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幸福人生奠基
2020 年4月18日,李连杰的小女儿Jada被港媒曝严重抑郁症复发。
Jada就读于美国知名高中,因为受疫情隔离的影响,导致了抑郁症严重复发,她也在社交网络上坦承,自己曾患有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不过好在身边有专业人士帮她治疗,目前病情还算稳定。她还建议大家多多关注身边人,因为一个人隔离独处实在很危险。
而国内的孩子们情况又如何呢,更让人痛彻心扉!
因疫情影响推迟了开学,但复课不到一个月,却接二连三传来让人震惊而又悲伤的消息:
4月26日,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4月13日,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短短一个月时间,发生这么多起学生自杀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花儿般的年纪,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遽然陨落,让人扼腕叹息。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重视起孩子们自杀背后的深层的心理问题。开学焦虑、抑郁、家庭矛盾、师生冲突等等,也许都成为他们情绪崩溃而自杀的诱因之一。
这悲剧背后也许有着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孩子们现在迫切的需要生命教育,需要幸福教育。
我们我们可以教会我们的学生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教会他们怎么应付一场场考试,可是我们有没有专门的教会学生怎么面对人生的大考?怎么在最消极悲观的时候做出理性的人生选择?我们有没有专门教会学生如何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调整自己,努力的走出悲观失望或者消极的情绪?这其实就是我做这个课题的初衷。我们有没有一种课程可以教会我们的孩子一种能力,一种可以在现在或者将来都可以幸福生存的能力,经过一年的研究,我想我是有答案的。那就是幸福观教育必须融入我们日常的班本课程和班级管理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而“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整体评估”则被称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有关幸福感的研宄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研究初期我们对独山子第二中学的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宄,以期为以后工作中遇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量表测评等方式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独山子第二中学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基本满意”水平,他们在友谊上的满意度最高,但学业满意度处于“基本不满意”水平以下,学业己经成为目前影响独山子第二中学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与目前高中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是分不开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三点一线”式生活方式、来自社会的竞争与择业压力以及来自家庭的过高期待等,都对高中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学生的主观福感存在显着差异。从总体上看,重点班学生的的主观幸福感显着高于普通班学生。重点班学生虽然在学习压力上相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要大一些,但是他们得到的社会关注和赞赏比较多,能够获取的社会资源也要多些;而且,相比而言,重点班学生的升学机会相对要大很多,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自然会产生更高的幸福感。而在研究中发现班级的氛围和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对学生的主观幸福观有着一定的影响。生活在班级氛围和谐的班集体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强于一般班级的学生,对班级生活的满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就越强。而一个班级的氛围又与与班主任的管理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拥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对班级一般班级氛围和谐愉悦,而班主任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整个班级班级的幸福感也呈正比。
研宄还显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总体上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接受民主型家庭教养的学生家庭教养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更高。—般而言,民主型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比较大的权威,但这种权威通常建立在对孩子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自信心和较好的自控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民主型教养方式不同,溺爱型的父母同样会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关爱与期待,但是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对于父母,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做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专制型父母的特点则是严格但不民主,专制型的父母通常会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地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行为、情绪问题发生的高危阶段,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校园生活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同时也造就了个体的生命质量。学生怎样度过校园生活的日常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学校生活能否给他们幸福也会成为他们整个生活是否幸福的重要标准,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我们至少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以下几种能力:
首先,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与他人交往。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在社会中往往离不开和其他人的交往活动,在社会的交往活动中能够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是每一个人内心的需求。所以我们得教会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一直以李镇西老师的那句话作为班级精神的核心,那就是“做一个让人觉得幸福的人”。这是我每次接手新班级,都要给学生反复解释强调的一句话。怎样成为一个让人觉得幸福的人,他得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不自私。人的本性其实是自私的,但当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自私自利往往会使我们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摆脱人性自私的束缚,使他们从偏执的自私自利中解脱出来,那我们的孩子就在人际交往中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所以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我都会召开主题班会“我因为……而感到幸福”,在主题班会上,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点滴的感动,会在那一刻因为什么事情让自己觉得很幸福,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幸福真的是很简单,有的会因为跑步时同学的一句关心问候觉得幸福,有的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而感到幸福,有的因为回到家后父母准备的可口饭菜而觉得幸福,有的因为父母相爱而觉得幸福,有的因为成绩进步让父母脸上有了笑容而感到幸福,有的因为解出了一道难题而觉得幸福,有的因为帮助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受到幸福。大多数的孩子的幸福其实都与别人对自己无私的帮助和爱有关,也有很多孩子认识到能够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别人也会让自己觉得幸福。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认识到想要获得人际交往中的幸福感离不开一双时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动的眼睛。更离不不开人与人相互的帮助,温暖和爱。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教会他们做一个不自私的人,会让他们再 往后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地认同感,从而增加他们生活的幸福感。
其次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应对突发状况时解决矛盾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中学时学业并不突出的孩子若干年后反而发展的更好,我们总是把他归因于这个孩子情商高。其实情商高的直接体现就是在面对突发的状况时,是迅速的找到解决的方法还是让这件事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我们发现有些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不管老师怎样批评教育他,他都用最有效的方法很快化解老师的怒气,而有些孩子则是被老师批评着批评着就跟老师吵了起来,一时冲动把一件小事搞得非常糟糕,自己都无法收场。而显然进入社会后第一种孩子更荣誉取得成功,因为他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在事情变得更糟糕之前想方设法化解矛盾的能力。我经常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学做情绪的主人》、《怎样有效化解矛盾》等来教会孩子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被不良情绪支配,也会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刻意的训练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我对我的学生很严厉,除了信奉“严是爱,宽是害”之外,我也在一次次的严格要求中,锻炼孩子们解决矛盾的能力。我属于性格急躁,有时会很粗暴的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那些孩子会在我生气或者将要生气时迅速找到处理问的办法,从而平息我的“怒气”,事后,我会和一些不能正确处理和老师之间矛盾的同学通过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慢慢的具备这种突发状况下机智的化解矛盾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一定会需要的能力。
最后,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地帮助孩子增强抗压抗挫能力。当老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孩子中间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有些孩子的病情甚至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造成一个孩子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学校的,但我认为个人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是主要因素。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需要我们首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进取得班级风气,我们肯定都有过亲身体会,在一个积极进取,和谐有爱的班级里生活,有利于缓解学习造成的压力。经常举办一些有爱的班级活动和主题班会,会让孩子们适当解压,而对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课更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释放学习的压力。其次带领孩子们适当延长体育锻炼的时间,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学校要求每天大课间围绕环校路跑一圈,一共是1.3公里,每天跑完步,我都会随时抽学生陪我再跑一圈,很多孩子从需要我拉着才能跑下来到最后轻松跑两圈,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释放了压力,同时孩子们在不断地想要放弃和坚持中受挫能力。”当然锻炼学生抗压能力还有很多种方式,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我从教的十余年里,我始终坚信“幸福是一种能力”。我们在中学阶段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帮助他们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美的境界,教会学生如何在今天的幸福中继续明天的幸福追寻。以一种高尚、文明、合理、幸福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思想得到深刻的转变,从而造就出快乐、健全、理智、幸福的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必须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因为只有你是一个幸福的人,会生活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才是幸福的。因为幸福教育虽然从学生本身出发,但只有我们是昂扬的,乐观的,充满幸福感的,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我们的一言一行感受到积极乐观和幸福。而只有我们把幸福教育的理念贯彻在在每一天的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才会尽可能的拥有最广阔的精神自由、最充分的个性张扬、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幸福体验。在当然,要培养一个人幸福的能力,真情和爱永远是最好的礼物。在教育中,如果我们用心去营造一个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学生的幸福才会有切实的保障。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当我们以最纯朴、最敏锐、最真诚的情怀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学生也会以同样的纯朴和真诚对待以后生命中出现的重要他人,当我们可以向学生敞开心扉,以美的语言诗意地言说对他的欣赏、喜爱和鼓励时,学生会因为我们的欣赏喜爱和和路鼓励感受到幸福,当我们在面对学生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给予极大的宽容和最大的信赖时,同样会教会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宽容;当我们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快愉、发现的惊奇、成长的快乐时,我们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又何止是职业的幸福感呢?
