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人生幸福之道什么意思

人生幸福之道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3-23 14:16:55

A. 什么叫人生幸福

人的一生,从大的层面来讲,主要由三伍枣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工作和生活。

学习,在人生的前小半程占据着主要地位,但也贯穿着人生的始终,毕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追求和目标。然后,就是长达30年,未来甚至会更久的职腔码业生涯,也就是工作;而生活则是从你出生到死亡一直存在的,我们的人生离不开生活,生出来,活下去岩昌,让自己活得快乐~

生活由很多组成,吃喝玩乐共同构成了生活,而生活是需要消费的,是需要金钱投入的,那么,金钱从哪里来?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金钱来源于工作,是努力工作让我们有了金钱,有了能够过好生活的条件和资本,保护和照顾家庭的能力,也能让我们享受到不曾享受到的一切,所以工作对于生活来说很重要~

作为一个女生,这个问题很严重,得及时去解决。否则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了。

每个人所理解的幸福所定义的幸福都不一样,就比如说有的人在做家务的时候会觉得这是婚姻带来的负担,早起起床做早餐也是婚姻带来的麻烦,但是有的人却觉得这是一种幸福的享受而乐在其中,所以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B. 人生幸福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幸福其实就是开心的另一种说法。”不过幸福比开心包括的要多,开心只是说自己当时的一种心情,而幸福包括了健康、家庭、爱情、事业和友情。如果这些都很完美,那你就是很幸福的人了。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完美”,这时,只要你开心就是幸福了。 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修养和心态不同,所体会到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对于婴儿来说吮着妈妈的奶汁就是幸福,对于少年来说邀着小伙伴能一起去玩耍就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得到老师表扬、能够考上好学校就是幸福,对于青年人来说拉住了恋人的手便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子女成家立业就是幸福,对于老人来说能看到自己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就是幸福,对于官场之人来说升职就是幸福,对于商人来说赚钱就是幸福,对于农民来说风调雨顺就是幸福,而对于一个乞丐来说,每天能有一顿饱饭吃就是幸福…… 小品演员范伟有个经典的解释,他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其实,幸福的定义既简单,也复杂,既浅显,也很深奥。简单的浅显的就是本文所说的拥有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人和一帮可信赖的朋友,就是开心,就是知足常乐,复杂的深奥的有理想的实现、财富、地位和荣誉的拥有…… 总之,幸福是对自我生活质量状态满足的一种感受,更是对生活质量状态的一种肯定。这是我的浅见。至于你怎么认识它,只有你自己去亲历它,去体会它,才会明白。 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豪宅轿车,百万家财?是娇妻美妾,儿女成群?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我们是不是该深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 茫茫宇宙而言,人生显得是多么的渺小,显得多么的短暂,似弹指一挥间,似流星一闪而过,似昙花一现。其实,你能出生在这世上也纯属一种偶然。你应该感谢命运让你来到着美好的人间,感谢命运让你看尽世间的所有美丽风景,尝尽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体验到所有的痛苦与幸福。这样想来,我们对人生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生,都应该是快乐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C.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你是否有迷茫的时候,当代年轻人是不是已经想不到该做什么了,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上一代人的事,那什么才是我们的道,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1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佛系”是一个中性词,指低欲求的平淡,注重当下尽人事听天命的生活态度。“青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是指年龄在15-44岁的社会群体;

而“幸福”,根据哈佛大学开设的幸福课程中,塔尔博士指出最影响我们幸福的是期望是否正确,而不是超高或超低的期望。当期望超过自身能力

,因为做不到、太辛苦我们会陷入焦虑,恐慌的不幸福之中。所以降低期望,便会更加幸福。如果期望值远远低于能力范围,完成期望太简单,我们则会陷入无聊、平庸的不幸福中。今天我方评判的标准是佛系能不能使期望与能力的差距变小,让当代青年更幸福。

