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幸福生活 > 如何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

如何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3-02-10 16:33:38

① 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怎样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措施:

1、要持续发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要矫正失衡的利益格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包括在初次分配环节注入公平色彩,在再分配环节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并积极引导第三次分配。

2、要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特别是要通过全国统筹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全国统一,通过整合不同医保制度以促使全民医保制度走向成熟、定型,通过城乡一体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来避免任何人因任何原因陷入生存困境,通过发达的养老服务体系解除老年后顾之忧。

通过增加公共房屋供应来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并让住宅回归生活消费品而不是投资品、投机品的属性,通过加快发展儿童福利事业来实现幼有所育,通过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来缩小群体差距,切实解除全体人民的生活后顾之忧,并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

3、要消除民生领域中的政策歧视现象。

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疏通向上流动的渠道,激励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奋发向上。进一步健全法制。通过阳光司法、公正司法来切实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设诚信社会,让守信者获益,让失信者付出代价,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则社会安全感会显着增强。

民生的重要性:

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百姓们的生活现状,问题解决的好、才可以体现百姓们的正当利益,那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方针才能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

②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让人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方针政策,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
②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全国人大的立法、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③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具体行动。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

③ 结合材料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增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以促进社会公平。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④ 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江迪 ■建言要点 将国民幸福指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作为政府刚性考核指标纳入中央、省、地市三级的“十二五”规划,最好在每年的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能有所体现。若不能每年调查测算,至少应在“十二五”规划末应有相关数字与“十一五”规划末相比较,来说明国民幸福指数增强了、城乡差别减少了、贫富差距缩小了。 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委员认为,当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就应该营造让人民生活有幸福感、使人们有物质丰裕感、政治清明感、居住有安全感、工作有价值成就感、精神充实感、社会和谐感、信念理想有认同归宿感、人际关系有诚信奉献感、生态舒适感、身心有健康快乐感的氛围和环境,在“十二五”期间使中国的国民幸福指数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了推进国民幸福感提升,骆沙鸣委员认为,有必要将国民幸福指数列入各级政府刚性考核指标,用国民幸福指数等来衡量社会发展成就将有利于各级政府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方针。更多关注国民内心对幸福的心理感受,更注重包容性增长,更注重民本民生。 骆沙鸣指出,经济发展越快,非物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就越大。所以不可单纯追逐GDP增长,应在绿色GDP和国民幸福指数中建立起适当的有机联系,使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并非简单建立在追逐物质丰富上,而是更多地转向关注国民内心对幸福的心理感受。 骆沙鸣建议,注重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文化娱乐健体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引导人们崇尚科学、乐于奉献、知足常乐、健康和谐、友善诚信,使人们摒除拜金主义、官本主义、奢华浪费等陈旧观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人们从理想、信念、情绪、健康、心态等方面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而逐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通过增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意识,逐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⑤ 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那么,“幸福感”从何而来呢?究竟?人民网推出的“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的调查显示:34.4%的网友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这说明,改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感的基础条件。只有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 对生活质量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比较重视的话题。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在他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真正将生活质量问题纳入理论研究框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将追求生活质量作为其划分经济成长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特有标志,生活质量问题的理论研究从此开始。 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莫里斯在《莫里斯全球生活估价模式》一书中,将生活质量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指数名称;同时,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则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生活质量理论的观点。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极力强调生活质量问题的重要性。近些年来,生活质量问题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也引起了较多发展中国家的注意。因为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社会指数,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幸福呢?罗斯托认为,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部门,在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日益增大,它所提供的“丰富居民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劳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旅游有关的服务部门的加速发展,就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还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认真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挤不堪和人口过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谈不到所谓“生活质量”。 罗斯托特别强调,提高生活质量要保障“充分公民权利”,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鉴于此,罗斯托提出,政府要把运用公共支出来增进福利作为中心任务。要增加教育和保健费用;要大量投资以减轻汽车时代的污染和城市的畸形化;要作出计划来处理与穷人的收入和不平等的范围有关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不再仅仅由私人经济来实现,政府的公共支出将日益增大,政府与私人经济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要密切配合,共同合作。人类只有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才能感受到生活幸福。 从罗斯托的观点不难看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多种因素,而政府是大有可为的。

⑥ 怎样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用政治题方式答)

一、经济常识角度1.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幸福并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得让公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完善分配制度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有如此才能使人民的幸福感真正得到提升。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目前对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4800名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中国居民幸福感的19个因素之中,前五名依次为家庭和谐、健康、子女教育、生活安全和医疗服务。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社会保障条件。二、哲学常识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幸福感的获得首先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精神和情感的追求。2.坚持全面的观点。幸福感的获得不仅仅是依靠物质享受,人要幸福,还需要精神追求和情感支持,三方面都要顾及。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幸福感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很多与经济无直接关系的因素。4.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次两会正当“十一五”与“十二五”交替之际,政府关注民生,“幸福热”的话题,折射着民众对新的幸福、更加幸福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政府的价值观更加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政治常识1.国家的职能。全国人大代表张晓燕:在身体健康、衣食住行无忧的同时,还希望今后的生活更加舒心、安心、放心和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有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为此国家应该积极履行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相关职能,提升人民的幸福感。2.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不少网民认为,幸福感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安宁的治安、优美的环境、富足的生活,还包括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行使。政府除了满足公民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之外,还要满足民众自由、平等的政治需求。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人们才会有充分的生活幸福感。

⑦ 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首先要改善民生,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要改变单纯对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GDP崇拜”,主动调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要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由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实现民富国强。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为人民群众编织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络,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生存保障的基本权益问题,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体面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创造精神财富,必须注重人们的精神消费。在物质生活资料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人不再成为物的“奴隶”,而是能够把更多的“闲暇”时间用来进行文化消费,边娱乐、边陶冶性情、边获得知识,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人的消费除对物的消费外,教育消费、文化消费等精神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的消费,应该是人的消费过程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的合一。

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必须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社会愈进步,人类对生态环境需求的质量要求也愈高。生态环境需求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进步而变化的自然需求,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革命,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互补、协调发展。很显然,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的快乐幸福的增加,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需求不可分离。

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关键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规范权力运行与增加经济收入一样影响着幸福感。“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完善平等的公共服务,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加有保证。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环艺考事业单位能考哪些 浏览:270
婚姻自由是行使什么权利 浏览:466
幸福在你手中是什么歌 浏览:795
个旧市2020事业单位公示后多久上班 浏览:129
我的幸福怎么写作文 浏览:806
健康证食品是什么样的 浏览:749
娜字结尾阴居阳位婚姻不顺怎么说 浏览:333
说话如何具有故事感 浏览:492
2021湘西州事业编什么时候考试 浏览:447
成渝双城经济圈总发展目标是什么 浏览:534
属蛇今年婚姻如何 浏览:695
德阳什邡幸福家园如何 浏览:616
婚姻八大雷区是什么意思 浏览:3
网络语录幸福是什么 浏览:188
如何看待老祖宗的婚姻观 浏览:799
爱情有什么好谈的翻译成粤语 浏览:919
大豆与猪蹄哪个更健康 浏览:236
幸福树要怎么养才能更好 浏览:333
卖花的美女叫什么 浏览:246
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浏览: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