如果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也许我们和学生都会幸福多一点,抱怨少一点,爱多一点,冲突少一点。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与孩子一个幸福的青春时代,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获得幸福的能力,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了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带领着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幸福班级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重点开展了以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为主旨的系列活动,并取得明显效果。根据本研宄的调查结果,结合多年的高中生幸福感教育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以下教育建议。
1、开设幸福教育课程
我们的学校一定要坚持在高一高二年级各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职心理教师授课。我们课题组的陈璐老师就是独山子二中的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在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强化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为核心的幸福感知教育,包括认识幸福、环境适应、学习应对、生涯规划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我们开展的幸福感知教育对每一个具体的专题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设计。在我们看来,“认识幸福”专题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幸福有一个全新的定义,并能对自己内心己经形成的幸福概念进行一次全新的审视,从而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幸福;“环境适应”专题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关教育使学生积极适应高中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好地学习、生活和交往,从而体验到幸福的延续;“学习应对”对于每一名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随着高中学习任务的更加复杂和学习压力的逐渐加大,通过加强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心态的调节,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心理负担,从而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提升幸福感;“生涯规划”课题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很少提及,也正因为此,很多高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走向十分茫然,不知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和生活,成为一名幸福进取的人。
2、开展幸福团队训练
课题组成员认为,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幸福感知教育,我们还应该在日常的班级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幸福团体心理训练。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成员在某一段时间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幸福畅想”、“感恩拜访”、“优点轰炸”、“悦纳自我”、“回顾成功”等都是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训练主题。以上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能极大提高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对5种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积极干预方式进行了探讨。这5种积极干预方式分别为:你的最美好时光”,写一则自己在最佳状态时的故事;“三件好事”,记录每天发生的三件好事,为时一周;“感恩拜访”,写一封感谢信,约见所感激的对象,然后亲自大声朗读感谢信;“认可你的力量”,通过测评获悉自己得分最高的性格力量“使用你的力量”,通过测评获悉自己得分最高的性格力量,并在一周内的每天用一种新的方式使用一种不同的力量。要求所有被试记录一周内他们每天晚上的最早记忆,并在完成随机分配的干预的即刻、一周后、两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六个月后这几个不同时段,进行被试的幸福与抑郁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试都比测试刚开始时感到自己更幸福;一周后,各实验小组成员的幸福感明显提高;在随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被试的幸福感得到了显着提高且抑郁程度显着减轻。
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越来越多的研宄显示,通过满意、乐观、希望、宽容等积极力量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可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和人格特质,有助于构建个体持续的幸福感资源,有益于増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些列以“促进学生主观幸福感”为目的的感恩教育活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以“献爱心”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每个班的学生将自己珍藏的一些物品拿出来捐献给南疆贫困地区的孩子;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感恩书信活动,学生回顾一直以来得到的来自父母的关爱,并通过书信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谢,在家长会期间由各班班长代表转交给家长。
相对于学科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形式和主题,对于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然而,成功的幸福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长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需要关注高中生的幸福感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 面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投身到学生幸福感教育工作中来,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② 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记住这些,你会很幸福
1、别低估任何人。
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3、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4、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
5、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6、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7、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8、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9、不要试图给自己找任何借口,错误面前没人爱听那些借口。
10、慎言,独立,学会妥协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原则。
11、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12、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13、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14、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15、不说谎话,因为总有被拆穿的一天。
16、别人光鲜的背后或者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17、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18、注意自己的修养,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19、孝顺父母。不只是嘴上说说,即使多打几个电话也是很好的。
20、爱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同时也是爱你爱的最无私的人。
21、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22、收敛自己的脾气,偶尔要刻意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24、永远不要给背叛过自己的朋友第二次的背叛的机会。
25、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26、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7、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28、尽量不要讲同事朋友的八卦。
29、信佛,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30、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31、真正了解无常的含义,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32、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33、空虚无聊的时候就读书,但一定得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计划。
34、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要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35、不要太过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不会抛弃自己。
36、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37、多看书,看好书。
38、少吃点,吃好的。
39、古龙说过,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40、多交朋友,交好的朋友。女人一定要有闺密。
41、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42、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43、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4、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45、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和个性,不要识途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46、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47、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体健康,很重要。
48、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49、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50、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51、不要忘本,任何时候,任何事情
52、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
53、学会忘记, 善忘是一件好事
54、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
55、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56、凡事多长心眼。
57、不要自作聪明。
58、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59、自己不喜欢的人,可以报之以沉默微笑;自己喜欢的人,那就随便怎么样了,因为你的喜爱会挡也挡不住地流露出来。
60、相信因果报应!相信轮回!
61、要学会忍耐与坚持!
62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时间可以冲淡一切
63、不要做刺猬 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64、有时要学会听取身边人的意见,更多时候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65、忘记过去才能有新的开始。
66、这个世界很不公平。
67、不要太依赖朋友,人性基本都有恶的一面。
68、爱情很美好,相信爱情。如果连爱情都不相信那人生岂不太苦了?
