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球范围之内家庭幸福指数最低的地区主要是哪些地区
这个不好说,首先一些战乱的国家幸福指数肯定低,但是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国家不一定幸福,像朝鲜幸福指数高,但生活水平很低,所以主要看个人吧
㈡ 15个新一线城市人均收入出炉,哪些城市收入低消费高
相关部门总结并推出了2020年15个新一线城市,他们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除了这两座城市以外,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2020年GDP也首次进入全国10强达到60,606元,同比增长5.2%,这也是南京首次突破6万元大关。通过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20年,杭州公司注册增速保持在12%,近三年增速更是高于深圳,上海以及北京三个城市。
除开这三座城市以外,东莞和佛山在人均居民收入上则相差不大,分别为56,533元和56,245元。
需要关注的是,长沙不仅收入高,而且房价低,因此成为许多年轻人创业工作的首选。
㈢ 朱海就专栏:中国幸福指数为何低于俄罗斯和印度
■市场本质之朱海就专栏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GDP总量全球第二, 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联合国发布了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国内地在156个国家中的排名却是第112位,低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们的国家,如俄罗斯(76位)和印度(94位),甚至也低于饱受恐怖袭击的伊拉克(98位)和混乱贫穷的巴基斯坦(85位)。为什么我们经济上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在幸福排行榜上却仍然是如此的靠后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这个排行榜促使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发展模式” 如果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不能增进人们的幸福,那么这种模式还值得追求吗?过去几十年,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普遍都提高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幸福呢?我们要知道,“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消费的数量和质量,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吃得越好越幸福,动物的幸福是“孤立的”,也就是说只和它自己的享乐有关,提高它的享乐,它就更幸福,而人的幸福更多的是“人际的”或者说“社会的”,人是社会中的人,他的幸福受别人的行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这样,我们就知道,一种把“提高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未必是使人幸福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适用于动物,但未必适用于人。而我们过去几十的发展道路恰恰有这样的问题,即片面地着眼于个人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人所在的社会的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经济增长了,物质有了极大的丰富,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矛盾却在积累,甚至在激化,或者说,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的相应进步。 一种仅仅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道路,尽管其当初的提出有合理性,但却未必是增进幸福之路。事实上,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必然会采取一些人为的手段,这些人为的手段本身就包含了某种不幸福的“基因”,拿“宽松的货币”和“刺激出口”为例,一直来,它们都是我们用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手段产生了什么后果呢?很明显,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结果又是物价 ,特别是房价的飞涨,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生活压力加大。除了上述两种手段外,“政府投资”也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种手段除了同样地导致通货膨胀之外,还导致了腐败、官商勾结等社会问题,这就相当于人为地制造了“不公正”,并直接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也许,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走的是一条有利于快速增加经济总量,但不利于提高个体的幸福感的道路。不得不指出的是,主流经济学是为这种发展道路背书的,主流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把总体效用的改善等同于个体效用的改善,而衡量总体效用的最简单办法是经济总量。 二、反思“价值观” 幸福与价值观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幸福是价值的实现,一个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幸福。那么一种能够带来幸福的价值观应该是怎样的?显然,应该是知足的、节制的,而非过度贪婪的。可以肯定的是,对物质或权力的过度贪欲,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逐都难以带来幸福。这个幸福排行榜某种程度上就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为什么香港的排名只有第67位,甚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它的越南(第65位)?这怎么解释?笔者认为,这是香港为“个人利益最大”的资本主义,人们过度追逐金钱,生活压力大,而越南更为闲适。同样的,在这个排行榜上,排在前列的那些北欧国家也都不是以“个人利益最大”为价值导向的国家,笔者在幸福榜上排名第一的丹麦生活过一年时间,对北欧国家的这种价值观深有体会,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北欧国家的人们把他人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因此,他们乐于缴税,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相反,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把社会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最大,至于社会如何,那和他关系不大,所以不少人有了钱之后“溜”了,有了权之后“裸”了,“移民”和“裸官”成为当代社会两道特殊的风景。
㈣ 幸福感指数的指数排名
