伤害性更大。
难道厨师一定比拿笔的教授差吗?
行业的优劣,都是人为划分的,米其林的大厨可能胜过很多普通的教授。但是,家长就是认为地认为职业是有高低贵搏碧岩贱的,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矛盾重重。
此外,该家长本身就是厨师,那么也就隐含地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不爱我的职业。
其实,人的一生,也许能自己自由选择的事情很少,很多人的职业也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但是,即使是意外进入的职业,也可以做到优秀。像火爆网络的木匠阿木爷爷,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的榫㭌结构。慧悉袁隆平出身于小资家庭,农业也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可是就凭借着热爱,一生执着地钻研,最终成为了水稻之父。
对于孩子的的成长来说,每一个家孩子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鲜的未来,可是,当家长的标准幻化为自己心目中的标尺时,亲子关系便紧张了。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时代也瞬息万变,家长的固有观念不一定真的适合孩子发展。作为一个八零后的我来说,当年考大学的时候,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都是非常火的专业,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考,可是当四年过去后,这也专业却没有那些高大上的职位,经济管理的人很多去做了销售,而计算机专业的人是不会修理计算机的。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也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闭一只眼,就是不强迫孩子成为自己规划的样子,而睁一只眼,则是做好孩子的助教,给予孩子信任,帮助孩子了解社会,支持孩子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所以会成为幸福的顶配公式,是因为它绕过了别人,也放过了自己。
对别人,不高标准约束,造成两个人之间矛盾重重;
对自己,不可以为难,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自在的人。
正如季羡林在书中所说:“人生是一场旅行,行程很短也很长,不妨乐观一些,去爱一个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不为创造什么奇迹,只为活在当下。”
愿每一个人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享受幸福。
(图片来自于网络)
⑤ 什么是幸福公式
比利·鲍勃·哈勒尔曾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建材市场的装卸工,47岁那年,他赢得了总额高达3100万美元的彩票头奖。两年后,拥有7处房产和5辆崭新汽车的哈勒尔把自己关在他漂亮的牧场豪宅的9间浴室中的某一间里,脱去衬衫,用手枪向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当即死亡。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不够富裕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科思说:“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只要有钱,有好车,有大房子,就是幸福。但是有了钱,有了好车,有了大房子的人,却并不比其他的人幸福。”
一个人之所以不幸,是因为欲望太多。
想不想换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
当然想。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
为了生活更富裕。
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如果乞丐比盖茨更加快乐,我们是应当羡慕盖茨还是羡慕乞丐?如果幸福只是一杯巧克力冰淇淋,这个世界也许会美好许多。
着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一个着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他看来,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效用与欲望。
效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经济学中用来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因为它的主观性,所以,价钱越高不一定效用越高,消费越多也不一定效用越高。欲望就是想要达到的目标。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看,欲望就是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能满足自己的爱好,能过上养尊处优的晚年,一生平安,无忧无虑。
显然,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说明,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当欲望既定时,人的幸福就取决于效用,效用越大越幸福;当效用既定时,欲望越小越幸福。总之,效用越大越幸福,欲望越小越幸福。
一份20世纪末的社会调查问卷,关注的就是“快乐”这个主题。调查的结果显示:美国人快乐水平是比较高的,60%的人感到自己是快乐的。而中国的情况却令人沮丧:认为自己快乐的人只有10%。其他各国情况不一。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国内第一份《中国“212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表明,中国职场人士总体工作幸福状况也不容乐观。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而仅有一成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感较高。
在某一阶段内,幸福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收入最大化。但是无论多富有的人,他所拥有的财富都是有限的,即便衣食无忧的人,如果他有无穷愿望,则难免“欲壑难平”而难得幸福。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从某种角度看来,无论效用有多大,与无限的欲望相比,幸福都等于零。
因此,我们只有学会享受生命,珍惜所拥有的,才是幸福的根本。
⑥ 72思维模型:幸福2.0理论一获得持久的幸福公式
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越容易抑郁?为什么有些人富有但不幸福?金钱的增加能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增加?到底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呢?
我相信这些问题你一定思考过。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幸福是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把这个世界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 物质的世界 ,第二个世界是 精神的世界 ,第三个世界是 知识的世界 。我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是在征服外在的物质世界,我们每天不断的学习是为了征服知识的世界,可是我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有没有关注精神的世界呢?如何才能征服自己的精神世界?