69、想得到一样一定会失去另一件东西。
70、痛苦让人成长,是你进步的一个机会,一个挑战。别害怕痛苦的事情,它有另一面积极的作用。
71、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
72、没有经历过的,永远不能理解这些道理,但听听也是好的。
73、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74、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赞美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
75、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76、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
77、爱家人,爱朋友,爱伴侣,爱孩子,然而,要真正为自己活。
78、永远不要为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忧虑。已经发生既成事实忧虑也于事无补,未发生的凭主观臆测,无法推断事情的走向,徒增烦恼而已。摘自青岛168人才网
79、不要老在别人面前倾诉你的困境袒露你的脆弱。
80、不要想着依靠别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这与年龄无关。
81、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82、学会思考,头脑清晰,明白自己的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头鸟,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83、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84、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85、社会是有等级的,很多事不公平。别抱怨,因为没有用
③ 重塑信念系统 迈向幸福人生
一、信念系统
1、什么是信念系统?
山长在文章中用一个“喜欢钱”的例子,分析了四种不同人生走向,向我们揭示了不同的信念系统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那么信念系统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信念系统就是“你想要什么”以及“你如何得到它”。
我们人生的信念系统具体由六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愿景,是人生目标,就是“我想要什么?”;第二层是信念,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即“我认为怎样才能成为?”;第三层是身份角色定位,即“我是谁?”;第四层是知识与能力系统,即“我知道什么?”;第五层是行动,即“我做了什么?”;第六层是呈现和结果,即“我得到了什么现实结果?”一旦我们确定了人生目标,接下来的几个层次就比较好来规划和实现了。
2、如何建立自己的信念系统?
我们在学习别人时,通常的做法是先关注他呈现的结果,然后模仿他的行为,希望通过模仿行为而获得他的能力。可以看出,我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从What(是什么?)到How(怎么样?)再到Why(为什么?),甚至有时候只停留在前面两个层面,根本不会去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目的是什么。对应到信念系统的六个层次,就是从最底层往上去构建。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们会执着于某些方法而不懂变通,因为我们只学了“术”,而没抓住背后的“道”;有时可能连“术”也学不像,渐渐走偏,因为我们没有别人的那颗“心”。
那如何去做呢?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我们需要转换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从Why来思考,从信念系统顶层着手,也就事首先需要厘清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逐步找出实现目标的方法,自己展示的身份等等就比较容易了,当所有一切的围绕目标进行的时候,就不太容易走偏,或者迷茫没有动力了,当然这个目标必须是你的真正目标才行。
二、限制性信念
在写王刚老师布置的课前思考题时,我认真梳理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发现了自己两个比较核心的限制性信念,严重阻碍了我的人生成长,导致了自己的人生在不断地痛苦循环中。同时惊觉自己已经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通过日常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一点点地传递给了孩子,造成了孩子的一些问题。当时我在想,如何切断这个死循环呢?通过王刚老师的分享,我的收获如下。
从限制性信念的语言描述中充斥这“不,没有”这样的否定词汇,如果仔细去追溯都会发现来自于小时候的某些令你难忘的情景,多半都来自于父母对待你的语言和行为,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不经意间就给孩子输入了信念。家长控制或照顾包办太多都会让孩子形成限制性信念,使其变得自卑,不自信,没有力量和勇气。如果不清理,影响终其一生。
我们为什么会控制和过度照顾孩子?
从wg老师分享的短片中,都能看到控制和过度照顾孩子的影子。第一,通过照顾孩子在孩子身上寻找价值感;第二,与孩子共生,让孩子帮我完成未完成的愿望;第三,受普世价值观的影响,按大家的方式来带孩子。
我们很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外界的评价,非常害怕与众不同。因为常常忘了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到底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或者说连自己都不爱,只爱面子?我们自身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不是去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妄图通过控制和照顾孩子去成就自己,现在看看曾经的自己也有些可笑。
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可以照见我们曾经的伤痛,给我们疗愈的契机,也可以看到我们的逃避自我成长的责任,让我们重新为自己的人生担负起责任。帮助孩子首先从我们自助开始,从清理我们自己的信念系统开始。与其说我们帮助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帮助了我们成长。
至于怎么去清理信念系统?
山长、z老师都讲到了很多,每天关注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对照《公主经》、《王子经》的七大信念去梳理自己的信念,从踏实地做事和运动中去突破自己,身体的突破也会带来心灵的突破和成长。
相关链接:
山长新年答疑深度学习第十期
④ 哈佛大学的幸福人生课的励志故事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甚至从汉堡里总结出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本·沙哈尔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即“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即“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他安慰自己: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着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可是蒂姆呢,却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又感到了厌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这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十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 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每天并不开心。
⑤ 开启幸福人生的金钥匙 ——对《情绪密码》课程的思考
从刚出生的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垂暮之年的老人,人只要活着,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各种情绪困扰,控制情绪是压抑,掌控情绪是应对,《情绪密码》帮助我们科学认识,了解,梳理情绪,是一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金钥匙。
《掌控情绪,掌控人生》
一个人的精力中65%用于安全感,25%用于情绪,只有10%用于学习和工作。从情绪层面说,掌控了情绪,就掌控了人生。
