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陵区幸福教育发展大会对孩子有怎样的教育
海陵区教育系统将以“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误不起”的紧迫感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实施“三大攻坚”行动,具体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聚焦质量提升,重管理、补短板
高质量发展是幸福教育的“压舱石”。针对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不够的“短板”,我们将全力打好“组合拳”。一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聚焦备、讲、改、辅、考、研等环节,指导各校针对生源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备课,研制校本作业,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向教科研要成效。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校长常态化参与集体备课、研训员定期上随堂课机制。组建海陵教育专家智库,定期开展学科质量点评活动,指导教师研究学情、钻研教材,提升业务水平,真正做到科研强教。三是向课后服务要质量。打造课后服务“升级版”,针对民生需求,在全区中小学普遍开展以体艺、科技社团和学业辅导相结合的课后服务。试点开设“乐学”周末课堂,为每个孩子人生出彩奠基,让海陵老百姓对教育有获得感。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确保教学质量稳定在全市第一方阵,全区中考总分优秀率有明显提升。
聚焦队伍建设,立师德、强师能
师资队伍建设是幸福教育的“支撑点”。针对校长和教师队伍精气神的“堵点”,我们将设置“信号灯”。一是对师德失范者亮“红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海陵区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持之以恒抓师德、正师风,对违反十条禁令的严肃处理,对于组织和参与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的,一律调离岗位。二是对不思进取者闪“黄灯”。对精气神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推进不力的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直至调岗、降免职处理;对业务不精、混日子、工作不努力的教师进行待岗培训。三是为好学上进者开“绿灯”。注重“内培外引”,组建名师培育中心,选派一批优秀校长、教师到省市名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深入实施新锐教师培养工程,促进骨干队伍成长。实行靶向引人和定向选才,教育系统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以上下同心的凝聚力、勇于改革的创新力、抓铁有痕的执行力,牢记使命,勇担重任,全力打造好幸福教育,让广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拥有追求幸福的钥匙;让广大教师在爱岗敬业中,成为播洒幸福的园丁;让广大家长在子女成才中,收获家庭幸福的硕果,为建设幸福海陵贡献教育力量!
❷ 幸福泰州平安人防的画画主题主要是什么
幸福泰州平安人防的画画主题主要是画说人防,安泰和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2022年9月泰州市人防办组织了集中宣传活动,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的防空。它是国防的组织部分。
❸ 兰陵 海陵 金陵 广陵是哪里
兰陵是指江苏常州,海陵是江苏泰州,金陵是南京,广陵是江苏扬州
❹ 泰州是中国哪个省的城市
泰州是苏州省的一个地级市。
泰州(Taizhou),简称“泰”,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部濒临长江,北部与盐城毗邻,东临南通,西接扬州。全市总面积5787.2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77.85%,水域面积占22.15%。市区面积1567.13平方千米。
泰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至今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区位优越,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儒风之盛,夙冠淮南”之誉。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泰州所辖县市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百强县,同时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
❺ 泰州历史文化
泰州,古称海陵。据马令《南唐书》中记载,南唐开国之初“供亿公费,不知限极,烈主喜之,以海陵为泰州”。即由于泰州上缴国家的盐税很多,又是苏北地区的水陆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将海陵由县升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来。
西汉,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 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 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 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 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 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 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411),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 刘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辖临泽县。武帝永明 元年(483)、五年先后增设齐昌、海安2个县。 梁时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 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陈,宣帝太建五年(573),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 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 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 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 南宋,泰州为军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军,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军,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干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泰县(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3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16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21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政区,泰县属泰县行政区,泰县行政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23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政督察区。 24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29年10月,新四军东进抗日,在泰县东部建立民主政权泰县县政府,隶属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会撤销后,先后隶属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苏中区行政委员会第三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直到38年1月泰县全境解放。 民国30年2月至34年8月,日军侵占泰县,成立伪政府,先后隶属伪苏北行营与苏北绥靖主任公署。
泰州(1949年-今)
民国38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5月,华中行政办事处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旧称东泰)、台北(今盐城大丰)7个县。 1950年1月,苏北泰州行政区与苏北扬州行政区合并为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驻 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行政区,东台、台北两县划属盐城行政区。泰州行政区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后,泰州行政区辖1市9县。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泰州行政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政区。1953年1月,泰州行政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行政区。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 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政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1971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 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1997年,海陵区、姜堰市、泰兴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组建高港区。目前,泰州下辖四市两区和泰州经济开发区。
❻ 你觉得江苏省泰州市的城市幸福程度高吗
除此之外泰州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境内可以见证到很多的历史古迹,比如龙山文化遗址,相隔到现在已有4000多年的时间,另外还有自然景观等,总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去处。目前泰州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的状态,在2019年它的GDP总量是5133.36亿元。不过它的发展潜力很强,交通也很出色,可以更好跟其他城市沟通和交流,当泰州把所有的优势全部凸显出来,相信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幸福感最强的江苏城市,两千多年没有发生自然灾害,旅游资源丰富,不知你有没有去过泰州游玩呢?
❼ 广东阳江有哪些特产
阳江十八子,阳江十八子被誉为“中国第一刀”,是“中国驰名商标”。外地人提起阳江,最先想到的就是十八子,已经成为了阳江的名片。
❽ 幸福泰州平安人防是什么意思
泰州市人防办组织了“幸福泰州平安人防”集中宣传活动,人防全称为人民防空工程 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的防空。它是国防的组织部分。
❾ 在泰州地区
泰州(简称:泰),别名海陵、凤城、海阳、祥泰之州,江苏省地级市,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泰州,南唐时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泰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着名景点有溱湖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梅兰芳公园等。
位置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位于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24″~120°32′20″。西南、南部隔江与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四市相望,东临南通,西接扬州,东北部、北部与盐城、淮安毗邻,是苏中入江达海5条航道的交汇处,是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
地貌
泰州全市除靖江有一独立山丘外,其余均为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走向,南边沿江地区真高一般为2米~5米,中部高沙地区真高一般为5米~7米,北边里下河地区真高为1.5米~5米。泰州全市总面积578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77.85%,水域面积占22.15%。市区面积639.6平方千米。[9]
水文
泰州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织。北部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低处集中,这里的湖泊分布较多。江淮分水岭由西向东从中部穿过该市,境内河流大致以通扬公路为界,路北属淮河水系,路南属长江水系。人们习惯上把属于长江水系的老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接的河流称为“上河”,而把属于淮河水系的新通扬运河和与之相连的河流称为“下河”。高水位时,上河水位高于下河水位1.2米左右,平均水位差为0.9米。
❿ 泰州最冷是什么时候,
泰州最冷的时候应该是1月份-2月份,最冷温度零下1度或2度。
泰州,简称“泰”,古称海陵,是江苏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州市常住人口为451.2762万人。2020年,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2.77亿元,同比增长3.6%。
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南濒长江、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气候:
泰州市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
泰州市的气温最高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的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4.4℃—15.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7.7毫米,降雨日为113天,但受季风的影响,降水变率较大,且南北地域之间亦存在着差异。泰州市地区的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区属湿润区。