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获得幸福的学科,而精神世界的征服从获得幸福开始。心理学在过去的时间里,大部分是在研究如何治疗心理疾病,而很少关注如何获得幸福。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先生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获得幸福的学问,塞利格曼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根基,也帮助了更多人获得了幸福。
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每天开心快乐的生活,而每天开心快乐就是要拥有积极的情绪。塞利格曼认为积极的情绪只能让你获得愉悦的人生,短暂的感官享受可以带来身体的愉悦。例如吃美食、逛街购物、温暖、性行为可以带来暂时的愉悦,但这些愉悦并不能带来满意的人生。
满意的人生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获得相对长久的幸福。塞利格曼把满意的人生,称之为幸福1.0理论。而随着对积极心理学的不断研究,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生活满意度,而是如何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 幸福2.0理论就是帮助我们实现蓬勃的人生。
幸福2.0由五个元素组成, 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 。构成了自由人的终极追求,每个元素都符合以下三个特征:
特征1:有助于幸福;
特征2:是终极追求;
特征3: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
1 、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建立在积极情绪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收入不是很高,但是每天都很快乐,这就是一种愉悦的人生,而有些人很有钱,反而每天愁眉苦脸,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这就不是愉悦的人生。
2 、投入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芝加哥大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心流(flow)现象”,有人称之为“福流”或“涌流”,指的是 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 。处于心流状态中,可以达到人物合一,忘掉周围的一切。由于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动用了我们全部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逃脱世俗的烦恼,进入投入的快乐。
例如:爱因斯坦说过,进入科学殿堂的有几种人。第一种人智力超群,来这里为了出人头地。第二种人做科学研究是享受。第三种人走进科学是出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数学家陈景润,他暴得大名后,荣任全国政协委员,少不了出席两会。陈委员常常逃会,且避开室友,躲到厕所中思考他的数学。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往往沉浸于科学,专注于研究,把世俗的烦恼抛于脑后,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3 、意义
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而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有价值的行为。例如稻盛和夫认为自己工作就是在修行,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有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才能带来快乐,一份工作仅仅为了赚钱,是不能够带来幸福感的。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通过工作去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和人类创造价值,你将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4 、成就
塞尼亚认为,成就(或成绩)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有些人打牌是为了娱乐、为了开心、为了享受心流。有些人打牌就是为了赢。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输了他们就很不开心,相反,如果赢了,哪怕是“卑劣的胜利”,也是好的。
对于财富的追求,有些人为了赚钱而赚钱,为了赢而赢,而有些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顺便赚钱。比如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他们前半生忙着赚钱,而后半生都在忙着把他们前半生赚来的钱捐给科学、医药、文化和教育事业。他们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了意义,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注入了成就感,他们通过征服物质世界获得成就感,通过征服精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的成就有大有小,只要拥有成就的人生,就为我们的蓬勃人生添砖加瓦。
5 、人际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蓬勃人生的必要条件,社会神经科学家约翰·卡乔波认为,孤独对生活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的基石。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学会去帮助别人,例如史蒂芬·普斯特讲过一个有关他母亲的故事。他小时候,当他母亲看到他心情不好时就会说:“史蒂芬,你看上去好像心情不好,你出去帮助别人吧。”他母亲的智慧已经得到了严格的实证研究的证实。科学家发现,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 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