中医说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能够致病,西方医学也证明90%的疾病与心理原因有关。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健康;
一个烦恼郁闷,充满了指责抱怨,沉浸在自己情绪里的人,怎么可能感受别人,情绪左右了我们对幸福的感知;
陷入情绪之中,难以做出理智的有效决定,决定影响了结果,结果影响人生。可以说,情绪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甚至,情绪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吐血而亡,今有陈世峰激奋杀人,江歌含冤而死。
无效的情绪,让我们经历太多没有必要的痛苦,伤害了许多不该伤害的人,对人生造成很多困扰,让我们的生命黯然失色。
做情绪的主人,掌控情绪?还是做情绪的奴隶,被其驱使?显然,这是一道不需要选择的选择题。
掌控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内容为王》
《情绪密码》讲的不仅仅是情绪。
课程首先从物质,精神情绪,灵性四个世界认识人。交大家从这四个世界爱自己,爱他人。用平衡论认识自己目前生活状态,阐诉了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通道的重要性。
然后带大家认识情绪,了解情绪来源,钟摆原理,看到情绪带来的讯息,和它背后的需求,及正面的意义。用科学的方法倾听它,梳理它,调整它,和它和谐相处,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
接下来调整信念,改变认知,认识到自己是最大的宝藏,和开启宝藏的三个密码。
课程安排了诸多的疗愈环节,祖先链接,重生,上上签,生命的能量环……从能量层面疗愈,加持提升能量。
《情绪密码》课程,从知识,信念,情绪,能量,全方位,多层次帮助学员认识,了解,梳理,掌控情绪,做回情绪主人,开启幸福人生。
《导师为魂》
课程内容很重要,导师素养更重要,导师是课程的灵魂。
流畅,精准,风趣的语言表达,是基本条件。这一部分对我来说,需要的是用心雕琢,设计。
体验,经历,穿越各种情绪,了解掌控各种情绪,是关键。对我来说,这部分一方面需要去创造机会经历,一方面要深度挖掘自己,面对深处的创伤和情绪,穿越它,疗愈自己。
提升感受力,准确告知学员感受,情绪,灵活应对,控制课堂气氛,是对一名导师基本要求,这部分对我来说,难度应该不大。
而重中之重,是导师的个人修为,心境,情怀,格局,状态,能量,有一颗全然为人好的心,静纯净的心。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散发着,能感受到的无形的能量,起着决定的作用。这才是导师的魂。决定了导师能走多远,决定了课程的效果。
外在东西可以包装,内在东西是无法包装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认可导师的人,导师说的话才能入耳,入心,才有影响。导师的表达一定是身心一致的真实的表达,用心的表达。这条路上,我刚刚起步,需要努力提升。
一堂课程,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适宜的场地,会场布置,音乐,幻灯,音响缺一不可。导师需要一专多能,对各方面工作都能了如指掌,游刃有余。
情绪对人生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的,伴随人的一生,《情绪密码》是人生智慧的必修课,是开启幸福生活的一把金钥匙。独乐乐不如共乐乐,我愿拿起这把也金钥匙,帮助更多人开启幸福的人生。
⑥ 四化成就幸福人生
四化:重要的事情重复化,重复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工具化,工具的事情智能化。
重要重复化,二八法则,刻意练习,养成习惯;
重要流程化,项目思维,拆分执行,清单PNAS
流程工具化,建立思维,工具介绍,玩转工具
工具智能化,场景智能,升级更新,未来趋势
(一)重要的事情重复化。 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做到极致。易效能叶老师在课程中讲到运用二八法则,聚焦20%的重要事情可以产生16倍的效能。你不可能完成所有事情,选择你认为重要的事情重复做,用心做,你就会获得成功。
(二)把重复的事情流程化。 把重复的事情拆分执法,建立项目思维。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如果要做好第一步需要具备那些前提条件,那些工具是有前后顺序关系,那些工作是可以合并的,将工作的流程梳理后,再按照清晰的流程开展工作,这样不会落下每个环节,使每一个看见这个流程立刻明白马上可以做。
流程化的过程就是梳理和复盘考虑之前遇到的各种各样场景,还需要制作流程图帮你增加对整个任务以及时间的掌控感找回主动权。做事按流程不靠感觉,这样就不会遗漏,按照流程一步步做下去,就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流程的事情工具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帮助我们建立和梳理思维的方式,也是工具。把日常重复做的流程事情工具化,自动化就可以提升效能节约时间,工具重新定义时间和成本,思维是抽象的,工具是具体的,思维是隐藏的,工具是显性的,思维是跳跃的,工具是稳定的。
(四)工具的事情智能化。 现在世面上的工具多的数不清,我们要顺应时代,选择智能化的设备,这样更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做事效率。
⑦ 幸福人生的四个重要基石
幸福人生的四个重要基石:
健康的体能;
积极的情绪;
持续的专注;
信念与意义。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在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或反射)的本能,如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高级多细胞动物所特有的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只能靠细胞质。变形虫遇到食物时,它会伸出伪足去吞食食物,遇到酸性物的刺激时,它会变形收缩以尽量避开酸性物。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生物趋利避害的一个重要本能。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如果不去或不能追求幸福,生活就毫无意义。
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所有人生活的最高目的,这么说是非常显然的,因为在希腊人看来,没有别的词比幸福更好了。幸福就意味着某种最高的境界,有了它之后,人生就圆满了,就不需要别的东西了。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在于这个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也正是人们的分歧所在。有些人会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快乐,就是幸福的;有人会认为赢得荣誉,受到别人的赞赏是幸福的;有人认为挣很多钱就是幸福的;也有人认为进行哲学沉思是最幸福的。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从下至上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和自我实现。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人们会自动转向高一级层次的需求。
我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则认为,人类有三种基本的需求:舒适,牛逼和刺激!舒适就是排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没有饥饿、寒冷、性欲的长期饥渴;牛逼是人的第二种需求,指超越他人,对成功的渴望,是人类生理欲望的升华;刺激则是人的第三种需求:指的是情绪上的唤醒,尽管人们追求舒适,但并不满足于平静闲适的生活,而是渴望经历意外,挑战和惊喜的唤醒度更高的体验。郑也夫认为,这三种需求是长期并存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占主导的地位。
老何觉得,郑也夫提出人的需求模式(即舒适,牛逼和刺激的需求)虽然不一定普遍被社会主流所接受,其实与复旦大学李晓煦老师的愉悦的幸福,心流的幸福和意义的幸福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生的需求和幸福,与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理论也大同小异,与弗洛依德的本我的需求(如生理和安全),自我意识的需求(爱和被尊重)和超我的需求(被社会认可的自我实现)有不少相近之处。
最近,老何在得到课程中学习了张遇升老师的《怎么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张遇生老师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视角提出了幸福人生的四个重要内容:健康的体能;积极的情绪;持续的专注和信念与意义。老何认为这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四个重要基石,也是实现幸福人生的四个必经途径。非常值得各位朋友认真学习和思考。
张遇升老师是医疗平台杏树林的创始人。他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帮助过很多企业家提高自己的精力水平。他把这套精力管理的科学方法,总结成了一个金字塔模型。那这个金字塔具体是由什么构成呢?