佛系降低当代青年期望使自身能力与期望的差距变小。青年人对未来有无限的遐想,当今社会资本和媒体的力量使得青年人的欲望进一步扩大,梦想自己能成为超人。比如伪成功学的泛滥,

知乎上教你如何在三个月从二本考上清华北大,三个月考过司考好像没有什么事是没有三个月内搞不定的,极力的渲染幸存者偏差的情况。会使青年人容易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不符合自身实际能力的过高期望。导致当代青年的压力过大,秃头、养生成为青年人的常态,

加班已成日常,人均工作9.2小时排名全球工作时长第一,作为生产主体的青年人,每年过劳死人数达到60万。根据幸福理论,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扩大使得当代青年人压力过大而不幸福。

而佛系这种低欲求生活态度,可以降低当代青年过多的期望,比如青年人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压力减小幸福感增加,使得当代青年的期望和现实差距减小。

佛系让当代青年更注重当下,确切地看到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不断缩小,切实地感受到越来越接近的幸福。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社会节奏过快,处于转型期的青年人过于急躁走的太快

,更功利的注重以成败论英雄。高考是一考定终生,家长老师和孩子都只看是否考上了好大学,从来不注重学生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当代青年在这样的影响之下难免也会比较注重结果,这让他们丧失了很多本应能够体会到的幸福,比如很多考研的学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失败了要跳楼,这样的观念中“幸福”变成了非黑即白的概念,他们只有在期望达到之时才能够感受到幸福。反之,承受的便是长期的、痛苦的压力。而佛系就是注重过程起到一种心理调节作用,重视自己在过程中的进步,从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幸福增长的过程。

比如准备考研的过程中自己比以前更有效率更自律,看到现实与期望的差值不断缩小,看到自己越来越接近幸福,所以佛系这种注重过程的生活态度才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2

佛系是当代青年幸福之道吗?我认为,不但不是幸福之道,反而是毁灭堕落之道,不再有奋斗的干劲,一切都是无所谓。当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突不突出,努不努力,

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缘,大家也不必争取了,一切都是随缘而定,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没有钱,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心中无杂念,一切皆为命,不用去争取,也没有必要奋斗,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也很满足。

与世无争,得过且过,睁只眼闭只眼,与世无争,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消极被动的,不争不抢,随遇而安,对生活无欲无求,一切随缘。他的想法是自私的,不会爱别人,

也不会为别人付出,对人对事没有什么热情,做事情也是消极被动,这样的人不敢担当重任,也无法去认清方向,这不是佛系青年,越早退出越好,否则会耽误别人的。

佛系是不是当代青年的辛福之道?显然不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应是拼博奋斗,力争上游,具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进取精神,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自称佛系青年的,

大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一心向佛的佛教信徒?充其量只是选用了佛教与世无争看破放下的生活态度安慰自己罢了!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暂时妥协一下而己!没有天生的佛系,这些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积极努力竞争过,他们现今只是感觉累了,佛系一下给自己休整找个理由?

他们并不会沉迷于佛系,相信大多数人还会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回归奋斗!只是他们不愿走极端而平和一下心态吧?拼搏的确很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娇娇者,与其挫折失望,不如先降低期望,使能力找到适合的期望值才能取得相应的成功!也许这样更现实一些吧?

再说拼博者未必都能成功?“出师未捷身先死”,连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恢复汉室的大业也不可能实现!当然这有特定的历史因素,非个人能力所及!总之佛系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并非不想作为?客观的看待他们。坚信他们会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努力向上与时俱进的!