达斯嘉、塞利格曼的研究团队,通过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奎那斯、奥古斯丁、富兰克林的着作,以及《旧约》、《犹太法典》、《论语》、佛教经典、《道德经》、日本武士道、《古兰经》和《奥义书》等人类经典进行大量的研究,总共找出了200多种美德,研究了横跨世界3000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后,归纳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六种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精神卓越,并衍生出24项优势。这六种美德可以作为人的最基本品性,世界上所有宗教、所有哲学学派都支持这六种美德。
第一种美德:智慧与知识
知识是我们对世界的客观认知,而智慧是运用知识去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一种能力。
1 、好奇心、对世界的兴趣
好奇心使我们对不符合预想的事物产生尝试的兴趣。好奇的人不会容忍模棱两可的情境,他们会去追求真相。好奇心可以是很特定的(如只对玫瑰花),也可以是很广泛的(对每一件事都睁大眼睛去观察)。好奇心驱使我们主动地追随新奇的事物,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好奇心反面是容易厌倦。
2 、喜爱学习
你喜欢学习新的东西,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你喜欢上学、阅读、去博物馆,去任何可以学到新东西的地方。在没有任何外在诱因的情况下,你仍然对某个领域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3 、判断力、批判性思维、思想开放
能够周详地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客观地、理性地筛选信息,不草率下结论,根据真凭实据来做决定,思想开放,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愿意改变主意。
4 、创造性、实用智慧、街头智慧
遇到问题,不墨守成规,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有些人在学校里可能考试成绩一般,但是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智多星,能够接到各种问题和烦恼,其实这就是一种实用智慧和街头智慧。
5 、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商
社会和个人智慧是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善于了解别人的动机和感觉,并且能对它作出很好的回应。具有社会智慧的人能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尤其是他们情绪、脾气、动机和意图的不同,然后针对这些不同作出恰当反应。情商是指能够识别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和管理他人情绪的智力。
6 、洞察力
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通过表面现象精确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第二种美德:勇气
指在很不利的条件下,还能为达成理想目标而勇往前进。这个美德是具有普遍性的,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敬仰有勇气的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勇敢、毅力与正直作为这个美德的三种表现。
7 、勇敢与勇气
一个勇敢的人是能够将恐惧情绪与自己的行为分开的人,他会抗拒要逃跑的冲动,面对恐惧情境,他不去理会主观和生理反应所带来的不适。胆大妄为和冲动并不是勇敢,虽然害怕但仍能面对危险才是勇敢。
现在勇敢的意义已超越了战场上的勇敢及身体上的勇敢,还包括道德上的勇敢和心理上的勇敢。道德上的勇敢是明知站出来会带给你不利,但仍挺身而出。心理上的勇气包括泰然地、甚至愉悦地面对逆境或重病,不为此丧失尊严。
8 、毅力、勤劳、勤勉
有毅力的人有始有终,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完成任务。勤勉的人会承担困难的工作并把它完成,而且没有抱怨。
9 、正直、真诚、诚实
正直就是要不畏强势,敢做敢为,坚持 正道 ,勇于承认错误。真诚就是真实地面对生活,真诚地对待自己与他人,不论说话办事都诚诚恳恳、不隐瞒事实真相,说一不二。
第三种美德:仁爱
这是指与别人,包括朋友、亲戚、点头之交,甚至陌生人交往时的积极表现。
10 、仁慈与慷慨
具有这类优势的人对别人很仁慈、很慷慨,别人来找他们帮忙时,即使不太熟的朋友他们也会帮忙。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凡事先替别人着想,有时甚至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一边。移情和同情是达到这个美德的两个途径。
11 、爱与被爱
你非常珍惜自己与别人的亲密关系,如果是,这就证明你有爱与被爱的优势。
第四种美德:正义
正义是你与集体的关系,如你与家庭、你与社区、你与国家及你与世界的关系。
12 、公民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忠诚
具有公民精神的人通常是集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很忠心,有团队精神,富有责任感,他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使团队成功。当集体目标与个人非目标冲突时,他们会遵从集体目标。
13 、公平与公正
公平与公正是指不让个人感情影响自己的决定,人人平等,可以把私人偏见放在一边,将别人的利益看得与自己一样,秉公处理。
14 、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有很好的组织才能,并能监督任务的执行。一个有人情味的领导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效率的领导,能与组织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能如期实现工作目标。当他处理团体间的各种关系时,能够对所有人有爱心,这种领导除了有效率之外,还有人道的美德。例如,一个人道的国家领袖会原谅他的敌人。这样的领袖应该没有历史包袱,勇于认错,并且能够承担犯错的责任和后果,最主要的是他必须爱好和平。
第五种美德:节制
这个重要的美德指的是恰当地、适度地表现出你的需求。一个有节制的人并不会压抑自己的动机,但是会等到恰当的时机去满足它,以避免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15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欲望、需求和冲动。
16 、谨慎、小心
谨慎的人不说、不做以后会后悔的事。谨慎应该是在反复确认正确后再发布行动命令,谨慎的人有远见、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为了将来的成功抵抗眼前的诱惑。
17 、谦虚