你好,我是张遇升。欢迎来到《怎样成为精力管理的高手》。
精力好的人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你可能接触过这样的人,或者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每天总是精神焕发、目光如炬,走起路来箭步如飞;
做起事来聚精会神、效率过人,工作事业就像开了挂一样;
心态乐观豁达,遇到困难也不焦虑。
这种人在岗位上一般都是能手或者是领导。我们说的管理你的精力,就是想让你成为这样的人。
精力好是不是天分呢?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精力旺盛的人,甚至“精力”这个词都是因为他而出来的。这个人是谁呢?叫匡衡。
你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是“凿壁偷光”这个典故你肯定听说过。凿壁偷光的主角就是匡衡。
“精力”这个词最早出自《汉书·匡衡传》,原文是这么说的:
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匡衡家里很穷,白天帮人在地里种田,没时间看书,到了晚上还要去借,你也可以说偷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最后,他成为了西汉的宰相。可见他的精力是非常充足,超过了一般的人。
你可能会想,精力好是不是天分?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是。
因为我自己以前就是精力不好的人,但是通过精力的管理,达到了现在的状态。
所以只要你学会了精力管理科学的方法,变成自己的习惯,就一定能成为这样的人。就好像在健身房练肌肉一样,你只要掌握了训练的方法,那块肌肉就一定能长出来。
怎么管理精力
该怎么做呢?精力管理有一个金字塔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它的构成。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模型,你就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去有计划地改善自己的精力了。
金字塔模型第一层——体能
如果说汽车只需要一种燃料,那就是汽油,或者现在也有电动车,就是电。但是人的精力却是由四层构成的。
第一层是体能,在金字塔的最底层。
精力的产生和体能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体能是精力的基础,好像就是汽车发动机的马力一样。
为什么体能好的人精力会更旺盛呢?
因为现在的医学发现,体能好,尤其是心肺能力特别突出的人,大脑的供血、供氧、供糖都会更好。所以大脑的工作效率也高,长时间地工作更不容易疲劳。
举一个例子,你知道全世界出产世界五百强CEO最多的学校是哪一个吗?不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而是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就是我们常说的西点军校。
后来有人研究过这个问题,访谈了很多西点军校毕业的大企业CEO,问他们西点的哪些培养对他们后来的工作最有帮助。这些毕业生提到最多的是四点:
第一是对于战略的学习;
第二是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第三是对于目标感的培养;
第四是西点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要求很高,这为他们后来应对繁重的工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好的体能是精力充沛的基础,它是我们金字塔的最底层。体能和我们的健康状况、饮食选择、运动习惯、睡眠质量都有关系。我在后面的课程里会从这四个方面给你相应的提升方法。
金字塔模型第二层——情绪
情绪对精力的影响,你应该不难理解。比如说早上起来遇到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心情大好,一天都觉得自己精力充沛。
但是如果早上起来遇见一件不爽的事,觉得很窝心,一天都觉得不爽,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 现在心理学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情绪对人的记忆力、认知力、决策力都有影响。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讲,积极的情绪的重要作用。他反问我,他说:“不对,你看那么多的天才都很疯狂。梵高、贝多芬,这些人一辈子情绪都不稳定,经常都抑郁,为什么还创造出这么多伟大的作品?是不是负面情绪有时候也有作用?”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样的问题,但还真不是这个道理。后来历史学家对这些人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确情绪的波动很大,有时候很亢奋、很正面,但很快又变得很低落、很抑郁。
但请注意, 他们产出最高、创造力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处于波谷,而恰恰是处于波峰,处于他们正面情绪非常高涨的时候。
换句话说,虽然他们经历了很多情绪的波动,但是真正有效率、有产出的时候还是在情绪最好的时候。
所以我说积极正面的情绪是精力输出的保障。
打个比方说,体能好比汽车发动机的马力,而情绪就好比发动机的火花塞。没有积极的情绪,再足的马力也启动不了。
金字塔模型第三层——注意力
注意力能够让我们的精力有一个有效的输出,创造出有效的结果。
好比汽车行驶的道路,不管你的马力多强、火花塞有多好,如果不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是到不了终点的。
所以提出过心流理论的心理学家米哈里曾经说过,注意力是我们拥有能够自主控制的最重要的资源。
它如同我们的大脑与外部世界建立的一条通道,能够塑造世界,也反过来塑造我们自己。没有注意力的精力就好比是空转的发动机,无法输出能量,人的意识也没有办法得到成长和塑造。
举例来说,我在试听里面讲到的那位黄同学,其实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注意力的训练。我自己一直是一个注意力缺乏的人,能够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非常短。以前看书的话十多分钟,我就想干别的事了。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以前还自己老用“我可以多线程工作”来安慰自己,说我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效率很高。但后来和这个黄同学比较,我发现,如果我同时做几件事,其实做的都是简单和被动的事。比如说回回邮件、看看文章。
但是如果遇到特别重要而且有挑战的事,往往就只有拖延。比如说我做得到这门课,或者我要思考企业发展的一些战略性问题,或者我要考虑和别人进行一个重要的谈话。这种事情往往都做不好。
所以说,我如果没有进行注意力改善的这种刻意的训练,或许今天你也听不到我来给你讲这门精力管理的课了。
金字塔模型最顶端——意义感
这是从英文sense of meaning翻译过来的,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意义感是人活着最高的追求,是驱动我们做事的底层逻辑,是人生的操作系统,是精力的最终源泉。
为什么有意义感的人精力更充沛呢?我给你讲一个我的朋友李晓峰的故事。李晓峰是我混沌大学的同学,钛度科技的创始人。
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爱好者,玩过《魔兽争霸》这个游戏,你很可能听过SKY这个名字,SKY就是李晓峰的网名。SKY是卫冕WCG魔兽挑战赛的世界冠军,人称“人皇”,也就是他玩人族玩得最好。
我跟SKY聊过他的成长经历,他跟我一样,以前居然是学医的,但后来成了职业游戏选手,还成了世界冠军,我觉得太神奇了。所以就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跟我说, 职业游戏选手这个训练和任何的职业运动都不相上下,每天要训练十多个小时。机械地重复一些动作, 比如说敲打键盘的速度,点鼠标的速度,每分钟几百次,很多时候都练得想吐了。他有几年的时间几乎就是睡在训练室里面,醒着的时候都在训练。
绝大部分的人根本坚持不了,他有一个弟弟跟他一起去训练,后来就退出了。所以说玩游戏的人全世界有几千万,但是能成为世界冠军的极少。
这让我想起,读大学的时候可能你跟我一样,也爱在宿舍里、网吧里打打游戏。但是打完以后更多的时候是觉得很空虚,精神头也不好,根本无法坚持。
但是为什么SKY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做这件事,挨过这么高强度的训练,最终成为世界冠军呢?答案是, SKY在游戏当中找到了意义,找到了他生命能量释放的方向。
他说当他第一次碰到鼠标和键盘游戏的时候,他完全被震撼了。他觉得游戏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为他所创造的,满足了他从小到大想成为大侠、剑走天涯的愿望。后来他成为了职业选手,代表战队、代表国家出战,更让自己有了意义感。
现在他自己推广普及游戏竞技运动,能够帮助有天赋的青少年走上职业选手的道路,觉得这更有意义了。而游戏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发泄情绪的途径,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尼采说:
“知晓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忍受一切。”
有意义感的人,就像航海的时候能够看见灯塔,开车时能看见路标,会在生命中迸发出巨大的能量,产生持久的精力。
医学上甚至发现,生活中有意义感的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的风险比没有意义感的要低58%。很多老人甚至大脑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但却一直不发病,没有症状。
所以在我们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里面,意义感是最顶端的那一部分。
金字塔讲完了,我小结一下,你可以记住一个公式:
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积极正面的情绪+随时可以聚焦的注意力+明确的意义感
就是这么简单。
听到这里,我想你一定十分心动,也觉得特别神奇,原来精力管理就这么简单。但我要告诉你,这听起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
不过你不要担心,这门课的目标就是要帮你掌握这些方法,并且建立这些习惯。后面的几讲,我会分别从金字塔的这四个方面告诉你如何管理。
⑧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人生,
1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哲学题没有限制范围这个是通用的)2坚持正确的价值观3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4在劳动与奉献中实现价值、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个人的砥砺中实现价值
⑨ 5个简单的步骤让你走向幸福
5个简单的步骤让你走向幸福
5个简单的步骤让你走向幸福你们那听说过吗?幸福是要自己创造的,很多人的快乐是通过一件件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但是快乐和幸福是并存的,希望下文5个简单的步骤让你走向幸福能够帮助到你!