当代青年人的幸福之道是什么3

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一、闲暇时自己动手做饭

什么都可以丢掉,唯独美食不可以辜负。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工作学习之余,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点菜,感受一下人家烟火味,也是放松心情的好办法。

二、把房间打扫干净

凌乱的房间都是随手乱丢东西造成的,养成好习惯,定期打扫卫生,干净的屋子让人看着没有压抑感。

被套枕套勤换洗,被子经常晒,这样床上会有淡淡的香气,睡觉时能提高睡眠质量,睡眠充足了人就会心情好。

三、多照镜子

在家里准备一个照人很好看的镜子,出门前照照镜子,提升自信。

自信对人很重要,自信的人对什么都有信心,更容易有幸福感。

四、生活用品买好看的

盘子、牙刷、杯子、毛巾等,既然要买,就买最好看的。

好看的用起来心情好,日常生活中放在家里也好看,幸福感油然而生。

五、在能力范围内买东西要最好的

贵的东西总会有贵的理由,用起来肯定比便宜的好用。

但是买的时候注意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在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内选择最好的。

六、买一瓶喜欢的香水

有些人不喜欢香水,觉得味道太刺激,那可以选择清淡一点的味道。

香水不一定要喷在身上,衣柜里、床边、屋里都可以喷一下,忙碌的一天过去回到家中,到处都是自己喜欢的味道,也是幸福的一种。

七、扔掉变形变色的内衣袜子

贴身的衣物要买舒服的,穿久的内衣对身体不好,而且变形后穿上会不舒服,导致一整天心情不好。

好看的袜子会让人开心。

八、不要经常熬夜玩手机

等不到的信息就不要等了。

玩不够的游戏明天也可以玩。

看不完的小说以后也可以看。

总之,不要把时间只浪费在今晚,熬夜伤身,而且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不要做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忠于自己,信于自己,诚于自身,别为了迁就他人而委屈了自己。

十、做一件你特别想做的事

没有什么比满足自己更幸福的了。

去见你想见的人,去看你想看的风景,去追你想追的人。

趁着青春正好,趁着微风不噪,趁着还没有后悔,大胆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违法的事不要做。

D. 追求安稳是不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

安稳的状态,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追求。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颠沛流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安安稳稳。……这是人之常情。

因此,追求安稳,就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

有人认为作为年轻人不应该追求安稳,而应该去努力打拼,成就一番事业。……这些人的想法很好,但却没有正确理解“安稳”的内涵。

“安稳”与“安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安逸,虽然也有安稳的含义,但是却包含着“不思进取”的意味。……这样的状态,显然不利于年轻人。

年轻人应该不断进取,不能故步自封。

因此,年轻人不能追求安逸,而应该不断前进,努力奋斗。

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以此为由说年轻人不应该追求“安稳”,就是不正确的了。

安稳不等于安逸。安稳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是一种有利的状态。

一个人拥有了安稳的生活,他就可以开心舒适地生活。

一个人拥有安稳的事业,他就会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状态,对一个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就应该追求这样的状态。……年轻人努力打拼,最终的结果,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达到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自己的幸福之道。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正确的理解归纳如下:

1,安稳不等于安逸。

2,年轻人追求安逸是不可取的。

3,安稳的生活和事业,是对我们有利的状态。

4,年轻人打拼事业,最终追求的,就是自己能够拥有稳定的状态。

因此,追求安稳并没有错。……年轻人追求安稳,就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奋斗,年轻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可以最终实现生活稳定、事业安稳的状态,这对年轻人来说,就是最佳状态。这就是年轻人的幸福之道。

E. 人生的幸福是什么

其实人生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三个目标:吃饭香、睡觉香和浑身舒服。只要你这达到三个目标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小事,再大的困难都不成问题。

F. 文东茅:修己以安人——幸福教育之道

12月4日-5日,主题为“中国教育大变革”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国内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企业家、地方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校长、教师等40余位专家、学者秉持“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的教育情怀为教育奔而呼,凝聚成教育生生不息的希望与力量。 教育大变革前瞻与策略应对 |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成功举办

12月5日上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的“幸福教育论坛” 邀请到八位嘉宾就幸福教育实践经验和推广路径进行了分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初心幸福教育之家”发起人文东茅做了题为《修己以安人——幸福教育之道》发言。文东茅教授提出:在幸福教育实践中,围绕“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进一步明晰了“家和心安”、“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等核心理念,播种幸福,就会收获幸福。