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公布了,哥斯达黎加荣膺世界最幸福、最环保的国家。中国内地排名第20位,中国香港则位列第84位,美国排在114位,幸福指数比伊拉克及伊朗都更低。 前10名国家中有9个来自拉美。其中哥斯达黎加高居榜首,人民对生活满意度为8.5分(最高10分,即85%的居民满意),幸福指数则有76.1分,远远抛离第2名的多米尼加。越南排名第5位,是前10名内唯一的非拉美国家。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状况比上世纪60年代还恶劣,因为虽然预期寿命和幸福感增加了,但幅度远不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增幅。其中美国、中国内地及印度整体评分均逊于20年前。但相对污染度高达9.4分、排第114位的美国,中国内地污染度只有2.1分,故能跻身前20名。香港居民预期寿命达81.9岁,满意度也有7.2分,污染度却有5.7分,因此只排在第84位。津巴布韦由于预期寿命及满意度均低于其他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故位列榜尾。
什么是幸福
新经济基金成员马克斯说,幸福星球指数有助推动大国观念转变,发达国家政府应放弃将幸福感与不考虑环境代价的宏观经济数字联系一起的做法,而应将注意力集中在长久、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和福利上。
幸福标准
报告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幸福星球指数的排名,衡量标准是根据各地公民的预期寿命、对生活的满意度计算,但也考虑各地人均消耗资源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较前的几乎都是中小型国家。
部分排名
排名 国家/地区 幸福指数
1哥斯达黎加76.1
2多米尼加71.8
5越南66.5
20中国内地 57.1
49新加坡48.2
68韩国44.4
75日本43.3
84中国香港41.6
108俄罗斯34.5
114美国30.7
143津巴布韦16.6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2011年5月25日消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对该组织的34个成员国进行了11个大类的综合指标调查,分别做出了新的排名。澳大利亚的综合排名第一,被认为是最适宜生活的地方,民众幸福感第一;北欧国家的整体排名靠前。
澳大利亚幸福指数最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这项调查涉及健康、犯罪、教育、住房、政府管理、居民财产、环境和物价等11个指标。全部指标综合排名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分列前三甲,被认为是最适宜生活的三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最高。
调查显示,75%的澳大利亚人对他们的生活感到满意,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所有34个国家的平均数59%。此外,尽管澳大利亚面临房价飙升、通货膨胀、经济低靡,但83%的民众对澳大利亚经济前景看好。
与此同时,北欧国家的整体排名靠前。仅就“对生活感到幸福”这一项指数而言,90%的丹麦民众对生活感到满意,86%的芬兰民众对生活满意,挪威、瑞士都排在前五。韩国只有36%,东欧国家更低。
卢森堡民众最有钱
在居民财富方面,34个国家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为1.3725万英镑(14.5万人民币)。其中,卢森堡人全年可支配收入达1.6758万英镑(17.7万人民币),排名第一。其次是美国、瑞士、比利时和英国。
瑞士、澳大利亚民众最健康
在居民健康指标方面,瑞士和澳大利亚最被认为是最健康的国家。而英国儿童肥胖率世界最高,因肥胖引发的死亡事件也日益增多。2000年,英国65岁以下民众中有88人死于肥胖引发的疾病;而2009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90人。
日本人感觉“不幸福”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日本人在可支配收入、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得分均超过平均数,但日本民众普遍自我感觉“不幸福”,仅40%的民众对生活满意。
调查发现,日本失业率极低,在15-64岁民众中,70%的人都有稳定收入来源,而34个国家的平均数只有65%。日本人经常抱怨工作时间太长,他们平均一年工作1714个小时,但34国的平均数却达1739个小时。日本人平均预期寿命为82.7岁,为34个国家中最高。 联合国发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美国仅排在第11名。中国香港第67名,中国内地则排名第112。评价标准极其复杂,财富并非决定性因素,全球总体比以前幸福。
最不幸福国家集中于受贫穷和战火洗礼的非洲国家,多哥居未位。看点:较幸福国家倾向较富裕,但收入与幸福并无必然关系;良好精神及身体健康、稳定家庭和婚姻、工作保障等为幸福要素。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国民幸福报告2014》,在健康、收入、婚姻、学历、职业等各个方面对构成幸福的密码进行解读,揭示当前中国百姓的幸福现状。
国民普遍感到幸福,一线城市幸福感不如想象中低;
有钱不一定任性,熬夜换来的钱不能增加幸福感;
结婚真的比较幸福,但男女婚后感受各异;
60后最不幸福,家庭压力大是关键因素;
学历越高越不幸福,男博士比女博士更不幸福;
国企员工不如想象中幸福,体制内负责人幸福指数较高。
㈤ 全国幸福指数最低的城市
合肥是中国幸福感最差的城市。工资低,消费高。自由职业赚钱难,自己交社保基数高,平均工资七千多你信吗?灰尘大,嘈音大,全年无休止。邻里关系冷漠,居民素质差,不知敲门为何物,都是咚咚咚的砸门,还以为要入室抢劫。
㈥ 调查显示日本儿童幸福感最低,日本儿童为何幸福感低
日本儿童的幸福感在这次调查中显示为最低,在笔者看来十分正常,原因主要介绍学校和家庭两方面,一是校园欺凌和竞争激烈,二是家庭教育关系的不和与教育的缺失。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家庭关系的不和与教育缺失。日本许多家庭成员关系非常虚假,大家按照分工和等级过日子,离婚家庭特别多,家庭关系不和,自然对儿童幸福度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在日本,父亲这个角色常年以公司为家,经常可见日本男人整天加班加点,家庭仿佛成为了旅店,对于儿童来说,缺失了父亲的陪伴,如何能有比较高的幸福感呢?同时,日本讲究服从,日本家庭对儿童学习要求非常高,日本儿童只能顺从。
在家庭不和与教育失衡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在家里的幸福感偏低,在学校这个欺凌地狱里更加压抑。于是日本在调查中就只能沦为垫底国家。
㈦ 为什么新加坡被评为幸福指数最低的国家
美国学者麦耶斯在分析了1991年世界人均国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当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国家财富与国民幸福感的相关系数就消失了。也就是说,个人的财富与其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个拐点,1991年的拐点是 8000美元。收入8000美元以下的人,钱挣得越多,人就越感开心, 收入8000美元以上的人,钱挣得越多,人未必越感开心。201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3600美元,我们的经济发展存在这个拐点吗?