谦虚的人不喜欢出风头,宁愿让成绩自己说话。他们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别人敬重他们的谦虚,但谦虚不是虚伪。一个谦虚的人不看重自己的成败,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个人的成败或痛苦实在微不足道。
第六种美德:精神卓越
精神卓越指的是一种情绪优势,它超越了你,而将你与更宏大更永久的东西相连接,将你与别人、与未来、与进化、与神圣或宇宙相连接。
18 、对美和卓越的欣赏
你停下来去闻路边的玫瑰,你欣赏各领域中美好和卓越的东西,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不论是数学的还是科学的。你对美好的东西充满了敬畏与惊喜,看一场精彩的球赛,目睹人类无私的高尚行为,都会激荡你的灵魂并使你奋发。
19 、感恩
感恩行为是对别人优秀的道德情操表示感激,作为一种情绪,它是对生命的惊讶、感谢和欣赏。我们可以把感恩扩大到整个世界。也可以对上帝、大自然、动物等表示感恩,但是你不能对自己感恩。
20 、希望、乐观、展望未来
希望指的是期待未来会更好,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好计划并努力工作。希望、乐观及展望未来,是对未来充满积极态度。对未来有憧憬,期待好的事情会发生,相信只要努力便会有好运。
21 、灵性、目标感、信仰、宗教
拥有这类优势的人对宇宙、人生的意义有坚定的信仰,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目标的,他们的信仰会塑造他们的行为,而信仰也是他们获得慰藉的泉源。通过更广泛的视角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22 、宽恕与慈悲
慈悲的人原谅那些曾对不起他们的人,他们永远会给别人第二次机会,他们处世的原则是慈悲而不是复仇。当他们宽恕别人时,他们的主要动机或行为就转向积极(仁慈、慷慨)而较少消极(回避或报复)。
23 、幽默
幽默的人喜欢说笑话,给别人带来欢笑,他们自己也喜欢笑。他们总是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面。
24 、热忱、热情、热衷
热忱指的是充满热情,会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他们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时,迫不及待地想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工作的热情能够带动别人的热情,同时自己也很容易被激励。
三、如何获得持久的幸福
短暂的幸福我们很容易获得,例如吃一块巧克力、做一个按摩或者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久的幸福确比较难以获得,如何才能提升幸福的持久度呢?塞利格曼给了我们一个幸福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持久的幸福。
H是你的幸福持久度,S是你的幸福的范围,C是你的生活环境,V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1 、幸福的范围(S )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有一半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也就是你的乐观个性,还有你自己的个人特质会限制你幸福指数的上限。
2 、生活环境(C )
关于环境这个因素,好的一面是,它的确可以提升幸福感,坏的一面是,这种改进很昂贵且不切实际。因为改变环境非常困难。生活环境包括金钱、婚姻、社交生活、健康、教育、气候和宗教等。金钱的增加可以带来幸福指数的增加,但不是越多越幸福,也不是金钱越多幸福就越持久。据科学调查,那些中了彩票的幸运者,幸福感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为了验证生活满意度和金钱的关系,心理学家针对40个国家,每个国家随机抽样1000人进行了调查,购买力是以美国作为标准100。
这项跨国的大型调查显示:购买力强的国家,人民生活满意度也高;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金钱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增加很大。一旦国民收入超过人均8000美元之后,这个相关开始消失,财富的增加并不能继续增加生活的满意度。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收入能够基本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后,财富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就不会很大。那些超级富豪的幸福指数不会比中产阶级的幸福指数高出太多,所以 金钱的增加对幸福指数的增长不是成正比关系。
可见钱与幸福只有一点或几乎没有关系,如果你生活无缺,钱对你的幸福就没有任何效应, 物质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
为了幸福塞利格曼给了我们以下建议: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会里,不要住在贫穷的极权社会里。(与幸福有紧密的关系)
结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避免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有一点关系)
社交丰富,朋友多。(有紧密的关系,但可能不是因果关系)
有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
3 、自己可控制的因素(V )
塞式幸福法则1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1 )学会遗忘 。不要沉溺与过去,常常查看伤口不利于愈合。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你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如果一直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容易让自己变得愤世嫉俗,并且容易愤怒。最易愤怒的人得心脏病的几率是最不易愤怒者的五倍。研究的结果显示,当人们把愤怒压抑下去时,他们的血压会下降,当他们把愤怒表达出来时,他们的血压会上升。
(2 )学会感恩 。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心存感恩的人是幸福的。
(3 )学会宽恕 。
宽恕可以抑制仇恨,使它不能引爆你的情绪,这样你会更幸福。下面是宽恕的EACH模型。
E是移情(empathize),从加害者的观点来看为什么他要伤害你。这样做很不容易,你可以编一个故事,设想加害者如何解释他的行为。
A是利他(altruistic),这也是很困难的步骤。请先回想一下你以前曾侵犯过别人,而对方原谅了你,这是别人给过你的礼物,你当时对这个礼物非常感激。
我们不应该为了自私的原因去宽恕别人,我们宽恕加害者是为了他好。告诉自己,你可以超越痛苦和报复,假如你不是心不甘情的宽恕,这种宽恕并不会使你心情宽松。
