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觉是什么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有一天,刚刚开始踏入社会的你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们在你的身边一一走过,他们都是陌生人,都只顾着走路,只有你,在路口驻足,环视着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虽然现在可能很累很痛苦,但没关系,只要坚持,路就会越来越好走。
这个时候,最幸福的就是回家后吃着母亲烧的自己爱吃的饭菜,和父母聊聊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再洗个澡,在床上躺着,想着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会不会找到工作,还有,你爱的人怎么样了。
⑵ 幸福感是什么意思
幸福,汉语词语,拼音xìngfú,意思是快乐、美满、甜蜜。
出处:
《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宪宗世,遂迎佛骨于凤翔,内之宫中。韩愈指言其弊,帝怒,窜愈濒死,宪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
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用之于善,则足以正俗扶风,造于百年之幸福,而涵养性质,培植人格,增益智识,孕育舆论,尤其小焉者也。”
曹禺《雷雨》第三幕:“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
近义词:美满、甜蜜、快乐、华蜜。
反义词:痛苦、悲惨、悲哀、悲伤、苦难、灾祸、困苦、不幸、祸患、凄惨、可怜、灾难。
⑶ 大家北漂在北京工作与生活有什么切身感受
我觉得每个孩子都一样,从小对于大城市都有一种非常向往,非常喜欢非常憧憬的感觉。大家希望能够从一些贫困的山区或者是一些经济条件发展不好的山区中走出来走向城市,迈向世界。
而且在北京生活的话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有时候一个人在外奋斗特别的孤单想要找个人来陪,但是身边只有朋友没有家人,家人也只能远远的通过视频聊天,或者是电话来见你一面,他们也不经常来北京。
我觉得有时候虽然很庆幸,自己在北京,但是其实有时候也是非常悲凉的,因为在北京的生活并不是很好过的,而且在北京没有在家里那么舒服,每天生活一个小小的地下室,特别的烦恼。
而且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并不是非常高的,因为有时候工作特别忙,加班到很晚的话,我就没有时间自己做饭给自己吃,其实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去自己做饭,要不是点外卖就是草草的吃泡面结束自己1天的生活食物。
虽然很悲凉,但是有时候还是很庆幸的,因为北京这边的生活条件也是很好的,而且工资也比较高,所以我还是没有后悔选择去成为一名北漂。
⑷ 什么是幸福感
心理学上把持续的快乐称为幸福感,这跟一时的开心不同。你过得是否开心、是否幸福,跟你的快乐能持续多久有关。
问这个问题的人其实已经发现了过得开心幸福的秘密:
有的快乐是可以持续的,有的快乐则不能持续。
1.开心是有层次的。
你吃到了一块美味的点心,那一刻是很快乐美好的。但这种快乐只能持续一小会儿,可能你多吃几块这种快乐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亲人间的天伦之乐、收获知识的求知快乐、团队中的不可缺失主力的成就快乐、事业成功的价值之乐,可能你的快乐会持续的久点,甚至贯穿一生。
人类的需求层次分为5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随着每一个需要层次的升级,满足的难度越来越高,但当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实现后收获的幸福快乐的感觉也越来越持久。
意义本身有时候是苦的,有时候是难受的,但它同时是快乐和幸福的。所以幸福并不等于就是舒服。
关爱和被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样你就有爱和归属;帮助和利他,别人因你的行动获益,这样你就获得了一种被需要价值感;做你内心认为对的事情,用一生的行动去坚持实现它,你会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感,最终达到实现人生的意义。
找到自我位置,感恩,追求意义,幸福就会顺其自然而来,并一直持续下去。
#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⑸ 北漂为什么没有幸福感
因为北漂压力都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哪还有幸福可言啊。
⑹ 幸福感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个人有所不同的感受,幸福感靠的是自己制定的生活标准,给出一个生活评价。我是一名北漂一族,幸福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但是也决定于我们运气。所以幸福感更多的不是看我们拥有多少能力、东西,而是我们看待一切生活事物的心态。
幸福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自身角度来说,比如成绩单、工作考评都是我们优秀与否的体现,并以金钱、升迁或者好评等作为外部奖励。塞涅卡曾说过:真正的幸福即是享受当下,哪管前路是欢是悲;真正的幸福即是知足常乐,莫念前程是喜是忧。从自我出发,做自己想做的事,使生活不留遗憾,让自己过得幸福起来。
⑺ 回老家当公务员,与在北上广打拼漂泊相比,哪个更有幸福感
现如今社会就业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工作越来越难找,生活的成本也在上升,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找工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现在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要求工作稳定,公务员就是很多人的理想职位。
在我们父母眼里,要是谁家的孩子当上了公务员,那一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虽然现在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并不是很高,也比不过一些高薪的职业,但是公务员依旧是许多求职者和就业者心中光荣自豪的职业。
当公务员和北上广打拼之间其实各有各的幸福感,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在老家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生活压力,工资是够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但是在一线城市打拼你稍微不努力就会被城市所抛弃,可能是因为追求得更多,才会更加努力。