幸福-往往是让人难以捉摸的,但却是一种我们都非常渴望的状态。
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不能像脑海中幻想中的一样,处处发生奇迹。在宇宙形成之后的几百万年里,地球出现,然后从猿类进化到我们,而我们的精子必须要穿越重重的竞争才能成为百万中的一个胜利者。生命就是奇迹,而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幸福的理由。
我知道,仅仅是思考而不去创造并不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实际方式。当然我本人也很注重实际,除了学会在任何时候改变自我幸福感的能力外,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让我幸福感爆棚。
“幸福是你由经历的过程所创造,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你都要学会选择享受现在拥有的一切,同时做最好的自己。”
1.定义幸福
为了得出以上的定义,我采访了将近100多人,我称之它为“幸福计划”。我曾读过很多关于幸福的书,参加过很多关于幸福的改进研讨会。你现在看到的幸福可能很简单,但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在跟踪并延续它?
2、活在当下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活在当下,感受自己所能感受的,不管是看到,听到,或者做做,都会给到自己一种愉悦的感觉。在我们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经常会让自己去思考未来,或者回忆过去,但只有当下才是幸福的一剂好药,让我们对变化耳目一新。
3、提高自我
你可能不知道鲨鱼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向前移动,通过鳃循环水。它们甚至在睡觉的时候继续前进。比方说,我们人类也有类似的问题,那么如果我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不前进,我们就会变得软弱、愚蠢或直接毁灭。所以对自己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改进提升。
4、担起责任
“我不需要回答任何人。”——你有没有听过别人骄傲地说出这句话?这可能是真的,可能有些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好,但这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当你让自己对也别人负责的时候,告知他们你的目标和愿望,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会在思想上控制你,也就是你会因为他们有所压力,反而能确保你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这将会使你更有效地达到你的目标,提升你的自尊,并因为自己所创造的成就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5、不要停顿,直接去做
如果你不断地思考未来能让你幸福的东西,那你就会逐渐有去尝试加深自我幸福感的习惯。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立刻做,尝试着去做,而不要止步不前。相反,如果你对你现在的状况感到满意,那你无论在什么事件什么地点都是感到幸福的。
“当你努力保持快乐的时候,也许目前的不快乐也是由你所创造的。”
什么是成功?怎样才算成功?有人为追求金钱知法犯法、危害社会;有人为追求事业身心俱疲、家庭不睦,甚至英年早逝;有人为追求虚名攀附权贵、丧失本我。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应当是通过持之以恒地奋斗,在造福社会的同时,提高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质量,让自己和他人感到快乐和幸福。学习了“青年职业生涯管理”,我感触良多。在我看来,这门课的实质就是指导青年科学管理和规划成功的人生。学完这门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人生课题:。
制定适当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第一块基石。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制定目标既不能目光短浅,也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符合实际。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着名马拉松选手在参加比赛前,将整个比赛路线观察了一番,设立了若干个标志性参照物作为自己沿途的一个个小目标。进行比赛时,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他都会欢欣鼓舞,浑身充满力量,期待完成下一个目标,越跑越快,最终夺得了冠军。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这场征途,征途上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是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是生命成长的印记,而马拉松的终点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这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只有终级目标,而没有各个时期的日常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人生的主线目标,他的人生就容易跑进了荒漠,渐渐地找不到来时的路,更看不到未来的路。
其实,制定和调整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世界上有一本最难读懂的书,这本书就是自己。几千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人生的终级命题,而如今大多数人仍然难以回答诸如“我是谁”、“我真正想要什么”这样的命题,以至于我们往往不能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目标。我是个有目标的年轻人。我在制定目标时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切忌”:切忌随波逐流,违背本心;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小时候,我有很多轻狂的梦:做一名军人、做一家大企业的总经理、做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特长和爱好时,我改变了先前的一切想法。特别是两年前那段不平凡的高考岁月,让我意识到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是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之一;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作为万千残疾人中的幸运者,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为残疾人的教育事业做点事。进入大学以来,大学的学术氛围让我陶醉于理论思维的天地里,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我身体的现状,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样整日为事务而奔走,而徜徉在书香怀抱中,潜心治学,用多彩、深刻的文字将思想带向远方是我最能胜任、与健全人差距最小的工作。当前中国,关于探究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学术性研究还很不完善,关于残疾人生存、发展、需要、价值等问题的理论体系尚属空白。
因而我希望将来凭借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切身体验,能为残疾人的理论研究尽一份心力。为实现这一理想,从现在起,我要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将来不论从事怎样的工作,我都会为使残疾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老师课上曾为我们做过假设:当我们百年之后,希望后来人对我们的一生有何评价。我没有过高奢求,如果还有人说我为残疾人做过一点事,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的心中有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快乐。”我理解这里的“巨龙”就是人的理想和目标;我也知道我必然要经受“苦刑”,但我要这种“苦刑”,因为我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条巨龙,它清晰可见,为之奋斗将是我毕生的快乐。保持积极心态是走向成功的第二块基石。目标确定以后,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重要。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