按照中国社科院的调查,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比上一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根据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 2006年的调查显示,有85.3%的人感觉自己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生活负担却比10年前更重了。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也表明,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十年中是先升后降,与经济发展的曲线并不同步。
㈧ 在深圳幸福指数真的很低吗
我刚来深圳参加工作时,有一天晚上下班在路上问路,那个女人下意识得后退了一步,径直就走了。。。我感觉很挫败,我也是女孩子啊,有这么可怕吗?
现在在深圳已经快5年了,说实话,深圳娱乐活动还是蛮丰富的,只是这里外地人多,都在想方设法淘金呢。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生活气息不浓,才造成了所谓的“幸福指数不高”。但是呢,外地人多也好呀,包容性高,不像在上海广州外地人都被本地人影响了,排外明显。
我认为只要你能保持好自己的那份纯真,别被他人影响了,过自己的生活,开心幸福自然天天在。
㈨ 给份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行榜我
中国城市幸福指数大排行 北京上海深圳排名最低!
一份名为《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于近日发布,根据调查结果,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现状表示满意。而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数最低,成为中产家庭心中“不够幸福”的城市,或者称为“伪幸福”。
这些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数低下,是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价负担,加上工作竞争激烈、交通拥挤、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
这份《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是通过对全国10个城市7万余名20岁~40岁中产收入人群发放关于“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的问卷统计结果所得,选择中产家庭的标准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
调查发现,从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万~20万的人群幸福感最强;从年龄看,30岁~35岁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强,从地区看,生活在二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幸福感较一线城市强。
该《白皮书》分析,健康、情商、财商、家庭责任以及社会环境被绝大多数调查者认为是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时,家人之间的沟通也是影响守护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四个重要因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成为一线城市中产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几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组对深圳全市户籍登记系统进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结果让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达21.19%,也就是说,深圳5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精神疾病,这个结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宁医院副院长、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洪告诉记者,与近年国内其它地区的相关调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是全国最高的。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调查结果也只有17%。“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医院的心理救援热线每天都能接到40多个心理咨询电话,其中年轻人、有学历、收入高的人群占了绝大多数。”不仅精神病发病率高,深圳康宁医院曾做的一次调查统计显示,深圳每年自杀人数在2000人左右,已超过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数,这个数字在全国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杨院长分析说,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此外,我们研究发现,亲情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较缺失,许多人的精神压力得不到亲人的慰藉,无处宣泄。”
㈩ 生活成本直接影响幸福指数,印尼哪些地区的生活成本最低
某个地区的生活成本,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主要是因为生活成本的高低,与日常生活支出密切相关。假如某省居民的工资水平低,可是生活成本相对高,这会直接导致入不敷出的局面。印尼各地的生活成本是不一样的。印尼中间审计局依据34个省的人均开支公式计算和《2019年国家社会经济调查》数据信息,统计分析出印尼7个生活成本最低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苏门答腊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958.819。在其中,农村百姓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847.805/人,城镇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1.145.074/人。
中苏拉威西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983.641。在其中,农村百姓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841.092/人,城镇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1.318.382/人。
亚齐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993.433。在其中,农村百姓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855.675/人,城镇居民的月均生活成本为Rp1.279.821/人。以上就是印尼生活成本最低的地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印尼哪些地方的生活成本也比较低吗?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