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初心幸福教育之家”发起人

一、此心不安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以前主要研究教育政策,但这些年我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研究和实践幸福教育。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了?因为当今教育的诸多现实,实在是让我内心不安。

先说一个真实的事例:2020年暑假,一篇名为《一个北大状元的抗抑郁史》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游安在一所着名中学经过苛严的训练,终于以省状元身份考进了北京大学,但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不知该学什么、为什么学,开始越来越觉得学习没有意思,越来越抗拒学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逐渐走向抑郁。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即便考上北大,也没有“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甚至可能反而更加痛苦,因为她失去了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动力。

而这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在大学以至于中小学校,焦虑、孤独、抑郁、恐惧、小镇做题家、985废物、内卷、躺平等等都是人们议论的热词,当这些词语和现象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和统计数据,而是不断在自己身边的学生、邻居、相亲身上发生时,就会感到切肤之痛。这些现象甚至会让人感叹:教育到底是在助人幸福还是在制造痛苦?

教育增进了人的幸福吗?美国一位着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皮特森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幸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成果,发现教育与幸福只有有限的低相关,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必然显着提升,这确实令人惊讶。同样出人意料的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与人的幸福也是低相关,而人们普遍的认识却是有钱有权就一定更幸福,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挣钱、做官、做人上人。殊不知,与幸福高相关的是感恩、工作和乐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反思的是,如果教育没有促进幸福,教师何以心安?家长如何能心安?如果不能促进幸福,教师职业的价值何在?学生学习的意义何在?由此,我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之问:教育为什么没有明显促进幸福?如何才能促进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请注意是每个人、长久的幸福,而不是少数人的短暂的快乐。

二、幸福之道

为了回答我的教育之问,我也不断上下求索。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汗牛充栋的相关着述中,我最终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和王阳明的思想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

中国的教育是有师传的,孔子就是我们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曾好奇的问自己:孔子他幸福吗?如果他不幸福,为什么要以他为师表?如果他幸福,他的幸福可以学习吗?在学习研究之后,我得出结论,孔子确实是幸福的,而且他的幸福也是可学而至的。

首先,我们看孔颜之乐:孔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回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请注意,孔颜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论贫贱还是富贵都“不改其乐”。

孔子的乐还体现在终身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中,他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可见,他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教学也是快乐的,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教导我们:我们的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学生本该是幸福的;我们的教育本该是快乐的,教师也本该是幸福的。

其实,孔子生于乱世、早年丧父,一生颠簸流离、怀才不遇,应该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论贫贱、患难、富贵都不改其乐?为什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读《论语》之后,我发现其原因在于孔子之乐不是简单的快乐、享乐,而是由内而发的心安。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安理得;他认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就是问心无愧、坦荡心安。弟子们对孔子形象的描述也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的志向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认为作为君子就应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安”在《论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同样,孟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是指问心无愧、坦然心安。

王阳明更是直言“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学源自尧舜禹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它告诉人们:人心是危殆的,道心是隐微的,要全心全意的修道正心,使人心转危为安。可见,圣人之学,也就是要助人心安。

综合传统文化的相关教导,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真正的幸福是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王阳明说:“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无愧良知,心安就是幸福,就是归处。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就是向上,“安人”就是向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修己,就是向上;“亲民”就是安人,就是向善;“止于至善”就是“不断”。《易经》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不断”,“厚德载物”就是向上向善。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就是要天天“向上”,“天天”向上就是“不断”。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向师生和家长们推荐、也共同反复体悟这句话,越来越觉得它富有道理、意义重大。这种心安幸福观的意义在于:(1)超越“快乐”,人人都可以追求并获得长久的心安。(2)超越“享乐”,真正的幸福不只是停留于物质上的安逸享乐,而是要不断向上、学习成长,不断向善、利益社会。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和追求的幸福观。(3)超越外役,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而是每个人自己,“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这是区别于西方的中国智慧。

