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幸福论,尊严论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是幸福建立在差不多平等的基础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贰’ 古代培养的什么样的人,现代的人如何
在古代人的眼中,人生而不平等。在现代人的语境中,“人是生而平等的”。
古代先贤眼里的人民是良莠不齐的树苗,有的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有的终其一生只能是灌木丛林,但那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本性的问题。那种成为参天大树的树苗,是所有人中的一类符合某种“目的”或“至善”的人群,在古代中国,这种人叫做“君子”。 至于为什么现代人得出与古代人如何截然相反的判断,并且明眼人几乎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反事实的概念,只能从人就是神这个判断来理解。启蒙时期的社会契约论已经将这个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们描绘的这个世界里,所有伟大的事物都是人创造的,所有的人类事务都是为了人的幸福而服务。
例如孔子并不认为君子完全是后天培养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论语·雍也》)古代的“幸福论”首先要问的不是一个人能够得到什么,而是问一个人知否值得得到什么。当一个古代人感到自己不幸时,他常常会不自觉地追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德性,而不是首先去问自己是否能力不足。现代人不需要去寻找超越自我的“神”,因为他们自身就是“神”。在社会契约论构建的国家中,国家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在这里保证人能够充分满足自己的欲望。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的目的是使人过上优良的生活,他的意思是,国家是有一个至善的目的,因而古代国家承担着一种教化的功能,这意味着人性需要提升和拔高。
‘叁’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心态,但更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的感觉。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就是自我感觉·别人不知道也无法感觉到。事业、家庭、感情,人人都想一辈子得到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你对某件事和某种事物过程的一种满足。
只有那些知足的人才能最大程度的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