C是承诺(commit),自己在大庭广众下宽恕对方。写信给加害者,或者在日记中、诗中、歌曲中写下宽恕,或是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
H是保持宽恕之心(hold)。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记忆一定会再次回到你的脑海,宽恕并不是把记忆洗掉,而是把记忆所挂的标签换掉。有记忆并不代表不宽恕,只是不要在记忆中加入复仇的成分。提醒你自己,你已经原谅了他,然后重读你写的宽恕之信。
塞式幸福法则2 :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面对未来所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包括:信心、信任、自信、希望及乐观。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助你在遭受打击时对抗沮丧,在面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时表现良好,它们还能使你健康。
乐观的人会将好事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或能力,所以好事是永久的,而且乐观的人会因此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棒;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是暂时的,而且这方面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好。
乐观者遇到挫折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成功时,他会继续努力,最终获得全面的胜利。悲观者碰到挫折就会垮掉,很难东山再起。
如何战胜悲观情绪呢?战胜悲观的ABCDE 模型
A (adversity 不好的事) :3年前,我在广州有一次培训,时间是2天,学员全部是来自广东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老师,在第一天上午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女学员站起来打断了我的授课,她说:“你讲的这么快,谁能跟的上啊,你就不能慢点吗?”,说话的语气是充满了愤怒和生气。她愤怒的情绪很快被她的朋友安抚了,于是我问了一下其他的同学,是否讲快了?其他同学说,正常讲就可以,于是我继续上午的课程。
B (belief 想法) :虽然还在正常上课,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在怀疑自己,我真的讲的很快嘛?我为什么没有关注到学员的学习进度呢?我当时心情好沮丧,真的想快点结束上午的课程。
C (consequence 后果) :我中午吃饭也没有精神,情绪非常的低落,感觉自己真倒霉。
D (disputation 反驳) :或许我把事情想得太严重了,她可能是工作或生活遇到了挫折,导致自己心情不好,说话的时候有点太过了。她不小心说出了气话。我想我不能因为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绪自己掌控,负面的情绪只会越来越糟糕,不仅影响工作,还会导致身体不适。于是我决定,我左右不了别人说什么,但是我能左右我自己的心情。
E (energizatione 激发) :我的心情慢慢的平静下来了,我想我能够掌控自己了,我要学会自我乐观,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任何人,我都要保持心情的乐观,我想这就是心灵的成长。而痛苦的事情就是成长的营养。
塞式幸福法则3 :抓住现在的幸福。
(1 )享受愉悦的幸福
高强度的愉悦包括狂喜、兴奋、刺激、销魂、快感、亢奋;中等强度的愉悦包括活泼、奔放、开心、高兴、欢喜、热衷、娱乐;低强度的愉悦有舒适、和谐、满意、放松、乐趣。
如何才能获得愉悦呢?积极情绪的研究得到了三个概念,习惯化、品味和正念。
避免习惯化 : 吃第一个冰激凌你会感觉非常好,而吃第四个你就感觉想吐了,这在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应递减。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物体,一旦习惯了,愉悦就会减少。把能带给你愉悦的事情分隔开,避免审美疲劳。用心去发现生活的美,为生活增加一些新鲜感,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愉悦。
品味: 跟其他人分享你的愉悦;并保留能唤醒愉悦记忆的东西;祝贺自己;打开所有感官通道,专注地体味细节。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真正的去品味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正念: 打坐和冥想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归于宁静,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让自己活在当下。
( 2 )追寻满意的幸福
你要做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的事情;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是不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集中注意力,深深的投入到事情中,即时反馈,掌控全局,忘我,感觉时间就此停滞,享受心流的最优体验。
总结
幸福可以让我们更加的长寿,幸福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工作,更具备创造性,幸福可以让组织更有效率,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可以让世界更加和平。从古到今,不管是宗教还是国家,都在为了提升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如何提升幸福?如何测量幸福?赛格利曼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了我们答案。 幸福就是要实现蓬勃的人生 。
苏德中博士的研究表明,在欧洲,实现蓬勃人生比例最高的是丹麦,大约有33%,最低的是东欧国家,只有7%的成年人实现了蓬勃人生,中国成年人实现蓬勃人生不到15%,所以为了实现蓬勃的人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培养自己的6种美德和24项优势,需要大幅提高PERMA,需要运用幸福公式H=S+C+V去对照自己的人生,在追寻事业的同时,为生命赋予意义,全力以赴的投入,用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去丰盈自己的蓬勃人生。
参考资料:
《真实的幸福》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
《持续的幸福》
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