这一幸福观也直接指明了人生幸福之道,即人生要不断向上向善,追求持久的内在的心安。心安,体现为无忧、无惧、无愧、无惑;向上,才会获得成长感、成功感、成就感;向善,才会获得责任感、意义感、价值感;不断,才会产生自信心、自主性、自豪感、内驱力,才可能久幸福、一生幸福。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期待的生命状态。

根据这一幸福观和人生观,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不应该是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而应该是传统文化秉持的“境界自修论”,因为金钱和地位并不决定人的幸福,品德、修养、格局和境界才决定人的幸福。因此,应该通过学习和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超越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乃至天地境界,要从庸人、常人走向士人、能人并进而走向君子、贤人。所以,我们认为,人生如登、向上向善,每一步看似平凡甚至艰辛,但每一步都有提升,而在更高处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更壮阔的风景。

三、幸福教育

以上基于传统文化的幸福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如何转化为教育实践呢?我们又是从两千多年前的《大学》中找到了智慧的答案。

《大学》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安家”,“平天下”就是“安天下”,不仅要安人身,更要安定人心。由此,我们提出了“修身为本、幸福家庭、幸福学校”一体两翼幸福教育模式。从2017年开始,也围绕这一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幸福教育的实践从个人修身和家庭幸福,逐渐扩大到幸福班级、幸福学校,并建立了由全国几十所学校参加的“初心幸福教育之家”,这是一个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交流平台,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周日晚上两所学校进行交流分享。我们也已经开始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幸福教育,本学期就在山东冠县开始每周六晚上两所学校轮流进行幸福教育分享。也就是说,我每周都至少要与四所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我也更喜欢教学,我在北大开设了“教育与幸福”等六门课。我的工作和学习、生活非常充实,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收获了大家的感谢和由此而生的意义感、价值感和责任感。

在幸福教育实践中,我们围绕“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进一步明晰了“家和心安”、“勤学向上”、“仁爱向善”、“自强不息”等四项核心理念,并围绕这些理念创设了不同的系列活动,包括“亲师同学”、“大家文化”、“读书明理”、“觉察反省”、“无私大爱”、“尽责敬业”、“立志高远”、“自信自主”等。

我们认为大道至简,我们也有着宏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以至于每个人都更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最简化的幸福教育行动框架,即“一个前提、三个支柱”:

一个前提:立志为先。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希望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立人生幸福之志,立幸福教育之志,幸福他人,也幸福自己。立志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是幸福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持续推行幸福教育的根本动力。

我们特别注重“读书明理”,因为明理心安。我们的经典阅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四书》、《道德经》,《传习录》等中外先哲的经典着述,另一部分是现当代教育学、积极心理学、学习科学等的研究成果。

除了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我们也特别强调每个人对学习、生活的自觉意识和切己体察。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教育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开发了“幸福日志”,也在积极推广简便而有效的“幸福小班会”。从觉察每一天的“好”(善行善念)、“幸福”(幸福时光)、“谢谢”(值得感恩的人和事)开始,从“不说谎、不抱怨、不懈怠”开始,久久为功,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并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

此外,我们认为环境对幸福教育也至关重要。家是最幸福的地方,也是体验心安的最直接的场所。家庭的幸福源自安全、自在、亲爱、和睦、真诚、宽容、合作、成长。既然家是最令人幸福、心安的地方,学校就应该努力拥有这些令人幸福的家文化。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在学校开展“无私大爱、共同成长”的“大家文化”建设,也注重家庭的“学文化”建设,为此提出了“亲师同学计划”,积极推进家校和合、协同育人。

这“一个前提、三个支柱”简便易行,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而有了这一个前提、三个支柱,师生们就可以在其中不断添砖加瓦,不断改进、创新和深化。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幸福教育也一样,播种幸福,就会收获幸福。通过这些年的幸福教育实践,我们有三点切实的体悟:

第一、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尽宝藏,也是幸福的智慧之源。

第二、幸福可求:向上向善则人人皆可心安,甚至只有要幸福教育的理念和向上向善的方向,人们就能心安很多。但幸福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需要有专门的研究和教育帮助。

第三、成绩无忧:因为立志甘愿、勤学向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今天分享的每一所学校都可以证明,幸福教育只会显着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最后,我想用“不忘初心,共谋幸福”与大家共勉,也真诚的邀请大家加入幸福教育的大家庭,一起幸福他人、幸福自己。

G. 幸福之道

一.人终其一生追求的是幸福?