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积极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了三点:一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做生活的歌者。我是个残疾人,残疾固然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使我走向成功的道路布满荆棘,可谓人生的不幸。但如今的我在这种不幸面前学会了“坦然”,坦然地面对残疾,面对伤痛,面对生活的艰辛。现在,我已能把“残疾”当作生命的赐予,甚至感谢这种奇妙的‘赐予’。如果没有残疾,我怎能体味到一种特殊的生命砺炼?怎能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浓浓关爱?从某种意义上讲,‘残疾’是我的一种别样的人生财富,它让我从更多的角度审视生活,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冰心先生说:“快乐时我们要感谢生命,痛苦时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生命让我们感受喜怒哀乐,体验酸甜苦辣,没有什么比生命给予的更多;也惟有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我们才能确立目标,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永远都要感谢生命,赞美生活,做生活的歌者。二是愈挫愈勇,做人生的强者。生命的旅程就是不断克服挫折的旅程,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成功者和平庸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能够冷静地面对挫折,并勇敢地战胜挫折,因而欣赏到了生命的精彩;而平庸者却在挫折面前畏缩不前,混沌一生,成为挫折的“牺牲品”。作为有理想的年轻人,既然要坦然地承受生活给我的一切,就要坦然地接受挫折的挑战,做生活的强者。三是摆脱琐事纠缠,做生活的智者。现实生活中,总有很多事不能遂人心愿:领导的批评,朋友的误解,社会上各种不道德、不规范现象的存在……都与我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相去甚远,容易让人产生悲观厌世情绪,一味否定现实、否定他人、甚至否定自我,使我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当年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道出了人间百味,实际是摆脱烦扰的超然之法;前几天,我拜读了十几位精神矍烁的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深悟了“宽容”二字的内涵。生活的智者应当是:辩证地认识社会,豁达地包容万物,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一心一意创造生活,高高兴兴享受生活。科学地管理时间是走向成功的第三块基石。
制定目标后,最重要的是要将目标转化为现实。而目标向现实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先实现日常目标才能实现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最终实现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从每一天做起,每一小时做起,每一分钟做起,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时间作为保证。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如何让这24小时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最大的生产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很多,我最欣赏的,也是认为自己必须努力加强的有三种:一是今日事,今日毕。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前的一句名言,它指引千万哈佛学子走向了成功。“今日事”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之基础,只有把今日的目标实现了,才能期望明日的目标,进而奔向更远的未来。实事求是地讲,“今日事,今日毕”是我最难以坚持的原则,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每天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总是期望明日的“补救”,岂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在学习上,我时常“一曝十寒”,这不仅违背了学习规律,也时常影响日常生活。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将各种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做到日清日新,日清日高,细水常流,争取实现学习进步与身体健康的双丰收。二是做任何事都要耐住寂寞。耐住寂寞是有效管理时间的基础。人的心灵最不喜欢的就是寂寞。但在当代社会,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色彩纷呈,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新奇感从未像今天这样与日俱增,这个社会对人们心灵承受寂寞能力的考验从未像今天这样猛烈。很多人因此迷失了自我,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和工作。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个人综合素质的竞争,而这种综合素质要靠长期寂寞的学习和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和完善。要想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勇敢地承受外物对心灵的考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和心灵,耐住寂寞,排除干扰,拒绝诱惑,不完成预定目标决不罢休。三是做事分清轻重缓急,在有限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在规定的时间做最有效率的事。人的一生可做的工作、可学习的东西是无限的,而人的时间却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随时认清自己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然后进行科学的规划。例如有的同学想考研,因而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就是考取理想院校的研究生,这就要求你排除干扰,把最宝贵的时间放在实现这个主要目标上,用有效的时间保证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请记住黑格尔的那句话:“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是走向成功的第四块基石。无论是适当的目标、积极的心态,还是有效的时间管理,其间都必须有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贯穿始终,这是“基石”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石”,上述一切都毫无意义。毋须多言,“奋斗”是每个成功者的必经路,“多出一份力”、“多战胜几次挫折”都是走向成功必备的条件。我这里想着重谈谈“持之以恒”。许多人都曾有过目标,也曾有过奋斗,但相当一部分人没能成功,就是因为没有“持之以恒地不懈奋斗”,成功者和平庸者的界限有时就在于“多出的那一份坚持”。古人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芸芸众生中,天资聪慧者有之,家庭发达者有之,但最终成功的人却总是“持之以恒者”。爱因斯坦的成功里有99%的汗水,鲁迅的闻名于世靠得是等身的书稿,张海迪从一个高位截瘫患者到中国残疾人的楷模和残疾人事业的领导者,海伦·凯勒从一个无光明、无声音、无语言的环境中成长为世界着名作家和演说家,钱学森、季羡林用毕生的积累换来“大师”的赞誉——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不是持之以恒的楷模。我是个天资平凡、身体受限之人,但我坚信: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只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成功的大门终将向我敞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让我们脚踏实地地踩着这四块基石,走向希望,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⑩ 如何构建快乐幸福的人生带你走近积极心理学
面对生命的有限性和消亡的必然性,人们不停地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终极目标和追求是什么?尽管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但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构建快乐幸福的人生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人生是整个生命过程的所有经历和体验总和,既然痛苦不可避免,就努力让快乐成分更多。快乐是可以覆盖痛苦的,这样整个人生的体验让会更幸福。当然,人们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悲痛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快乐也不需要作为应对痛苦的解药,快乐可以与痛苦同在。
如何构建快乐幸福的人生呢?,让我们走进积极心理学试试看。大概两年前第一次读到《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一直非常喜爱,不时地翻开看看。积极心理学跟“鸡汤”完全不同,它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实验基础上,对我们认识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于我而言,积极心理学一方面让我开启了对它的认知,拓展了与之关联的知识边界。另一方面,提供了构建快乐幸福人生的几个要素,指明了值得关注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塑造了通过积极心理学帮助自我实现的信念。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美国密歇根大学Arthur F.Thumau心理学教授,着名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委员会前主席,全球100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之一,美国VIA性格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他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并以其在乐观、健康、幸福等领域的研究而享誉世界。2010年,彼得森博士荣获密歇根大学最高教学荣誉奖——“青苹果奖”。
