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那么,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以下是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
A非常幸福;
B幸福;
C一般;
D痛苦;
E非常痛苦。
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毕业后,爱德华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爱德华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坦白地说,当家长和老师督促孩子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基本的思路是:好成绩——好大学——好工作——好待遇。一言以蔽之,主要是从物质的角度来活得幸福。
家长和老师之所以长期固守这样的思路,原因之一是没有深入探究幸福的内涵。
如果物质贫乏到不足以支持生命的存在,那么物质的满足会带来极大的幸福感。而上面这篇文章描述的研究表明,在物质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靠物质来支撑幸福感,而缺乏完善的心灵品质,一旦物质减少,就会感到不幸。
并且我们知道,能够在激烈的应试竞争中出人头地的总是少数。所以,通过考试成绩来活得幸福的思路,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不可行的,但至少是很窄的一条路。既然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没有高的文凭和地位,虽然在物质方面没有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仍然过得很幸福,那么,我们何不在帮助孩子活得幸福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思路,为什么非要逼自己的孩子走一条成功率很低的路?
那么,那些没有“出人头地”的普通人,具备了什么条件,仍然会感到幸福呢?
《家族企业杂志》(2018年12月刊)发表了日本经济大学特任教授后藤俊夫的一篇文章。后藤俊夫介绍了盖洛普咨询公司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一项全球性调查。
这项调查花费了50多年时间,结果显示,决定人类幸福的要素有五个,并且这五个要素适用于任何国家。
而且,要获得幸福,这五个要素都需要成功,至少是不失败。如果只有其中某一个要素成功,而忽略其他要素,就很难每天都感受到幸福。下面就和你说一下这五个要素。
第一,对工作充满热情。
这里说的工作不仅是那种能获得收入的工作,还包括志愿者等公益活动。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对他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情有激情。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是五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工作幸福感高的人,跟没有这种幸福感的人相比,更容易认为自己有着美好的人生。
第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幸福的人,平均每天花6小时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是说,只要多花一些时间跟别人进行沟通,就能提高人生的整体质量。另外,拥有挚友,也是提高人际关系幸福度的有效方法。
第三,经济稳定。
这里的经济稳定,并不一定是特别富裕。那些能把负债控制在自己能偿还的范围内、并且能慢慢增加积蓄的人,经济上的安全感和幸福度都会很高。经济幸福度高的人,花钱的方式也很聪明,跟物质消费相比,这些人更喜欢各种体验性的花销。而且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会为了让别人高兴而花钱。
第四,身心健康,充满活力。
健康的饮食、定期的运动和睡眠很重要。在运动方面,每天只做20分钟的运动,一天的心情都会变好,每周运动2天以上的人和没有运动的人相比,压力会小一些。有运动习惯的人也会变得更自信。
第五,为社区做贡献。
社区幸福度高的人,一般会为自己的社区而自豪,反过来他们会给社区做更多的贡献。这种对他人的付出,也会提高自身的幸福度,而且为社区做贡献之后,成果很容易被体验到,这也会增加人们的幸福感。
以上五个要素,不是非要出人头地才能做到。
即使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他们仍然可以活得很幸福,只要我们非要逼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出人头地”。
应该说,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只是在通向幸福的万千可能性中增加了一些可能性。所以说,在通向幸福的道路上,孩子们几乎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当我们从“逼孩子学习”的狭隘做法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让孩子幸福有很多很多可能性之后,我们就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帮助孩子发现他的天赋,帮助孩子做独特的自己,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做反而更能够使孩子幸福。
‘贰’ 一个人幸不幸福取决于
决定幸福的因素,首先就是经济。可能很多人不乐意了,但是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幸福与金钱有关系,一旦我们脱离贫困线时候,金钱对幸福的影响就会越来越低。其实幸福的关键更多在这六个方面:
1、亲友的支持
之所以亲友能让我们幸福,主要原因是他们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社会支持和其他无形的帮助。这种社会支持从心情情绪方面能让我们感受到爱与被爱。
2、事业
很多人很多人都听说过心流说法,一旦我们投身于某项自己热爱的事业人通常都会比没有工作的人更幸福,尤其是当他们事业与个人目标以及价值观十分匹配的时候,是最幸福的状态,这就是为何很多失业的人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障碍,工作能让人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生活会更充实与幸福。
3、个性
个性不同,对于幸福的感知是不一样的。积极乐观心态的人会更容易恢复到幸福的状态,他们抗压能力也会更强。
所谓“知足常乐”,你就会发现很多似乎生活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却还是非常的快乐的原因!
4、健康的身体
这是幸福的根本呀,不被病痛折磨的身体,才能真正去体验快乐。
快乐很大程度是一种心态,今天得到收获一个微笑,收货一句赞美,收货一份友谊,都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幸福。请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和赞美,在你给予别人时,你也会收获同样的幸福!
‘叁’ 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什么
①:一个人的幸福感,于个人的人生观、家庭出身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个人的收入有直接关系;
②:幸福感与幸福指数,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横向比较、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价质与作用,
③:幸福感,一方面、是物质享受程度的感受与体验,也就是物质享受的满足与满意度;另一方面、是同他人与社会纵横比较后,思想精神的满足与满意度,则是自身地位与自身价质的体现;
二:现在国人的幸福感若何?:
①:40年前,人们的幸福标准:
有吃.有喝.有穿就知足;过年.过节.过生日有点鱼.肉.蛋就满足;女孩子夏季有花裙子穿、过春节孩子们有套新衣服、有几毛钱的压岁钱,就高兴的不得了!
那个年代,收入不高、但差距不大,人们满意;穿戴衣食不富、但人人平等;相互关系、干群关系和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秩序安稳、人心向善,公益活动、助人为乐盛行;
‘肆’ 人生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人生的幸福感取决于人的身心愉快的程度,人的身心自由的程度,人的身心向往的程度,人的身心幸福的程度,社会对人的开放程度,社会对人的满意程度,人的理想实现的程度等。
‘伍’ 幸福的重要因素 幸福有什么重要因素
1、幸福的重要因素有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和人格完善。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这个道理。
2、幸福,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来源于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也可以是和别人的不幸对比后,对自身处境产生的满足感。
3、幸福,是在一定温饱和安全条件基础上,在社会生态环境下,拥有能产生幸福感的要素、机制、动力的生活和生活状态。
4、幸福定义为在生存基础上存在,在良好社会生态环境下发展,在各幸福体内实现的相互满足和相互认同的生活。
‘陆’ 一个人的幸福度取决于什么
叔本华说“一个人的幸福度取决于自己的人格。”人无法超越自己,是因为自己的成就、认识,只局限于能感觉到的范围。所以人能得到幸福的多少,一开始就由自己的人格决定。
那人格是什么呢?
我觉得人格包括:外在因素(学到的文化、理解的知识、储存的信息)内在因素(看世界的眼光“三观”看事物的角度“格局”对事物的态度“品性”做事情准则“道德”)也可以称为“心灵、心性”,无形的思想和心灵的力量透过人外在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展现出来的一种特质,即是人格。
即“幸福取决于人格”,那就意味着幸福从来来自于自己的心。
所以,人幸不幸福不取决于物质与金钱的多少,则是来自自己内在感知幸福的能力。就像很多拥有财富地位的人仍会缺少幸福感。但可能一个很普通的,就像很普通的人,反而能从秋日的一缕阳光中感受到幸福。
所以,感知幸福的能力则需要从修炼人格,提升心性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