要什么?快乐?有了快乐会怎么样?

问: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答:我们要的是极致的幸福。

问:什么是极致的幸福?

问:过往的幸福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如果是物质层面我们应该很幸福了,这样的幸福是对比出来的,是普通的幸福。

    1、幸福是跟自己的过往对比

    2、幸福是跟身边的人对比,我们虽然拥有多了,会发现别人更多。

举例:一个人坐在公园,没有鞋穿,很难受,突然看到身边走过的人没有脚。

二、什么是极致的幸福?

美之所以会美,是因为有丑恶。

超越了美和丑,善和恶。

    1、前提:做任何事情需要百分百负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并不是代表责任,是收回自己人生的主动权。

    2、怎么做才算百分百负责?

    a.遇见任何事情向内看自己:

外界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如果当成现在不幸福的理由,这样只是抱怨。抱怨什么就是什么在为你做主。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问问自己我怎么了?不断向内看自己,慢慢的你就无我了,你就觉醒了。会获得极致的幸福。

    b.要有勇气

什么事情都有勇气去承担,去践行,去做,

    c.信、愿、行

我百分百相信我自己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有强烈的意愿去行动,就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想让自己的生命美好,比较百分百为自己负责。

    d.确信自己是完美的

不亮的是外面有灰,只需要不断擦亮它。

怎么样认知和体悟到自己是完美的呢?

解除束缚,把生命中束缚一点点接触。在生活中多做些减法的功课:

例如:打扫卫生,清理不用的东西…

运动是释放的最快的方式

呐喊的方式去让自己解除束缚

更好的效果:用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的方法来做。

生命中所以束缚都接触了就觉醒了完美了达到极致幸福

接下来好好做功课,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不断去连续。

觉醒不难,难的是我们不好好做功课。按照现在的地球能量2-3年时间,快的话3个月。

幸福之道就是回归本源,不再分裂。不再有善恶美丑二元对立的念头。

最极致的幸福不再想象里。

人生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抓取,认识很多人,吃美食…

最终需要遇见的是完美的自己,找到正确的昨减法的方法。

   

H. 幸福人生的定义是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不断地满足更多的渴求。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时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N次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当你实现一个愿望、达到一个目的、爱一个人、被人爱、一时的心情愉悦、快乐等等都属于幸福。
幸福没有距离、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就是幸福。知足常乐能使幸福保鲜。

阅读全文

与人生幸福之道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做到身心健康英文 浏览:127
晚上哪个频道讲爱情 浏览:220
用的故事和是什么的吗 浏览:385
辅助功能怎么设置健康码 浏览:650
幸福智慧课的感悟怎么写 浏览:161
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多少天 浏览:503
健康的乳晕是什么颜色 浏览:421
婚姻期间欠款离婚后去哪里开证明 浏览:148
爱情里什么都需要花钱吗 浏览:629
天天向上的故事是什么 浏览:41
如何与主持人沟通爱情的故事 浏览:51
穷大叔遇到美女富婆什么电影 浏览:465
男性办理健康证血脂正常值是多少 浏览:479
胡夏话剧里我的爱情在哪里视频 浏览:163
佛教怎么获得婚姻 浏览:966
抖音上全是美女但不想看怎么办 浏览:753
家人说没得幸福感要怎么回复 浏览:322
公务员事业单位为什么不存在辞退 浏览:533
爱情中爱是什么样的 浏览:403
改企业后事业编制人员怎么办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