这本书适合大众读者,能帮助人们了解自我、认识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接下来围绕书中主题,给大家简要介绍下精要内容和思想。
[if !supportLists]1、[endif]积极心理学讲什么
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关注疾病,也要致力于去发现和培育天赋和才华,让日常生活更令人满意,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有三个主题:
1、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
2、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
3、积极的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
2、精要内容
01 愉悦与积极体验
愉悦包括感官愉悦和高级愉悦,感官愉悦与皮肤和身体器官相关,高级愉悦与思想相关。无论强烈的兴奋或是安静的满足,愉悦感觉总是美好的,很多人在感受愉悦的同时是幸福的,并试图留住或增强这种感觉。
预期幸福或期望效应,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此时此刻的选择,是建立在那时那刻对幸福的预期上进行的。对于愉悦感的预期,我们绝大多人的感觉是比较准确的。当然,人们在懂得预期未来的感觉之后依然会犯错,因为有一些心理学因素对愉悦感产生影响。比如曝光效应(某些东西我们接触的相对较多,就会倾向于喜欢这些东西)、捐赠效应(我们都倾向于喜欢别人给与我们的东西,即使我们并不十分想要或者能充分利用)。
情绪具有特定的行为倾向性,消极情绪提醒我们注意环境的危险,而积极情绪代表着安全,能指引我们参与增强我们行为和认知能力的活动中。积极情绪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反应。
好的心境不仅会渗透入我们的思想,也会影响机体全身。在好的心境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活力并乐观向上。而心理学家在过去几十年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不良心境上,能够体验积极情绪的能力被鲍.米尔成为享乐能力,这种能力基本上就是指积极情感—既个体所体验到的积极心境(快乐、感兴趣、活跃等)的范围。独处时有好心情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往往也会有好心情。
02 幸福
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概念:“真实的面对内心的自己”,幸福的重点在于人们应该发现、发展处自我最有价值的地方,并充分利用这些能力、天分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包括别人或乃至整个人类的福祉。
研究表明,幸福感比起愉悦感更能预示生活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是所有有关美好生活的情绪、体验、期望、成就等的综合标志。主观幸福常常用来定义相对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相对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以及对生活是美好的总体评价。
一些人格特质——乐观、外倾性、直觉能力、自尊、内部控制能力与幸福存在中度至高度的相关关系,较低的神经质性也是如此。快乐的人能够帮助自己拥有更多积极特质,不快乐的人则相反。
四种能够通往幸福感的途径:愉悦的体验、投入、意义和成功。
03积极的思想
积极思维能够增强生活的洞察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乐观的(喜悦的、充满希望的、阳光的)人能够找到更加重要的途径来获得心理学意义上的美好生活。
人类学家林耐尔.泰格关于乐观的定义:“一种情绪或态度,与对未来的社会或物质生活的期望相关——一种对自己有益或者能带给自己愉悦的社会期望的评价。”
弗洛伊德认为乐观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
人们追求目标是一种期望价值,所有现实的人类互动都能以目标的形式存在。当人们发现在追求自己所采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力的时候,就会在自我调节里加入乐观成分。面对困难时,人们能坚信自己目标能够达成就是乐观主义者,反之是悲观主义者。乐观能够带来持久的动力使之达到目标,悲观则会导致放弃目标。
乐观分不同的水平,大乐观能够导致预期的结果,因为大乐观会带来充满激情和韧劲的普遍状态。小乐观能够导致预期的结果,因为它可能会提前设置特定的行为来适应既定的环境条件。
04性格的力量
性格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是特质性的,具有个体的差异,良好的性格是一系列积极特质的综合体。
良好的性格和其构成因素都是在道德层面上受到推崇的,“幸福是生活的目标,美德是幸福的基础”——托纳斯.杰斐逊。
VIA分类(VIA即行动价值协会),6种美德和24种性格力量:
1)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
2)意志力量:实性、勇敢、坚持、热情。
3)人道主义力量:善良、爱、社会智慧。
4)公正的力量: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
5)节制的力量:原谅/怜悯、谦卑/虚心、审慎、自我调节。
6)卓越的力量: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灵性。
05价值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表明并追求我们所崇尚的价值,对个体来说,价值不仅仅意味着行动的目标,而且还是评价目标的标准。
威廉姆.斯科特教授认为,价值是一种相对正确的目标,被人们看做:(a)内在的美好:这是终极目标;(b)完全正确: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正确的;(c)普遍正确:适用于所有的人。
价值是由个体和集体成员所持有的关于期望目标的信念,他们超越特定的环境,知道我们选择行动,评价他人和自我,并可以根据相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全世界范围内十种人类价值的普遍结构:成就、善心、遵从、享乐、力量、安全、自我指导、刺激、传统、普遍性。
06兴趣、能力和成就
盖洛普机构调研结论:一个你能每天尽全力投入的工作就是你所热爱的工作。
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就是去理解这些兴趣,自己充满狂热的激情,并投入其中。
兴趣和能力如果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就,无论这种成就是大是小。
查尔斯.莫瑞基于数百位不同领域的精英们进行对照,得出有关成就的普遍性结论:
[if !supportLists]1)[endif]博学者:在诸多领域都能取得卓越成绩的人需要多种不同的高超能力;
[if !supportLists]2)[endif]努力勤奋是关键;
[if !supportLists]3)[endif]良师很重要;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适的时间地点非常必要;
[if !supportLists]5)[endif]杰出和卓越往往产生于相信生活有冲高目标的社会文化中,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们相信自身的力量。
07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为健康下了一条广泛全面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现象。”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讨论一直落后于生理健康。
玛丽.约哈达在《积极心理健康的当前定义》中提出六中能够导致我们通常认为的心理将康状态的品质:
自我接纳
对现实的准确感知
自主性(从容的应对社会压力)
对环境的掌控能力
成长、发展、成熟
人格统一完整
08积极的人际关系
拥有爱的能力,以及被爱的能力,被认为是人类的本质倾向,并且在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对健康和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用几个词总结积极心理学:他人很重要。
等价学说显示亲密关系——友谊或者爱情是否能够维持,取决于关系双方认为他们从关系中所得到的是否跟他们所付出的成比例。等价的关系能够持久,不等价的关系会面临破裂。
依恋理论的三种依恋模式。有些人喜欢亲近,并感到亲密关系很容易建立;我们希望对方是值得信任和可以依靠的,同时我们也会向他们寻求安慰和支持,他们也是如此。这类是安全型的关系。还有一些人对亲密感到不舒服,发现很难相信我们的伙伴,跟别人保持一定的情感距离;当悲伤的时候,更愿意选择独立而不是亲密,更喜欢退缩而不是寻求安慰,这类是回避型人际关系。还有第三种人常常担心被别人冷落,可能会希望更多的亲密,而这种过分的亲密,伴侣可能做不到或者不愿去做,这类是矛盾型的关系。
喜欢是指人们对彼此有积极的态度,一些能够导致这种积极态度的因素:临近、相似、满足需求、较高的能力、吸引力等。
当爱好与对互惠和等价的相似性和期望度有共同的认识一起存在时,我们就称之为友谊。
当一种关系以相互排他性、转移性和倾向性为特征时,双方变得互相依赖,这是我们把这种关系叫做爱情。
09授权机构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学校、良好的工作场所、良好的社会、良好的宗教,是一个良好的机构有助于它的成员获得美好的生活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