在加上两者之间的薪资待遇差距也比较大,当自己拥有更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想要的也很多,逼着自己去努力。而老家公务员的生活没有城市的生活节奏快,也没有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一旦得到满足就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当公务员的幸福感就在于不用承担城市那么大的生活压力,而且工作稳定,能养活自己的家人,不用每天为了生活而焦虑。
去北上广打拼的幸福感在于,可以体验生活带给自己的惊喜,可以为了自己想要和追求的东西,激发自己的极限,发掘自己的潜力。
无论是当公务员还是去北上广打拼,幸福感是由自己去感受体会的,来自自己的内心,虽然现在社会带给年轻人的压力很大,工作不好找,稳定是很多求职者找工作的首选因素之一,但是也不要忘了初心,不要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选择工作。
⑻ 幸福感是什么意思
幸福千百年来一直是哲学所探讨的终极问题,而从应用心理学的层面出发,探讨“幸福”则更多的是为了帮助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我会以马丁·赛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张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为基础,来讲讲如何提高幸福感。
赛里格曼所指的构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积极的成就。
一、积极情绪
首先,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悦,可以划分为三个强度:
高等强度:狂喜、兴奋、快感
中等强度:奔放、活泼、欢喜
低等强度:舒适、和谐、放松
大多数情况下,愉悦来自于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后的一个热水澡、久违了的一碗牛肉面、考试前的周杰伦演唱会等等。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相对来说可以比较轻松获取的“小确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悦的能力,也就于是导致了我们常说的“水逆期”、“最近有点丧”。进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练习,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效果。
然而,这种来源于感官的愉悦是短暂且有习惯性(habituation)的,通俗来说就是我们会逐渐适应这种愉悦的存在,开始觉得“这有什么好开心的,见怪不怪了”。比如久违的一碗牛肉面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面吃,这也就无法再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习惯化的过程所带来的快感缺失很可能过度激活人脑的奖赏机制,造成成瘾行为。
二、 投入
第二个幸福元素,赛里格曼定义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详细来说就是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投入施展个人的美德和优势,以此获得满足的过程。
在参与像画画、写作、运动、阅读等能收到及时反馈和内容呈现的活动时,人们更倾向于有目标地行动,注意力集中,产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觉。
中东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当人们十分投入于一件事而感觉时间停止时,他们就处于“心流”(flow)状态。比起上一段提到的来源于生理感官满足的、浅层次的积极情绪,心流的状态更加深层次,专注于心理上的成长,它所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更加长久地停留在记忆中。继续拿牛肉面来举例,如果自己亲手下一碗牛肉面,那么我们最终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会比去饭店里更多,更持久。
三、人际关系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这不仅仅是指不仅仅从工作、学习发展出的社交关系,而是在生活当中有人真正的关心你,让你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无法从积极的人际关系中获取幸福感,也是长期独居或是追求极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郁,甚至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一个哈佛大学长达7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地位、社会阶级、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们看重的特点往往并不会对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时期就建立亲密关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这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带给我们的爱和温暖,也影响着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机制。
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融入本国学生的团体以获得文化认同感,并更轻易地建立亲密关系外,参加一些跨文化社团,接触更多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帮助作用。
相反的,面对消极的人际关系,美国DSM 5指出,“跟谁都处不好”的状态可能意味着潜在人格障碍的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
四、意义和目的
第四个元素,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是一个哲学和应用心理学相结合的议题,也是大部分留学生所在年龄段常思考并有诸多困惑的问题。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从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幸存后,结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着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将实现意义的道路划分为创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痛苦的意义。
创造的意义与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论含义一致,技艺精神和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过程能够充实人生,赋予生命更多的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